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定义: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按规定有效期限在____个月以内的药品按近效期药品管理;____个月以上无销售的药品按滞销药品管理。
要求:一、根据每月对陈列药品的巡查情况,药品养护检查人员于上月末填写“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和“滞销药品登记表”报企业负责人。
二、质量负责人接到报表,应于____日内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促销措施、方案,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
三、药房人员根据“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将有效期在____个月以内的药品下柜停止销售,放入不合格药品柜。
四、对已确认可以退回供货商的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及时完成退货的全部工作。
2024年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二)对效期药品进行管理,是药房药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院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1、指定专人负责建立效期药品登记薄,对药房领入的药品,按品名、规格、批号、效期、生产厂家,做到近期失效的先调配,远期的后调配,随时检查药品的外观性状,一旦发生变色、受潮、裂片、破损等不正常现象,即使在有效期内也应停止使用。
2、建立用药计划经常与临床联系,了解药耗情况,做到量出而进,避免积压;对快到期的药品,与临床合作,在有效期内用完,减少药品浪费,降低经济损失。
3、定期进行检查药品有效期的月盘查制度我院药房坚持药品单品种管理制度,实行各药房每月盘存措施"工作人员定柜。
定品种进行盘存,盘存中除要求单品种药品帐物相符外,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详细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对发现近效期药品,即有效期在____个月以内(含____个月)的药品,要详细填表记录其品名。
规格。
剂型。
数量。
批号。
有效期。
生产厂家等,由负责药品有效期管理的药师核查。
汇总,上报药剂科主任,并协调处理"这样既定期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又没有重复工作,方便易行4、建立有效期药品专人负责制选择业务精。
责任心强的药学专业人员负责药品的有效期管理,近效期药品的定期检查,统计筛查。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范文(7篇)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范文定义: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
按规定有效期限在____个月以内的药品按近效期药品管理;____个月以上无销售的药品按滞销药品管理。
要求:一、根据每月对陈列药品的巡查情况,药品养护检查人员于上月末填写“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和“滞销药品登记表”报企业负责人。
二、质量负责人接到报表,应于____日内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促销措施、方案,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
三、药房人员根据“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将有效期在____个月以内的药品下柜停止销售,放入不合格药品柜。
四、对已确认可以退回供货商的药品,企业负责人应及时完成退货的全部工作。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范文(二)1.目的: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杜绝将过期药品销售给购货单位。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范围:适用于公司在库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4.内容:4.1定义。
近效期药品是指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
4.2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均不得销售和使用。
4.3对购进药品效期的内控标准为:1、有效期少于两年的药品,到货时,其生产期不超过三个月;2、有效期大于两年(含两年)的药品,到货时,其生产期不超过六个月。
4.4药品的入库验收,除按《药品质量验收细则》的规定验收外,对于效期不符合企业内控标准的药品,必须经采购部和质量管理部同意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5药品应按批号及效期分开堆垛,药品在有效期限尚有六个月时,养护员应按月填报《近效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对在库储存的近效期药品期间挂示醒目的效期标志,同时协调业务部门进行相关处理。
4.6对在库药品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销售,特殊情况:如遇客户急需,并且客户已知该药品的有效期时,经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同意后方可销售。
4.7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养护,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8开票员根据“近期先出”的原则,根据客户需要打印《药品销售单》。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目录:
1. 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病人安全
1.2 避免药物浪费
1.3 法律要求
2. 近效期药品定义
2.1 近效期的时间范围
2.2 分类及标识
3.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
3.1 制定相关政策
3.2 实施监测机制
4. 近效期药品处理流程
4.1 定期检查存货
4.2 标识近效期药品
4.3 处理近效期药品的方法
5. 近效期药品管理的挑战
5.1 医护人员的培训需求
5.2 库存管理的困难
6. 近效期药品管理的好处
6.1 节约成本
6.2 提升服务质量
7. 案例分析
7.1 医院近效药品管理实践
7.2 药店近效药品处理经验
---
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对病人安全、药物浪费以及法律要求
都具有重要性。
首先,保障病人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避免使
用过期药品对病人造成伤害是近效期药品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合理管理近效期药品可以有效避免药物的浪费,节约医疗资源,提高
药品利用率。
最后,根据法律要求,医疗机构有责任建立完善的近效
期药品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合法合规。
因此,建立近效期药品管
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法律法规,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率及降低药品报损率,特制定此制度。
(一)近效期药品是指现在距药品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
(二)近效期的药品必须在醒目的位置做好明显的标记;
(三)单位购进药品,有效期不得低于一年,对于某些特殊药品(销量不好但又必须的)有效期不得低于一年半;
(四)根据采购药品质量管理要求,对药品进行验收入库,低于以上(三)的要求,入库人员有权拒绝验收、入库。
(五)经验收合格的药品按批号的先后顺序陈列,生产批号靠前的药品放置在货架前端,药品销售时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
(六)药品贮存、养护时,应特别关注近效期的药品,近效期应摆放在前,标识清楚明显;
(七)对于产生近效期的药品由于店长及店员处理不及时导致过期的由店长和店员共同承担;收银员承担百分之20%(这是对于店员对产品不熟悉的惩罚),店长承担30%(注:这是对于店长管理不善的惩罚,如果由于店长验收入库近效期药品失误导致的过期,与店员没有责任,完全由店长承担),营业员承担50%(这是对于店员对产品不熟悉的惩罚)。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三篇)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杜绝将过期药品销售给购货单位。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范围:适用于公司在库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4.内容:4.1定义。
近效期药品是指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
4.2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均不得销售和使用。
4.3对购进药品效期的内控标准为:1、有效期少于两年的药品,到货时,其生产期不超过三个月;2、有效期大于两年(含两年)的药品,到货时,其生产期不超过六个月。
4.4药品的入库验收,除按《药品质量验收细则》的规定验收外,对于效期不符合企业内控标准的药品,必须经采购部和质量管理部同意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5药品应按批号及效期分开堆垛,药品在有效期限尚有六个月时,养护员应按月填报《近效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对在库储存的近效期药品期间挂示醒目的效期标志,同时协调业务部门进行相关处理。
4.6对在库药品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销售,特殊情况:如遇客户急需,并且客户已知该药品的有效期时,经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同意后方可销售。
4.7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养护,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8开票员根据“近期先出”的原则,根据客户需要打印《药品销售单》。
4.9销货退回的近效期药品,按《退货药品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除按规定检查外观质量外,要认真查看剩余效期时间,会知业务部及时、妥当处理。
4.10在库的超过效期的药品应为不合格药品,其处理过程按《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二)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近效期药品质量的管理,优化库存结构,保证用药安全,避免积压和过期失效。
第二条适用范围。
对库存近效期药品的有效控制。
第三条职责。
药库、药房负责人负责库存近效期药品的资料收集、汇总,并督促业务部门采取措施快速应用,定期向质量管理部和业务部门提供效期报表;业务部门负责对库存药品,近效期药品采取措施,促进临床应用;质量管理部会同业务部门确定药品的近效期。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4篇)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制度。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原有特性和效力的时间段。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严格按照药品有效期要求进行采购和入库。
医疗机构在购买药品时,应仔细查看药品的有效期,确保采购的药品有效期在合理范围内,并在入库时进行记录。
2. 定期检查和清理近效期药品。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近效期药品并进行清理或处理,以防止过期药品被使用。
3. 严禁使用近效期药品。
医疗机构在使用药品时,应优先使用有效期较长的药品,严禁使用近效期药品,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4. 合理规划和控制药品库存。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和控制药品库存量,避免过度采购导致药品闲置和近效期药品的浪费。
5. 做好药品有效期预警工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有效期预警机制,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药品过期。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近效期药品的使用和浪费,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二)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近效期药品在有效期限内使用,并防止过期药品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安全造成风险。
适用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部所有与近效期药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部门。
2. 定义近效期药品:指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
3. 责任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的近效期药品管理人员负责近效期药品的购买、存储和使用,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4. 近效期药品的采购近效期药品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采购程序进行,确保供应商提供的近效期药品真实、合法、合理。
5. 近效期药品的存储医疗机构应制定近效期药品的存储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近效期药品应单独存放,与有效期较长的药品分开存放。
- 近效期药品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密封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 近效期药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使用,确保较早到期的药品优先使用。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近效期药品质量的管理,优化库存结构,保证客户需求,避免积压和过期失效。
第二条适用范围:对库存近效期药品的有效控制。
第三条职责:药品管理人员负责库存近效期药品的资料收集、汇总,并督促药房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快速销售,定期向药房和业务科室提供效期报表;药房和业务科室负责对库存药品,近效期药品采取措施,加快销售。
第四条内容
1.我院核定近效期药品的期限为八个月以内。
2.效期药品内、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效期标志,药品验收员应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入库。
3.药库管理人员必须按效期分批号堆垛,严格执行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4.近效期药品储存应有明显标志。
5.购进记录注有效期,销售记录须加注效期期限。
6.近效期药品应上墙列入《近效期药品一览表》进行催销,按月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分送业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
7.药房人员接到《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后,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快销售。
8.超过有效期药品的报损,按照医院《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处理。
第五条质量记录:《近效期药品一览表》、《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3篇)

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加强药品使用和保存,防止药品过期使用和浪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及使用。
第三条近效期药品是指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其安全有效性会逐渐降低而不能继续使用的药品。
第四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近效期药品进行检查和整理,及时做出处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第二章近效期药品的分类与存放第五条医院应将近效期药品按照药物的性质、类别和使用领域进行分类,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第六条近效期药品按照不同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确保药品的保存质量。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近效期药品专用存储室,并按照药品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监测。
第八条医院应定期清点近效期药品的库存,并及时将过期药品进行销毁和处置。
第三章近效期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建立近效期药品使用记录,明确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情况。
第十条医院应定期进行近效期药品的检查和监测,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应优先使用。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近效期药品的使用审批制度,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和避免浪费。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储存和配送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四章近效期药品的退还与报废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近效期药品退还和报废制度,对于未过期的药品,可以进行退还或重新分配。
第十四条已过期的近效期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销毁和处置,包括焚烧、化学处理等方式。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近效期药品的审计制度,定期对药品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
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修订,完善诸如近效期药品的选择、存放、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五章违规惩处第十七条医院对于违反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的人员,将进行相应的惩处,包括批评教育、警告甚至开除。
第十八条对于有故意过期使用近效期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医院应当将本制度送达全体从业人员,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1、药柜及各手术间,凡有储备的药品必须有专人每天对药品的温湿度、批号、有效期进行查看,时时对药品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近效期先使用,科室对长时间不用的抢救车备用药品要在近效期6个月之前与药房联系,更换新批号。
2、在距药品有效期近6个月时,纳入近效期药品管理,做到以下几点:
(1)按规范登记表建立登记记录;
(2)在药品外包装盒空白处贴近效期标识
(3)时时进行查对,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4)正确评估,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完的,及时用完。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定义:易混淆药品是指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以及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等。
一.、对易混淆药品,设定如下警示标识:
提示一种药品有多种规格
提示看起来外观相似的药品
提示读起来发音相似的药品
二、易混淆药品的储存管理:
1.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外用药品应分区摆放,分柜陈列
2.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成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3.同一类的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排、相邻放置。
4.易混淆药品的标签旁应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三、易混淆药品的使用
护理人员应掌握易混淆药品的鉴别识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