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例题及解析
第二十讲 数学建模(含解答)-

第二十讲 数学建模【趣题引路】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为25元.•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0.5m 3污水排出,为了净化环境,工厂设计两种方案对污水进行处理.方案1:工厂污水先净化处理后再排出,每处理1m 3•污水所有原材料费为2元,并且每月排污设备损耗费为30 000元;方案2:•工厂将污水排到污水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m 3污水需付14元排污费.问题:(1)设工厂每月生产x 件产品,每月利润为y 元,分别求出依方案1和方案2处理污水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设工厂每月生产量为6 000件产品时,你若作为厂长在不污染环境,又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应选用哪种处理污水的方案?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解析 (1)设选用方案1,每月利润为y 1元,选用方案2,每月利润为y 2元,则: y 1=(50-25)x-2×0.5x-30 000=24x-30 000, y 2=(50-25)x-14×0.5x=18x. 故y 1=24x-30 000,y 2=18x;(2)当x=6000时,y 1=24×6000-30 000=114 000(元),y 2=18x=18×6000=108 •000(元). ∴y 1>y 2.答:我若作为厂长,应选方案1. 点评本例是生产经营决策问题,其难点在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构建函数关系式,•然后,通过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判断,若不能判断,就要进行分类讨论.【知识延伸】例 某工厂有14m 长的旧墙一面,现在准备利用这面旧墙,建造平面图形为矩形,•面积为126m 2的厂房,工程条件为:①建1m 新墙的费用为a 元;②修1m 旧墙的费用为4a元;③拆去1m 旧墙,用所得材料建造1m 新墙的费用为2a元.经过讨论有两种方案:(Ⅰ)利用旧墙的一段xm(x<14)为矩形厂房一面的边长;(Ⅱ)•矩形厂房利用旧墙的一面边长为x(x ≥14).问:如何利用旧墙,即x 为多少米时,建墙费用最省?(Ⅰ)(Ⅱ)两种方案哪个更好?解析 设利用旧墙的一面矩形边长为xm,则矩形的另一边长为126xm . (Ⅰ)利用旧墙的一段xm(x<14)为矩形一面边长,则修旧墙费用为x ·4a元,•将剩余的旧墙拆得材料建新墙的费用为(14-x)·2a元,其余建新墙的费用为(2x+2126x -14)·a 元.故总费用为y=x ·4a +142x -·a+(2x+252x -14)·a=a(74x+252x-7)=7a(364x x +-1).(0<x<14)∴y ≥364x x -1]=35a.当且仅当364x x=,即x=12m 时,y min =35a(元); (Ⅱ)若利用旧墙的一面矩形边长为x ≥14,则修旧墙的费用为4a ·14=72a 元,建新墙的费用为(2x+252x-14)a 元. 故总费用为y=72a+(2x+252x-14)a=72a+2a(x+126x -7) (x ≥14).设14≤x 1<x 2,则x 1-x 2<0,x 1x 2>196. 则(x 1+1126x )-(x 2+2126x )=(x 1-x 2)(1-12126x x ) ∴函数y=x+126x在区间[14,+∞]上为增函数. 故当x=14时,y min =72a+2a(14+12614-7)=35.5a>35a.综上讨论可知,采用第(Ⅰ)方案,建墙总费用最省,为35a 元.点评解答选择方案应用题同处理其他应用题一样,重点要过好三关(1)事理关:•读懂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事情,要比较的对象是什么;(2)文理关:•把实际问题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然后用数学式子表达数学关系式;(3)数理关: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对数学知识有检索的能力,认定或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完成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A 、B 两家公司分别开出他们的工资标准:A 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1500元,以后每月工资比上一年工资增加230元;B 公司允诺第一个月工资为2000元,以后每月工资在上一年月工资基础上递增5%,设某人年初被A 、B 两家公司同时录取,试问 :(1)若该人打算在A 公司或B 公司连续工作n 年,则他第n 年的月工资收入各为多少? (2)如该人打算连续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仅以工资收入来看,•该人去哪家公司较合算?解析 (1)此人在A、B公司第n年的月工资数分别为a n=1 500+230(n-1),b n=2 •000(1+5%)n-1.其中n为正整数;(2)若该人在A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他的工资收入总量为12(a1+a2+…+a10)=•304 200(芜).若该人在B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他的工资收入总量为12(b1+b2+•…b10)=301 869(元).故该人应选择在A公司工作.点评最佳方案的选择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无穷乐趣,•同时也从数学角度诠释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道理.中考真题欣赏例 (2002年长沙市)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为2元一件的小商品,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之间有如下关系:x 3 5 9 11y 18 14 6 2(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①根据提供的数据描出实数对(x,y)对应点;②猜测并确定日销售量y件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2)设经营此商品的日销售利润为P元,根据日销售规律:①试求出日销售利润p元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日销售单价x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试问:日销售利润p是否存在最小值?若有,试求出,若无,试说明理由;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日销售利润p元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写出x与p的取值范围.解析 (1)①准确描出四点位置.②猜测它是一次函数y=kx+b.由两点(3,18),(5,14)代入上式求得k=-2,b=24,则有y=-2x+24.(9,6),(11,2)代入同样满足,∴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2x+24.由实际意义知,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2x+24(0≤x<12)和y=0(x≥12).(2)①p=xy-2y,即p=y(x-2)=(24-2x)(x-2)=-2x2+28x-48=-2(x-7)2+50.当x=7时,日销售利润最大值50元.当x>12时,此时无人购买,故此时利润p=0(x≥12).由实际意义知,当销售价x=0即亏完本卖出,此时利润p=-48,即为最小值;②据实际意义有:0≤x<2时,亏本卖出.当x=2或x=12时,利润p=0.当x>12时,即高价卖出,无人购买,p=0.故作出图象,图(20-2)由图象知,x≥0,-48≤p≤50.竞赛样题展示例 (1998年“祖冲之杯”初中数学邀请赛)某商店将进货价每个10元的商品按每个18元售出时,每天可卖出60个,商店经理在市场上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在每个18元的基础上)每提高1元,则日销售就减少5个;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在每个18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元,则日销售量就增加10个,•为获得每日最大利润,此商品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解析设商品每个售价x元,每日利润为y元,则当x>18时,y=[60-5(x-18)](x-10)=-5(x-20)2+500,即在商品提价时,提到20元时,y max=500元;当x<18时,y=[60+10(18-x)](x-10)=-10(x-17)2+490.即在商品降价时,降到17元时,y max=490元 .综上可得,此商品售价定为20元时,才能获得每日最大利润.点评本题首先应搞清题目的意思,设未知数,转化为函数问题,•因为售价的上升或下降,利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故应分情况讨论.全能训练A级1.某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min,再付话费0.4元;“快捷通”: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min,付话费0.•6元(本题通话均指市内话话).若一个月内通话xmin,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费用相同?(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min,应选择哪种移动通讯合算些?2.某旅行社有客房120间,每间房的日租金为50元,每天都客满.旅行社装修后要提高租金,经市场调查,如果一间客房的日租金每增加5元,则客房每天出租后会减少6间,不考虑其他因素,旅社将每间客房将日租金提高到多少元时,客房日租金的总收入最高?比装修前日租金总收入增加多少元?3.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进价降低了6.4%,使得利润增加了8个百分点,那么经销这种商品原来的利润率是多少?A级(答案)1.(1)y1=0.4x+50,y2=0.6x;(2)令y1=y2,0.4x+50=0.6x,则x=250;故每一个月内通话250min,通讯费用相同.(3)全球通合算些.2.设每间房的日租金提高x个5元,日租金总收入为y,则y=(50+5x)(120-6x)即y=-30(x-5)2+6 750当x=5时,y max=6 750.∴日租金总收入多6 750-120×50=750(元)3.17%.B级1.某环形道路上顺时针排列着4所中学:A1,A2,A3,A4,它们顺次有彩电15台,8台,5台,12台.为使各校的彩电数相同,允许一些中学向相邻中学调出彩电.问怎样调配才能使调出的彩电台数最小?并求调出彩电的最小总台数.2.某家电生产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决定调整产品生产方案,准备每周(按120个工时计算)生产空调器,彩电、冰箱共360台,且冰箱至少生产60台,•已知生产这些家电产品每问:,•最高产值是多少?B级(答案)1.设A1中学调给A2彩电x1台(若x1<0,则认为是A2,向A1调出│x1│台),A2中学调给A3彩电x2台,A3调给A4x3台,A4调给A1x4台.因为共有40台彩电,平均每校10台,•因此,15-x1+x4=10,8-x2+x1=10,5-x3+x2=10,12-x4+x3=10,得x4=x1-5,x1=x2+2,x2=x3+5,x3=x4-2,x3=(x1-5)-2=x1-7,x2=(x1-7)+5=x1-2.本题即求y=│x1│+│x2│+│x3│+│x4│=│x1│+│x1-2│+│x1-7│+│x1-5│的最小值,其中x1是满足-8≤x1≤15的整数.设x1=x,并考虑定义在-8≤x≤15•上的函数:y=│x│+│x-2│+│x-7│+│x-5│, 当2≤x≤5时,y取最小值10,即当x1=2,3,4,5时,│x1│+│x1-2│+│x1-7│+│x1-5│取到最小值10.从而调出彩电的最小台数为10,调配方案有如下4种:2.设3种家电数量分别为x,y,z台,则各自的工时数、产值数、工时总数、•产值总数如下表所示.家电名称空调彩电冰箱总数台数x y z x+y+z=360(z≥60)工时数12x13y14z12x+13y+14z=120产值(千元) 4x 3y 2z A=4x+3y+2z ∵工时总数=12x+13y+14z=112(6x+4y+3z)=14(x+y+z)+112(3x+y)=14×360+112(3x+y)=90+112(3x+y)总产值数A=4x+3y+2z=2(x+y+z)+(2x+y) =2×360+(2x+y)=720+(2x+y)由300,190(3)120,12720(2)720(3).x yx yA x y x y x+≤⎧⎫⎪⎪⎪⎪++=⎨⎬⎪⎪=++=++-⎪⎪⎩⎭⇒A=1 080-x≤1 050.当总产值A取到最大值1 050时, x=30,y=270,z=60.。
数学建模的实例分析

数学建模的实例分析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的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立适当的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分析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问题描述假设某城市的道路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市政府计划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
为了合理地调配交通信号灯的时长,需要考虑到车辆流量、道路长度、红绿灯周期等多个因素。
具体问题如下:如何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长,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
二、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可以首先将道路网络抽象为一个图论模型。
将路口作为节点,道路作为边,通过各个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来描述交通情况。
而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则可以视为图论中边的权重,表示车辆通过该边所需要的时间。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问题进行数学建模:1. 定义变量:- $N$:路口数量- $G = (V, E)$:图,其中 $V$ 表示路口的集合,$E$ 表示道路的集合- $L$:红绿灯周期长度- $T(e)$:边 $e$ 的通过时间2. 建立模型:- 目标函数:最小化车辆的平均通过时间 $C$,即\[C = \frac{1}{N} \sum_{e \in E} \frac{T(e)}{T(L)}\]- 约束条件:- 路口的通过时间必须满足红绿灯周期长度 $L$,即对于任意路口 $i \in V$,有\[\sum_{e \in E(i)} T(e) = L\]其中 $E(i)$ 表示与路口 $i$ 相关联的道路集合。
3. 求解方法:- 利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求解上述问题模型,得到最优的交通信号灯时长。
三、实例分析以某城市的一个交通繁忙的路口为例来具体分析。
1. 数据采集:- 通过交通监控摄像头,采集车辆通过路口的数据,并记录通过时间。
- 统计各个道路的车辆流量、道路长度等信息。
2. 建模过程:-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构建图模型。
数学建模例题解析

1.贷款问题小王夫妇计划贷款20万元购买一套房子,他们打算用20年的时间还清贷款。
目前,银行的利率是0.6%/月。
他们采用等额还款的方式(即每月的还款额相同)偿还贷款。
(1)在上述条件下,小王夫妇每月的还款额是多少?共计付了多少利息?(2)在贷款满5年后,他们认为他们有经济能力还完余下的款额,打算提前还贷,那么他们在第6年初,应一次付给银行多少钱,才能将余下全部的贷款还清?(3)如果在第6年初,银行的贷款利率由0.6%/月调到0.8%/月,他们仍然采用等额还款的方式,在余下的15年内将贷款还清,那么在第6年后,每月的还款额应是多少?(4)某借贷公司的广告称,对于贷款期在20年以上的客户,他们帮你提前三年还清贷款。
但条件是:(i)每半个月付款一次,但付款额不增加,即一次付款额是原付给银行还款额的1/2;(ii)因为增加必要的档案、文书等管理工作,因此要预付给借贷公司贷款总额10%的佣金。
试分析,小王夫妇是否要请这家借贷公司帮助还款。
解答:(1)贷款总月数为N=20*12=240,第240个月的欠款额为0,即。
利用式子(元),即每个月还款1574.70元,共还款(元),共计付利息177928.00元。
(2)贷款5年(即5*12=60个月)后的欠款额为,利用公式:,所以,(元)(3)元,即第六年初,贷款利率,所以余下的15年,每个月还款额为:(元)(4)按照借贷公司的条件(i)每半个月付款一次,但付款额不增加,即一次付款额是原付给银行还款额的,付款的时间缩短,但是前17年的付款总额不变。
帮忙提前三年还清需要资金数:。
对于条件(ii)佣金数:分析:因为预付佣金20000元,按照银行存款利率/月,17年的存款本息为即在第17年需要给付借贷公司的钱少于给付银行的钱。
所以建议请这家借贷公司帮助还款。
2.冷却定律与破案按照Newton冷却定律,温度为T的物体在温度为的环境中冷却的速度与温差成正比。
用此定律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
数学建模题目及答案解析

09级数模试题1. 把四只脚的连线呈长方形的椅子往不平的地面上一放,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然后稍微挪动几次,就可以使四只脚同时着地,放稳了。
试作合理的假设并建立数学模型说明这个现象。
(15分) 解:对于此题,如果不用任何假设很难证明,结果很可能是否定的。
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假设 :(1)地面为连续曲面(2)长方形桌的四条腿长度相同(3)相对于地面的弯曲程度而言,方桌的腿是足够长的(4)方桌的腿只要有一点接触地面就算着地。
那么,总可以让桌子的三条腿是同时接触到地面。
现在,我们来证明:如果上述假设条件成立,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以长方桌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作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方桌的四条腿分别在A 、B 、C 、D 处,A 、B,C 、D的初始位置在与x 轴平行,再假设有一条在x 轴上的线ab,则ab 也与A 、B ,C 、D 平行。
当方桌绕中心0旋转时,对角线 ab 与x 轴的夹角记为θ。
容易看出,当四条腿尚未全部着地时,腿到地面的距离是不确定的。
为消除这一不确定性,令 ()f θ为A 、B 离地距离之和,()g θ为C 、D 离地距离之和,它们的值由θ唯一确定。
由假设(1),()f θ,()g θ均为θ的连续函数。
又由假设(3),三条腿总能同时着地, 故()f θ()g θ=0必成立(∀θ)。
不妨设(0)0f =,(0)0g >g (若(0)g 也为0,则初始时刻已四条腿着地,不必再旋转),于是问题归结为:已知()f θ,()g θ均为θ的连续函数,(0)0f =,(0)0g >且对任意θ有00()()0f g θθ=,求证存在某一0θ,使00()()0f g θθ=。
证明:当θ=π时,AB 与CD 互换位置,故()0f π>,()0g π=。
作()()()h f g θθθ=-,显然,()h θ也是θ的连续函数,(0)(0)(0)0h f g =-<而()()()0h f g πππ=->,由连续函数的取零值定理,存在0θ,00θπ<<,使得0()0h θ=,即00()()f g θθ=。
数学建模例题和答案

数学建模例题和答案
题目:
一个汽车公司拥有两个工厂,分别生产两种型号的汽车,A型和B型,每种型号的汽车都有一定的销售价格。
现在,该公司需要在两个工厂中生产A型和B型汽车,使得总收入最大。
答案:
1、建立数学模型
设A型汽车在第一个工厂生产的数量为x,在第二个工厂生产的数量为y,A型汽车的销售价格为a,B型汽车的销售价格为b,则该公司的总收入可以表示为:
总收入=ax+by
2、确定目标函数
由于题目要求使得总收入最大,因此可以将总收入作为目标函数,即:
最大化Z=ax+by
3、确定约束条件
由于两个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可以设置约束条件:
x+y≤M,其中M为两个工厂的总生产能力
4、求解
将上述模型转化为标准的数学规划模型:
最大化Z=ax+by
s.t. x+y≤M
x≥0,y≥0
由于该模型是一个线性规划模型,可以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
x=M,y=0
即在第一个工厂生产M件A型汽车,在第二个工厂不生产B型汽车,此时该公司的总收入最大,为Ma。
数学建模例题和答案卖饮料

数学建模例题和答案卖饮料在超市里面有很多饮料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出价”吧。
有两种不同的出价方法。
1、直接卖商品,如果你不直接卖你最喜欢的商品,那这个出价会让你感到失望,你可以在出了一个固定价位之后再进行加法,比如加到最低价,但也需要你给出其他的更高的底价。
2、根据“先升后降”原理:如果你卖一个饮料或者是有很多饮料可以一起卖,那么这个价格可以调整到最合适。
但是如果一个销售人员不能同时按“先升后降”原则来卖商品也是不合适的行为,所以可以将“先升后降”按照公式来进行计算。
如果顾客选择了“先升后降”规则来喝饮料时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
比如1瓶100 ml (售价8元)装;2瓶50 ml (售价25元)装;3瓶100 ml×10袋=100 L (售价5元);4瓶50+10只需要3个工作人员进行售卖。
如果我们直接按公式进行计算,会得出“我们不需要1个工作人员进行售卖”或者“我们只需要1个售货员进行销售即可”这样的结论。
所以你是不需要对“先升后降价”规则有任何了解的。
1.根据“先升后降”原理,一个售货员只需要卖出100 ml的商品,那么这个价格是一个固定的8元;2.每卖出1个50 ml的商品,需要卖出3个50+10瓶装的商品才可以。
3.售货员只需要给该商品加上一元钱就可以了,那么这个价格应该是一元5元。
例:某超市出售的某种饮料共40箱,售价25元。
那么每箱需要卖多少钱呢?我们可以按这个公式计算:因为我们卖40箱需要20个售货员才能完成1箱的售卖,所以我们只需要卖出20箱饮料就可以了。
4.如果顾客需要买5箱50+10瓶装饮料就可以了吗?不可以,要想满足顾客需要,只能买5箱50+10瓶装。
2.根据“先升后降价”原理,一个售货员只需要在喝饮料时消费100 ml,那么这个价格是5元;而一个售货员需要在喝完饮料时再消费100 ml,那么这个价格是12元。
此时该售货员喝完100 ml饮料总的售价为12元。
数学建模数据拟合例题解析建模及代码

数学建模数据拟合例题解析近年来,数学建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数据拟合作为数学建模中重要的一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以一个例题为例,通过建模和代码的方法,解析数据拟合的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拟合的方法。
1. 问题描述假设我们有一组实验数据,数据中包含了一个变量x和一个变量y,我们想通过这组实验数据,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x和y之间的关系,并且用这个模型来预测其他x对应的y值。
2. 数据分析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以及x和y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的方式来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数据拟合模型的选择在观察了实验数据的分布规律之后,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数据拟合模型来描述x和y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数据拟合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拟合模型、指数拟合模型、对数拟合模型等。
在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复杂程度、拟合效果以及实际问题的需求。
4. 模型建立选择了数据拟合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利用实验数据来建立模型,通常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
以线性回归模型为例,假设模型为y=ax+b,我们需要通过最小二乘法来确定参数a和b的取值,使得模型能够最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5. 模型评估建立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以确定模型的拟合效果。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等。
通过这些评估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模型的拟合效果如何,并且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6. 模型预测我们可以利用建立的模型来进行预测,预测其他x对应的y值。
通过模型预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数据中x和y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际问题的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了数据拟合的整个过程,包括数据分析、模型选择、模型建立、模型评估以及模型预测等环节。
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 答案与解析

设 = 1 (第 个备选校址被选用)或0 (第 个备选校址没被选用)。
2.5.3模型的建立
Hale Waihona Puke 目标函数:min z= + + + + +
约束条件:
s.t + +
+
+
+
+ +
+
=1
+ +
2.5.4利用Matlab解得结果如下,源程序见t2_6.m
x =
1.0000
0.0000
0.0000
1.6.3符号规定
表示飞机携带 型炸弹轰炸 目标所消耗的汽油数;
表示摧毁目标的可能性
1.6.4模型的建立
约束条件:
总的炸弹数是有限的,因此重型炸弹:
轻型炸弹:
油量限制:
即:
目标函数:
题中已经指出,只要有一个目标被炸毁就算任务完成,因此目标函数为:
线性规划模型:
将此方程化为线性方程,得线性规划模型为:
每一个机器只能分一次,因此,表格中的每一行之和为1
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一个工厂分了6台机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工厂的机器数必须小于总的机器数,即:
目标函数:
要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即
因此,所列的线性规划模型为:
2.6.5利用Matlab解得结果如下,源程序见t2_6.m
解得
即将1机器分给丁厂,2机器分给甲厂,3机器分给丙厂,4机器分给丙厂,5机器分给乙厂,6机器分给乙厂。
1.9.6分析
所以货物1不装,货物2装15吨,货物3装15.9474吨,货物4装3.0526吨,此时货机飞行利润是最大的,为12.152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差分方程——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1:抵押贷款买房——从一则广告谈起每家人家都希望有一套(甚至一栋)属于自己的住房,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一次买下,这就产生了贷款买房的问题。
先看一下下面的广告(这是1991年1月1日某大城市晚报上登的一则广告),任何人看了这则广告都会产生许多疑问,且不谈广告中没有谈住房面积、设施等等,人们关心的是:如果一次付款买这栋房要多少钱呢银行贷款的利息是多少呢为什么每个月要付1200元呢是怎样算出来的因为人们都知道,若知道了房价(一次付款买房的价格),如果自己只能支付一部分款,那就要把其余的款项通过借贷方式来解决,只要知道利息,就应该可以算出五年还清每月要付多少钱才能按时还清贷款了,从而也就可以对是否要去买该广告中所说的房子作出决策了。
现在我们来进行数学建模。
由于本问题比较简单无需太多的抽象和简化。
a.明确变量、参数,显然下面的量是要考虑的:需要借多少钱,用记;月利率(贷款通常按复利计)用R记;每月还多少钱用x记;借期记为N个月。
b.建立变量之间的明确的数学关系。
若用记第k个月时尚欠的款数,则一个月后(加上利息后)欠款,不过我们又还了x元所以总的欠款为k=0,1,2,3,而一开始的借款为。
所以我们的数学模型可表述如下(1)c. (1)的求解。
由(2)这就是之间的显式关系。
d.针对广告中的情形我们来看(1)和(2)中哪些量是已知的。
N=5年=60个月,已知;每月还款x=1200元,已知A。
即一次性付款购买价减去70000元后剩下的要另外去借的款,并没有告诉你,此外银行贷款利率R也没告诉你,这造成了我们决策的困难。
然而,由(2)可知60个月后还清,即,从而得(3)A和x之间的关系式,如果我们已经知道银行(3)表示N=60,x=1200给定时0A。
例如,若R =0.01,则由(3)可算得的贷款利息R,就可以算出053946元。
如果该房地产公司说一次性付款的房价大于70000十53946=123946元的话,你就应自己去银行借款。
事实上,利用图形计算器或Mathematica这样的数学软件可把(3)的图形画出来,从而可以进行估算决策。
以下我们进一步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注1问题1标题中“抵押贷款”的意思无非是银行伯你借了钱不还,因而要你用某种不动产(包括房子的产权)作抵押,即万一你还不出钱了,就没收你的不动产。
例题1某高校一对年青夫妇为买房要用银行贷款60000元,月利率0.01,贷款期25年=300月,这对夫妇希望知道每月要还多少钱,25年就可还清。
假设这对夫妇每月可有节余900元,是否可以去买房呢解: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求使的x,由(2)式知现=60000,R=0.01,k=300,算得x=632元,这说明这对夫妇有能力买房。
例题2 恰在此时这对夫妇看到某借贷公司的一则广告:“若借款60000元,22年还清,只要;(i)每半个月还316元;(ii)由于文书工作多了的关系要你预付三个月的款,即316×6=1896元。
这对夫妇想:提前三年还清当然是好事,每半个月还316元,那一个月不正好是还632元,只不过多跑一趟去交款罢了;要预付18%元,当然使人不高兴,但提前三年还清省下来的钱可是22752元哟,是1896元的十几倍哪!这家公司是慈善机构呢还是仍然要赚我们的钱呢这对夫妇请教你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答。
具体解法略。
问题2:养老基金今后,当年青人参加工作后就要从其每月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作为个人的养老基金,所在单位(若经济效益好的话)每月再投入一定数量的钱,再存入某种利息较高而又安全的“银行”(也可称为货币市场)到60岁退休时可以动用。
也就是说,若退休金不足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时,就可以动用自己的养老基金,每月取出一定的款项来补贴不足部分。
假设月利率及=0.01不变,还允许在建立养A(不论多少),每月存入y元(个人和单老基金时自己可以一次性地存入一笔钱0位投入的总和);通常从三十一岁开始到六十岁就可以动用。
这当然是一种简化的假设,但作为估算仍可作为一种考虑的出发点。
本问题实际上有两个阶段,即退休前和退休后,其数学模型为其中x为每月要从养老基金中提出的款项。
习题1 某大学年青教师小李从31岁开始建立自己的养老基金,他把已有的积蓄1万元也一次性地存入,已知月利率为0.01 (以复利计),每月存入300元,试问当小李60岁退休时,他的退休基金有多少又若,他退休后每月要从银行提取l000元,试问多少年后他的退休基金将用完你能否根据你了解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较好的养老基金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算法和程取软件)。
习题2 渔业(林业)管理问题设某养鱼池(或某海域)一开始有某种鱼条,鱼的平均年净繁殖率为R,每年捕捞x条,记第N年有鱼条,则池内鱼数按年的变化规律为注意,在实际渔业经营中并不按条数计算而是以吨记数的。
若对某海域的渔业作业中=100000吨,R=0.02,x=1000吨,试问会不会使得若干年后就没有鱼可捕捞了(资源枯竭了)例2比例分析法——席位分配问题:某学校有三个系联合成立学生会,(1)试确定学生会席位分配方案。
(2)若甲系有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
学生会设20个席位,分配方案如何(3)若丙系有3名学生转入甲系,3名学生转入乙系,分配方案有何变化(4)因为有20个席位的代表会议在表决提案时有可能出现10: 10的平局,会议决定下一届增加1席,若在第(3)问中将学生会席位增加一席呢(5)试确定一数量指标衡量席位分配的公平性,并以此检查(1)—(4)。
公平而又简单的席位分配办法是按人数的比例分配,若甲系有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
学生会设20个席位,三个系分别应有10,6,4个席位。
系别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按比例分配的席位按惯例分配的席位甲10310乙636丙344总和2002019席分配完毕后,剩下的1席按照惯例分给余数最大的丙系,于是三个系仍分别占有10、6、4个席位.因为有20个席位的代表会议在表决提案时有可能出现10:10的平局,会议决定下一届增加1席,于是他们按照上述惯例重新分配席位,计算的结果令人吃惊:系别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按比例分配的席位按惯例分配的席位甲10311乙637丙343总和20021看来,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重新研究所谓惯例分配方法,提出更加“公平”的办法.下面就介绍这样一个席位分配模型.设A、B两方人数分别是p1 和p2,分别占有n1 和n2 个席位,则两方每个席位所代表的人数分别是p1 /n12和p2/n2.很明显,仅当这两个数值相等时,席位的分配才是公平的.但是,通常它们不会相等,这时席位分配得不公平。
不公平的程度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它衡量的是“绝对不公平”.从下表所举的例子来看,A、B之间的“绝对不公平”与C、D之间是一样的。
但是从常识的角度看,A、B之间显然比C、D之间存在着更加严重的不公平.所以p n p/n p1/n1-p2/n2A120101212-10=2B1001010C102010102102-100=2D100010100的人数越多,或者说,总人数一定时分配的席位越少。
所以,如果p1/n13>p2/n2,则A方是吃亏的,或者说,对A是不公平的,由此,我们这样定义“相对不公平”:若p1/n1>p2/n2,则称为对A的相对不公平值,记做若p1/n1<p2/n2,则称为对B的相对不公平值,记做假设A、B两方已分别占有n1和n2个席位,我们利用相对不公平的城念来讨论,当总席位再增加1席时,应该给且A方还是B方不失一般性,可设p1/n1>p2/n2,即此时对A方不公平,,有定义.当再分配1个席位时,关于p/n的不等式有以下三种可能:1)p1/(n1十1)>p2/n2,这说明即使A方增加1席,仍然对A不公平,所以这1席当然应给A方;2)p1/(n1十1)<p2/n2,说明当A方增加1席位,将对B不公平,此时应参照式,计算对B的相对不公平值3)说明当B方增加1席时,将对A方不公平,此时计算得对A 的相对不公平值是(注意:在p1/n1p2/n2的假设下,不可能出现p1/n1<p2/(n2+1)的情况因为公平的席位分配方法应该使得相对不公平的数值尽量地小,所以如果则这1席应给A方;反之应给B方.根据(3)、(4)两式,(5)式等价于并且不难证明1从上述第1)种情况的p1/(n1十1)>p2/p2也可推出。
于是我们的结论是:当(6)式成立时,增加的1席应分配A方;反之,应分配给B方.若记,则增加的1席位应分配给Q值较大的一方.将上述方法可以推广到有m方分配席位的情况.下面用这个方法,重新讨论本节开始时提出的,三个系分配21个席位的问题.首先每系分配1席,然后计算:甲系n1=1,乙系, n2=1,丙系,n3=1,因为最大,所以第4席应分配给甲系,继续计算:甲系n1=2,将与上面的相比,最大,第5席应分给乙系,继续计算。
如此继续,n甲系乙系丙系1(4)(5)578(9)2(6)(8)(15)3(7)(12)(21)4(10)(14)5(11)(18)6(13)7(16)8(17)9(19)10(20)11合计11席6席4席习题:学校共1000名学生,235入住在A 宿合,333人住在B 宿合,432人住在C 宿合.学生们要组织一个10人的委员会,试用下列办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1)惯例的方法,印按比例分配完整数名额后,剩下名额给余数最大者。
2)Q 值方法。
如果委员会从10人增至15人,分配名额将发生什么变化 ,例3 状态转移问题——常染色体遗传模型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为了揭示生命的奥秘,越来越注重遗传学的研究,特别是遗传特征的逐代传播,引起人们的注意。
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会将本身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这主要是因为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基因对将确定后代所表现的特征。
下面,我们来研究两种类型的遗传:常染色体遗传和x —链遗传。
根据亲体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方式,建立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可以逐代研究一个总体基因型的分布。
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一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基因对也称基因型。
如果我们所考虑的遗传特征是有两个基因A 和控制的,那么就有三种基因对,记为AA ,A ,。
例如,金草鱼由两个遗传基因决定花的颜色,基因型是AA 的金鱼草开红花,型的开粉红色花,而型的开白花。
又如人类的眼睛的颜色也是提高通过常染色体遗传控制的。
基因型是的人,眼睛是棕色,基因型是的人,眼睛是兰色。
这里因为都表示了同一外部特征,我们认为基因A种基因型植物相结合的方案培育植物后代。
那么经过若干年后,这种植物的任一代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如何第一步:假设:令Λ,2,1,0=n 。
(1) 设n n b a ,和n c 分别表示第n 代植物中,基因型为AA,Aa 和aa 的植物占植物总数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