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练习(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练习(3)专题检测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论语》是主要记录春秋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我国古代法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全书共20篇。
它与《孟子》《大学》《尚书》合称为“四书”。
C、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
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D、《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一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
语言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比喻精辟,用典切当,读来琅琅上口,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2、选出对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组( )A、颛臾.(yú)论.语(lún)虎兕.(sì)冉.有(ránɡ)B、庠.序(xiánɡ)颁.白(bān)饿莩.(piǎo)孝悌.(tì)C、估.(gū)量空.(kòng)白应.(yìng)用诅.(zǔ)咒D、C.旋.风(xuán)崇.高(cónɡ)携.手并进(xié)匿.迹(nì)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言九顶脱颖而出优劣束缚B. 心中有数无济于事叛乱摧残C. 衷心喜悦永垂不朽诬蔑驱逐D. 不可估量豁然开朗纷繁竞相4、选出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杜鹃惯作悲啼,_______________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
②_______________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练习(一)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综合练习(一)附答案(100分钟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颛.臾(zhuān) 虎兕.(sì) 压榨.(zhà) 缔.造(dì)B.久蛰.(zhé) 庠.序(xiánɡ) 孝悌.(dì) 嫉.恨(jì)C.悼.念(diào) 后嗣.(sì) 祈.祷(qǐ) 赎.罪(shú)D.干戈.(ɡē) 社稷.(jì) 饿莩.(fú) 磐.石(pán) 【解析】选A。
B项,“悌”应读tì,“嫉”应读jí;C项,“悼”应读dào,“祈”应读qí;D项,“莩”应读p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故远人..不服【解析】选D。
远人:古今都是“远方的人”的意思。
A项,有事:古义是用兵,今义是有事情。
B项,无望:古义是不要希望,今义是没有希望。
C项,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今义是a.表示可能或能够;b.表示许可;c.表示值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两边的大草原绿茵茵的,铺展开来,与远处的山川相接;毡房朵朵,一字排开,如花盛开。
B.营养餐出问题让人痛心,不仅受伤害人数众多,而且影响的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对孩子身体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C.专家担忧地说,无人化战争将使联合国失去牵制能力,那么强国就会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嚣张的面孔,而弱国则只能表现出义愤填膺....的可怜样子。
D.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一时难以被发现,一旦进入又无法排除出来,发现土壤被污染时为时已晚,即使杜绝了污染源也可能无济于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阶段综合测试(1)及答案

阶段综合测试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
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
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
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
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
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
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
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测试 苏教版必修4

第一专题测试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肤.(fū)浅抹.(mā)杀诅.(zú)咒深切悼.(dào)念B.诬蔑.(miè)磐.(pán)石赎.(shú)坚毅不挠.(ráo)C.社稷.(jì)饿莩.(fú)孝悌.(tì)贼氛方炽.(chè)D.虎兕.(sì)勖.(xù)勉鸡豚.(tún)荒烟蔓.(màn)草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骇人听闻从容不迫我行我素五十步笑百步B.大失所望休戚相关饱经风霜毫不相干不经一事不长一智C.不言而喻变乱纷乘卓有成效等量齐观惊天地泣鬼神D.鞠躬尽萃经世济民祸起萧墙坚如磐石即来之则安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_____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_____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骇人听闻终于即使B.探索骇人听闻最终即使C.摸索耸人听闻终于倘若D.探索耸人听闻最终倘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B.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遭政敌陷害,被贬黄州,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却安之若素....。
C.继2005年8月日本发表防卫白皮书后,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2006年11月初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就中国军费问题大放厥词....。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一、二专题测试(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一、二专题测试(含答案解析)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一、二专题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选择(每题2分,共4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A、颛臾(zhuān)XXX(shì)买椟(dǔ)还珠...固而近于费(bì)挫(cuî)折..B、粟(shù)弃甲曳(yâ)兵胜(shēn)食...数(shù)罟饿莩(piǎo)..C、鸡豚狗彘之畜(chù)庠(yáng)序孝悌(dì)...嫉(jì)恨炽(zhì)热.D、镣(liáo)铐给(jǐ)予义愤填膺(yīng)...编纂(zuǎn)皑皑(ǎi)..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粗糙(zào)笞刑(chī)模糊(mï)汗涔涔(cãn)....B.生事(zhào)恫吓(dîng)抽搐(xù)缄默(jiān)....C.惊愕(â)拙劣(zhuō)铿锵(kēng)祈祷(qí)....D.卓越(zhuï)镣铐(liáo)伺候(cì)濒临(bīn)....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菲薄精致惊惶不可思议B.怜悯懊丧黯淡干躁如焚C.虐待高耸镂刻精疲力竭D.祈祷嘶哑震动神秘古怪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②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宗教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③XXX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觉,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个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地研究的。
A.探索以致浮浅B.摸索以致肤浅C.摸索以至肤浅D.探索以致浮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人家叫XXX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 苏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专练苏教版必修4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注:划横线加阴影,为重要语句翻译:(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B.陈力就.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D.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名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社稷之臣也.曰:“非我也.,兵也”。
B.固而.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斧斤以.时入山林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
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
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二)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陈力就列就:充任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D.相夫子相:察看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3分)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既来之,则安之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通过叙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驳斥有力。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0890214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祭祖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初,人们对于梦和死亡现象非常困惑,试图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人类发明了灵魂的概念,并认为,灵魂是独立的,会在人睡觉或出神时离开身体,当人死了就会永远离开身体。
亡人的肉身会腐烂消失,但灵魂一直存在。
应如何对待这些神秘且不死的灵魂呢?人们的选择是举行祭祀。
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报”“又”“岁”等。
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祈福求吉而举行的。
在殷人的头脑中,祖先是令人恐惧的死者,这些人经常制造各种灾祸。
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们定期举行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祈求祝福。
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符合:“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商时期的祭祖行为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礼仪增加了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含义。
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
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
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
《礼记·王制》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通过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了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
周代创制的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
到了汉代,汉儒将孝道思想和祭祖礼仪结合了起来。
汉儒找到了中国人祭祖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为汉王朝治国的重要思想根基。
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为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测及答案.doc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横线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 纷繁芜杂(wú)驱逐(qū)卓有成效(zuó)空白(kōng)B. 诽谤(fěi)嫉恨(jí)诅咒(zǔ)豁然开朗(huò)C. 储备(chǔ)披露真情(luò)坚如磐石(pán)立功赎罪(shú)D. 疲乏(pí)履行义务(lǔ)拯救灵魂(zhěng)瞭望哨所(liào)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神圣使命与时具进兑现承诺隔离考场B. 倍受压迫提醒注意蜿蜒曲折义愤填赝C. 痛苦煎熬倚老卖老销声匿迹携手并进D. 雕梁画栋凭心而论不言而喻沙漠绿洲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了。
A. 窜改驱除融解B. 篡改祛除融解C. 窜改祛除溶解D. 篡改驱除溶解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 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 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测试卷试题命制:林晓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 白雪皑皑.āi 歧.视qíB.数.罟不入洿池cù编纂.zuàn 繁芜.丛杂wǔC.兑.现duì赎.罪shú贼氛方炽.zhìD.嫉.恨jí后嗣.sì卓.有成效zhuó【】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偌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B.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留沙中拯救上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罄石上的时候。
C.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趁,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淹没于荒烟蔓草间。
D.听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常常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人获得精神的亨受;反之,枯躁干瘪的语言使人感到无味而生厌,官腔套话更是在糟塌语言。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浮气躁历来是学习的大敌,心不在焉,浅尝辄止....,“猢狲屁股坐不住”,不可能学深学透。
B.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C.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D.写作不仅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答应每一个美国人给予他们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C.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吵耳的纷争,转化为歌颂手足深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扎、一起为自由奋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有一天会一同获得自由。
D.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且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我并非是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犯迫害的打击。
D.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6.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经典作品之所以千古传诵,不但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在于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
②这种语言往往极为精粹形象,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极简洁的一个“排”字,既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又通过这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境况和性格。
③读者就凭“排出九文大钱”这几个字,便能借助想象心领神会。
④《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的对话,《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有关雪的描写,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老葛朗台见到金子时眼神的描绘,托尔斯泰在《复活》开始时对法庭陪审团人物的介绍,等等,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⑤写作,要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
⑥揣摩这些优秀的语言范例,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A.①④⑥⑤②③B.⑤①④②③⑥C.②③⑥①④⑤D.⑤②③⑥①④【】7.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文章各有其特色,对下列叙述中的甲、乙、丙、丁推断正确的一项是甲、强调民贵君轻,其文表现出气势浩然的风格。
乙、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笔锋峻峭犀利,论说透彻精辟。
丙、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善于运用排偶句法议伦,逻辑周密。
丁、追求逍遥的境界,善于寓哲理于寓言之中,想象玄妙,说理高超。
甲乙丙丁A.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B.孟子韩非子荀子庄子C.孟子韩非子庄子荀子D.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8.阅读下文,选出最符合全文主旨的一项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
后世为文者,于彼于此,左顾右盼,以求当众人之意,宜亦诸子所深耻欤!(刘熙载《艺概·文概》)A.周秦诸子主张各异,互不相服B.为文宜广纳众说,以求左右逢源C.文章当求表现自我面目,不可一味迎合世俗D.后世为文者多慎选诸子的论述,印证自己的见解【】9.阅读下列诗句,选出最符合作者人生态度的选项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
(白居易《我身》)A.人生多艰,宜苦中作乐,自求安慰B.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挫折,当积极解决困境C.人生际遇不同,宜顺应自然,使心不困滞于外境D.生命苦短,享乐宜先,不求为大鹏,唯愿成鹪鹩【】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疾.乎舍曰欲之疾:痛恨相.夫子相:辅佐B.河内凶.凶:饥荒丐.序于予丐:索求C.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旧,老【】1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斧斤以.时入山村树之.以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C.固而近于.费D.斯.天下之民至焉何异于.利人而杀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12.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B.树.之以桑C.既来之,则安.之D.填然鼓.之【】13.选出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A.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参考答案:1、D 2、B 3、B 4、C 5、D 6、B 7、B 8、C 9、C 10、D11、C 12、C 13、D二、多项选择题(8分,对1个选项得1分)【】14.古典诗词常有“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
下列诗词,使用此表现方式的选项是A.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E.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15.孔子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普世价值,不受族群、地域的局限。
下列《论语》文句,强调这种观点的是A.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B.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D.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E.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16.下列对划线的李白诗句的分析恰当的是A.“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形容山势陡峻,行路窘迫。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意谓友情如浮云、落日,难得易逝。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强调满腔忧郁,挥之不去。
D.“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表达盛衰无常,繁华成空。
E.“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盛赞殿宇富丽,宛如天庭。
答案:1、CDE 2、BD 3、ACD三、填空(36分)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文集。
2.孙中山写《黄花岗烈士事略》的目的在于、。
3.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5.,,。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8.剑阁峥嵘而崔嵬,,。
9.,。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初为《霓裳》后《绿腰》。
,。
,。
1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三、诗歌鉴赏。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这首诗的一、二句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用拟人和设问手法,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体现对天气变化的关切(2分);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2分))2.诗的后两句怎样描写老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如鹤立”的比喻(1分)和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的细节(1分)。
“如鹤”的比喻,呼应白发,并且“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1分)。
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1分)。
“望云开”的细节具体微妙的表现了老人的迫切心情则更是一个暗示(1分)。
通过近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1分)。
)四、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人也,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不自意.全()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②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核不同?(用文中词语回答)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世人态度:作者意图:巢谷态度:作者意图:宋哲宗绍圣初年,我(苏辙)因罪被贬谪寄居筠州,从筠州迁徙到雷州,又从雷州迁徙到循州,我哥哥苏轼也从惠州再次迁徙到昌化,士大夫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二人交往,再也没有平生亲友的音讯。
唯独巢谷情绪激昂从眉山传来口信,他想欲徒步来拜访我们兄弟二人。
听说过这个消息的士大夫都讥笑巢谷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