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查工作概要南京南京图书馆
地_市_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古籍普查工作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古籍普查工作吴长兰(遵义市图书馆,贵州遵义563000)〔摘要〕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全面、科学、规范地做好古籍普查工作作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古籍普查Inqu iry In to Genera l Survey on Anc ien t Ch inese Books bythe Loca l and M etropolitan Public L ibrar iesW u Changlan( Zunyi Metrop litan L ibrary, Zunyi, Guizhou Prince, 563000)Abstract: General survey on ancient books is an impo rtant content i n the p ro tectivep rogramm e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This paper makes an inquiry into the woks done on this p rogramm e by thelocal and metropo litan public libraries and scientifically besed on certain stangards i nthis field.Key words: Public L ibrary; Inquiry into the Ancient Books2007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7 ] 6 号)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从2007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工作。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也是珍藏、整理和开发利用古籍的文化机构,配合省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本馆以及民间收藏的古籍进行普查登记,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
民国文献普查回顾及馆藏特色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为例

第4卷第04期H媒於a图书媒介民国文献普查回顾及馆藏特色研究-----以南京晚左学晚图书搶为例杜京容(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17)摘要:本文回顾了南京晓庄学院民国文献的普查登记和整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馆藏民国文献进 行系统地整理和分析,着重从文献类型、文献种类和文献收藏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南京晓庄学院民国文献 的概况与特色,尤其对其特色馆藏进行了整理研究。
整理发现,南京晓庄学院民国文献收藏类型和种类较为 丰富,尤其是教育类文献收藏丰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民国文献下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关键词:民国文献;普查登记;馆藏特色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4-0145-03—'引言南京晓庄学院始于1927年3月的晓庄试验乡村师 范,是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是中国近代 乡村教育运动的发源地和试验场。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 馆的藏书历史可以追溯到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师范 时设立的图书馆“书呆子莫来馆”,陶行知先生在当时 便强调“图书馆非为书呆子所设也”。
后学校校址几经 变迁,晓庄学校图书馆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晓庄师范学 校于2000年与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合 并升格举办本科教育,图书馆即更名为"南京晓庄学院 图书馆”。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是伴随着晓庄校 史发展而积累沉淀下来的,是一代代晓庄图书馆人努 力保护的成果,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缩影。
二、民国文献普查工作回顾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于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古 籍保护单位”,民国文献是其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 分。
但由于时间久远、搬迁合并导致民国文献管理混乱、分布不集中,民国时期文献长期处于简编、漏编、未编、错编的状态。
另外,许多民国时期文献老化损毁严重,面临着断层和消失的危险,民国文献脱酸乃当务之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民国文献普查工作 是开展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民国文献保护、修 复与利用的前提,是民国文献数字化及建设数字图书 馆的重要环节。
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实施方案

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古籍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长河和自然的侵蚀,许多古籍面临着严重的损毁和流失。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县决定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古籍资源的分布、数量、状况和价值,为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通过古籍普查,全面掌握我县古籍资源的分布、数量、状况和价值,建立完善的古籍资源数据库,为古籍的保护、整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古籍普查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对古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古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古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三、实施方案1. 组织领导:成立古籍普查领导小组,由县文化局局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古籍普查工作。
2. 制定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古籍普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程序和时间节点。
3. 资金保障: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古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人员培训:组织古籍普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古籍鉴定、整理和保护能力。
5. 实施措施:采取现场调查、文献查阅、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搜集古籍资源信息。
6. 数据整理:对搜集到的古籍资源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建立古籍资源数据库。
7. 结果公布:将古籍普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古籍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工作保障1.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对古籍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古籍普查工作。
2. 加强监督:建立古籍普查工作督导机制,加强对古籍普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完善政策:结合古籍普查工作实际,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古籍保护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4. 加强合作: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形成合力。
五、总结与展望古籍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封面-南京图书馆

返回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例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内府铜活字印本。 该书题名所在仅署“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蒋廷锡奉 敇恭校”,书中不见编撰者姓名。实际上该书的真 正编撰人是著名学者陈梦雷。陈梦雷是康熙三皇子 允祉的词臣,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中,允祉是雍 正帝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雍正上台后,为达到打 击允祉势力的目的,迅速流放了陈梦雷,其时陈梦 雷主持编蒃的《古今图书集成》已经编成,并且已 用铜活字排印了一万卷中的9621卷。
返回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例一.《越绝书》。该书刻本无卷端下题,《隋 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 志》中均称该书的作者为子贡,宋《崇文总目》著 录此书时,其作者除了子贡外,又加上“或曰子 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无撰人名 氏,相传为子贡者,非也。”从该书的实际内容看, “子贡”,“子胥”应该都是讬名,陈振孙的见解 是对的。那么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呢?明正德,嘉 靖年间有些学者对该书末章《越绝篇叙外传记》中 的一段文字进行研究,得出了新的结论。这段文字 说:
返回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一 、 古 籍 著 者 的 题 名 状 况 分 析
接替陈梦雷工作的蒋廷锡排印了余下的379卷,并 对全书进行了校改,所以题名仅署“奉敇恭校”字 样。出于政治原因,陈梦雷的名字被从书中抹掉了, 但康熙、雍正朝与此事相关的奏折,陈梦雷《松鹤 山房文集》中的《进汇编启》等资料可以证明陈梦 雷才是该书的真正作者。(详见拙文《<古今图书 集成>版本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3期。) 此书可视为原书无明确作者,需从书外相关资料考 证作者的一个例证。
南京图书馆推进历史文献开发利用进程

2009年第2期(总第8期)本期导读南京图书馆推进历史文献开发利用进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考察我省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工作我省出版《江苏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南京图书馆推进历史文献开发利用进程近期,南京图书馆加大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重点针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初步制订了《历史文献研究整理计划》,并召开专题会议,从项目的可操作性、市场的可行性、项目的独特性、学术研究价值、全馆整体出版思路等多个角度,对整体方案进行讨论。
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南图副馆长全勤要求,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做到细化并按年度分步实施。
南图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方标军立足全馆资源开发利用,对历史文献的出版做了明确要求。
他指出,历史文献的出版是全馆资源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应作进一步的梳理,制订三年出版计划。
他要求,馆藏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提高本馆学术研究地位,有利于发挥本馆资源优势,同时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高度重视。
要全面确立开发开放的观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调研,确定选题,确保数量和质量的高度统一。
目前,南京图书馆成立了编辑出版委员会,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南图副馆长全勤任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将负责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落实。
《历史文献整理出版计划》实施方案已在细化中,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考察我省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的有关通知和要求,4月2日起,由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家真,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吴澍时组成的专家组对我省12家申报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
4月4日上午,专家组来到南京图书馆,就南图申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进行调研与考核。
南图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方标军,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副馆长全勤以及历史文献部、馆长办公室相关人员接待了专家组。
南京图书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支撑保障
唐书(3张)据2018年9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图书馆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 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已有52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中还有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 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52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资源有“中国知网”、“瀚堂典藏”、 “Proquest”等引进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等共50余种。
南京图书馆
国家一级图书馆
01 历史沿革
03 组织体系
目录
02 馆藏实力 04 建设成果
05 文化传统
07 读者服务
目录
06 现任领导
南京图书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简称南图,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 馆、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一、办证对象与条件 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外籍人士凭本人有效护照原件申办南京图书馆读者证。 年龄在7~15周岁的少儿读者,可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原件申办南京图书馆少儿读者证。 年龄在0~6周岁的幼儿读者,可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原件及监护人身份证原件申办南京图书馆幼童读者证。 视障人凭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和视力残疾证原件,申办南京图书馆视障人读者证。 二、读者证权限 三、补证退证 1、挂失、补证、重办证 ⑴请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办证处办理挂失手续。挂失生效后,须将所借书刊全部还清。 ⑵办理补证手续时,需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押金收据,先退后办。 ⑶重新办证读者,需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办理手续。
谢谢观看
2018年,获“省级机关先进机关党委(直属单位党委)”荣誉称号。 2017年,获“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2016年,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和“第四批省级法制文化建设示范点”。 2016年,获“2015年度省文化厅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5年,获2015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组织奖。 2020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2021年9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2021年8月,南京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中外文借阅组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古籍保护年度总结

一、引言古籍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我国各级文化部门和图书馆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古籍普查、整理、修复和保护工作。
现将2023年度古籍保护工作总结如下:二、古籍普查与整理1. 普查工作2023年,我国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了古籍家底。
据统计,全国共有古籍收藏单位1000余家,馆藏古籍总量超过3000万册。
2. 整理工作为提高古籍利用率,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加大了古籍整理力度。
一是对馆藏古籍进行分类、编目、数字化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对珍贵古籍进行修复和保护;三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出版,让古籍研究成果惠及更多读者。
三、古籍修复与保护1. 修复工作2023年,我国古籍修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结合古籍特点和损坏程度,采用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大量修复。
据统计,全国古籍修复总量达到10万册。
2. 保护工作为延长古籍寿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加强了古籍保护工作。
一是对古籍库房进行恒温恒湿、防虫防霉等环境治理;二是对古籍进行包装、封存等物理防护;三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备份。
四、古籍宣传与展示1. 宣传工作2023年,我国古籍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出版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古籍知识,提高古籍保护意识。
据统计,全国古籍宣传活动超过1000场次,参与人数达数十万。
2. 展示工作为展示古籍魅力,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加大了古籍展览力度。
一是举办古籍展览,展示馆藏古籍精品;二是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举办联合展览;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古籍风采。
五、古籍研究与应用1. 研究工作2023年,我国古籍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探寻郑振铎与近代中国古籍影印之情——以南京图书馆新见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书目档案为据

近日,笔者在整理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档案时,发现了1947年至1948年间中央图书馆与郑振铎之间往来的书单(以下称为“郑振铎书单”)。
书单共有四份,其中两份是当时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屈万里交付郑振铎影印图书的书单,另两份是郑振铎收借图书的单据。
通过这几份新见的书单,客观揭示了当时郑振铎主持影印《玄览堂丛书》 及《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的情况,为研究这两部古籍影印出版的过程提供了实物,同时也反映出国立中央图书馆对郑振铎影印古籍的全力支持,以及郑振铎先生为近代中国古籍影印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
1 郑振铎与中央图书馆之渊源郑振铎与中央图书馆结缘始于1940年,是年受教育部委托,与张元济等人在上海抢购古籍善本,使大量珍贵古籍免遭日寇劫掠。
2012年10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南京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玄览堂珍籍合璧展》 在南京图书馆举行,其前言写道“抗战时期,为避免国家重要文献流落异域,中央图书馆联络上海、香港等地的文人志士,利用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交的部分建筑经费,冒险搜购沦陷区书肆私家旧籍。
从1940年至1941年,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何炳松、张凤举等爱国学者在上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1],并由中央图书馆首任馆长蒋复璁居中联络,在不到两年时间,舍身忘我地搜购旧籍不下十余万册,其中有4800多部48000多册的善本古籍。
这些古籍一部分藏匿于上海,一部分运往重庆,一部分滞留香港,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部分落入日军之手,逾百箱古籍被运往东京,直到胜利后才得回归故土。
这次冒险曲折的行动,是我国现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搜藏图书之举,而且是在战争动乱中为之,真可谓得之不易,守之艰辛”。
另据中央图书馆档案记载“……本馆于此时,乃奉教育部之命,并得中英庚款会之助,筹抢购之摘 要 郑振铎于1947年至1948年间向国立中央图书馆借阅图书,并开据了清单和收条。
通过书单,客观揭示了当时郑振铎主持影印《玄览堂丛书》 及《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的情况,以及郑振铎先生为近代中国古籍影印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