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语文基础语法知识

小李,你急什么,我们一块儿去。
03
咱们一块儿去。
04
“我们”只指说话人。
05
“我们”指说话和听话人。
06
“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
07
副词
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 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常见副词: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刚 刚、立刻、忽然、渐渐、终于、不、没、大概、简直
常见连词:同、跟、而、并且、而且、虽然、但是、如果 只有、因为、所以
练习:在下列各句中填上适当的连词。 1.代表们讨论 通过了这个议案。 2.我急得双脚跳, 他还在呼呼睡大觉。 3.事情 不好办, 我们也要努力把它做好。 4. 大家不断地帮助他, 他有了很大地进步。
a.(许多)声音 b. (最好的)马 c.(调皮的)人们 E.[很]为难 F.[忽而](大声地)说 G.(晚饭)时候 [终于]觉察
2)找出下边句子中的偏正短语,指出定语或状 语存在的毛病,并改正过来。 a.他们两个人一路同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才 互相分手。 b.在会上,他积极的听取大家的批评。 c.早晨起来,我洗完自己的脸,就拿起自己的 书包上学去。 d.在开展的街道两旁,有崇高的楼房,从楼房 窗户里射出明朗的灯光。
(1)从(介词)呢(语气助词) (2)的(结构助词)了(动态助词) (3)了(动态助词) 呵呵(拟声词)的(结构助词)了 (动态助词) (4)噢(叹词)哇(语气助词) (5)着(动态助词)
十、短语
相关知识 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称词组)。 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 如:学校管理 管理学校 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 如:父亲的母亲 父亲和母亲 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施事主语:主语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是“主动者+动作”。例如:
02
鸟在水草边梳理 那晃眼的羽毛。
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注意:A 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又包括了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例②。
05
B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这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句子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受事的成分。
01
副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也可以作补语。
03
就、仅、单单、只等表示范围的,如:
05
才、就、好、大概、恰好等,如:
02
副词一般修饰谓词,有的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04
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06
用了恰好50元。花了才五天。
2、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独成句。
2
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3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4
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任何地方)
5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如:
6
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不知道、不想说和说不出的)
7
信上说,谁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不必具体说明的对象)
8
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列举不完全)
9
01
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二语法一、语法概述(常识,只作为了解)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主要包括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3、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4、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是陈述关系。
主语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2)宾语动语一个句子中谓语里如果有宾语,那就会有动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3)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5)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它主要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二、基础知识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语文语法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由于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掌握好语文语法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日常应用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句子成分、词性、时态和语态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语文语法知识。
一、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由多个成分构成。
常见的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1. 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核心,并且往往与谓语动词是一致的。
例如:“小明跑步。
”中的“小明”就是主语。
2. 谓语:谓语是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它是句子的核心成分。
例如:“小明跑步。
”中的“跑步”就是谓语。
3.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的对象,它通常是动词的直接对象或间接对象。
例如:“小明听音乐。
”中的“音乐”就是宾语。
4. 定语:定语可以修饰名词,限定或补充名词的意思。
例如:“红红的花朵。
”中的“红红的”就是定语。
5. 状语:状语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条件等的成分。
例如:“昨天上午,小明在公园里跑步。
”中的“昨天上午”和“在公园里”就分别是时间和地点的状语。
6. 补语:补语是对主语或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例如:“她是一位画家。
”中的“一位画家”就是对主语“她”的补语。
二、词性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所表示的意义。
中文中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和介词等。
1. 名词:名词主要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例如:“桌子”、“学生”。
2. 动词:动词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状态等。
例如:“走”、“吃”。
3.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等。
例如:“漂亮的”、“高大的”。
4. 副词: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很快地”、“非常”。
5. 代词:代词用来指代名词,代替具体的人或事物。
例如:“他”、“这”。
6. 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
例如:“和”、“但是”。
7. 介词:介词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关系。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句子成分1. 主谓宾构成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句子的主题,谓语是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事物。
2. 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补语和表语分别是及物动词和系动词的补充成分。
补语补充及物动词的宾语,表语补充系动词的主语。
二、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名称,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2.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
3. 形容词描述名词的特征,分为定语和表语。
4. 副词描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程度、情况、时间或地点。
5.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6. 介词用来标明名词、代词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7. 连词用来连接各种成分,分为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对比连词。
三、时态1. 现在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现在的状态。
2. 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3. 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4.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在某一时间段内正在进行的动作。
6. 将来进行时表示将来在某一时间段内将要进行的动作。
四、语态1.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即主语+谓语+宾语。
2.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主语+谓语+被动语态助动词+宾语。
五、语气1. 陈述语气表示陈述事实。
2. 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命令。
3. 疑问语气表示问句。
4. 感叹语气表示感叹。
六、副词1.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2. 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和状语副词等。
3. 副词还有些特殊用法,比如“不”,可以用来构成否定副词;“很”可用来加强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
七、代词1. 人称代词表示人或物的指称关系。
2. 物主代词表示拥有关系。
3. 疑问代词用来提问。
4. 不定代词表示不确定的人或物。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语文语法是学习任何语言的基础,它涉及到词法、句法、语义等多个方面。
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语文语法的基础知识:1. 词法:词法研究的是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
在汉语中,词可以按照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每个词性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功能。
2. 句法: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结构和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谓语是动作或状态,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此外,还有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它们对句子的意义和结构起着修饰和补充的作用。
3. 语义:语义研究的是词和句子的意义。
在汉语中,一个词的意义可能因为语境、搭配和使用习惯而发生变化。
句子的意义则由其结构和词汇的组合来决定。
4. 修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
恰当的修辞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常见的标点符号有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
6.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语言使用的规范,它规定了词的组合方式和句子的构造。
例如,汉语中动词通常放在主语之后,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
7. 词序:词序是指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汉语的词序相对固定,通常遵循“主-谓-宾”的顺序。
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或修辞的需要,词序可能会有所变化。
8. 语气:语气是指说话人表达态度和情感的方式。
汉语中的语气可以通过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的句式来体现。
9. 时态: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汉语中虽然没有像英语那样严格的时态变化,但通过时间状语和动词的形态变化,仍然可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10. 语态:语态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和发出者的关系。
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通过“被”字结构来表达。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语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的语法知识点归纳

语文的语法知识点归纳
1.词性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连词、量
词等。
2.词义的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多音字等。
3.词语的构成:词的结构与构词法,包括偏正结构、合成、转化、派生、前缀、后缀等。
4.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等。
5.句子成分和关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6.句子的语气和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7.句子的基本成分: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
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
8.句子的语序和语态:正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倒装语序等。
9.短语和修辞手法:状语、插入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10.时态和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11.语法错误: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代词的误用等。
12.情态动词:可以与动词连用表示情态的动词,如可以、能够、愿
意等。
13.省略和倒装:省略主语、省略谓语、部分省略、倒装句等。
14.并列结构和连接词:并列关系的连接词如与、或、而、却等,以及连接词语的析词构成等。
以上只是语文的一些常见语法知识点,不同学段的学习的语法知识深度也有所不同。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练习和归纳,并努力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语文语法知识汇总语文语法是指对汉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结构、用法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的学科。
掌握语文语法的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语法的知识进行汇总。
一、词的构成与分类1.词的基本构成部分:单音字、多音字、形声字、假借音。
2.词的分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语气词等。
3.词的屈折变化:名词的数、代词的人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二、词的搭配与用法1.词义搭配:词与词之间的固定搭配关系,如动宾搭配、主谓搭配等。
2.词性搭配:不同词性之间的搭配要求,如动词和副词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等。
3.词语的用法:比喻、夸张、修饰、描写等不同用法的词语。
三、句子的成分与结构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补语等。
2.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等。
四、句子的语法关系与句法结构1.句子的语法关系:谓宾关系、主谓关系、主谓宾关系等。
2.句子的句法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五、修辞手法与句式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设问、拟人等。
2.句式:倒装、省略、并列、急就章、设问句等。
六、文章结构与修辞技巧1.文章结构:开头、承接、展开、高潮、结尾等。
2.修辞技巧:观察事物、比较取舍、夸张或缩小、透析心理等。
七、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1.篇章结构:提出、论证、结论、发展等。
2.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概括、回环等。
八、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1.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引号、破折号、顿号等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九、易混淆的语法知识点1.了和过的区别:表动作完成的用“了”,表示经历的用“过”。
2.的、地、得的用法:表名词修饰、表示地点的用“的”,表修饰形容词的副词用“地”,表示结果或程度的用“得”。
3.是、是的、的用法:表示真实、确认用“是”,强调、回答用“是的”,修饰名词的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 5 、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 6 、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 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
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21
?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
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 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 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19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找出来。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
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结实; ?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
晶,泪涟涟; ?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16
形容词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美丽的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 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 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的 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 分。
?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 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 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 和多音节语素。
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14
动词
表存在的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 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 升。
能愿动词
?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 的词
?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
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 代词的语法特点: ?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
“您几位”“您诸位” ?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
“她们”则专指女性 ?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
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
语文语 法 知 识 汇总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
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
语素、词、短语、句子
一、语素: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构
词的备用单位,有的可单独成词。人、 民、葡萄
? 示例分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 这是一个较大的 语法单位,我们 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
跑、跳、唱、红、白、民、朋 、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 万个。
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 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连绵词( 指 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 讲的词) ,如:踌躇、狼狈、葫 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 来词,如:吉他、尼龙、咖啡。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 来词。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 、布尔什维克。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 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 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 没有丝影子。
?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 1.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 2. .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 3. . 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 这 ,远指的 那 ,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
二、词: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分为实 词、虚词。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能充当句子成分并能单独成 句的词 。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 语法意义的词。
?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拟声词。
词类和词性 A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的”“得”
? D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 表概数:几、许多; ? 表序数:第一、老三;
?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 用倍数
?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 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 的量词叫动量词
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12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响起, 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 个山村 孩子纯朴的的敬礼 里,我从一个老 华侨“湿的”润—的—名凝词视 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 的伟“力地”和—韧—动性词。
?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 等意义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