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再思考
上海金桥生态园区用地布局优化

城市园区——周边功能区整合
金桥作为城市园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需要考虑其在城市中的作用。打造“一江 三桥”协同发展带。
规划整合园区与周边的功能体系,提出金桥区域未来在开发建设中将更多的承担 城市发展的公共职能。金桥地区与联洋社区、外高桥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区域的 联动可能,推动园区融入城市的进程。
布局、开发地块、调整地块等内容进行阐述。 对各单独地块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调整的依据与意见。 对相关地块提出土地综合开发的实施建议。(如轨道交通停车场的立体化利用建议)
专题研究方向
如何提高园区土地Biblioteka 用效能: 提高土地单位产出通过对园区内高科技企业产值、服务业产值等数据的比较,可以总结出目前园区内产业转变的方向。 由此获得各类工业活动的土地产出比较以及园区内部产业发展倾向。
供需调查
供给评估 围绕土地供应与项目建设引导作为评估重点,了解目前园区在供给平台上能够提供了服务内容与性质,以
及可以操作的灵活性程度。
需求分析 围绕现阶段土地市场和实际开发项目的落实情况,分析总结目前园区内对与土地市场和项目需求的种类。
供需矛盾研究 以供需分析为基础,主要以现状土地市场的运作和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对象。了解供需矛盾差异,获得
改善土地综合利用的深度与广度 推进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利用,推进土地综合利用的种类与方式。
壳资源的利用——以园区作为企业发展的载体:
利用现状园区的壳资源,形成二次开发 以企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产品,对外通过推进与外围地区产业园区的战略合作,扩张园区的影响范围,
鼓励内部企业对外发展。对内通过鼓励企业职能转变,升级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研发、创新、贸易等集中 发展区域。
上海金桥生态园区用地布局优化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2)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2)精选3篇(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开发区在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发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我看来,为了使开发区更好地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首先,要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开发区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同时,开发区还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瓶颈问题。
其次,要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在开发区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实现企业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
只有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才能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个开发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开发区还应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扩大开放程度,促进企业间的国际合作。
通过引进外资和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可以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获得新的机遇和突破。
第三,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往往是工业污染和资源消耗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应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投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应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支持,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服务。
政府在开发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指导和协调,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开发区内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开发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改进和调整。
开发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浅析 ——以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1
开发区概况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部门的不同说法,笔者认为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 讲:存量土地是泛指城乡建设已占有或使用的土地;狭义 上讲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 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本文所研究的开发区存量土地的关 键不在于它的土地现状是否完好,而是在于存量土地的权 属状态,即为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一级 市场土地以及通过成片受让和土地带征等方式取得的开发 利用不充分、产出低的土地。 2.2 存量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目前,金桥集团所有的存量土地总量有 3.66 平方公里 (含集团下属子公司南区开发投资公司存量土地),其中 一级市场可经营性土地 32.7 公顷,二级市场可经营性土地 111.19公顷。北区可经营性存量土地占总量的18.7%,南区 可经营性存量土地占总量的81.3%,剩余暂不可用的2.22平 方公里存量土地主要为道路、绿化、河道配套用地、带征 地以及尚在动迁过程中的土地。综合金桥集团所有的存量 土地权属状况分析,其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4种, 即政府收储、产权转让、更新改造旧房地产以及开发新房 地产[2]。 (1)政府收储,政府收储是作为开发区内国有主体开 发公司盘活存量土地最为常见的方式,适用条件为开发区 一级市场未出让的土地,同时需满足政府土地储备计划要 求,主要体现的是政府行为。通常,随着城市发展,开发 区范围内未出让的一级市场土地或已通过成片受让给国有 开发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或研发的土地,逐渐成为城市核心 区用地。这类存量土地区位条件较好。政府可以通过对开 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调整,将一定比例的原工业工 地或仓储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或科研用地,并通过出让方 式,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型经济区、科技创新产业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结构调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占用资金少、污染少等优点明显。
因此,开发区要在总体上进行工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也要注意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其优势。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发展从规模型转向质量型。
尤其要重视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环境整治创新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
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注重园区绿化、垃圾处理、道路建设、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环境整治。
如此才能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因此,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人才质量,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五、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对外宣传,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招商项目,加强与国内外重要经济区域的合作,推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到开发区,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及服务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的开发区,其管理及服务体系也必须符合国家要求。
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以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图1 金桥开发区在上海的位置图图2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图(1992年)综合分区规划面积(km2)规划人口(万人)定位陆家嘴—花木3050浦东新区的核心地区。
其中陆家嘴1.7km2的金融贸易中心,是上海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木地区是浦东新区的市政管理中心,并发展博览等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形成繁荣的文化商业中心外高桥—高桥62 30开放度最大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同时建设大型港区、电厂、修造船基地等综合工业区庆宁寺—金桥33 45出口加工区,以吸收外资为主,发展技术先进的产品周家渡—六里35 55在现有冶金、建材工业基础上,调整结构,治理“三废”,形成综合工业区北蔡—张江17 22高科技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以及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表1 5个综合分区规划情况②从1990年代初期企业入驻情况看,金桥开发区以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汽车等为主,同时也承担了一些传统产业的转移,对上海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年,我国最大规模的家用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在金桥开发区正式开工,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举行基建开工典礼,现代化轿车工业技术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些直接表明开发区正在步入现代家电、汽车制造、通讯等产业领域。
与此同时,金桥开发区坚持集中力量分期推进产业园区的实施,到1996年园区实际15km2,基本确立了产业园区的空间框架。
这一时期,根据开发区功能发展的需要,将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商贸用地,既是为了体现现代出口加工区特色,也是为了提高三产比重、完善开发区功能,提高土地效益。
2.2.2 第2个10年——“转型提升、深化发展”一直以来,金桥开发区土地的综合效益处于国家同类开发区的前列。
金桥开发区建设初期,主要是一些产出大、规模大、占地大的项目。
2004年以来,为有效应对政策优势弱化、资源短缺、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金图3 金桥开发区既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总——土地使用规划图(北区、南区)主要功能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外高桥保税区中小型保税仓库和综合性加工工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吸引外资为主的综合性出口加工工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技术新兴产业表2 4个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图4 金桥开发区北区“OFFICE PARK”布点图图5 第一版生活园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1991年)业服务的研发、设计、运输及采购型企业。
发展转型背景下的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用地规划评估研究——以金桥工业区为例

o 、、 / 、 、 o 』 ・
商 ・路 ( 2 { r ) ¨ 前国 内 的 规 划 坪估 基 本 可 以 分 为以 F 四 种类 型 : 5 编 制— — 对规 划 矗 案 及其 表 。{划 匹 达进 行 淖 估 ; 胤划 实 施— — 进 行规 划 实 施过 程 和进 度 的 评估 ; 划 效果 — — 对规 划 是 达 到 规 预 定 l 标进 行 埘 踪 评 估 ; 触 涉 及 的 利 益 ’ _ 1 { 规 F
释 . 难 从数 理 角 度进 行 纯数 据 、 很 逻 } 分析 ; 的 同 时 , 市 规 划 涉 及到 城 r 静 个 面 , 括 城 的 包 社 会 经 济 体系 、 市居 民 生 儒 等 . 个 方 【之 城 静 酊
,
o
闭 1存 : 性 的 联 系 或 矛 盾 , 是 似 是 『 非 隐 甚 f l 『 的 , 以测 度 难
对快述发展阶段遗 留 米的种种城市问题; f I n
大部 分 城 市仍 处于 快 速 发艘 的 城 市矬 蹬 阶段 , 正 在进 行 夫规 性 舶开 发迷 设 。 以 息 见 。 可 j 盍些 正在 快 速 化 的 城 市很 有 叮能 将会 面临 邢 些 走
Ab t a t T an ppr s s one m poran oc s o r l ton ofpln m pl e a in,and t e m po a s r c he pl a aiali i t tpr es t ef ec i a i em nt to h i t r ntbass f e ng i oram ndi
pl ni an ng and annng a pl i m nag em ent owev ,t e ppr i l s st H er h a asa y em i t f m ed n ourco s no or i unt r y.Thi tce s ss s aril dicu es Jiqi I n ao ndu ra stilPar by q k. ualat nd qua i i e m et dolg) s u esl i i a t ve ntatv t ho o  ̄ t di and e l out ut f r us ay ,p s o war om e s ges ins ds ug to , rf l 。 ol ow- p pan an dev o u l d elpm ento he z e ft on dev o elpm ent .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非常有意思:无论是浦东本身,还是区域内重点开发的区域,名称都有过一定变化,展现了浦东发展过程中不断顺应时代变化的改革和转型。
开发开放之初,为了凸显“新区”特色,中央决定在浦东设立四个功能板块,分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
全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一系列“挂牌”和“命名”,让“开发开放”在浦东有了真实“触感”。
经过30年的变迁,金桥出口加工区已经升级成为了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片区域也变身成为金桥综合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现在有了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概念;此外,外高桥保税区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最核心的区域部分,陆家嘴、金桥、张江的部分区域后来也被纳入了扩区部分。
各种称呼确实有些让人费解,其实就像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不同的试验,样本和成果自然有不同的叫法。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大胆闯、大胆试的改革和转型,浦东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最牛90后”,发展规模常常要使用倍数计算。
2005年,浦东开发开放15年间,地区GDP年均增长19.2%,2004。
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一、金桥开发区的背景和现状金桥开发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首个外商投资开发区。
金桥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区之一。
金桥开发区依托上海浦东的地理位置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金桥开发区作为上海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必须优化营商环境,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只有营商环境优化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金桥开发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1. 改善行政审批服务。
金桥开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化企业设立、登记、审批等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2. 完善法治环境。
金桥开发区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推动企业依法经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 优化公共服务。
金桥开发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了交通、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 激励创新创业。
金桥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金桥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金桥开发区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金桥开发区引进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 外资投资规模扩大。
金桥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驻,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为金桥开发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3.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0年伴随浦东开发开放而诞生的国家级开发区。
2012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金桥开发区由“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正式更名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金桥开发区“优二进三”转型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金桥开发区在新一轮转型发展过程中,既面临以数字化制造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和上海推进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外部改革环境,也面临欧美国家强力推进“制造业回流”、“实体经济回归”和东南亚国家打造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双重夹击。
新阶段新思考,金桥开发区的“转型之舵”又将转向何方?2011年1月,笔者曾在《浦东开发》杂志上写过《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自己在金桥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与上海产业研究院联组学习时的主题发言,再就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作些回顾和思考,以作抛砖引玉,期冀更多热心人关注支持金桥。
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成果金桥开发区在前一轮“优二进三”转型发展战略上的成功,得益于金桥开发区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变的机遇,而且将发展“2.5产”(生产性服务业)、“4产”(信息通讯业ICT)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推动了金桥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联手上海社科院开展的《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演变趋势研究》课题报告指出:金桥开发区制造高端化和服务先进化的产业升级趋势显著,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时期。
1、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
2012年金桥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金桥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高新、高效特征日益明显。
高端、高科技产品以及专利数量均实现大幅度增长,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
金桥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分别占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7、工业税金总额的1/6。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金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再思考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由“金桥制造”向“金桥智造”的再提升,由“机制创新”向“服务升级”的再转变,由“两轮驱动”向“三足鼎力”的再突破,由“产业聚集”向“产城融合”的再跨越。
●文/李幼林论坛Opinion■图为金桥开发区内,手机芯片设计制造也成为一重要产业。
张弦/摄Pudong Development 2013/1230桥开发区制造业营业收入1726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15亿元,二三产比为15:1;2012年金桥开发区制造业营业收入2859亿元,三产营业收入2096亿元,二三产比为6:4,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二元复合的转型发展格局。
3、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金桥开发区2011年在上海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
金桥碧云国际社区荣获“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金桥开发区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制造业可以很低碳、工业园区也可以很生态”。
金桥开发区创新转型的新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成为我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大“利好”。
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金桥开发区面临新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看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内部看优势和矛盾同在。
1、外部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第三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
继机械工业革命、电气工业革命之后,以智能制造、大数据还有无线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变革,正在酝酿并初见端倪。
智能制造,被认为是自亨利・福特开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能力之后的首次结构变化,飞速发展的材料科学使得工程师们从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建造,优化功能,甚至创造新材料,从而显著提高质量、减少浪费,其中新型材料结合3D打印将会是革命性的进步,不仅会极大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还将使人类的制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信息技术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能自由处理和存储数据,日渐成熟的“云计算”,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成就让此前难以想象的服务和业务成为可能。
此外,无线网络革命不仅会实现实时交流并提供极为便捷的信息服务,更能大大节约交易成本。
新的技术革命,孕育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是欧美国家“制造业回流”、“实体经济回归”引发的产业逆向转移。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年底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2010年8月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2011年创立“选择美国计划”。
今年10月31日奥巴马在华盛顿出席“选择美国2013年投资峰会”时说,白宫正扩大和夯实“选择美国计划”,前所未有地全面协调联邦政府部门鼓励各国企业赴美投资,这也是奥巴马政府自提出“国家出口倡议”后再次将吸引外资提升为国家重要经济政策目标。
近年来,苹果、福特等世界知名企业已开始将原布局在中国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迁回美国。
对以制造业为主的金桥开发区来说,必须关注这一发展趋势。
三是东南亚国家打造制造业低成本竞争优势导致的招商引资拦截作用。
有分析文章称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正逐渐消失,市场正被东南亚国家所取代,正如曾经对中国的趋之若鹜一样,新兴的东南亚国家在过去的几年间成了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不仅是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搬离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设厂,中国一些本土企业也在低成本的利益驱动下,迁往东南亚。
如世界知名企业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在华工厂,将产能转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阿迪达斯撤离中国的理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
金桥开发区必须打造新的区域竞争优势,以消减这种低成本竞争对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引进的影响。
四是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
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负面清单等措施体现了政府管理思路的巨大转变,不仅是新形势下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凸显了开放倒逼机制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效路径。
尽管自贸区建设会对周边地区产生产业上的虹吸作用,如华东某省商务厅透露:该省不少大企业均对上海自贸区政策细节保持高度关注,其中部分企业已透露出将总部尤其是财务中心、运营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放至上海的意愿。
但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探索推行负面清单、备案制等一系列创新,更是开创了制度创新的新局面,如何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分享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改革红利,值得所有开发区进行深入思考。
2、内部优势和矛盾同在一是产业定位与资源整合之间的矛盾。
金桥开发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先导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但近年来金桥开发区土地资源稀缺、制造成本骤涨、政策优势跌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型制造业项目减少,招商引资进入瓶颈窄口;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样进入“临界”点,部分企业因区域成本上升导致内生转型动力不足,部分行业因外部市场恶化导致生产销售呈现下滑态势。
二是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矛盾。
相比比较完善的产业功能,金桥开发区的城市功能仍需大幅度改善提升,尤其是随着金桥开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网络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激增(达17.1万人),青年人群占比提高(35岁以下青年占70.2%),由此带来大流量公共交通、休闲式文化体验等综合配套方面的新需求。
金桥开发区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两大问题十分突出:一是交通配套问题,主要是没有直达尤其是穿越金桥开发区中心区域的轨道交通,企业深感交通不便。
二是生活配套问题,主要是缺乏就近服务从业人员餐饮食堂、便利商店、职工宿舍、休闲体育、图书剧场等设施,园区从业人员深感生活不便。
三是产业高地与政策洼地之间的矛盾。
金桥开发区是先期开发并取得先发效应比较早的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浦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为浦东第一轮开发开放作出了贡献,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也曾多年名列前茅。
从2006年开始金桥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开发、优二进三”的转型发展战略,进入负重爬坡、创新转型阵痛期,这一时期也是金桥开发区亟需“输血强身”的关键时期,产业高地与政策洼地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有地位被边缘化、政策被弱化的趋势,进入转型阵痛期的金桥开发区急需“加点油”、“输点血”、“喘口气”。
金桥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论坛OpinionPudong Development 2013/1231经济新体制,明确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是继续坚持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科技提升制造能级、以服务聚集新型业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城融合功能进一步提升的转型发展目标。
1、抓住第三次产业革命演进的机遇,推动金桥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由“金桥制造”向“金桥智造”的再提升。
以数字化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智能工业革命正扑面而来,《经济学家》杂志封面文章认为制造业数字化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主要特征,由此带来智能装备、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截至2012年底,金桥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的产值已突破200亿元,约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10%,占上海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四分之一,已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高地之一,体现了上海乃至全国智能装备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金桥开发区应抓住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含机器人、3D打印等),带动金桥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金桥智造城”。
2、依托分享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推动金桥开发区管理转型升级,由“机制创新”向“服务升级”的再转变。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精神,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创新管理经验,在金桥开发区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在上海自贸区之外探索试行行政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制、企业年检制为年度报告制,以适应金桥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形势,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能级,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为推动金桥开发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3、深化生产性服务业改革试点内容,推动金桥开发区动能转型升级,由“两轮驱动”向“三足鼎力”的再突破。
作为上海市十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唯一的一个开发区(其他九个均以区政府名义申报),金桥开发区的改革创新之处是充分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两者联动、融合发展。
金桥开发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仍需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改革试点内容,在土地二次开发、功能性项目引进、新型业态培育、产业公共平台建设、综合环境完善等方面寻求突破,依托Office Park、金领之都、腾飞产业园、华虹NEC创意园、达之路创意产业园、春宇供应链产业园等“园中园”,大力引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商贸运营、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移动视讯、文化创意、媒体播控、数据中心、基金管理、电商供应链等创新型企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开发区在转型中实现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创新型产业“三足鼎力”、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