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时间等的词。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等的词。

6.连词: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

7.助词:表示时态、语气、结构等辅助意义的词。

8.代词:代替名词或句子的词。

二、句子成分1.主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

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限定名词的范围。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限定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6.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结果、程度等。

7.中心语:被修饰或补充的词,是句子的核心。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

2.谓宾句:由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关系。

3.主谓定状补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进一步明确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4.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四、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的句子,语调平缓。

2.疑问句:表示疑问或询问的句子,语调上扬。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或禁止的句子,语调短促有力。

4.感叹句:表示感叹、赞叹或惊奇的句子,语调有抑扬顿挫。

五、复句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2.转折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表示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3.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4.递进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5.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即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意思。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施事主语:主语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是“主动者+动作”。例如:
02
鸟在水草边梳理 那晃眼的羽毛。
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注意:A 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又包括了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例②。
05
B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这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句子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受事的成分。
01
副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也可以作补语。
03
就、仅、单单、只等表示范围的,如:
05
才、就、好、大概、恰好等,如:
02
副词一般修饰谓词,有的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04
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06
用了恰好50元。花了才五天。
2、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独成句。
2
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3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4
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任何地方)
5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如:
6
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不知道、不想说和说不出的)
7
信上说,谁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不必具体说明的对象)
8
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列举不完全)
9
01
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大全

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第一节: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第二节:词1、定义: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句子成分1. 主谓宾构成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句子的主题,谓语是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事物。

2. 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补语和表语分别是及物动词和系动词的补充成分。

补语补充及物动词的宾语,表语补充系动词的主语。

二、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名称,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2.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

3. 形容词描述名词的特征,分为定语和表语。

4. 副词描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程度、情况、时间或地点。

5.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6. 介词用来标明名词、代词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7. 连词用来连接各种成分,分为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对比连词。

三、时态1. 现在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现在的状态。

2. 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3. 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4.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在某一时间段内正在进行的动作。

6. 将来进行时表示将来在某一时间段内将要进行的动作。

四、语态1.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即主语+谓语+宾语。

2.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主语+谓语+被动语态助动词+宾语。

五、语气1. 陈述语气表示陈述事实。

2. 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命令。

3. 疑问语气表示问句。

4. 感叹语气表示感叹。

六、副词1.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2. 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和状语副词等。

3. 副词还有些特殊用法,比如“不”,可以用来构成否定副词;“很”可用来加强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

七、代词1. 人称代词表示人或物的指称关系。

2. 物主代词表示拥有关系。

3. 疑问代词用来提问。

4. 不定代词表示不确定的人或物。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语法功能:介词不单用,只能与名、代词组成介宾短 语。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得介词找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瞧到了屈原 深沉得忧患意识:她对于民族故国 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她 为了自己得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 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怎 么区别?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得词。 有表形状得: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得: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 有表示状态得: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形容词得语法功能
A、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以作补语。 B、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很”得修饰。 C.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得词性
3.为设备开发嗅觉功能面临①着一个相当棘手问题: 电脑可以很②容易地辨别出空气中得某③一单一物 质化学成份,但如果④把⑤一堆⑥化学物质混合在一 起,电脑则⑦将被⑧难住。例如在一个屋子里同时放 置了比萨饼与巧克力饼干得话,人能够很轻易得分辨 出来,而电脑似乎(9)难以分辨。
单 句 按结 构分 复 句
3.连词,连词就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 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得虚词。
并列连词: 与、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就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就是…就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就是等 让步连词: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5.代词,就是起代替、指示作用得词。
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如,您我她 它(们)自己 人家 大家 咱 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得作用 。如,这 那 这儿 那么 这样 那样这里 那 里 这么些 那会儿 每 各 某 另 一切 其她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得作用。如,谁 什语么法功哪能多:可会以儿代哪替里名、几动多、形多少、数怎与么副,还可 代替短语与句子。可做得句子成分同所代得词。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

一个(人) 一把(鐮刀) 一屋子(人) 这 匹( 马) 那 头( 猪) 去一次 说一遍 看一眼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找出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 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 也没有丝影子。

用来 一般只 ①表示 (七) 修饰、 能用在 程度的 副 限制 动词、 词 动词、 形容词 ②表示 形容 或其他 范围的 词或 副词前 其他 作状语。③表示 副词 一般不 时间的 的词 能和名 短语合。④表示 否定的
很、太、最、十分、 非常 都、全、只、统统、 仅仅、就 正、刚、又、曾经、 终于、就 不、未、没有(看见)
⑤表示 偏偏、也许、简直、 语气的 难道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副词 1.你居然敢告诉他。 2.你来晚了,他已经走了。 3.别急,我马上就来。 4.我们都很着急。
起转介 ①介词后边不能 ①表示对象、 (八 作用的词, 关系的 加时态助词 ) 一般用在 “着”“了”“ 介 名词、代 过”。 词 词或名词 ②不能重迭。 ②表示处所、 性短语的 ③不能单说,也 方向的 前边,合 不能单独作谓语, ③表示时间的 起来组成 必须放在名词、 介词结构, 代词或名词性短 ④表示状态方 以表示处 语前边组成介词 式的 结构。 所、时间、 ⑤表示原因的 状态、方 ④介词结构也不 式、原因、 能单说,不能单 ⑥表示目的的 目的、比 独作谓语,它在 较对象等。 句中主要是作状 语,有少数也能 ⑦表示比较的 作补语或定语。 ⑧表示排除的
嗯、唉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叹词找出来。


“ 哎呀,你丢钱啦!” “唔,是叫我吗?” “嘿,不是你还有谁呀。傻帽!” “哦!谢谢!”
模拟自然 模拟性、 (十 界声响而 主观性 二) 造的词汇 拟 声 词

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动物、植物的名称,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

名词有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之分,普通名词又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指的是可以用数量或者数目来计算的名词,如:苹果、书、桌子等。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单数形式一般是名词原形,复数形式则在名词后面加上-s或-es。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指的是不可以用数量或者数目来计算的名词,如:水、米饭、爱等。

这类名词没有复数形式,通常是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或者是无法分割的实体。

3.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指的是特定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如:李明、北京、中央电视台等。

这类名词一般是首字母大写,不受单复数的影响,且多数没有定冠词。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替代一个或者一组名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等几种类型。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者事物的词语,根据代替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主格形式和宾格形式,如:我、你、他、她、我们、你们、他们等。

2. 物主代词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权关系的代词,根据所有者的性别和数量可以分为我的、你的、他/她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等形式,也有其它的变化形式。

3.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用来指代特定的事物或者人的代词,如: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

它们的用法与位置通常与所指的事物或者人有关。

4.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是用来提问的代词,如:谁、什么、哪里、哪个等。

它们用来表示不确定的事物或者人,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指代的对象。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是表示动作的主语同时也是动作的宾语的代词,如:我自己、你自己、他/她自己、我们自己、你们自己、他们自己等。

三、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量、顺序、比率等词语,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类型。

1. 基数词基数词是表示数量或者数量序号的词语,如:一、二、三、四、五等。

它们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大小,通常位于名词前面作修饰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

例如胡。

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左形右声:指、诗、估、格左声右形:救、歉、剑、钦上形下声:空、露、花、崭上声下形:盂、货、娶、基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声占一角:毡、远、逃、逻形占一角: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

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

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

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

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

“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

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

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词1、定义: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

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词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说出它们的具体词性。

例子:1)表示笑的词语:哄堂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笑容可掬喜笑颜开欢声笑语眉开眼笑2)表示生气的词语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气急败坏怒火中烧3)表示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笑容可掬4)表示忧愁的词语:垂头丧气愁雾漫漫忧愁满腹满腔心事满腹愁肠愁肠百结愁肠欲断愁肠寸断九回肠断回肠九转百愁在心心事重重心情阴郁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忧心如煎愁绪满怀忧愁担心食不下咽越肠百折茶饭不思肚里泪下愁眉苦脸悲戚悲凉悲惨悲伤悲怆悲痛短语(词组)短语的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2、短语的类型:词构成短语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也可以依靠虚词的连接。

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

下面主要介绍这几种类型。

(一)主谓短语主谓短语由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

如:大雁归来生性执拗露珠晶莹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二)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

如:我的母亲璀璨的珍珠前进的步伐慢慢地走独立思考非常优雅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很好看(三)动宾短语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的短语。

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如:绽开笑脸启迪心扉敬畏自然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四)动补短语动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有动词+补充、形容词+补充两种类型。

如下列第一组是动词+补充,第二组是形容词+补充:第一组:打量一番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休息一会儿第二组:红得发紫好极了热极了高得多急得团团转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