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4

合集下载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
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
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
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
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
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
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 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此期间,统一是 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 到巩固和发展。
——《明太祖实录》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制
❖洪武九年(1376年),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
省 按察司 都指挥 司
民政、财 政
监察、司 法
军政
废行省相权扩大
集中
行省
中央
扩大
宰相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胡惟庸——被诛杀的最后一位宰相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 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 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 通倭、通元,究其党羽,前 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 狱"。
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政府只有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 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 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 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 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管 理 家 政 。 中 国 的 专 制 的性情领导一切。 主义,……用自己的锁
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 ——孟德斯鸠《论法 更 为 凶 暴 。 … … 因 此 , 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明成 祖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2.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而到了北宋时期“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

出现这样的变化反映了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B.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3.《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2024年甘肃省初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甘肃省初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甘肃省历史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D、实行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4、以下哪位人物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A、诸葛亮B、曹操C、孙权D、关羽5、题干: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A. 唐朝B. 宋朝C. 辽朝D. 元朝6、题干:在唐朝,哪个制度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公正,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A. 科举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宰相制7、下列关于秦朝统一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B、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C、秦始皇修建了长城,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D、秦朝的统一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统一8、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汉武帝开疆拓土,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C、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D、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盐铁官营”政策实施9、以下哪位古代中国的皇帝被称为“贞观之治”?A. 汉武帝B. 唐太宗C. 赵匡胤D. 乾隆皇帝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西汉建立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1、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南宋时期?A. 五代十国的结束B.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C. 南宋孝宗即位D. 金朝的建立12、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钟繇D. 孙思邈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甘肃省张掖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测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张掖市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测试题第4课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下列表格是1952年至1956年,我国工业生产部分数据变化情况。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时间钢煤原油1952年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1956年 447万吨110亿吨 116万吨A.全国开展土地改革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开展“文化大革命”3.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它”颁布于()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4.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B.大力发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5.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

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6.《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

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7.“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

2023年八年级后半期期中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

2023年八年级后半期期中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

选择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 中共成立B. 抗战胜利C. 新中国成立D. 土地改革【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故选C。

选择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A. 取消了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B. 人民不再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完全按劳分配C. 人民获得所有的生产资料,在经济上成为主人D. 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D。

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 推行土地改革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 掀起“大跃进”运动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土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题文)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答案】C【解析】题干民歌表明农民分得了土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与题干材料无关。

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考历史试卷(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 打制石器B. 骨耜C. 铁制农具D. 楼车2. 以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44)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50)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4)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57)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63)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以更好地实现同类知识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①处应填的内容是()A. 禅让制度B. 郡县制度C. 行省制度D. 厂卫制度4.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

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A. 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B. 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C. 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D.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的5. 1949年解放临夏抢渡黄河战役中,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

水手们紧握桨杆,从渡口夜渡解放军,掩护大军渡河。

这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 )A.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B. 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C. 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D.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6.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4年4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回顾过去,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

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月考)历史试卷1. 据林华东先生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

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良渚文化呈现早期国家特征B.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私有制C.原始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D.良渚文明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2. 下面是曹操发布的三道诏令的部分内容。

这体现出曹操()C.求贤若渴,削弱士族D.秉公办事,不徇私情3. 下面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

其外壁以草书书写了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中的诗句,炉身如筒,下承三足,炉底汉文行书纪年款“天顺七年大同马”(1463年)七字。

从史料价值看,它可以()A.折射出波斯帝国陶瓷技艺的高超B.佐证伊朗高原各民族的饮茶风俗C.证实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十分繁荣D.印证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4. 钱穆曾指出,“清儒考证之学,盛起于吴晥,而流行于全国,独湖湘之间被其风最稀”。

在维新运动中,湖湘之人更关心经济、民政、吏治等实际问题,积极修建铁路、开办学堂、创办报刊。

据此可知,湖南省维新运动的开展()A.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内容B.源于维新思想最先萌发C.得益于独特的文化氛围D.促成戊戌变法条件成熟5. 1927年4月,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如下:革命势力,目前虽见发展,但亦到了一个危机,此后非有一支生力军必归于失败。

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

……兵士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

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

毛泽东此论()A.提出了发动农民保护革命的思想B.成为国共两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共识C.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D.适应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需要6.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甘肃省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甘肃省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甘肃省历史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2、唐朝时期,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北伐战争4、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画圣”,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A、吴道子B、柳公权C、颜真卿D、张旭5、中国近代史上,哪位历史人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6、南京临时政府于哪一年成立?A、1901年B、1911年C、1912年D、1919年7、传说黄帝打败蚩尤的著名战役是()。

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牧野之战8、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君王是()。

A、秦始皇B、周武王C、汉高祖D、楚庄王9、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0、东汉末年,田庄经济兴起,形成了以豪强地主为中心的庄园式经营方式。

以下哪一项不是田庄经济的特点?A、规模化生产B、专制统治C、自给自足D、拥有大量庄园依附人口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军事统一?A、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B、秦始皇统一六国C、三国归晋D、宋、辽对峙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北宋时期,开封城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到一百多万。

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人口的激增,城市呈现出繁荣景象。

经济增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社会需求,促使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
第2 页
第四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甘肃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魏蜀在甘肃的争夺 曹魏政权对甘肃的统治 西晋之后的甘肃 魏晋南北时期的甘肃文化
第3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魏蜀在甘肃 的争夺
第4 页
魏蜀在甘肃的争夺
三国时期,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属曹魏管辖,蜀汉在甘肃境内辖 有武都郡、阴平郡,两郡辖区大部在今陇南地区。
正文 . 第四课
第 22 页
第 23 页 23
五凉文化的成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保存了中原文化的典籍,继承了儒学传统, 促进了河西文化学术的发展。
第二,吸收了西域文明,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汉文 化修养,推动了中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
第三,学风浓郁,人才辈出。
第 24 页 24
魏晋南北时期的甘肃文化
正文 . 第四课
第5 页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北定中原、兴复 汉室”,多次率兵北伐,在频繁的北伐战 争中,出陇右以迂回向长安为常用策略。 六次北伐中,涉及甘肃的主要有街亭之战、 建威之战、首阳之战和祁山之战(当时属 曹魏雍州天水郡西县,在今甘肃礼县东 北)。最终诸葛亮北伐没有获得成功。
第6 页 6
蜀国后期,姜维掌握蜀国兵权,联络羌、氐 等少数民族,率军继续北伐。在10多年的征战中, 他先后七次出兵陇右,与魏军大战于陇西、天水 和洮河流域。263年,魏军攻入成都,蜀国灭亡。
正文 . 第四课
第 25 页
第 26 页 26
魏晋南北时期的甘肃文化
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传播和发展。十六国时期, 五凉和西秦统治者信奉佛教,因而佛教在他们的倡导 下发展迅速。除了在都城中建造大量佛教寺塔外,还 大规模地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现保存在甘肃境内的 石窟,很多是此时期创建的。
例如,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均保 存有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成果。这一段时期的佛像特 征是前期造像粗犷,气势雄浑,风格古朴,神态安静 内敛;后期则面相较瘦,削肩体长,形象俊秀,风格 飘逸。
正文 . 第四课
第9 页
魏文帝派尹奉到河西敦煌担任太守,尹奉到任后, 继续推行西汉以来的屯田戍守政策,保护来往商人, 使河西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继尹奉之后,仓 慈、皇甫隆等继任太守,在敦煌大力推行先进农耕技 术,采取积极护商政策,使敦煌的商业贸易又得到进 一步发展。
第 10 页 10
西晋之后的 甘肃
第 14 页 14
后凉
由略阳(今甘肃天水市东北,秦安东南)氐族人 吕光建立。前秦灭前凉后,苻坚派大将吕光穿过河西 走廊征伐西域,击败了西域联军70万人。在获胜班师 途中,吕光东归,行至凉州,得到苻坚在淝水之战中 惨败已死的消息,便不再东归,即称凉州牧。386年, 吕光改年号为太宗,自称“大将军” “凉州牧”,建 立后凉政权。后凉统治期间,连年征讨,不断征发兵 役,加重赋税,人民生活越来越痛苦,阶级矛盾尖锐。 403年,被后秦灭亡。
第 17 页 17
北凉
北凉政权的建立者沮渠蒙逊是卢水胡人,他博览群 书,深受汉文化影响。401年,沮渠蒙逊建立北凉政权, 定都张掖。后又移都姑臧,自称河西王。北凉一度势力 强大,拥有东起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西到敦煌的 辽阔领地,统一了河西地区,势力最远达到天山南北。 439年,北魏攻克姑臧,北凉灭亡。
正文 . 第四课
第 20 页
魏晋南北时 期的甘肃
文化
第 21 页
魏晋南北时期的甘肃文化
五凉文化
五凉统治时期,河西的文化堪比中原,特别繁荣, 成为当时西北文化的中心。由于统治者特别重视文教, 尊崇儒学,提倡学术,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产生了 引人注目的经学、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成果,许多 作品被世人传颂,许多作者和著作被载入《晋书》《魏 书》《北史》《隋书》等。到了南北朝时期,河西的优 秀文化成果传到中原和南方,对后来的魏、齐、隋、唐 等朝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7 页 7
曹魏政权对 甘肃的统治
第8 页
曹魏政权对甘肃的统治
曹操在西北地区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 据势力,占有陇右(泛指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 东一带)之地。待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 220年(延康元年)曹丕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定国 号魏,史称曹魏。魏文帝(曹丕)登基后不久,派遣 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 河西地区。
第1 页
甘肃古代史是指旧石器时代中期 到鸦片战争前的甘肃历史。在旧石器、 新石器时期,中华的先祖们就在甘肃 大地上生活,他们打制石器、开垦土 地、种植庄稼、制作陶器,逐渐从母 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进入奴隶社 会后,周人先祖在甘肃泾水、渭水一 带的兴起,以及随后秦人在甘肃的发 展壮大,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秦统一后,甘肃迈入了封建 社会,并经历了王朝的更替,在这一 过程中,甘肃经历了发展、融合、繁 荣等阶段,并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 遗产。
第 15 页 15
南凉
南凉是河西鲜卑秃发氏建立的。他的开创者是秃 发乌孤。秃发乌孤是吕光的部下,他不愿服从吕光统 治。397年,秃发乌孤在廉川堡自称西平王,建立了 南凉政权。406年,迁都姑臧。南凉割据了西郡到金 城,河湟到广武的大片地区。414年南凉被西秦灭亡。
第 16 页 16
西凉
差不多与南凉政权建立的同时,汉人李暠在敦煌建 立了西凉。后凉末年,他担任敦煌太守。400年,李暠 被敦煌、酒泉等郡推举为凉公,建都敦煌,史称西凉。 后来,西凉迁都酒泉。421年,被北凉所灭。
第 18 页 18
西晋之后的甘肃
西秦
西秦的建立者是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前秦在与 东晋的淝水之战中败亡后,385年,乞伏国仁自立为 大单于,在苑川修筑勇士城为国都,建立秦国,史称 “西秦”。他的弟弟乞伏乾归继位后,西秦国力达到 强盛状态。西秦统治金城一带47年,到431年被匈奴 灭亡。
正文 . 第四课
第 11 页
西晋之后的甘肃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 建立西晋。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311年, 匈奴贵族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中原王朝再度分裂,南方建立了东晋,北 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其中,在甘肃境内立国的主要有 五凉、西秦和仇池国。
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氐、羌、羯等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少数 民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制度、农耕技术等,并任用汉族人为官进行统治。 双方的交往促进了民族同化和融合, 主要表现在服饰、饮食、制度、宗教、 音乐、舞蹈等方面。例如,少数民族 上层人士穿汉族官员的服饰;汉族人 学习少数民族烙饼,吃羊肉串;汉族 音乐引入大量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 等,如《西凉乐》就是根据西域龟兹 乐改编而成,风靡于北朝和隋唐。
第 19 页
西晋之后的甘肃
仇池国
296年,武都氐人杨茂搜率领部众在仇池山(在今 西和县境内)称王,建立了地方政权,割据今西和、礼 县、成县一带,史称“前仇池国”。317年,前仇池国 被前秦所灭。385年,杨定恢复仇池政权,史称“后仇 池国”。443年,后仇池国被北魏所灭。580年,银平国 王杨法深被杨坚派并灭亡。仇池国最盛时,势力发展到 今天水的东南一带。
正文 肃
正文 . 第四课
五凉政权的更替
河西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 西凉、北凉五个割据政权,史称五凉。 它们之所以称为“凉”,是因为东汉至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属于凉州刺史部。
第 13 页
前凉
张轨是前凉的奠基者。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 羌校尉。他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 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扶定地方,实现 了河西地区的经济繁荣。由于河西远离中原,自两汉以来 未遭历次战乱的洗劫,局势长期稳定,所以,中原地区的 很多人士到凉州避难。中原人大量涌入河西,为河西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人力资源。314年,张轨之子张寔 继位,自立年号,开始形成前凉割据政权。前凉以姑臧 (今武威市凉州区)为都城,疆域东达秦岭,西跨葱岭, 北至居延,南到河湟,包括了西北大部分地区。前凉末期,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
正文 . 第四课
佛教文化
第 27 页
第 28 页 28
谢 谢
观 看
第 2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