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静电事故案例剖析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简介: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可能引发危险。
当积累的静电释放时,可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并提供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一:鞋底摩擦起火在一个化学工厂的车间里,一名操作员穿着塑料鞋底与地面进行长时间的走动。
由于地面是绝缘材料,摩擦所生成的大量正负电荷无法及时补偿,导致了严重的静电聚集。
最终,在一个可燃气体泄漏并蔓延到该区域时,车间内爆炸并引发大火。
经过调查分析后得知,这起事故是由于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而造成的。
原因分析:1. 静电积聚:由于操作员长时间穿着塑料鞋底与绝缘材料地面接触,使得正负电荷不能及时相互补偿,导致静电积聚。
2. 可燃气体泄漏:车间内的可燃气体泄漏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防范措施:1. 使用导电鞋底: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应使用导电鞋底以便及时释放掉积累的静电荷。
2. 接地保护:对于绝缘材料地面的区域,应加强接地装置以确保正负电荷能够快速补偿。
案例二:输送带摩擦点起火一个物流仓库的自动化输送线上运行着长时间服务生命不长的输送带。
由于过度摩擦,在某个节点处起火并迅速蔓延到整个仓库。
经调查发现,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未注意设备维护与排查而造成的。
原因分析:1. 输送带老化:由于长时间使用和物品摩擦,输送带表面产生了较高程度的静电。
2. 点状摩擦:由于某个节点处存在异常物品或损坏部分,使得输送带局部更容易产生静电。
防范措施:1. 定期检查:对于自动化输送线及其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所有的部件都处于良好状态。
2. 清洁通风:当物品与输送带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因此要加强仓库内的清洁工作以降低灰尘积累,并保持良好通风。
案例三:起重机吊杆引发火灾在一家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操作员使用一个未经维护的金属吊杆进行物流作业。
由于吊杆与货物长时间接触并摩擦,在某个瞬间放下时产生大量静电并点燃可燃气体。
加油站事故案例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四
某年7月17日中午,某市石油公司所属加油站,在 接卸一车70号汽油(约4t)时,发生起火,虽火 被及时扑灭,未造成经济损失,但教训十分深刻。 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1接卸油料时,保管员将 导电线挂接在车厢木板的铁皮上,没有接在罐体上。 2 在卸油中,卸油接头严重渗漏,用小铁桶接漏油, 因桶口小,油向外喷溅,又在桶下垫了一个塑料盆 接油,由于塑料桶是绝缘物,铁桶积聚的静电无法 导走,在卸油约2/3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着火。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是什么原因造成油箱口着火事故的呢?经对 轿车检查,油箱正常完好,电瓶电极柱头牢 固无搭铁现象,加油枪插入加油口也未发现 不正常情况。因此,排除了由于车子原因而 引起的火焰。对加油站油泵检查发现,连接 加油枪的橡胶导管有龟裂现象,橡胶夹层中 跨接金属导线经仪表测定两端已不导通。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七
某加油站工人将挥发性汽油盛入圆桶,在桶 内泡洗衣物。当穿着橡胶长筒靴的作业人员 将桶内衣物提出桶外清洗时,衣物在手中着 火,大火烧掉150m2的木厂房,烧伤一名 工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清洗时引起静 电放电着火。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八
1968年9月9 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当油罐 车正在装汽油时,司机注意到在发油罐下面有火。 他立即通知当地消防部门。 迅速赶到的消防人员发现石油销售站已密集地包 围在火中。所有放在没有保护层的钢支座上的7 个 75.7m3(20000加仑)罐都已破裂,同时罐内的 油品正燃烧着。5辆加油车和2辆油罐车着了火。 一座6mx15.2m(20ftx50ft)仓库,一座两辆汽 车的车库和办公室(都是主要用金属建造的),几 乎都烧毁了。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六
聚烯烃装置静电事故(HSE)

●可燃气体来源 ◆扩容改造后干燥器脱挥能力没有提高。 ◆干燥器热氮气压力长期偏低(设计压力要求 不得小于0.6Mpa),但事故时大部分运行在0.20.4Mpa。 ◆物料周转控制有时失控。装置掺合仓没有反 吹风系统,进料后到掺合,中间不应停滞过长时间, 最高可达20h,造成料仓内可燃气体积聚。 ◆催化剂用量偏高、清洗己烷时间过长。
2、事故原因 ●静电产生 ◆人体静电放电 人体在釜内作业时很容易产生人体静电,试验中人体静电 起电多在3~5kV,人体储存的能量约为0.6~0.9mJ,其能量远 大于丙烯气体和己烷等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量。
◆金属工具静电放电 清釜作业一般用铜锹、铜镐、铜锤、铜扦等,这些工具多 采用木制把柄,致使前端的金属器具处于绝缘状态。在处理物 料时由于物料带电,金属器具则感应带电,当其接触金属接地 的釜壁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从而造成火花放电。 铜锹电容一般为50PF,若铜锹所带静电电压为3.22kV时, 其放电能量为0.26mJ,可以点燃丙烯气体和己烷等可燃气体。
通过调查测试与估算得出: 料仓内滞留乙烯气扩散容积是:54.1m3 在粉堆上方覆盖高度:1.9m 由上述计算可看出,料仓内存在可燃气体。
三、聚烯烃放料静电事故
1、事故案例
● 1998年3月17日,有机合成厂化五聚丙烯车间气相反应系统D-203聚
合釜下料口处,由于操作工操作不当,致使釜内10MPa的气象丙烯夹带粉 末,快速下料产生静电,引起着火事故。反应釜在放料检查熔塑块过程中 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直接经济损失853万元。 ● 1988年11月21日凌晨,天津石化公司1#闪蒸釜内的聚丙烯因聚合不 好,物料发粘,经闪蒸去活,分析合格后下午开始放料。由于闪蒸釜经加 压后,高速喷下来的粘料带大量静电荷,在铁管尖端发生放电引起可燃气 体爆燃,造成4人烧伤。 ● 1987年10月28日有机合成厂化三车间闪蒸釜下部聚丙烯包装过程中 发生闪爆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物料静电放电引起空间丙烯气体闪爆。
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报告

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报告引言:静电火灾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而又危险的事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静电火灾,本文通过对几个真实的静电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正确应对方法。
一、案例一:静电火灾在化学厂发生该化学厂指定地区发生了一起由于静电导致的火灾事故,在这次事故中,大量的爆炸物品被点燃并造成了巨大破坏。
1. 发生原因通过调查取证得知,该化学厂在储存和处理爆炸物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物体之间摩擦或运动会产生带电粒子,在没有拉开接地距离的情况下聚积形成静电荷。
当这些荷与易燃气体或蒸汽相遇时,并且处于可燃范围内时,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火灾。
2. 危害静电火灾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常常巨大,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次事故中,不仅有多人丧生,还引起了周围环境的污染,给企业及其周边社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 应对方法为确保工厂内部安全,在处理易燃物品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储存:将易燃气体与非易燃物分开存放,并采用防爆设备进行封闭存储。
- 加强通风系统:通过增强通风设施以及在关键区域增加排风管道等方式,使潜在积聚的气体迅速被稀释和抛散。
- 接地措施:对容器、桶装化学品等要进行接地处理,以降低静电荷积累的可能性。
- 防护装备:穿戴适当的防静电地板、鞋底或服装等相应防护装备,减少静电影响。
二、案例二:静电火灾在涂料工厂发生一家涂料工厂发生了由于使用不当而导致的静电火灾事故,该事件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使得工厂生产中断。
1. 发生原因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涂料容器、输送管道等设备没有进行有效的防静电处理。
在涂料搅拌或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长时间积聚未被释放,最终导致火灾发生。
2. 危害静电火灾对工厂和社会都带来极大危害。
除了造成工人伤亡外,工厂还面临经济损失以及信誉受损的风险。
此外,停产也给相关供应链和业务合作方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应对方法为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在涂料工厂及其他易燃物品加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一、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
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
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
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
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案例

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的那些事儿。
你们知道吗,静电除尘器就像是一个默默工作的卫士,平常不声不响地帮我们处理着灰尘和污染物。
但谁能想到,它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呢!就拿之前发生的一起案例来说吧,那场面,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啊!在一个工厂里,大家都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嘭”的一声巨响,可把所有人都吓坏了。
那动静,就像过年放的大鞭炮一样响!大家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心里都在想:“天哪,这是怎么了?”
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静电除尘器出了问题,发生了爆炸!这一下可不得了,工厂的设备受损严重,工人们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事后大家都在讨论,“哎呀,怎么就没注意到它会出问题呢”,“这以后可得加倍小心了呀”。
你们想想看,本来好好的在工作,突然就来这么一下,这多吓人啊!这静电除尘器爆炸,不就跟我们身边看似安全的事物突然“翻脸”一样吗?就像原本温顺的小狗突然发狂一样让人意外!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瞧了任何东西,平时一定要做好检查和维护,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大问题。
而且我们也不能总是后知后觉呀,得提前预防,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我觉得吧,对于这些可能存在危险的东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啊!大家说是不是呢?。
事故案例集锦教学案例

2、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2002年4月12日13时许,常州市城南钢瓶检测站长金某安 排职工夏某等6人将1只400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 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金某在作业现场指挥。夏某将瓶阀门 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将阀门卸下,仍没有残液和余 气流出,夏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金某叫夏某将钢瓶底 部的一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旋松后,即听到有“滋滋”的 漏气声,金某说:“让它慢慢漏吧,不要去动它了”。
2、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
2002年12月,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 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 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 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 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 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防范措施
1、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装运氧气瓶之 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业搬运工进行搬运,运输过程中严 禁野蛮装卸,严禁产生撞击。瓶壁下部应装有良好的保护胶 质垫圈,储存及运输钢瓶都应立式存放,不可在烈日下长时 间暴晒,以免产生高温。
2、定期做好气瓶技术检验,确保质量安全,不合格的气瓶严 禁使用。
原因分析
许多属于普通货物的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农业产品中主要有面粉、玉米粉、土豆粉、黄豆粉、糖粉、 木粉、以及烟草、茶叶的粉尘;动物产品也会有粉尘,如鱼 粉、奶粉、骨粉等;金属(包括矿产品)也会有粉尘产生,如 镁粉、铝粉、硫磺粉等等。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 氧充分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只要一遇到火星,就会发 生燃烧,这种燃烧能以极快的速度扩大,通过热传导和火焰 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迅速传给周围悬浮的粉尘,使它们也受热 燃烧。由于粉尘所处的空间温度越来越高,局部压力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模拟图
1.2事故原因
人体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
混入微粒子、空气和水的影响。当石油类中混入铁锈等微 粒子以胶状分散时会增大带电量;当空气和其他气体泡混 入石油类中时,在流动开始瞬间,试验证明与正常流动比 产生约100倍的静电;水的混入因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 也会增加静电。 混合和搅拌引起的静电 当贮罐内存在水和杂质时,会产生大量静电。 喷出引起的静电 若发生喷溅和泡沫会引起大量静电,应引起重视。 沉降引起的静电 影响贮罐内静电产生量的几个因素 底部装油与喷溅装油;油流出口与油面的距离;不同油品 混合发生爆炸;罐底沉降水被搅起;蒸汽清洗油罐会产生 很高的静电电位;时间因素(最大静电电位产生有延迟)。
管线材质影响。如高分子塑料管与钢管比较,前者带静电高8倍。 管线内表面光洁度和使用时间等条件也对带静电倾向影响很大。 管线长度与带电量成正比,如管线设有过滤分离器、过滤网等,带电 量有时会增加10~200倍。因此泵或过滤器等出口侧的管线采取加大 管径和增设缓冲罐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泵转速的影响。 油温的影响。石油的导电率随油温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相反的理论。
例如在漏斗增加铁网,以减低入料速度, 与入料口、反应器及作业空间內以水蒸 汽加湿,来消除静电。
水蒸汽加湿入料口附近空气,以消除塑胶粉体带电量
8.1充装起火
当时一家化学品分配站站内正在向一个容 积为300加仑的可移动的钢罐体,充装易燃 的醋酸乙酯。大火开始发生在充装区域。 一个操作人员将充装嘴放置在罐体顶部的 开口处,并在充装嘴上悬挂了一个钢质重 物以保持其卡在位置上。随着对罐体的不 断充装,这位操作人员听见了“嘭”的爆 裂声并看见了罐体被火焰所吞没。充装嘴 掉在地上,喷着醋酸乙酯。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8.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和包装,必须采取 消除静电或泄出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 装置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9.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 查并建卡登记存档。 10.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料的投用,必 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除 静电措施。
1.1静电事故
8.5你能做什么?
针对易燃材料处理,要确保可导电的管 道和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设计正确。 它包括容器、泵,管道,阀门,喷嘴,仪表 探头,充装管和充装嘴,桶和可移动的容器, 以及其它的可导电的设备。 当在向容器充装易燃液体时,要尽量减 小液体自由下落的高度,因为这种方式会在 液体中制造出静电。
4.3原因分析(2)
按照计算所得放电的能量不足以引爆, 但是,所给的C与U的值有很大的误差,对 丙酮的最低引爆能量是从文献上查得的, 在实际情况下有可能低一些。因此,这是 一起由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丙酮爆炸的 事故。
4.4预防措施
1.桶内的铝箔要接地,并与接地的料斗相连 接。 2.地板与鞋必须是导电的。 3.分批加入山梨糖(最多50公斤),并在两 批中间间隔半分钟。
8.2示图
蒸气 接地 充装嘴
火花区域
醋酸乙酯 接地 称重称 泵 接地
8.3原因分析
在罐体的充装口附近形成过爆炸性蒸气 和空气的混合物。罐体,称重称和泵都是 接地的,但是充装嘴,软管组件(和金属 重物)没有做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它们被 合成橡胶充装软管隔绝起来。静电可能积 聚在了这些部件上,并对不锈钢罐体放电, 产生了火花,而点燃了在充装过程中积聚 在充装口附近的气体。
4.3原因分析(1)
山梨糖粉桶,内衬为铝箔(电容量约为50pf)。 在山梨糖粉与铝箔之间产生了电荷分离,一部分 电荷分布在铝箔上和与地面(上凡力水地板接地 电阻为107~108Ω)不导电的操作工(穿橡皮底鞋, 对地电阻>108Ω)身上,相反的电荷分布在糖粉上。 在投料时,铝箔与操作工带的电荷通过接地的料 斗放电产生火花。能点燃丙酮空气混合物的最低 能量为1.15mJ。模拟实验证明,在上述条件下倾 倒完一桶(约125公斤)山梨糖粉末,产生的静电 电荷约为3000V,放电所释放的能量为 W=1/2CU2=1/2×(50+150)×10-12F(3000V) 2=0.9mJ。
两手戴一次性医用 胶手套
防静电型过滤网
不锈钢勺
待过滤溶剂
1、员工操作使用的过滤 网金属圈没有静电接地, 在添加溶剂时,过滤网金 属圈形成浮游金属产生静 电与金属小勺放电产生火 花,将周边可燃的溶剂蒸 汽点燃; 2、员工使用的防静电服 材质含有化纤成份,一旦 有火源,非常容易引火燃 烧并迅速漫延,受伤人员 短时间无法摆脱。
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
5.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 尤其是不得在该区内穿、脱衣服或用化纤 织物擦拭设备。 6.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温度 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 7.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装 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 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要符合规定。
铁路槽车静电主要来自泵和过滤器,一般过滤器设置在离装油口100 米外,使有充足的时间逸散电荷。 汽车油罐车静电主要来自泵管道和过滤器,在注油过程中,油面电位 随油面升高而升高,到达一定值后又开始下降。 油轮静电事故的产生:用水冲洗油油舱(测试表明冲洗很短时间,油 仓中心电位高达40kV);油舱装油不满,油或压舱水摇晃带电。
6.4预防措施
内筒与旋风分离器的外壳连接,通过接 地导线或导电垫圈。
7.1粉尘爆炸
某树脂厂发生一起爆炸,发生原因为丙二 酚塑胶粉体入料时磨擦包装袋,产生高伏 特静电位,于反应槽內引起之粉尘爆炸。
7.2发生原因
丙二酚粉尘系易燃物质,粉尘散布于空间, 浓度达19.7 g/m3,即具备粉尘爆炸可燃物 条件。
5.3原因分析
在化学品与桶,加料斗和加料管之间分离时产 生静电放电现象。在桶、加料斗和加料管上的电 荷,由于这些设备都是导体并接地的,所以这些 电荷都流向大地,而化学品是高度绝缘,它上面 的电荷不能被释放。当缓缓旋转的耙接近带大量 电荷的化学品表面时,发生刷状放电。 如果是甲醇润湿的物料则不会发生爆炸现象, 因为甲醇的导电性足够高,可以保证释放化学品 表面产生的电荷。第一桶投入时没有发生爆炸是 因为首先必须加入溶剂润湿的化学品,形成爆炸 性气氛,电荷的量也随加入的化学品的量增加而 增加。
5.1当第二桶倾入时爆炸
5.2事故经过
当被溶剂(含约20%二异丁烯)湿润的 产品,由一金属容器经一金属漏斗及一长 3.5米的金属投料管,投入一耙式干燥器 (耙在缓缓转动)。金属容器、干燥器及 其上面的金属漏斗、金属投料管均接地。 当第二桶被倾入漏斗时,突然发生爆炸, 火焰从投料口向外喷射而出。
工人用一个塑料桶去装苯,苯是易燃物质, 塑料桶又带了静电,装卸时静电起火
4.1投料口爆炸
4.2事故经过
事故经过:一个带搅拌的反应釜,人孔中装 有不锈钢漏斗,操作时,人站在上凡力水木 地板上,在室温下预先投入丙酮,再通过漏 斗将山梨糖粉投入反应釜中。当把山梨糖粉 投入漏斗时,投料口发生了爆炸。
•当时车间约有20吨易燃品,若火势延伸,后果不堪设想。
2.2事故原因
1、工人未正确使用静电 夹; 2、地下溶剂罐输送泵功 率过大,导致出口处流速 过大,达200KG/分(安全 要求为100KG/分以下); 3、溶剂为甲苯,极易聚 集静电; 4、工人未使甲苯沿缸壁 流入,静电未能及时释放。
3.1塑料桶装苯起火
静电事故案例
2009.2.20
静 电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 +
+ + + +
+ +
静电的产生
(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 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 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 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 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鞋的人员在 操作、行走、起立等
阀门、法兰防静电接地
油桶防静电接地
金属取样器接地
固定设备接地
振动设备接地
人体静电接地
风管、保温层罩连接
•静电的产生
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 物质夺取自由电子,需要能量。 如果物质间进行摩擦,产生电子转移。但两个物质表 面接触后,只要把他们迅速拉开,也足以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的基本、重要的因素应当认为是,物质相互 密切接触和迅速剥离。
产生静电的内因 物质逸出功(电子脱离物质表面所需要作的功)不同。 物质电阻率不同。 产生静电的外因 紧密接触(25×10-8 cm)与迅速分离。 附着带电。 感应起电。 极化起电。 流动带电。 喷出带电。 飞沫带电。 静电的积累
电阻率与泄漏半衰期的关系
电阻率Ω·cm 半衰期s
1017 1016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6.2事故经过
一旋风除尘器,因法兰垫导电性不够 (在生产线的大修过程中,该处使用了非 导体垫圈),故内锥体与法兰之间不能通 电。用除尘器分离杀虫剂与空气时,在法 兰固定螺丝与内锥之间有点火花产生。
6.3原因分析
粉尘颗粒与绝缘的内筒碰壁,产生电荷 分离。分离过后,电荷在金属筒上积累,带 相反电荷的粉尘与接地的容器接触,电荷放 出。内锥体的大致电容量为30~40pF,正常 空气的介电常数为3×10V/m。内锥体中, 均匀相中产生1cm长的点火花,相当于 W=1/2CU2=1/2C(Ed)2=1/2×40×1012F(3×104×1)2V2=18mJ。而可燃粉尘的最 低燃点通常大于10mJ。因此在内筒边缘与 接地设备的最近的部分法兰,螺丝之间放电 产生了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