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一、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也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的关键之战。
2022年1月3日2时4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开展了月夜生存考验。
1月14日22时12分,在距离地球约5100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返回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分离。
1月17日7时38分,在预定区域安全平稳着陆。
这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任务之一。
二、“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2022年6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系统第44颗至第45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第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系统圆满完成组网建设任务。
“北斗三号”星座部署完成后,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快速的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智表示,北斗系统组网是国家战略性重要工程。
张智介绍,这次发射任务是“北斗三号”第三颗组网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我国首次实现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地往返运输货物2022年6月17日9时43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搭载的货物,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在太空飞行了约30天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设及建造技术。
此次发射任务搭载了天舟二期、嫦娥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三个航天器发射产品,以及空间应用系统、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和天基测控系统设备。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为我国后续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箭七星,将两颗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8月14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实践二十号04星、天基人工智能实验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中国的航天发展历史

中国的航天发展历史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
一、早期航天活动
1.1960年:中国首次发射上天卫星
2.1966年:中国首次进行人造陨石试验,在此基础上发射“东方红一号”
3.1980年:首次发射民用通信卫星
4.1984年:中国第一颗民用运载火箭研制完成并成功发射
二、近几年的努力
1.2003年:发射首颗卫星试验行星
2.2011年:宣布正式进军空间站建设
3.2013年:正式发射首颗空间站模块
4.2016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五号智能人造卫星
5.2018年:正式进入航天科学实验阶段,突破一颗轨道执行任务的空间站实验室
三、未来发展
1.2020年:有望发射完成空间站组合体的航天器
2.2023年:有望实现太空探索目标,成功发射第一颗中美混合号空间船
3.2025年:有望在低轨道及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
4.2030年:有望实现家国深空探索技术,实现航天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国是一个航天强国,未来仍将进行更多宏伟航天活动,为世界提供安全、稳定的航天科技服务,推动人类空间探索进步,实现中国太空梦。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于15日至17日发射,权威人士透露,尽管目前气候变化异常,但不会影响飞船正常升空。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升天后,预计围绕地球飞行14圈,然后返回地面,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在华夏飞天之梦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所走过的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发展史印象深刻的事情

中国航天发展史印象深刻的事情中国航天发展史是一个令人瞩目并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航天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进行航天探索的国家之一。
以下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中引人注目的一些事情。
第一个令人难忘的事件是19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不仅让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航天实力的国家,也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才华和毅力。
这个里程碑事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强大的航天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接下来,中国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计划。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是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刻,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这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将中国航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体现在2013年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在月球着陆并释放探测器的国家。
这项壮举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实力,并且为中国未来深空探索铺平了道路。
此外,中国还致力于发展空间站。
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在2016年成功发射了升级版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这些实验室是中国下一步建立空间站的重要步骤。
除了以上突破性事件之外,中国航天还取得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成就。
例如,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系列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测量卫星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总之,中国航天发展史充满了令人惊叹和振奋人心的事迹。
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实现载人航天,从成功登月到建立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一直在稳步前进。
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突破和取得的成绩,不仅令人瞩目,也为全球航天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二中航天大事记中的内容

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二中航天大事记中的内容
1、196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2、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昂首跨入航天时代。
3、1975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
4、1985年,宣布长征运载火箭参与国际市场,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
5、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1号无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
6、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是我国航天史上的有一个里程碑。
7、2005年,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完成了两人多天航天任务,在很多载人航天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8、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此次飞行任务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7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都实施空间出场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从神舟7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
二期工程,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大事记
【摘要】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新华社海南文昌2016年6月25日电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历史进程如下:
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
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牵手”。
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系统将服务包括我国及周边地
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
2013年4月26日,中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开启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
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
2014年12月7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完成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2015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首飞火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