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设计常用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标题:解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在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数据和规范,帮助他们完成各种复杂的设计任务。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设计手册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一、常用资料的分类1. 给水设计资料给水设计资料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了给水系统设计的各种参数、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标准。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确定给水管道的材料、管径和布置方式,以及相关的水泵、水箱等设备的选型。

2. 排水设计资料排水设计资料包括了排水系统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和规范。

这些资料涵盖了排水管道的坡度、排水设备的选型、排水井的设置等重要内容,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

3. 相关标准和规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中还包括了与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相关的各种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包括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等。

二、设计手册的应用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是设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手册的内容来确定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合理选择管道材料、设备规格,并且保证设计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笔者认为,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的编制经过了严格的把关和审定,是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

设计人员在使用手册时,应当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决策。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手册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出色。

设计手册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给水排水设计的方方面面,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设计参考。

设计手册所体现的标准和规范也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际设计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设计手册的重要性。

第一章第四节设计基础资料

第一章第四节设计基础资料
气象
气温和温度
1.各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
2.各年逐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
3.最热月的最高干球与湿球温度
4.各年逐月平均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5.严寒期日数(温度在-10℃以下时期)
6.采暖期日数(温度在+5℃以下时期)
7.不采暖地区连续最冷5天的平均温度
8.冬季每一天结冻和春季最后一天解冻的日期
①城市管网布置与供水可靠性
②连接点的管径、座标、标高及保证压力
③水的物理、化学和细菌分析,全年水温状况
④供水方式,水分,有关部门协议
排水
1.排入污水的容水体除见地面水要求部分外尚需下列资料:
①容水体稀释能力,污水排入适合性
②环保部门对排入污水地点及处理程度的意见
③利用污水灌溉和其它用途情况
2.排入城市下水道时:
9.计费方式与电价
10.供电部门协议条件
电信
1.厂区附近已有电话、电报、转播站、各种讯号设备情况,利用已有设备的可能性
2.线路敷设方式(架空或电缆)
3.电话系统的型式
4.电信部门的协议条件
能源供应
热力
1.可能供给的热源及其热煤参数,热量
2.接管点的座标、标高、管径及其至厂区的距离
3.热力供应价格
煤气
文物古迹
1.本地区文物情况及保护范围
2.当地文物部门对在附近建厂有何要求,并应取得同意建厂的书面意见
人防
1.当地人防部门对建厂的意见和要求
其它
1.建厂地区有何特殊建(构)筑物,如机场、电台、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天文观察以及重要军事设施
2.上述特殊建(构)筑物与厂址相对关系,相互有无影响
3.建厂地区地方病情况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讲解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讲解

曲柄遥杆机构
16
Sunshine
六、机械制图
对机械制图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你输出产品工程图是否标准、 是否产生了错误的标注和标识,这会直接影响模具制造人员是 否易于看懂你输出的工程图纸(如下图)。
17
Sunshine
产品工程图
18
Sunshine
爆炸图
19
Sunshine
七、生产装配工艺
对生产装配工艺的了解决定了你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否易于装 配,表面上看起来是否易于装配好像与设计无关,其实这点对 于零件较多的产品尤为重要,因为不易装配就是增加产品装配
一、软件熟悉程度
对一门3维设计软体的熟悉程度(pro/E、UG等),直接决 定你做一款产品的速度,如有的人做一款产品要半个月,而有 的人做同样的产品只要一4-5天,虽然不是绝对和软件使用熟练 程度有关,但软件使用方面还是占据大量的份额,那么除了与 软件使用有关外另一个要点就是和你对产品结构的熟悉程度也 有很大关联。
工时,也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这也就有了产品设计时的防呆 设计说法,所谓的防呆设计就是让生产人员无法错误装配的设
计方法(如下图)
20
Sunshine
防呆结构
21
Sunshine
八、对品质安规
掌握品质安规方面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自己制作或协助他 人员制作一些检验检测标准,如产品的跌机测试标准、产 品验检测标准都需要结构设计人员来制作或协助他人制作, 对安规的了解就更为重要,特别是玩具类产品:如小产品 的配件是否易于被小孩吞食、有金属片状或刀片类的部件 是否易于松脱等现象都会影响产品的安规证书是否易于通 过(后附跌机测试高度)。
射出压力
560~1400kg/cm 2
560~1760kg/cm 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摘要:一、概述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简介三、常用资料分类四、设计手册内容详解五、应用实例及案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概述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是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其中第1册为常用资料,涵盖了广泛的设计内容,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实用信息。

本手册以其权威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成为了给水排水行业的设计标准工具书。

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简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共分为16册,第1册为常用资料,其余各册分别涵盖了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城市给水排水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系统地阐述了给水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计算公式、施工要求等,旨在为设计师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设计依据。

三、常用资料分类第1册常用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规范和标准、工程材料和设备、设计方法和技巧、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资料是设计师在进行给水排水设计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四、设计手册内容详解设计手册中的内容详尽丰富,以下简要介绍几个重点部分:1.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基本资料,为设计师提供项目选址、工程规划等方面的依据。

2.设计规范和标准:涵盖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严格遵循。

3.工程材料和设备: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设备及其性能、选型、安装等要求。

4.设计方法和技巧:阐述了给水排水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等,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5.施工和管理: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施工现场提供指导。

五、应用实例及案例分析手册中收录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学习这些实例,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设计手册,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参考,对于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附录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附录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附录一、制冷工程设计基础知识1. 制冷系统基本原理制冷系统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化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换,从而达到降低和维持一定低温的目的。

根据热力学原理,制冷系统依靠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原理进行工作,通过蒸发、压缩、冷凝、膨胀等过程实现热量传递和降温。

2.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物质,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剂非常重要。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氨气、碳氢化合物等,每种制冷剂有其特定的物性和适用范围,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是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包括制冷负荷计算、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计算等。

通过热力计算可以确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功率需求等参数,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二、制冷设备选型和参数计算1. 制冷设备选型根据制冷系统的负荷需求和使用环境,选型合适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干燥器等制冷设备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考虑参数如制冷剂种类、工作环境温度、制冷负荷等因素,并参考厂家提供的参数进行选型。

2. 制冷设备参数计算在制冷设备选型后,需要进行具体的参数计算,包括制冷负荷、制冷剂流量、蒸发温度、压缩比等参数的计算。

将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与设备性能参数相匹配,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和高效运行。

三、制冷系统设计与管道布局1. 制冷系统总体设计制冷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冷冻机组的选型与布置、管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

需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各设备之间的协调关系、电气和机械连接等,确保整体运行顺利。

2. 管道布局设计制冷系统的管道布局设计是保证制冷剂流动和热量传递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局能够避免管道过长、弯曲过多等问题,减小管道阻力和热损失,提高系统效率。

四、制冷系统的安全与节能设计1. 安全设计制冷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包括设计系统保护措施、安全阀、泄漏检测系统等,防止因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引发危险事故。

2. 节能设计制冷系统的节能设计是当前制冷工程设计中的重要趋势,需要考虑系统的热力性能、设备的选型和调整、系统的优化控制等手段,尽可能减小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机械设计手册附录

机械设计手册附录

附录《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R2.0软件目录1 常用设计资料1.1 常用资料和数据1.1.1 汉语拼音字母1.1.2 拉丁字母1.1.3 希腊字母1.1.4 国内标准代号1.1.5 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1.6 机械传动效率1.1.7 常用材料的密度1.1.8 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1.9 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1.10 常用材料的摩擦因数1.1.11 各种工程塑料的摩擦因数1.1.12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因数1.1.13 轴承的摩擦因数1.1.14 滑动摩擦因数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1.15 滑动摩擦因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1.1.16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17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1.18 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9 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20 化学元素符号1.2 计量单位与换算1.2.1 SI基本单位1.2.2 SI导出单位1.2.3 SI导出单位(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1.2.4 SI词头1.2.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2.6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2.7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2 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2.1 极限与配合2.1.1 术语及定义2.1.2 标准公差数值2.1.3 IT01和IT0的标准公差数值2.1.4 基本尺寸大于3150~10000mm的标准公差数值2.2 公差与配合查询2.3 形位公差查询2.4 表面粗糙度2.4.1 表面粗糙度选用2.4.2 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数值3 机械设计常用计算3.1 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3.1.1 圆球体3.1.2 正圆柱体3.1.3 斜截圆柱体3.1.4 平截正圆锥体3.1.5 正圆锥体3.1.6 球面扇形体3.1.7 棱锥体3.1.8 平截长方棱锥体3.1.9 空心圆柱体3.1.10 平截空心圆锥体3.1.11 球缺3.1.12 球台3.1.13 楔形体3.1.14 圆环3.1.15 桶形3.1.16 椭圆球3.2 运动学、动力学计算3.2.1 回转体的转动惯量3.2.1.1 细长直杆13.2.1.2 细长直杆23.2.1.3 细长圆弧杆3.2.1.4 细长U形杆3.2.1.5 细长矩形杆3.2.1.6 细长椭圆杆3.2.1.7 细长圆环杆3.2.1.8 三角形平面板3.2.1.9 矩形平面板3.2.1.10 梯形平面板3.2.1.11 正多边形平面板1043.2.1.13 半圆平面板3.2.1.14 圆环平面板3.2.1.15 扇形平面板3.2.1.16 弓形平面板3.2.1.17 椭圆形平面板3.2.1.18 抛物线形平面板3.2.1.19 矩形棱柱3.2.1.20 正直角锥体3.2.1.21 正三角柱3.2.1.22 圆柱体3.2.1.23 圆筒体3.2.1.24 直圆锥体3.2.1.25 截顶圆锥体3.2.1.26 圆球3.2.1.27 空心圆球3.2.1.28 半球3.2.1.29 圆环体3.2.1.30 部分球体3.2.1.31 球冠3.2.1.32 椭圆截面圆环3.2.1.33 矩形截面圆环3.2.1.34 薄壳体圆柱侧表面3.2.1.35 薄壳体圆柱全表面3.2.1.36 薄壳体圆锥侧表面3.2.1.37 薄壳体截顶圆锥侧表面3.2.1.38 薄壳体半球面3.2.2 截面的力学特性3.2.2.1 正方形截面3.2.2.2 长方形截面3.2.2.3 正方环形截面3.2.2.4 三角形截面3.2.2.5 梯形截面3.2.2.6 正六边形截面3.2.2.7 正多边形截面3.2.2.8 圆形截面3.2.2.9 圆环截面3.2.2.10 半圆形截面1053.2.2.12 中心开孔圆截面3.2.2.13 花键截面3.2.2.14 扇形截面3.2.2.15 弓形截面3.2.2.16 截切圆环截面3.2.2.17 椭圆截面3.2.2.18 椭圆环截面3.2.2.19 带孔轴轴向截面3.2.2.20 正方形带中心圆截面3.2.2.21 筋板截面13.2.2.22 筋板截面23.2.2.23 筋板截面33.2.3 截面中性轴的曲率半径3.2.3.1 矩形截面中性轴3.2.3.2 梯形截面中性轴3.2.3.3 圆及椭圆截面中性轴3.2.3.4 圆环截面中性轴3.2.3.5 凹凸形截面中性轴3.2.3.6 工字形截面中性轴3.3 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3.3.1 悬臂梁3.3.1.1 悬臂梁13.3.1.2 悬臂梁23.3.1.3 悬臂梁33.3.1.4 悬臂梁43.3.1.5 悬臂梁53.3.1.6 悬臂梁63.3.1.7 悬臂梁73.3.1.8 悬臂梁83.3.2 简支梁3.3.2.1 简支梁13.3.2.2 简支梁23.3.2.3 简支梁33.3.2.4 简支梁43.3.2.5 简支梁53.3.2.6 简支梁63.3.2.7 简支梁71063.3.2.8 简支梁83.3.2.9 简支梁93.3.2.10 简支梁103.3.2.11 简支梁113.3.2.12 简支梁123.3.2.13 简支梁133.3.2.14 简支梁143.3.2.15 简支梁153.3.2.16 简支梁163.3.2.17 简支梁17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1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3.3.3.2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23.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3.4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43.3.3.5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53.3.3.6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63.3.3.7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73.3.3.8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83.3.3.9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93.3.3.10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03.3.4 两端固定梁3.3.4.1 两端固定梁13.3.4.2 两端固定梁23.3.4.3 两端固定梁33.3.4.4 两端固定梁43.3.4.5 两端固定梁53.3.4.6 两端固定梁63.3.4.7 两端固定梁73.3.4.8 两端固定梁83.3.4.9 两端固定梁93.3.4.10 两端固定梁103.3.4.11 两端固定梁113.3.4.12 两端固定梁123.3.4.13 两端固定梁133.3.5 带悬臂的梁3.3.5.1 带悬臂的梁13.3.5.2 带悬臂的梁21073.3.5.3 带悬臂的梁33.3.5.4 带悬臂的梁43.3.5.5 带悬臂的梁53.3.5.6 带悬臂的梁63.3.5.7 带悬臂的梁73.3.5.8 带悬臂的梁83.3.5.9 带悬臂的梁93.3.6 双跨、三跨梁3.3.6.1 双跨、三跨梁13.3.6.2 双跨、三跨梁23.3.6.3 双跨、三跨梁33.3.6.4 双跨、三跨梁43.3.6.5 双跨、三跨梁53.4 接触应力计算3.4.1 球与球接触3.4.2 球与凹形球面3.4.3 球与平面3.4.4 球与圆柱3.4.5 球与圆柱形凹面3.4.6 球与圆弧形凹面3.4.7 滚柱与圆弧形凹面3.4.8 正交圆柱3.4.9 滑轮槽与圆柱3.4.10 圆柱与圆柱3.4.11 圆柱与圆柱凹面3.4.12 圆柱与平面3.5 冲击载荷计算3.5.1 纵向冲击13.5.2 纵向冲击23.5.3 横向冲击13.5.4 横向冲击23.5.5 横向冲击33.5.6 水平冲击13.5.7 水平冲击13.5.8 冲击扭转3.5.9 冲击扭转-转轴突然刹车3.6 常用回转体零件的飞轮矩3.6.1 旋转体零件11083.6.2 旋转体零件23.6.3 旋转体零件33.6.4 旋转体零件43.6.5 旋转体零件53.6.6 旋转体零件63.6.7 旋转体零件73.6.8 旋转体零件83.6.9 旋转体零件93.6.10 旋转体零件103.6.11 旋转体零件113.6.12 旋转体零件123.6.13 旋转体零件133.6.14 旋转体零件143.6.15 旋转体零件153.6.16 旋转体零件163.7 杆件计算基本公式3.7.1 等截面直杆中心拉伸和压缩3.7.2 剪切3.7.3 等直圆轴与圆管的扭转3.7.4 横向平面弯曲3.8 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3.8.1 承受均匀内压的球罐3.8.2 装满液体球罐3.8.3 装满液体球形容器,自由支承3.8.4 装满液体圆柱壳,自由支承3.8.5 装满液体圆锥壳,自由支承3.8.6 装满液体带有锥底的圆柱壳3.8.7 球形拱,拱边自由支承3.8.8 承受均匀内压带底长圆柱壳3.8.9 圆锥壳,边界自由支承3.8.10 装满液体带有球底的圆柱壳3.9 厚壁圆孔计算公式3.9.1 承受内压作用的圆筒3.9.2 承受外压作用的圆筒3.9.3 承受内外压作用的圆筒3.10 平板弯曲计算3.10.1 矩形平板弯曲计算3.10.1.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1093.10.1.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1.3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4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5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均布载荷3.10.1.6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集中载荷3.10.2 圆形平板弯曲计算3.10.2.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3 周界铰支,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4 周界固定,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5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2.6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3 圆环形平板弯曲计算3.10.3.1 圆环形平板13.10.3.2 圆环形平板23.10.3.3 圆环形平板33.10.3.4 圆环形平板43.10.3.5 圆环形平板53.10.3.6 圆环形平板63.10.3.7 圆环形平板73.10.3.8 圆环形平板83.10.3.9 圆环形平板93.10.3.10 圆环形平板103.10.3.11 圆环形平板113.10.3.12 圆环形平板123.10.3.13 圆环形平板133.10.3.14 圆环形平板144 机械工程材料选用4.1 黑色金属材料4.1.1 金属材料特性与性能4.1.1.1 灰铸铁4.1.1.2 抗磨白口铸铁4.1.1.3 可锻铸铁4.1.1.4 高硅耐蚀铸铁4.1.1.5 耐磨铸铁4.1.1.6 耐热球墨铸铁4.1.1.7 耐热铸铁4.1.1.8 球墨铸铁1104.1.1.9 合金铸铁4.1.1.10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4.1.1.11 不锈钢4.1.1.1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4.1.1.13 不锈耐酸钢铸件4.1.1.14 耐热钢铸件4.1.1.15 高锰钢铸件4.1.1.16 弹簧钢4.1.1.17 低合金结构钢4.1.1.18 高耐侯性结构钢4.1.1.19 铬轴承钢4.1.1.20 焊接结构用耐侯钢4.1.1.21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4.1.1.22 合金工具钢4.1.1.23 合金结构钢4.1.1.24 合金铸钢4.1.1.25 耐热钢4.1.1.26 碳素工具钢4.1.1.27 碳素结构钢4.1.1.28 优质碳素钢4.1.1.29 轧辊钢4.1.2 型钢4.1.2.1 热轧等边角钢4.1.2.2 热轧不等边角钢4.1.2.3 热轧槽钢4.1.2.4 热轧工字钢4.1.2.5 弹簧扁钢尺寸4.1.2.6 热轧扁钢4.1.2.7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8 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9 花纹钢板4.1.2.10 热轧圆钢和方钢4.1.2.11 热轧六角钢和八角钢4.1.2.12 冷弯等边角钢4.1.2.13 冷弯不等边角钢4.1.2.14 冷弯等边槽钢4.1.2.15 冷弯不等边槽钢4.1.2.16 冷弯内卷边槽钢1114.1.2.17 冷弯外卷边槽钢4.1.2.18 冷弯卷边Z形钢4.1.2.19 结构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0 结构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1 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2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3 起重机钢轨4.1.2.24 重轨4.1.2.25 轻轨4.1.3 钢管4.1.3.1 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4.1.3.2 直缝电焊钢管4.1.3.3 结构用热轧无缝钢管4.1.3.4 结构用冷拔无缝钢管4.1.3.5 冷拔无缝方形钢管4.1.3.6 冷拔无缝矩形钢管4.1.4 钢丝4.1.4.1 冷拉圆钢丝4.1.4.2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4.2 有色金属材料4.2.1 有色金属材料的基本数据4.2.1.1 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代号4.2.1.2 专用合金名称及代号4.2.1.3 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4.2.1.4 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4.2.1.5 铝及铝合金4.2.1.6 铜及铜合金4.2.1.7 加工铝材4.2.1.8 铸造铝合金4.2.1.9 铸造铜合金4.2.1.10 铸造锌合金4.2.1.11 铸造轴承合金4.2.2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4.2.2.1 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的规格4.2.2.2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4.2.2.3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4.2.2.4 常用铜及铜合金棒4.2.2.5 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1124.2.2.6 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4.2.2.7 铝及铝合金板规格4.2.2.8 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4.2.2.9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管4.2.2.10 铝及铝合金冷拉矩形管4.2.2.11 等边角铝型材4.2.2.12 不等边角铝型材4.2.2.13 槽铝型材4.2.2.14 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4.2.2.15 钛及钛合金管规格4.3 非金属材料4.3.1 橡胶及其制品4.3.1.1 常用橡胶的性能与用途4.3.1.2 常用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4.3.1.3 橡胶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4.3.1.4 工业用橡胶板的规格4.3.1.5 工业用橡胶板的性能4.3.1.6 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4.3.1.7 石棉橡胶板4.3.1.8 普通全胶管4.3.1.9 空气胶管4.3.1.10 输水胶管4.3.1.11 吸水胶管4.3.1.12 氧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1.13 乙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2 工程塑料及其制品4.3.2.1 常用工程塑料的特点与用途4.3.2.2 常用工程塑料的综合性能4.3.2.3 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4.3.2.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4.3.2.5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阴接头4.3.2.6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弯头4.3.2.7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异径套4.3.2.8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45°三通4.3.2.9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90°三通4.3.2.10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变接头4.3.2.11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管套4.3.2.12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1134.3.2.13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4.3.2.14 聚四氟乙烯制品——板4.3.2.15 聚四氟乙烯制品——管4.3.2.16 聚四氟乙烯制品——棒4.3.2.17 有机玻璃制品——板4.3.2.18 有机玻璃制品——棒4.3.2.19 有机玻璃制品——管4.3.2.20 泡沫塑料的规格、性能及用途4.3.2.21 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4.3.2.22 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4.3.3 玻璃钢4.3.3.1 玻璃钢性能比较4.3.3.2 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4.3.3.3 玻璃钢的耐腐蚀性能4.3.4 玻璃4.3.4.1 钢化玻璃4.3.4.2 普通平板玻璃4.3.4.3 平端玻璃直管4.3.4.4 扩口玻璃管4.3.4.5 水位计玻璃板4.3.5 石墨4.3.5.1 石墨的性能4.3.5.2 石墨的耐腐蚀性能4.3.6 石棉制品4.3.6.1 石棉橡胶板4.3.6.2 耐油石棉橡胶板4.3.6.3 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4.3.6.4 增强石棉橡胶板4.3.7 保温、隔热、吸音材料4.3.7.1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4.3.7.2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4.3.7.3 常用吸声材料4.3.8 工业用毛毡4.3.9 胶粘剂4.3.10 涂料4.3.10.1 防锈漆种类和性能4.3.10.2 底漆种类和性能4.3.10.3 硝基涂料种类和性能1144.3.10.4 天然树脂、醇酸树脂涂料种类和性能4.3.10.5 其它涂料种类和性能4.3.11 其它非金属材料4.3.11.1 普通锯材的尺寸规格4.3.11.2 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4.3.11.3 软钢纸板的规格及技术性能4.3.11.4 常用水泥4.4 其它材料4.4.1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4.4.2 合成纤维网4.4.3 蚕丝绢网4.4.4 重型钢板网4.4.5 人字型铝板网4.4.6 铝板网4.4.7 P2型耐压软管4.4.8 P3型吸尘软管4.4.9 P3型软轴套管4.4.10 P3型镀锌金属软管4.4.11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4.4.12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在室温下的基本性能5 联接与紧固5.1 螺纹与螺纹联接5.1.1 常用螺纹的用途和特征5.1.1.1 我国常用螺纹标准一览表5.1.1.2 我国常用螺纹的标记示例5.1.1.3 国外常用英制螺纹的代号、名称和标准号5.1.2 螺纹参数5.1.2.1 普通螺纹5.1.2.1.1 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5.1.2.1.2 内外螺纹直径的公差等级5.1.2.1.3 螺纹旋合长度5.1.2.1.4 内、外螺纹选用公差5.1.2.1.5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1.6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2 管螺纹5.1.2.2.1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2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3 60°圆锥管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1155.1.2.2.4 米制锥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5.1.2.2.5 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5.1.2.3 梯形螺纹5.1.2.3.1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5.1.2.3.2 梯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3 梯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4 梯形螺纹各直径的公差等级5.1.2.3.5 梯形内螺纹小径、外螺纹大径公差(公差等级为4级)5.1.2.3.6 梯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3.7 梯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3.8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3.9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4 锯齿形螺纹5.1.2.4.1 锯齿形(3°、30°)螺纹基本尺寸5.1.2.4.2 锯齿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3 锯齿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4 锯齿形螺纹公差等级5.1.2.4.5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大径极限偏差5.1.2.4.6 锯齿形螺纹内小径公差(公差等级4级)5.1.2.4.7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4.8 锯齿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4.9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4.10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3 螺纹结构参数5.1.3.1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5.1.3.1.1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2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3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4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5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6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7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8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2 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5.1.3.2.1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钢和青铜)5.1.3.2.2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铸铁)5.1.3.2.3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铝)5.1.3.3 螺栓孔、凸缘、沉头和扳手空间1165.1.3.3.1 地脚螺栓孔和凸缘5.1.3.3.2 六角头螺栓和螺母用沉孔5.1.3.3.3 圆柱头用沉孔5.1.3.3.4 沉头用沉孔5.1.3.3.5 扳手空间5.1.4 螺纹联接计算选用5.1.4.1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力学性能5.1.4.2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材料5.1.4.3 螺母的性能等级5.1.4.4 粗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5 细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6 紧定螺钉的力学性能5.1.4.7 自攻螺钉的力学性能5.1.4.8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标记和材料5.1.4.9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等级5.2 螺纹联接标准件5.2.1 螺栓标准件5.2.1.1 六角头螺栓——C级5.2.1.2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5.2.1.3 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5.2.1.4 六角头螺栓——细牙A和B级5.2.1.5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A级和B级5.2.1.6 六角头螺栓——细牙全螺纹A级和B级5.2.1.7 六角头螺栓——细杆B级5.2.1.8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和B级5.2.1.9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A和B级5.2.1.10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1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2 六角头绞制孔用螺栓——A级和B级5.2.1.13 T型槽用螺栓5.2.1.14 活节螺栓5.2.1.15 地脚螺栓5.2.1.16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5.2.1.17 沉头方颈螺栓5.2.1.18 沉头带榫螺栓5.2.1.19 沉头双榫螺栓5.2.1.20 地脚螺栓5.2.1.22 U型螺栓1175.2.1.23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5.2.2 螺钉标准件5.2.2.1 内六角螺钉5.2.2.1.1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5.2.2.1.2 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5.2.2.1.3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5.2.2.1.4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5.2.2.1.5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螺钉5.2.2.2 开槽螺钉5.2.2.2.1 开槽圆柱头螺钉5.2.2.2.2 开槽盘头螺钉5.2.2.2.3 开槽沉头螺钉5.2.2.2.4 开槽半沉头螺钉5.2.2.3 十字槽螺钉5.2.2.3.1 十字槽盘头螺钉5.2.2.3.2 十字槽沉头螺钉5.2.2.3.3 十字槽半沉头螺钉5.2.2.3.4 十字槽圆柱头螺钉5.2.2.3.5 十字槽小盘头螺钉5.2.2.4 吊环螺钉5.2.2.4.1 吊环螺钉5.2.2.4.2 吊环螺钉平稳起吊时的最大起重量5.2.2.5 内六角紧定螺钉5.2.2.5.1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5.2.2.5.2 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5.2.2.5.3 内六角圆柱端紧定螺钉5.2.2.5.4 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5.2.2.6 开槽紧定、定位螺钉5.2.2.6.1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2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6.3 开槽锥端定位螺钉5.2.2.6.4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5 开槽平端紧定螺钉5.2.2.6.6 开槽凹端紧定螺钉5.2.2.6.7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 方头紧定螺钉5.2.2.7.1 方头长圆柱球面端紧定螺钉5.2.2.7.2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1185.2.2.7.3 方头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4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5.2.2.7.5 方头倒角端紧定螺钉5.2.2.8 十字槽自攻螺钉5.2.2.8.1 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5.2.2.8.2 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5.2.2.8.3 十字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9 开槽自攻螺钉5.2.2.9.1 开槽盘头自攻螺钉5.2.2.9.2 开槽沉头自攻螺钉5.2.2.9.3 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10 六角头自攻螺钉5.2.2.11 防松螺钉5.2.3 螺柱标准件5.2.3.1 单头螺柱5.2.3.2 双头螺柱5.2.3.2.1 双头螺柱(b m=1d)5.2.3.2.2 双头螺柱(b m=1.25d)5.2.3.2.3 双头螺柱(b m=1.5d)5.2.3.2.4 双头螺柱(b m=2d)5.2.3.2.5 等长双头螺柱——B级5.2.3.2.6 等长双头螺柱——C级5.2.4 螺母标准件5.2.4.1 六角螺母5.2.4.1.1 1型六角螺母——C级5.2.4.1.2 1型六角螺母——A和B型5.2.4.1.3 1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型5.2.4.1.4 2型六角螺母——A和B级5.2.4.1.5 2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级5.2.4.1.6 六角薄螺母——A和B级倒角5.2.4.1.7 六角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1.8 六角薄螺母——B级无倒角5.2.4.1.9 小六角特扁细牙螺母5.2.4.1.10 六角厚螺母5.2.4.1.11球面六角螺母5.2.4.1.12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5.2.4.2 六角开槽螺母5.2.4.2.1 1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1195.2.4.2.2 2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5.2.4.2.3 1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4 2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5 六角开槽薄螺母——A和B级5.2.4.2.6 六角开槽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2.7 1型六角开槽螺母——C级5.2.4.3 高强度螺母5.2.4.4 圆螺母5.2.4.4.1 小圆螺母5.2.4.4.2 圆螺母5.2.4.4.3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4 带槽圆螺母5.2.4.4.5 端面带孔圆螺母5.2.4.4.6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7 滚花高螺母5.2.4.4.8 滚花薄螺母5.2.4.4.9 嵌装圆螺母5.2.4.5 蝶型、环形、扣形和盖形螺母5.2.4.5.1 蝶型螺母5.2.4.5.2 环形螺母5.2.4.5.3 扣紧螺母5.2.4.5.4 盖形螺母5.2.4.5.5 组合式盖形螺母5.2.4.5.6 盖形螺母5.2.4.6 六角锁紧螺母5.2.4.6 1 1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2 2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3 1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4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5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9级5.2.5 垫圈与挡圈标准件5.2.5.1 平垫圈5.2.5.1.1 平垫圈——C级5.2.5.1.2 平垫圈——A级5.2.5.1.3 平垫圈倒角型——A级5.2.5.1.4 特大垫圈——C级5.2.5.1.5 大垫圈——A和C级5.2.5.1.6 小垫圈——A级1205.2.5.1.7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联接副用垫圈5.2.5.1.8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5.2.5.2 弹簧垫圈5.2.5.2.1 标准型弹簧垫圈5.2.5.2.2 轻型弹簧垫圈5.2.5.2.3 重型弹簧垫圈5.2.5.2.4 鞍形弹簧垫圈5.2.5.2.5 波形弹簧垫圈5.2.5.2.6 鞍形弹性垫圈5.2.5.2.7 波形弹性垫圈5.2.5.3 锁紧垫圈5.2.5.3.1 内齿锁紧垫圈5.2.5.3.2 内锯齿锁紧垫圈5.2.5.3.3 外齿锁紧垫圈5.2.5.3.4 外锯齿锁紧垫圈5.2.5.3.5 锥形锁紧垫圈5.2.5.3.6 锥形锯齿锁紧垫圈5.2.5.3.7 弹性垫圈材料5.2.5.4 止动垫圈5.2.5.4.1 圆螺母用止动垫圈5.2.5.4.2 单耳止垫圈5.2.5.4.3 双耳止垫圈5.2.5.4.4 外舌止动垫圈5.2.5.5 斜垫圈5.2.5.5.1 工字钢用方斜垫圈5.2.5.5.2 槽钢用方斜垫圈5.2.5.6 锁紧挡圈5.2.5.6.1 锥销锁紧挡圈5.2.5.6.2 螺钉锁紧挡圈5.2.5.6.3 带锁圈的螺钉锁紧挡圈5.2.5.6.4 钢丝锁圈5.2.5.7 轴端挡圈5.2.5.7.1 螺钉紧固轴端挡圈5.2.5.7.2 螺栓紧固轴端挡圈5.2.5.8 弹性挡圈5.2.5.8.1 孔用弹性挡圈——A型5.2.5.8.2 孔用弹性挡圈——B型5.2.5.8.3 轴用弹性挡圈——A型1215.2.5.8.4 轴用弹性挡圈——B型5.2.5.9 钢丝挡圈5.2.5.9.1 孔用钢丝挡圈5.2.5.9.2 轴用钢丝挡圈5.2.5.10 轴肩挡圈5.2.5.10.1 轴肩挡圈(轻系列径向轴承用)5.2.5.10.2 轴肩挡圈(中系列径向轴承和轻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2.5.10.3 轴肩挡圈(重系列径向轴承和中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3 铆接联接5.3.1 铆接标准件5.3.1.1 常用铆钉的型式5.3.1.2 半圆头铆钉(粗制)5.3.1.3 平锥头铆钉(粗制)5.3.1.3.1 平锥头铆钉5.3.1.3.2 平头铆钉5.3.1.3.3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5.3.1.4 沉头铆钉(粗制)5.3.1.4.1 沉头铆钉5.3.1.4.2 半沉头铆钉5.3.1.4.3 120°沉头铆钉5.3.1.4.4 120°沉头半空心铆钉5.3.1.4.5 120°半沉头铆钉5.3.1.4.6 沉头半空心铆钉5.3.1.5 半沉头铆钉(粗制)5.3.1.6 半圆头铆钉5.3.1.7 小半圆头铆钉5.3.1.7.1 扁圆头击芯铆钉5.3.1.7.2 沉头击芯铆钉5.3.1.8 扁平头铆钉5.3.1.8.1 扁圆头铆钉5.3.1.8.2 扁圆头半空心铆尺寸5.3.1.8.3 大扁圆头铆钉5.3.1.8.4 大扁圆头半空心铆钉5.3.1.9 扁平头(空心)铆钉5.3.1.10 空心铆钉5.3.1.10.1 管状铆钉5.3.1.10.2 无头铆钉5.3.1.11 标牌铆钉1225.3.1.12 封闭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1.13 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4 开口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5 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2 铆接特性、性能5.3.2.1 铆钉孔直径5.3.2.2 铆钉钉体材料及性能等级5.3.2.3 封闭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3.2.4 开口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4 销、键及花键联接5.4.1 销联接5.4.1.1 圆柱销5.4.1.1.1 普通圆柱销5.4.1.1.2 内螺纹圆柱销5.4.1.1.3 弹性圆柱销5.4.1.1.4 螺纹圆柱销5.4.1.2 圆锥销5.4.1.2.1 圆锥销5.4.1.2.2 内螺纹圆锥销5.4.1.2.3 螺尾锥销5.4.1.2.4 开尾圆锥销5.4.1.3 带孔销、销轴和开口销5.4.1.3.1 带孔销5.4.1.3.2 销轴5.4.1.3.3 开口销5.4.2 键联接5.4.2.1 平键5.4.2.1.1 普通平键、导向平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2 普通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3 起键螺孔的尺寸5.4.2.1.4 薄型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5 薄型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6 导向平键的型式与尺寸5.4.2.2 半圆键5.4.2.2.1 半圆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2.2 半圆键的型式与尺寸5.4.2.3 楔键5.4.2.3.1 普通楔键1235.4.2.3.2 钩头楔键5.4.2.4 切向键5.4.2.4.1 普通切向键5.4.2.4.2 强力切向键5.4.3 矩形花键5.4.3.1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轻系列)5.4.3.2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中系列)5.4.3.3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轻系列)5.4.3.4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中系列)5.4.3.5 矩形内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6 矩形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7 矩形花键的位置度公差5.4.3.8 矩形花键的对称度公差6 轴承6.1 滑动轴承6.1.1 滑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1.1.1 常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6.1.1.2 常用非金属和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6.1.1.3 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6.1.1.4 多孔金属轴承的性能6.1.2 滑动轴承标准件6.1.2.1 滑动轴承、轴套6.1.2.1.1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6.1.2.1.2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3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6.1.2.1.4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5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6.1.2.1.6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7 卷制轴套基本尺寸6.1.2.1.8 卷制轴的推荐宽度6.1.2.1.9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6.1.2.1.10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6.1.2.1.11 整体轴套的尺寸6.1.2.1.12 整体轴套的公差配合6.1.2.1.13 轴套的连接6.1.2.1.14 轴承合金浇注用的结构和尺寸6.1.2.2 滑动轴承座1246.1.2.2.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尺寸6.1.2.3 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1 四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2 六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3 八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4 单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5 双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6 可调球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4 橡胶轴承6.1.2.4.1 筒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2 法兰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3 橡胶轴承内径公差及装配间隙6.2 滚动轴承6.2.1 滚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2.1.1 滚动轴承代号6.2.1.1.1 一般滚动轴承类型代号6.2.1.1.2 尺寸系列代号(向心轴承)6.2.1.1.3 尺寸系列代号(推力轴承)6.2.1.1.4 向心轴承直径系列、宽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5 推力轴承直径系列、高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6 轴承公称内径的内径代号6.2.1.1.7 滚针轴承基本代号6.2.1.1.8 常用轴承类型、结构及轴承基本代号对照6.2.1.1.9 内部结构代号6.2.1.1.10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6.2.1.1.11 保持架、结构、材料代号6.2.1.1.12 轴承材料改变代号6.2.1.1.13 公差等级代号6.2.1.1.14 轴承游隙代号6.2.1.1.15 其它特性代号及含义6.2.1.2 轴承径向游隙6.2.1.2.1 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2 圆柱孔调心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3 圆柱孔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6.2.1.2.4 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1256.2.2 滚动轴承标准件6.2.2.1 深沟球轴承6.2.2.2 调心球轴承6.2.2.3 调心球轴承(10000K型)6.2.2.4 圆柱滚子轴承(N000)6.2.2.5 圆柱滚子轴承(NF000)6.2.2.6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HJ0000)6.2.2.7 圆柱滚子轴承(NU0000)6.2.2.8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6.2.2.9 圆柱滚子轴承(NUP0000)6.2.2.10 调心滚子轴承6.2.2.11 调心滚子轴承(圆锥孔)6.2.2.12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4900)6.2.2.13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6900)6.2.2.14 角接触球轴承6.2.2.15 圆锥滚子轴承(30000型)6.2.2.1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0000型)6.2.2.17 单向推力轴承(50000型)6.2.2.18 双向推力球轴承(50000型)6.2.2.19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290000型)7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7.1 联轴器7.1.1 联轴器分类7.1.2 联轴器的特性、性能7.1.2.1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尺寸7.1.2.2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7.1.3 联轴器标准件、通用件7.1.3.1 套筒、凸缘、夹壳、滑动和滚子链联轴器7.1.3.1.1 套筒联轴器Ⅰ型7.1.3.1.2 套筒联轴器Ⅱ型7.1.3.1.3 套筒联轴器Ⅲ型7.1.3.1.4 凸缘联轴器7.1.3.1.5 夹壳联轴器7.1.3.1.6 滑动联轴器7.1.3.1.7 滚子链联轴器7.1.3.1.8 紧箍夹壳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7.1.3.1.9 金属滑块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1267.1.3.2 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1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AB型)7.1.3.2.2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C型)7.1.3.2.3 GI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4 GI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5 GⅡ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6 GⅡ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3 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 WSD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2 WS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3 SWP–A型(有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4 SWP–B型(有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2.3.5 SWP–C型(无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6 SWP–D型(无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7 SWP–D型(有伸缩双法兰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8 SWP–F型(大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9 SWP–G型(有伸缩超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0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联接方法与尺寸7.1.3.3.11 SWC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7.1.3.4 弹性柱销、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1 TL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2 TLL带制动轮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3 HL型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4 H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5 ZL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6 ZLD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7 Z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8 ZLZ型接中间轴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9 LK型弹性块联轴器7.1.3.5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1 ML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2 MLZ型单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3 MLS型双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4 MLLI型分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5 MLLⅡ型整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6 其它型式联轴器7.1.3.6.1 UL型轮胎式联轴器7.1.3.6.2 芯型弹性联轴器127。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含图文实例)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含图文实例)

二、压铸件设计
2.5、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的大小与零件的结构、高度、壁厚及表面粗糙度有关,在允许的范围内,尽 可能取大值,有利于脱模。 非圆形内侧壁的拔模斜度如下表,外侧取表下表值的一半。
拔模高度 圆形 非圆形
<=3
>3~6

3°30’
5°30’ 4°30’
>6~10 2°30’ 3°30’
>10~18 2° 2°30’
>18~30 1°45’ 1°45’
>30~50 1°15’
>50~80 1°
>80~120 0°45
1°30’ 1°15

>120~180 0°30’ 0°45’
>180~250 0°30’
0°30’
2.6、相邻距离
尽量避免窄且深的凹穴设计,以免对应模具处出现窄而高的凸台,因受冲击易弯 曲、断裂。如下图所示,当a过小时,易使模具在此处开裂,为使模具在此处有足够的强 度,a值应不小于5mm。
2.8、文字和图案
文字大小不小于5号字体,凸起高度0.3~0.5mm, 线宽推荐0.8mm.,出模 度10~15度,如果外壳表面采用喷粉处理,其外侧面的文字及图案的凸起高度采 用0.5mm,如果凸起高度用0.5mm以下的话,外壳喷粉之后会其字形及图案就 会模糊不清。
二、压铸件设计
<1>材料成份和力学性能
合金牌号 ADC10 ADC12
Si(%) 7.5-9.5 9.6-12
Cu(%) 2-4
1.5-3.5
Mg (%) <0.3 <0.3
Fe(%) <1.3 <1.3
Al 余量 余量

壳体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壳体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壳体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壳体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对壳体设计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壳体设计。

一、壳体设计的概述壳体是由几何形状简单的平面元素组成的三维结构,它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汽车等工程领域。

壳体设计的基本目标是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二、壳体设计的主要原则1. 强度原则:壳体设计应满足承受外部载荷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强度足够。

2. 刚度原则:壳体设计应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变形或破坏。

3. 稳定性原则:壳体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失稳和倒塌。

4. 经济性原则:壳体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5. 安全性原则:壳体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壳体设计的常用材料1. 金属材料:金属壳体常用的材料有钢、铝、铜等,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

2.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壳体由纤维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轻质化特性。

3. 塑料材料:塑料壳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隔音性能,适用于一些低负荷的应用场景。

四、壳体设计的常用结构形式1. 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应用广泛,如管道、筒仓等。

2. 球形壳体:球形壳体具有均匀受力的特点,常用于容器、气球等。

3. 锥形壳体:锥形壳体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常用于锥形容器、锥形塔等。

4. 弧形壳体:弧形壳体适用于一些需要拱形结构的场景,如桥梁、支撑结构等。

五、壳体设计的结构分析方法1. 弹性力学分析: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分析,确定壳体的受力情况。

2. 有限元分析: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将壳体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在计算机上进行力学分析。

3. 实验方法:通过制作实验样品,进行物理实验,验证和验证设计结果。

六、壳体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壳体变形问题:采用增加壳体刚度或加厚壳体等方式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一常用计算参考资料
、地基土内摩擦系数
地基土内摩擦系数附表1-1
二、地基承载力
1.粘性土
(1)老粘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切]可按土的压缩模量£(MPa确定,见附表1-2。

老粘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哝]附表1-2
式中:需[――压力为0.1MPa时,土样的孔隙比;
如』――对应于0.1〜0.2MPa压力段的压缩系数(1/MPa);
――压缩模量,当老粘土「v 10MPa时,承载力设计值按一般粘性土确定。

(2)一般粘性土
一般粘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液性指数〔和天然孔隙比e确定,如附表1-3所示。

②土中含有粘粒大于2mm勺颗粒重量超过全部重量 30%以上的,[无]可酌量提高;
③当e<0.5时,取e=0.5;当聊述时,取0.此外,超过表列范围的一般粘性土,[一]可按下式计算:如=57.22E貿
式中符号同前。

(3)新近沉积粘性土
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液性指数[和天然孔隙比e确定,如附表
1-4所示。

(4)残积粘性土
残积粘性土的承载力设计值[鑰口可按土的压缩模量[(MPa确定,见附表1-5
2.砂性土
砂土的承载力设计值[,: () 附表
3.碎石土
砂土的承载力设计值[血](kPa) 附表1-7
②半胶结的碎石土,可按密实的同类土的「]值提高10〜30%
③松散的碎石土在天然河床中很少遇见,需特别注意鉴别。

④漂石土、块石土的]幷]值,可参照卵石土、碎石土适当提高。

4.黄土
①人工夯实(用0.5kN的普通石夯,落距50cm,分别夯三遍),提高1.2 ;
②土夯实[表层换填卵石16cm,三七石灰土(体积比三分石灰、七分土)4cm,电动蛙式夯机打3〜4遍],
提高1.3 ;
③重锤夯实(包括表层 1〜1.5m厚度的夯实和回填夯实),提高2.0 ;
④打石灰砂桩(基础底面地基加固),提高4.0。

般新黄土的承载力设计值]蜕门(kPa) 附表1-9
老黄土的承载力设计值]() 附表
注:山东老黄土性质较差,承载力设计值甘]应降低100〜200kpa
5.冻土
③基础置于强融沉的图层上时,基底应敷设厚度不小于20〜30c m的砂垫层;
多年冻土的承载力设计值]鑰](kPa) 附表1-11
②含土冰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实测确定;
④表列数值不适于含盐量大于0.5%的冻土
6.软土
注:表内$为原状土的天然含水量
7.岩石地基
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kPa)附表1-13
注:①表中[为石块单轴抗压强度。

表中数值视岩块强度、厚度、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适当选用。

易软化的岩石及极软岩受水浸泡时,宜用较低值。

②极软岩强度.高于30MPa者仍按软质岩计。

③岩石以风化成砾、砂、土状(既风化残积物),可比照相应的土类确定其承载力设计值,如颗粒间有
一定的胶结力,可比照相应的土类适当提高。

三、材料强度值
圬工挡土墙及附属构造物常用材料最低标号要求附表1-14
注:①在缺乏水泥地区,可用M1.5石灰水泥砂浆,M1石灰砂浆砌筑或干砌。

②材料标号的定义,按《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 )第2.0.1条规定。

石料极限强度(MPa 附表1-15
②块石、粗斜石或混凝土预制块厚度为30〜40cm者,抗压极限强度乘以1.25 ;大于40cm者乘以1.45 ;
干砌片、块石砌体的极限强度为M2.5砂浆的0.5倍;
③对于具有两个大致的平行面的片石(大面片石)砌筑的砌体,其抗压极限强度按片石砌体的 1.5倍采用。

②规则块材砌体包括:块石砌体、粗斜石砌体、混凝土预制块砌体、砖砌体;
③规则块材砌体在齿缝方向受剪时,系通过块材和灰缝剪破,此时,不计灰缝抗剪作用,由块材抗剪
强度承受,计算时不计入灰缝面积。

块材直接抗剪极限强度按附表1-19采用。

规则块材直接抗剪极限强度(MPa 附表1-19
小石子混凝土砌片、块石砌体极限强度(附表
②小石子粒径不宜大于 2cm;
③低标号小石子混凝土在配置时应加适量塑化剂或石灰,以增加和易性和保水性;
④通缝弯曲抗拉极限强度按附表1-18内相应砂浆标号采用。

对于标号大于C10的小石子混凝土,按
M12.5砂浆强度等级采用。

规则块石砌体齿缝直接抗剪极限强度见附表1-19。

片石混凝土砌体极限强度(MPa)附表1-21
如用震捣器震捣时,极限强度可乘以 1.15 ;
片石等级不得低于MU30。

混凝土、砖石及混凝土预制块体的受压弹性模量E(Mpa)附表1-22
热轧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MPa)附表1-23
在钢筋混凝土桥梁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强度大于340MPa时,仍应取340MPa
其他构件的受力钢筋强度大于 380MPa时,仍应按380MPa取用;
构件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根据其受理情况采用各自的设计强度值。

热轧钢筋的弹性模量(MPa)附表1-24
注:精轧螺纹钢抗拉强度设计值采用表中屈服强度;
② 本表摘自《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B 50330-2002)
在下列钢筋根数时的横截面积( cm2)
32 0.196
0.283
0.503
0.785
1.131
1.539
2.011
545
3.142
3.801
4.524
4.909
6.157
7.069
8.043
0.39
0.57
1.01
1.57
2.26
3.08
4.02
5.09
6.28
7.60
9.05
9.82
12.32
14.13
16.09
0.59
0.85
I.51
2.36
3.39
4.62
6.03
7.63
9.42
II.40
13.56
14.73
18.47
21.21
24.13
0.79
1.13
2.01
3.14
4.52
6.16
8.04
10.18
12.56
15.20
18.10
19.64
24.63
28.27
32.17
0.98
1.41
2.51
3.93
5.66
7.70
10.05
12.72
15.70
19.00
22.62
24.54
30.79
35.34
1.18
1.70
3.02
4.71
6.79
9.24
12.06
15.27
18.84
22.81
27.14
29.45
36.95
1.37
1.98
3.52
5.50
7.92
10.78
14.07
17.81
22.00
26.61
31.67
34.36
43.10
42.41 49.48
1.57
2.26
4.02
6.28
9.05
12.30
16.08
20.36
25.13
30.41
36.19
39.27
49.26
56.55
1.77
2.54
4.52
7.07
10.18
13.85
18.10
22.90
28.27
34.21
40.71
44.18
55.42
63.62
质量
(kg/
m)
0.154
0.222
0.396
0.617
0.888
1.208
1.580
1.998
2.466
2.980
3.551
3.850
4.833
5.549
32 34.5
螺纹钢筋
40.21 48.26 56.30 64.34 72.38 6.310
直径mm)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 28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