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学常识专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学常识语文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的形式来创造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的产物。
文学一般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形式、内容、时代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形式可分为散文、诗歌、戏剧等;按照内容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等;按照时代可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等。
3.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人物是情节的承载者,语言和风格是作品的表达方式,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第二部分:古代文学常识4.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山海经》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注重形式和韵律,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华丽而优美的辞藻和修辞,同时也注重表现力的深邃和内涵的丰富。
古代文学的主题多是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对人性和命运的探索。
第三部分:现代文学常识6.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家》、《白鹿原》、《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现代文学的特点,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注重现实的表现和人性的探索,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同时也倾向于更加真实和自然的语言风格。
现代文学的主题涉及社会、人性、道德等多个方面,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第四部分:文学作品的分析8.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9. 文学作品的欣赏技巧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的形象塑造等方面,从中体会作品的美学意义和文学价值。
结尾: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学常识语文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文学基础知识、古代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学常识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能够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1.《藤野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要是本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深切怀念。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章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2.《我的母亲》。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分自传和他传。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
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
文题理解:中心内容:本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通过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文题理解:“我的的第一本书”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也是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
作者以此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
中心内容:本文记述了“我”第一本书的故事,它有着不寻常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本书。
作者通过这第一本书讴歌了人间真情,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常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如下:
1. 作家作品:
- 《消息二则》的作者是毛泽东。
- 《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
夕拾》等。
- 《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
-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次女。
2. 文体常识:
- 新闻,又称消息,它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
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
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些文学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文学常识一、文学的定义1. 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2. 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和小说三种主要形式。
(1)诗歌:以抒发情感、表现思想为主要目的,注重对语言的艺术加工。
(2)散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通俗自然。
(3)小说:以虚构故事为主,内容丰富多样。
三、文学的特点1. 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即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加工,使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2. 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即作品虽为虚构,但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态度。
3. 文学作品具有生活性,即作品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 文学作品具有时代性,即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四、文学的意义1.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可以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2. 文学作品可以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3. 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人们用以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载体,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诗歌的鉴赏1.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要理解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节奏。
2. 诗歌的鉴赏需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来解读。
3. 需要多读诗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散文的鉴赏1. 散文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学形式,要善于品味散文中的文字、情感和意境。
2. 散文的鉴赏需要对作者的生平、思想观念和语言风格有所了解。
3. 要培养对散文的审美情感和鉴赏感,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小说的鉴赏1.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要理解小说需要关注情节、人物和背景。
2. 小说的鉴赏需要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有所了解。
3. 要注重对小说的表达方式、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进行分析,提高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版)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文学常识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文学常识的概念及重要性文学常识是指文学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概念。
掌握文学常识对研究语文、阅读文学作品以及文学鉴赏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学常识的分类文学常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文学流派- 古代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 现代文学流派:如小说、散文、戏剧等。
2.2 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 现代文学作品:如《围城》、《活着》、《平凡的世界》等。
2.3 文学名著及作者- 古代文学名著:如《论语》、《道德经》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鲁迅全集》等。
2.4 文学史及代表作家- 古代文学史:如唐宋八大家、明清白话小说等。
- 现代文学史: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派文学等。
3. 文学常识的研究方法研究文学常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阅读经典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文学常识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3.2 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可以对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
3.3 参与文学讨论在课堂或社交平台上参与文学讨论,与他人交流意见和看法,拓宽自己的视野。
4. 总结文学常识是研究语文和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通过研究文学常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思考,将常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的整理,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1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 击溃(kuì) 督战(dū)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 歼灭(jiān) 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 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总结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总结:
一、古代作家
1.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左丘明。
2. 《石匮书》和《史记》并称“史传”,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3.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4.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5.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二、近现代作家
1.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以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2.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的小说《子夜》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他的小说《茶馆》和《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4.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等。
5.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她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寄小读者》等。
三、外国作家
1.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2. 杰克·伦敦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荒野的呼唤》。
3.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演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4.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5.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品有诗集《飞鸟集》。
八年(上)语文文学常识(人教版)

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人教版)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选自《人民日报》。
(新闻也叫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新闻不可少的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新闻表达方式应以叙述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2.《芦花荡》作者孙犁,选自《孙犁文集》,著作有《芦花荡》《荷花淀》等。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故事情节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神态、语言、动作、肖像描写)3.《蜡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本文为一篇通讯。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巧用“反语”)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选自《人民日报》。
(巧用“矛盾”内涵深)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欲扬先抑)7.《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使人、学者,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朴实)8.《台阶》作者李森祥,选自小说集《台阶》。
(细节、线索清晰)9.《老王》作者杨绛,选自《杨绛散文》。
(以小见大;按逻辑顺序写)10.《信客》作者余秋雨,选自《秋雨散文》。
(质朴典雅,精辟畅达)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
(说明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周密严谨)12.《桥之美》作者吴冠中,现代画家,本文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
(美学小品文;按逻辑顺序写;语言生动,优美含蓄)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特征鲜明,结构清晰,善用说明方法)14.《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tì),选自《地理知识》。
(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多种方法,说明准确)15.《说“屏”》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
这两篇文章的体裁。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
有的还加上How (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和五个部分。
4、《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体裁是。
文章首先交代了班级那个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接着介绍获奖者清康、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奖金来源和运作模式。
5、《飞天凌空》体裁是。
文章重点描写吕伟跳水的精彩动作,让读者知道她夺冠消息的同时,详细了解她如何夺冠的过程,同时通过描写现场观众的反应(侧面描写)衬托吕薇跳水的精彩。
6、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兼有性和性。
(P9)而则侧重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清楚。
7、《一着惊海天》详细报道了辽宁舰成功着陆的来龙去脉极其重要意义,这是一篇典型的(体裁)。
本文善于营造气氛,长于蓄势铺垫,充分突出了新闻事件的扣人心弦之处。
作者通过引用“新闻背后的资料”,使文章具有深度和厚度。
8、本文选自《》作者,是一篇(体裁)(p26).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叙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现恩师的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表单对老师的诚挚怀念;另一条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
9、《回忆我的母亲》作者。
本文是一篇感人的文章。
文章主要会员了母亲的医生,赞颂了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在记叙事情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精当的(表达方式)突出感情。
10、《列夫托尔斯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
文章前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的长相,后半部分通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和崇敬之情,这是的手法。
文章语言典雅优美,文气流畅。
(p39)
11、《美丽的颜色》节选自《》。
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的女儿。
课文详细叙述了的过程,体现了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传记强调真实,但不是简单的实录,而是需要讲究技巧,要通过叙事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本文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外,还运用的方法补充细节,多角度展示传主的形象。
12、《三峡》选自(朝代)的(人名)的地理学著作《》。
该书记载了很多与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因此这本书还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文是他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精致加工而成。
本文详细描写了夏天的特点,春冬的特点,秋天的特点。
文章三个段落第一段描绘,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分别描写、、四个季节的景色。
13、《答谢中书书》作者朝思想家,他被称为“山中宰相”。
本文选自《》。
本文在句式齐整,节奏鲜明,用词讲究,是典型的文。
14、《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字号,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本文作于作者期间。
本文短小,但是却巧妙地将、、、(表达方式)融于一体,营造了承天寺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15、《与朱元思书》作者是朝注明文学家,文学史上曾经将他的文章称为“体”。
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的描写,劝慰友人放下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16、《背影》作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把自己和作品分不开的著名作家。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车站分别的事件,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的主题。
17、《白杨礼赞》是一篇的散文。
文章借赞美,讴歌了的精神和意志。
文章从写起,先是感叹白杨树的特点,转而惊叹白杨树的特点,再写白杨树的形象突出其高大挺直的特点,接着在此基础上赞美白杨树的
的精神品质。
最后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收束全文。
文章运用了的手法。
18、《永久的生命》作者。
作者从感叹写起,为下文蓄势。
接着作者解释了“生命永久”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生命的永久。
19、《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是国注明的哲学家、数学家。
文章运用的结构:第一段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于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接着三段分别从“为什么”要追求的理由,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0、《昆明的雨》作者。
本文题为“昆明的雨”,但是却未用大量的笔墨写雨,而是从写起,将记忆中的昆明雨季的、、一幕幕展开。
文章看似信笔所至,无所拘束,,实际上有一条情感线索,立体地展示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P87)
21、《中国石拱桥》作者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文章先介绍,然后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典型的例子,最后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原因和桥梁的发展。
文章采用的是的说明顺序。
介绍赵州桥是作者先简单那交代桥的位置、建造时间以及维护情况,然后介绍桥的结构特点,这也是按照顺序说明的。
22、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
23、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
24、《苏州园林》作者。
文章从苏州园林给人的总体印象入手,先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然后从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这样的说明顺序是顺序。
在具体说明园林的特点时,先介绍园林的整体布局,然后介绍园林的细部特征,这是按照顺序说明的。
25、《蝉》选自国昆虫学家的的《》。
这篇文章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有故事性,是的说明文。
(P111)阅读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致观察昆虫,详细记录昆虫的精神,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昆虫生命的态度。
本文运用了文学的笔调、拟人的手法,因此本文按照语言风格分类属于的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特点分类属于的说明文。
26、一般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但是本文却先介绍,然后介绍,有点类似记叙文的倒叙,为了突出本文的重点:
,又使得文章不落俗套。
27、《富贵不能淫》选自《》。
该书是儒家经典的“”之一。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书记录孟子言行,一共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用景春的观点引出“何谓大丈夫”的话题。
接着,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表明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
这是反驳部分,接着孟子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
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一个关于的问题。
孟子首先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的的事例。
他们的共同特点:。
29、《愚公移山》选自《》。
该书是一本有趣的书,其中有大量的,比如我们学过的《》和《》。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手法,如。
30、《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作者是朝的史学家、文学家。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一共年的历史,全书一共篇,包括表,书,本纪,世
家,列传。
(P132)
31、《饮酒(其五)》作者,字,朝诗人。
他的诗借饮酒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32、《春望》作者,字,朝诗人,被称为“”,他的诗因为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作“”。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33、、《雁门太守行》作者,朝诗人。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描绘了三个画面:,
,。
34、《赤壁》作者,朝诗人,与李商隐合称“”。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叙写,后两句议论。
从作者对于周瑜的不屑与嘲讽,看出作者的之情。
35、《渔家傲》作者,号,朝词人。
这首词充满了烂漫色彩,是记梦之作。
读诗论文需要知人论世,结合本文的时代背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然而诗人的诗作却充满了浪漫色彩,理想主义情怀。
这表达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