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年物价对比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次物价上涨及原因分析

对外采取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冲国内涨价。
• 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升过快,主要是食品因数导致 ,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次食品价格上涨,导 致通货膨胀情况类似。1988年物价上涨有一个明显 的特点:即不仅食品价格持续居高不下,而且长期 比较稳定的日用工业品价格也竟相提价,“搭车“涨 价、相互攀比涨价等现象突出,推动了物价全面上 涨。物价涨势之猛,调价面之宽都是建国以来少有 的,远远超过了城乡居民在思想上和经济上的承受 能力。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抢购风潮,引起了社会 的严重不安。物价上涨的态势如此发展下去,国家 、企业和人民群众都是难以承受的,应该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
监管外,重点对信贷投放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自此开始实 行严格的信贷规模管理。
•
1988年的通胀膨胀比较严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
到18.8%,一度出现抢购生活必需品和银行挤兑现象。当
时触发涨价的直接因素,是价格改革“闯关”,计划内和
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并轨,并同时放开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价格。深层次矛盾仍然是经济改革不配套,国有企业改革 滞后,放权让利同时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多年积累 的比例失衡矛盾在价格“闯关”改革中集中释放,之后不 得不暂停“闯关”,并严厉紧缩财政、信贷,但由于力度 过大和其他因素影响,随后出现了市场疲软和经济大幅下 滑。
主讲:闭自豪 答辩:杨雨婷 制作:方媛媛 资料搜集:闫丽丽
谢佳颖
• 物价的含义
• 通常所说的物价其 实就是生产价格,而 生产价格是由部门平 均生产成本加上社会 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生产价格就是价值的 转化形态
• CPI
•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 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 要指标。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 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 况,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实际上,CPI在通 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数,即一系列参考商 品的价格相对于基期时的他们的价格的一个相对价 格,而不是一个变动率数值。一般说来当CPI>3% 的增幅时可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 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 的通货膨胀。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及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伴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
物价水平是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准尺度,更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最后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物价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改善物价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
自2007年开始,通货膨胀的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现在已经演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其中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更是成为了人民关心的重要生活问题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物价水平不但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物价的的稳定也控制着一国财政与货币收支的平衡。
所以,对物价水平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
物价稳定了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时常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
通货膨胀会首先影响需求的,一旦发生膨胀的话,人们的实际收入会下降,购买力下降,需求也会下降。
物价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物价波动趋势对于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物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
物价上涨在我国国内经济生活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仅仅是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象。
其实从1999年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就已经使得国内资源供给出现趋于紧张的潜在局势。
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

101.5 101.8 102.6 102.1
102 102 102 102 102.1 102.1 102.2 102.2 102.1 102.1 101.8 101.5 101.5 101.5 101.5 101.5 101.4 101.3 101.3 101.3 101.2 101.2 100.8 102.1 102.1 102.2 102.2 102.3 102.3 102.3 102.3 102.2
2011年09月 份
2011年08月 份
2011年07月 份
2011年06月 份
2011年05月 份
2011年04月 份
102.4 102
102.5 102.5
103 103.2 103.1 102.6 102.7 102.7 102.1 102.4 102.1 103.2
102 102.5
102 101.7 101.9
102 101.6 101.4 101.2 101.5 101.4 101.4 100.8 101.5 101.4 101.6 101.6
102 102.3 102.3 102.5 101.8
0.90% 0.80% 2.50% 2.10% 2.30% 2.10% 1.90% 1.30% 1.80% 1.90% 2.00% 2.30% 2.30% 2.30% 1.80% 1.60% 1.50% 1.30% 1.60% 2.00% 1.60% 1.40% 1.20% 1.50% 1.40% 1.40% 0.80% 1.50% 1.40% 1.60% 1.60% 2.00% 2.30% 2.30% 2.50% 1.80%
-0.20%
1.50%
-0.10%
1.20%
银天下:以史为鉴 中国历次通胀通缩回顾(上)

银天下:以史为鉴中国历次通胀通缩回顾(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
对此,银天下分析师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
银天下:我国历次通胀分析(一)银天下历次通胀分析——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恢复国内经济,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后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建设导致财政支出激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大量发行货币,货币供应量M0从1978年的212亿元扩张到1980年的346.2亿元,上涨了63.3%。
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CPI物价指数从1978年的0.7%上涨到1980年的7.5%。
快速上行的通货膨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抑制通胀,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政府采取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在1981年得到抑制,历时两年多。
(二)银天下历次通胀分析——1985年1984年,中央政府提倡加快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地方政府响应号召,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983年的16.2%上涨到1985年的38.8%;而1984年的货币供应量M2 比1983年新增1071.3亿元,过快的社会投资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
同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工资改革,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大幅上扬。
社会投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货膨胀再次出现,CPI价格指数从1984年的2.7%上涨到1985年的9.3%。
为了抑制此次通胀,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紧银根,减少货币发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上扬,本次通胀历时三年。
中国的物价变化情况

中国的物价变化情况一物价变化的总体情况自2005年初物价水平较大幅度下降之后,2006年承接了2005年的低物价态势。
2007年物价总水平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主要价格指数出现了一致性收敛,这似乎预示了下一步的变化。
2008年初主要价格指数全面发力攀升,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既与经济产出的下降趋势相背,似乎也无视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蔓延,由此也造成了国家有关调控政策与措施难以决断以及所谓的“一年四变”——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以价格水平变化为主要标志来判断中国经济的态势很容易发生误导。
2007~2008年相对于2006年物价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08年物价水平同比增长从图1可知,相对于2006年,2007年物价水平几乎全面明显上升——除了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外。
相对于2007年,2008年物价水平整体有一定上升,但农产品和7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明显下降——尤其是后者,预示了经济景气指数的降低。
截至2008年,从各类价格指数变化的相关度来看,尽管它们的总体走势是一致的,但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处于最低,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率最大,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低于原料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见图2)。
大致来说,各类物价相对变动的基本特征是:越是上游的产品,其价格上涨率越大;越是下游产品的价格,其上涨率越小。
但是,进入2009年以后,这种已经保持了数年的格局发生了反转性的变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下降幅度最大,其他价格依次排列。
这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较严重地步入了下滑通道。
图2 各类价格指数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游产品价格和下游产品价格的关系。
简单地推理,如果上游产品价格持续高悬,下游产品价格将受到上涨的压力。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在2008年,虽然国民经济已经出现多方面减速的苗头,很多研究者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的CPI将继续上扬,因而仍然建议要进一步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这种观点固然看到了产品价格通过投入产出链而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但却看漏了价格传递的另一重要机制——产品供求关系。
李世东_中国2000年物价史

李世东:《中国千年物价史》物价:西汉2年(前205年)米(斛)5000钱。
关中价10000钱,人相食。
“人相食”。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四月关东大旱,40余郡国饥,汉宣帝五凤年间(公元前57年-公元前54年),关中地区连续数年大丰收,粮价低廉,每石仅值五钱,“农人少利”。
新莽地皇2年(21)米(斛)2000钱(洛阳以东情况)新莽地皇三年(22年)关中、南阳、荆州等大旱蝗疫饥,“人相食”,流民人关数十万,死亡十之七八。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秋,河南连降大雨,伊、洛、汝河特太洪水,造成41郡国315县大涝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粟(斛)10000钱(关中诸县因战争而粮贵)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谷(斛)数万钱(董卓铸小钱,谷贵,当系关中、洛阳等地情况)谷(斛)30钱(幽州价格,时刘汉为幽州牧)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谷(斛)500000钱(长安大旱,人相食)晋惠帝元康七年(297)米(斛)10000钱(雍、秦大旱饥疫时的情况)晋愍帝建兴二年(314)谷(斤)银半斤。
襄国(今河北)大饥时情况,又肉一斤值一银两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江、汉、河、洛皆可涉”。
四年五月蝗灾,自幽、并、司、冀至秦、雍,草木牛马毛鬣皆被吃尽。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米(斗)金二两(长安无粮时情况)“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东晋咸和七年(332年),太原至巨鹿千余里惨遭雹灾,行人被砸死者以万计,树木摧折,禾稼荡然晋成帝咸康元年(335)米(斗)500钱(会稽大旱,人相食)晋成帝咸康二年(336)粟(斤)金一斤(後赵大旱而百役俱兴时情况)晋穆帝永和十年(354)米(升)布一疋(前秦大饥,一疋一般为四丈)晋武帝太元十二年(387)米(斗)500钱(凉州情形,人相食)晋安帝元兴元年(402)米(斗)5000钱(凉州姑臧被围时情形。
按是年东晋三吴大饥,富人怀玉而饿食,但无物价资料)梁武帝天监元年(502)米(斗)5000钱(江东大旱,民多饿死)梁武帝天监四年(505)米(斛)30钱(是年大熟)梁武帝太清二年(548)米(升)70000-80000钱(侯景军食尽仓粟,掠夺民食後的情况)唐高祖武德二年(618)米(斛)80000-90000钱(王世充统治的东都情况)麟德三年(666年)的斗米5钱唐总章元年(668年),京师及山东、淮南大旱。
1980年到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与变化率分析全解

三、1980~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及其变化率走势的原因分析
1.通货膨胀率与CPI的关系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 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 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 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就是通货 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 上图所描述的各个时期我国CPI走势的变化情况可以充分反映我国在这些 时期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状况,显然分析各时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也即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CPI变化的根源。
19 80 19 83 19 86 19 89 19 92 19 95 19 98 20 01 20 04 20 07 20 10
年份
据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PI指数与其变化率处于高的 吻合的状态,而且从变化率的变动曲线上来看更能看出我 国CPI走势的不平稳性。从上图的变化走势可知,1980~ 1983年我国的CPI处于一种快速下降时期,1984~1988年 我国的CPI处在一种快速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后出现急剧下降, 到1990年达到谷底。再有从1991年到1994年我国的CPI指 数直线上升到达顶峰,随后急转直下,增长率由1994年的 24.1%下降到1999年的-1.4%。从1999年以后,我国的CPI 指数就处在一种平稳波动上升的趋势。
1980年~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与变化率分析
一、我国1980年~2010年物价指数及其变化率统计表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中国历年CPI一览表

中国历年CPI一览表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CPI计算公式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CPI基本功能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2、国民经济核算。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
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
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
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4、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5、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
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6、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CPI主要影响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5年物价对比表
1. 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它的物价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过去5年的物价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物价波动的原因。
2. 2016年物价对比
以下是中国2016年的物价对比表: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食品 2.50 元
房租2000 元
交通 5 元/公里
教育5000 元/年
医疗200 元/次
其他各异
2016年的物价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此外,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通货紧缩政策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2017年物价对比
以下是中国2017年的物价对比表: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食品 2.80 元
房租2200 元
交通 6 元/公里
教育5500 元/年
医疗220 元/次
其他各异
2017年的物价相较于2016年有所上涨,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
此外,中国经济逐渐复苏,需求增加,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 2018年物价对比
以下是中国2018年的物价对比表: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食品 3.00 元
房租2400 元
交通 6.5 元/公里
教育6000 元/年
医疗240 元/次
其他各异
2018年的物价相较于2017年略有上涨,但涨幅较小。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稳定措施,包括降低税率和加大财政支出,以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
5. 2019年物价对比
以下是中国2019年的物价对比表: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食品 3.20 元
房租2600 元
交通7 元/公里
教育6500 元/年
医疗260 元/次
其他各异
2019年的物价相较于2018年再次略有上涨,但整体上涨幅度较小。
中国政府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稳定物价。
6. 2020年物价对比
以下是中国2020年的物价对比表: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
食品 3.50 元
房租2800 元
交通7.5 元/公里
教育7000 元/年
医疗280 元/次
其他各异
2020年的物价相较于2019年继续上涨,但涨幅仍较小。
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7. 物价波动原因
本文对中国过去5年的物价进行了对比分析,下面将对物价波动的原因进行探讨。
7.1 经济增长水平
中国的物价受到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会导致供需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过去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这一因素对物价的上涨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
7.2 政府调控政策
中国政府对物价进行调控,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物价波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稳定物价水平。
7.3 需求变化
物价水平还受到需求的影响。
需求增加会推动物价的上涨,而需求减少则会对物价起到抑制作用。
过去5年中,中国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中产阶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对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7.4 供给变化
供给的变化也会对物价产生影响。
供给增加会使物价下降,供给减少则会使物价上涨。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并降低企业成本,以提高供给效率,稳定物价水平。
总结
通过对中国过去5年的物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物价总体呈现上涨趋势,但涨幅较小。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稳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水平。
然而,物价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水平、政府调控政策、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等。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物价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