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查工作与地方文化整理研究

古籍普查工作与地方文化整理研究
古籍普查工作与地方文化整理研究

古籍普查工作与地方文化整理研究

摘要:从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开展地方文化整理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总结了烟台图书馆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整理中所做的系列工作,如下:抢救珍贵古籍地方文献;把古籍地方文献作为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重点;以地方文化整理为中介,加强与本地主流媒体的合作;对地方化资源进行挖掘;对古籍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关键词:古籍普查;地方文化;文化整理

一、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开展地方文化整理研究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地方文化是地方的精神,地方的灵魂。对古籍资源中有关地域文化的整理研究,是充实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地方人文资源的整理研究,具有专业机构冷淡,业余爱好者热情的特点。因地方文人资源纷杂无序,难以成系统的学术研究体系,各高校的相关人文专业,多不愿从事地方人文资源的研究。其他专业机构,如博物馆、史志办等,因研究重点、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专注于此项工作。而业余爱好者,因其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持续有效深入。与此相反,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实体馆藏,还有诸如古籍数据库、民国老期刊等虚拟数字资源。因此,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专业人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图书馆主动介入地方文化的整理研究,可弥补目前此研究领域无专业机构的缺陷,推动地方文化研究向专业化、机构化迈进。这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先行”的理念,已普遍为人所

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的问题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年第23卷第2期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我国正式启动。随后,文化部又印发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首次全面而深入的古籍调查工作。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全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展开了对本馆古籍的整理和普查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图书馆的普查质量和进程却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基础薄弱的图书馆甚至还未成立专门的古籍室。为了顺应形势需要,部分基础薄弱的馆抓住这次古籍普查的有利契机,开始筹建古籍室。 1古籍普查工作的进展 文化部在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的同时,还颁布了《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及《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等部颁标准,使得古籍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此后,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期古籍编目、修复、登记平台的培训班,评审并公布了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确定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也相继出版;开通了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数据库;古籍普查平台开始在各省(区)市初步应用;《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开始启动,这些都标志着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入、规范的阶段[1]。各省、市也积极出台相应的古籍保护法规,并相继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工作。笔者所属的福建省文化厅也高度重视此工作,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及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珍贵古籍的定级审核和普查咨询工作,并进行了“福建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定和“福建省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迄今为止已举办了2期全省古籍普查培训班。 2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存在的问题 2.1古籍整理工作繁重而紧迫 福建省古籍普查工作要求在2012年底基本完成,对于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而言,此项工作相对容易,因为这些单位日常的古籍保护工作与基础业务一直都比较规范,只要统计完善即可。而对于那些目前尚未建立古籍室的薄弱馆而言,任务则比较繁重。一般而言,筹建古籍室的图书馆至少都会存有几千册古籍,这些古籍大都混乱地堆积在书库,甚至与部分普通书籍相杂,尚未分类,更无分类目录或书名目录,部分古籍由于长期得不到保护,损害严重。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些古籍的整理、分类、编目、著录,并按古籍普查要求登记与上传,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另外,由于多数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古籍整理人员,也影响古籍整理的进度与质量。以笔者所在华侨大学图书馆为例,本馆初步统计古籍大约有3万多册,而整理人员目前只有1人,仅上架一项工作,就要从众多书籍中甄别出古籍,然后粗略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上架,这项工作就需要两个多月时间。另外,很多古籍书破线散,难以鉴别,又加大了工作的难度,这既对古籍工作人员的体力有较高的要求,又对其专业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使古籍整理人员倍感压力。 2.2现有古籍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古籍室的建立是一项涉及古籍版本的分类、编目、著录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工作,从业人员若没有深厚的古籍整理知识和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是难以胜任此工作的。当前,全国大多数图书馆的古籍室都是前人创立的,现有的古籍工作人员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加以进一步的完善或创新,而要从无到有地创建一个新的古籍室的难度很大,它对古籍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从业经验的要求也更高。从全国范围来看,古籍专业人才并不多,很多馆都招聘不到理想的古籍工作者。新从业的人员或是文献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是中途转行者,他们或者缺乏扎实的古籍基础知识与理论,或者缺乏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面对创建古籍室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会感到力不从心。笔者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也对一些问题百思不解,比如:民国时期印制抄写的古书算不算古籍范畴,应不应该归入古籍室;一册残缺不全的古书该如何鉴别著录;个别界限模糊的古籍该如何准确归类, 文章编号:1005-6033(2013)02-0025-03收稿日期:2012-10-30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的问题研究 王展妮 (华侨大学图书馆,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利用这次大规模的古 籍整理与保护的有利契机,部分基础薄弱的图书馆开始筹建古籍室。根据建立古籍室 的实践,阐述了在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古籍普查;古籍室;古籍保护;古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 25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

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

普通古籍普查工作流程介绍 董馥荣李慧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在对登记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以期未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目前,普通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古籍核查、古籍普查平台登记两个步骤进行。 古籍核查 1.1目的 为了配合《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的编撰工作,古籍核查工作优先保证《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的著录要求,同时满足普查平台登记各要素的著录需要。 1.2背景 普查工作初期,综合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增加古籍核查这一环节。按照古籍普查的工作计划,2011年要求快速启动项目,古籍馆积极响应。 当时普查软件平台正处于调试阶段,普查工作要求先进行线下纸本表格或电子表格登记,考虑到我馆编目数据量大,已有的编目数据比较完备,部分数据甚至可以借鉴趋于成熟的书目资料,于是先开始古籍核查工作。 不仅如此,古籍普查是一次整合图书馆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的有利机会。考虑到我馆大规模的编目工作已经结束,近几年新入馆员工编目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希望借助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达成培养古籍编目新生力量的目标。 1.3前期准备 (1)将《中华古籍总目》分类法与国图普通古籍采用的《中文普通线装书分类表》(即刘国钧的“十五大类分类法”)相对照,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对应 关系,适应《中华古籍总目》的分类要求;

(2)国图现有33万条普通古籍编目数据(MARK),由古籍保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于2011年3月份,进行了多次编目数据导入平台的试验。对馆藏编目数据 (MARK)的各类字段进行切分,借助唯一标识符(MARK的001字段)和特 定的附加条件,实现了MARK格式与平台的有效对接与转换,将馆藏编目数 据(MARK)顺利批量导入普查平台中; (3)选择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地志门类数据进行核查。可以借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书目。在对方志的数据分配上, 结合了编目员本身的专业兴趣所长,以及籍贯等因素,将35个省级行政区划 分配为十组,来展开核查工作; (4)加强对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早在2010年7月,全体编目员参加了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系统地接受了古籍版本专家关于普查工 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在正式开展普查工作之前,古籍馆内部又组织多次编 目规则的培训学习。2011年4月6日正式全面开始核查工作。 (5)建立普查工作工具书室,配备品种齐全的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如:版刻辞典,人名、地名、职官辞典,室名别号索引、历史年表,国内外大中型图书 馆藏书目录等,共计419种778部1300册。部分常用的工具书,如:《丛书 综录》、年表、篆刻字典、避讳字典等,甚至能满足40位编目员,人手一部 的需求。 1.4实施办法 (1)依照国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的中华古籍总目的体例、收录范围和分类方法等,具体操作以《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为准; (2)编订“地志门核查项目”:以原有的书目——《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为基础,结合地方志书的特点,以及《中华古籍总目》各款目著录要 求,普查平台登记要求,来制定指导实际工作的核查项目; (3)“地志门核查项目”,主要从题名著者、卷数统计、版本、批校题跋、钤印等七大类出发,同时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比对,重点核查地方志题名、 著者、版本三项,如:著作方式项“纂”与“修”的选定,以及依据多部馆 藏确定版本,并重新统一和规范“重修”、“续修”、“重印”、“后印”等概念。

2021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从不觉着我们这个程度的考研中,会被知识难倒,我到觉着能打到我们其中几位的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忍耐力,因为他们觉着考研枯燥,很多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做了逃兵。坚持住吧,朋友们,坚持到最后你们就胜利了一半。下边我就说一下我的考研经验。 政治资料我建议李凡《政治新时器》的那一套。9月10号的样子开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的练习。不得不说,这门课是真正的枯燥,而且内容多,看书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想睡觉,所以我还是看了视频。每天看一章视频课件,看完后,再回顾一遍内容,就做选择题,差不多10月初结束。然后十月份就继续把知识点拿出来每天看一章或者两章,再做一遍选择题。到了11月初,就把自己第二次的选择题的错题拿出来看和相关知识试点记忆。11月中旬就开始做真题,时政没意义,直接可以pass,选择题一定要用心做,拉开差距的,主观题最好自己动手找找感觉,做答题有话可说,锻炼思维。11月底就开始被分析题,一定要认真对待,题真的出得很好,和真题很接近,一定要抓住每道选择题的知识点,主观题最好还是自己动笔写一两套,因为上面都是最新的事实和热点,考到原理的几率很高,写完了后再看看答案,找一下差距。李凡押题我做了两遍,背了四遍然后就上考场了。 英语要好好背单词!我用的《一本单词》,单词要在保证记下来的前提下多看两遍,这样才不至于记了忘忘了记记了再忘忘了再记的,自己都会很伤心。在单词记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看真题了。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挺好的。底子差一点儿的可以从97年开始看,前面几年比较简单先找找感觉,后面再挑战一下自己,英语好一点儿的同学可以从03或05开始。大家做真题的时候目前以阅读为主,做阅读的过程中既可记单词也可练一下翻译。后冲刺阶段,我用的是蛋核英语的课程,那里面有很多的新题型和阅读理解,非常适合后期冲刺用。开始做阅读错很多很正常,不要伤心不要气馁,做多了找到出题老师的出题方向就会好很多,加油。 专业课我基本看参考书的时候很少,买了一本模拟题集也没做多少,主要是时间太紧,就把重点放在反复过课本上了。其实课本并不是很够,我推荐大家把那本最经典的考研真题做了,挺有用的。当然真题还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好好总结考点分布,我大概反复做了三五遍吧,每个选择题的考点都做了特别详细的

古籍普查工作总结

弋阳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总结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根据《国力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以了解我国现存古籍保护的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这是建成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全面深入的古籍普查,意义深远。 江西省文化厅在2008年8月份对全省各市、县公共图书馆进行了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培训。我馆人员在8月底学期结束后,及时向县文化局领导汇报了学习情况。根据省文化厅下发文件精神,局领导与馆领导一起就如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作了协商,决定由县文化局联合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协等六个单位一起下文转发省厅关于古籍普查文件,分发各乡镇、场及县直各有关单位。我馆工作人员还分别到县直各有关单位,上门宣传与咨询。我们大造声势,积极开展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使广大民众理解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8年9月,我馆工作人员对本馆的古籍书目开始进行整理,包括分类、编目、整理等,对每套古籍书目进行建档,包括书名、作者、朝代、版本形式、装帧形式等进行登记,并根据古籍年代及内容等予以版本定级,根据古籍破损 情况予以破损定级。认真填写《古籍普查档案表》,并对每套书目做了版本书影及破损书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省图书馆。此次普查,确定我馆共有古籍书目347册,其中3本为善本。 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不能再现。所以必须加强对现有古籍的保护。目前,我馆古籍保护状况受条件影响,不恒温、不恒湿,所以书页老化情况比较严重,书页虫蛀现象因是用樟木柜装着,情况稍好些。建议在经济条件充许的情况下,是否可改善古籍的存储条件? 弋阳县图书馆 2008、12、5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从训诂学对阅读古书的作用看训诂学的实用性

第 17 卷第 1 期 2009 年 2 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No.1 Vol.17 Published in February.2009
从训诂学对阅读古书的作用看训诂学的实用性
于 群
海拉尔区 021008)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
摘 要: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学 科。今天它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训诂学对阅读古书的作用进 行简单扼要而又通俗的论述,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它。 关键词:训诂学 ;古书 ;作用;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09)01-059-03
古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时代曾到达的 智慧层次,是前人留下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精 神财富。我国是文化发达的古国,几千年来流传 下来的古书可谓浩如烟海,我们有必要去批判地 继承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但由于时代久远, 语言有古今之分、方域之别,试图解读它们的现 代人难免望而生畏, 读来也必会存在重重障碍, 以 致理解上的困难。正如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一》 所说:“故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义理 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文古人之 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难明 也。”而训诂学正是“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 语”,“辨物之形貌”的利器,因此,阅读古书的任 务便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训诂学的任务之一。 一、必须运用训诂学才能顺利阅读古书的原 因 有这样一种看法:既然历代学者已经为我们 作了大量的训诂工作, 积累了大量的训诂材料, 那 么我们阅读古书时参考已有的注释、查阅字典就 完全可以应对,不必学习训诂学知识。实际上这 种看法是片面的,是否掌握训诂学知识、掌握的 程度如何,阅读古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不一 样的,具体说来,原因有三: (一)古代典籍无注,或注释已久,注文古 奥,需要借助训诂学解读 我国古代典籍十分繁富,前人及前代学者注
释过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未作注释的。作 了注释的也因注释已久、注文古奥而令今人难以 理解,况且前人注释或有注而未详、或有详而多 误,因此,要想真正读懂古书,必须要靠我们自 己去实践。 (二)古代典籍多注,需要借助训诂学判断 已注过的古书中,常有注释纷繁、难以取舍 者,如果没有训诂学的知识,阅读时仍感困难。如 以《诗经》为例,毛传、郑笺时互有分歧;孔颖 达正义则分别解释,阐扬发挥,但多不加可否;朱 熹《诗集传》时出新解;清人、今人的注解更是 聚讼纷纭,见仁见智。其它古书也均有此类大道 多歧的情况,如果读者没有训诂学的知识,是难 以取舍去从的,何谈真正理解古书之本意。 (三)正确使用工具书,需要借助训诂学辅 助 字典、辞书所释,是字词在备用状态下的意 义, 一个字头下往往罗列出几种乃至几十种意义, 但我们借助辞书要检索的字词是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特定意义,如果没有训诂学的知识,不免取 舍失当。同时,字典、辞书也有误释、漏释、失 收词条等情况,这就更需要运用训诂学知识去辨 识了。 二、阅读古书之途径 今人阅读古书可谓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等 别人将一切古书都注好了才去阅读古书,而应主
收稿日期:2008-09-21 作者简介:于群(1977-)男,汉族,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训诂学、写作学。
- 59 -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硕考研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附件二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437 ) 学院名称(盖章):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7 月 《社会工作实务》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437 一、考核性质 为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二、考核评价目标 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导督、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考核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第四节社会工作职业守则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认证 第六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第二节预估 第三节计划 第四节实施 第五节评估 第六节结案 第三章个案工作 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第四节个案管理 第四章小组工作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与理论模式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第五章社区工作 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第四节中国的社区工作 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

景德镇市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研究报告

景德镇市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研究报告 隨着六项普查结束,普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浮出,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标签:古籍普查普查平台古籍目录古籍著录古籍修复 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了解我国古籍的品种数量、年代版本和保存状况的重要工作。自从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开始全国范围内进行古籍普查以来,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此项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然而,随着六项普查结束,普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浮出,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距。下面就我馆普查工作的现实情况谈点个人浅见。 一、取得成绩 随着古籍普查工作的相继启动,我馆的古籍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未开展的工作开展了,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1.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 我馆与大多数中小图书馆一样,没有古籍专业人才,都是半路出家,除了能为读者提供查阅以外,能开展的工作十分有限。自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古籍部人员先后有4人7次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各项业务培训,比如《古籍普查培训班》、《古籍编目培训班》、《古籍修复培训班》以及《审校培训班》等等。先培训,然后进行普查,将实际工作与专业补缺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业务能力提升途径。 2.摸清了本馆的家底 普查前,本馆古籍的现状是只有部分古籍有编目卡片,大部分古籍处于未编目,无签条,打捆装箱乱堆乱放的状态。通过普查,所有未拆箱的古籍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剔除了民国古籍,未编目古籍全部进行了编目分类,加上了签条,并进行了登记。弄清了本馆古籍的具体数量,以及保存状况。 3.改善古籍书库的状况,加强了古籍保护措施 通过普查,我们搞清了本馆古籍数量以及生存状况,馆领导对古籍工作非常重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挤出了经费对其进行了改善。购置了樟木书柜,将一些珍贵古籍放入樟木书柜保存,另安装了空调、红外线报警装置、防盗门、防火门、气溶胶灭火装置以及加湿机和抽湿机等恒湿恒湿设备,投放了药物进行防虫处理,将民国文献与古籍分开保存等等,书库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社会工作考研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3.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 4.社会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 5.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伦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社会工作实践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冲突,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6.案主自决 案主自决:是指社会工作实务中要确定的案主需要拥有的自由决定的空间,在其中,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义务去尊重案主做决定的权利,或肯定案主自我做决定的需要,并进而引进各项适当的社会资源或倚重其个人的力量,使案主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 7.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更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8.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人类行为指个体一切外表行为、思想、感受、期望、自我观念等,是一个广义概念,

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林蕴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2 第16期总第26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6T o tal N o.266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林 蕴 (云和县图书馆,浙江云和 323600) 摘 要:针对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结合云和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现状及普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云和县;古籍文献;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5.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145—02 1 背景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在全国范围内对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可使各级图书馆、博物馆、藏书楼等单位的古籍收藏和保存情况得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科学、规范地开展我国古籍保护工作以及有效的古利用籍资源将极有裨益。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其古籍普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将直接影响省级乃至国家级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进行。笔者以所在的云和县图书馆为例,以期管中窥豹,揭示县级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现状及商讨促进普查工作开展的相应对策。 2 云和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1 馆藏古籍现状 云和县图书馆现有古籍总藏量为3260余册。之前由于办馆经费有限,对古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将古籍随意堆放,古籍破损情况较为严重,85%以上的古籍存在虫蛀现象,其他鼠啮、老化等现象也较为普遍;同时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古籍管理人员,未对古籍进行登记著录,以致这批古籍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2010年随着浙江省古籍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馆内才开始对馆藏古籍进行清点整理与登记造册,并设立专门的古籍书库对古籍加以保护。 2.2 古籍普查中发现的问题 2.2.1 缺少专业古籍管理人员。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云和县图书馆并无专职的古籍工作人员,此次普查是临时从其他岗位抽调了两位人员且身兼多职,专业能力与工作连续性都存在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普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古籍工作的特殊性对古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古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版本学、目录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史学、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虽然云和县图书馆的古籍管理人员也先后参加了第十五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浙江省第二期古籍整理维护培训班的学习,但古籍管理人才的培养并非一两个短期的培训班就能速成的。县级图书馆古籍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2.2.2 古籍自身信息不完整。古籍普查录入的主要信息来源为正文首卷卷端,另外其他各卷卷端、各卷卷末、封面、目录、内封、版心、序跋及书中其他部分也可成为著录信息源;判断版本年代则可依据牌记、序跋、避讳字、刻工、纸张、字体等信息。云和县图书馆馆藏古籍不少当初进馆时已经缺页少册,有的仅存零星几卷,加上后来又未采取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古籍破损严重,从而导致著录信息难以提取,这给古籍信息录入尤其是版本鉴定带来较大困难。 2.2.3 古籍未分类与目录不全。由于古籍的特殊性,古籍分类不同于普通图书分类。云和县图书馆对所藏古籍一直没有进行分类,更无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仅按册登记号排架,乱架现象比较严重,在普查中曾出现一套书著录完成后还有另一本书遗漏在外的现象,从而给古籍普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古籍登记条目不规范、条目缺项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的条目上只有书名和册登记号两项。 3 改善县级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几点对策 云和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信也是目前大多数县级图书馆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并较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好地推进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是目前县级馆普查工作的关键所在。 3.1 省古籍保护中心进行古籍业务辅导 古籍普查对县级图书馆来说困难重重,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太多,普查人员又没有相应的古籍专业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多,亟需古籍专业人员的辅导与帮助。因此,省古籍保护中心应定期下县级馆巡回指导,解疑答惑;或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古籍培训,让县级馆派工作人员到省古籍保护中心参与普查工作,省中心工作人员直接进行辅导。笔者就曾在浙江省图书馆进行过为期一周的类似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3.2 各县级图书馆应增强自身业务能力 ? 145 ?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林蕴,女,浙江省云和县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文献与地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 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

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门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现代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在内容方面,概述各门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对各类知识概述时又都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撰稿人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在编排体例方面,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形式加以编排;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完整的参见系统,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大百科全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现代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有分国家和地区性的百科全书,还有分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已于2009年出齐。 类书: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最基本的编排方法是按类别汇集资料,分为若干个部(大类),部(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子目,如《艺文类聚》共100卷,分为46部,下辖727子目。也有少数类书按韵目编排,如《韵海镜源》(唐颜真卿编,已佚)、《永乐大典》。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皇览》,已佚,只存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较早的类书,有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等;宋代有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等;明代有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类书,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仅存约原书三十分之一;清代有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年鉴: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规范的年鉴,其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前者包括百科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时事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地区性年鉴(《香港年鉴》);后者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的特点是以年为限,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以记事为主,资料新颖、系统、准确;不仅可用于检索资料,还具有阅读价值。由于年鉴资料密集,因而相对其他工具书具有新、信、全、便的优点。 书目:揭示、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具有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线索、考查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的功用。 中国的书目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已佚);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