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
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
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
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简述血液渗透压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简述血液渗透压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血液渗透压,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概念,其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分子大军”在争夺水分子的“领地”。
那么,这些“分子大军”又有哪些分类呢?它们又有什么生理作用呢?别急,我这就给你一一道来。
我们来说说血液渗透压的分类。
血液渗透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晶体液渗透压和胶体液渗透压。
晶体液渗透压是指血液中的电解质,如钠、钾等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而胶体液渗透压则是指血液中的蛋白质、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这两类渗透压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渗透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血液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血液渗透压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是一个“水龙头”,控制着水分子的进出。
如果血液渗透压过高,水分子就会被“抢占”,导致身体脱水;反之,如果血液渗透压过低,水分子就会过多地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膨胀,甚至可能引发水肿。
那么,如何保持血液渗透压的平衡呢?这就需要我们摄入适量的水分和盐分。
喝水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你知道吗?盐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盐分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血液渗透压,当我们出汗或者腹泻时,体内的盐分会流失,这时候就需要补充适量的盐分。
盐分也不能摄入过多,否则会引起高血压等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类渗透压和生理作用外,血液渗透压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比如,它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毒素;还可以调节血压,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疼痛,因为当组织受损时,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血液渗透压的变化。
血液渗透压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只有保持血液渗透压的平衡,我们的身体才能正常运作。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地补充水分和盐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哦!。
血浆渗透压的特点

血浆渗透压的特点
血浆渗透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浆渗透压的来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
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kgH2O,约相当于(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
2.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
3. 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
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和组织液量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血浆渗透压的调节: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例如,机体的水摄入和排泄平衡、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等。
总的来说,血浆渗透压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特点是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而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浆渗透压概念

血浆渗透压概念血浆渗透压是医学术语,它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的趋势。
这种趋势可以理解为溶质分子在渗透压作用下通过膜的转移。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这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1.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离子和有机分子组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蛋白质等。
这些物质在低浓度一侧的浓度较高,而在高浓度一侧的浓度较低。
因此,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了水分子在渗透压梯度的作用下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移的趋势。
2.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组成,如白蛋白、球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因此可以在高浓度一侧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从而吸引水分子随同蛋白质一起转移。
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以及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3.总渗透压血浆的总渗透压是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综合作用结果。
当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平衡时,血浆的总渗透压为正常值。
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晶体渗透压或胶体渗透压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血浆总渗透压的变化。
4.渗透压梯度渗透压梯度是指在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的渗透压差值。
这种梯度是水分子转移的动力来源,它使得水分子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移。
在血液循环中,由于心脏的作用,血液在不同部位之间的渗透压梯度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以及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血浆渗透压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以及总渗透压组成,同时涉及到渗透压梯度的概念。
这些方面共同作用决定了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以及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以及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血浆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
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
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毛细血管壁也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但它与细胞膜不同。
胶体渗透压名词解释

胶体渗透压名词解释
胶体渗透压是指胶体溶液中由于胶体粒子的存在而引起的溶液的渗透压。
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一种物质体系,由胶体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
胶体粒子一般具有纳米尺寸的大小,比溶液中的分子要大很多,但又比悬浮液中的粒子要小。
胶体渗透压是由于胶体颗粒的特殊性质而产生的。
胶体和溶液一样都是均匀透明的,但是当溶液和胶体之间隔开半透膜的时候,两者之间的渗透作用就完全不同。
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在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由扩散,直到两者浓度平衡。
而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由于体积较大,无法自由扩散,使得胶体溶液在半透膜上的浓度梯度无法平衡,形成了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胶体颗粒的浓度和分子量。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分子量越大,渗透压越小。
此外,溶液和胶体之间的渗透压差异也与溶液粘度、形状和分子结构有关。
胶体渗透压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膜内,有许多有机胶体,它们基本上能够通透盐类和其他无机化合物,但是能滞留某些有机溶质,使得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从而维持了细胞内的稳态。
另外,在人体内,血液中的蛋白质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胶体。
血浆中的蛋白质能够使血管内外的水分子不平衡,使得血管内的
渗透压高于组织液,从而使得水分子从组织液流向血管内,保持了正常的血浆容积和血液循环。
总之,胶体渗透压是由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引起的渗透压现象,与溶液中的溶质有所不同。
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与胶体颗粒的浓度和分子量有关,对于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和人体正常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学习1.什么是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er)首先,先区分明确下面几个知识点:(1)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溶质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2)晶体渗透压即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的渗透压(3)胶体渗透压即由胶体物质所形成的的渗透压(4)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等)所形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
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机离子如Na+ 、Ca2+等晶体物质大多严格控制,不易通过。
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
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人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
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
从而红细胞发生皱缩。
又由于晶体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影响不大。
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不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
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意义一、溶质的渗透压溶质的渗透压是指溶质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在人体血浆中,溶质的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离子(如Na+、K+、Cl-、HCO3-、Ca2+、Mg2+)、糖类(如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
这些溶质通过渗透调节血浆的渗透压,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
糖类是人体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的糖类浓度较低,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水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浆中糖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增加,导致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相反,血糖浓度降低时,血浆的渗透压下降。
糖类的渗透压变化对体内细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氨基酸也参与了调节血浆渗透压的过程。
氨基酸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血浆中的氨基酸浓度改变会影响体内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平衡,从而调节血浆的渗透压。
尿素在体内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基酸,尿素对血浆渗透压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胶体的渗透压胶体是指血浆中的大分子量溶质,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
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等多种类型。
这些蛋白质分子较大,具有高渗透压,对血浆渗透压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胶体渗透压是由胶体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所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与溶质的渗透压占据主导地位。
血浆蛋白可以通过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和组织间的水分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组织的正常功能。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
当人体内的水分受到外界环境或内部机体调节的影响发生变化时,血浆渗透压可以通过调节血浆中的溶质和蛋白质浓度来调节水分的进出,保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当人体出现脱水现象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通过渗透压差来促进水分的向血液中回流,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
反之,在输液过多或摄入过多水分的情况下,血浆渗透压会降低,通过渗透压差来促进水分从血液中分布到组织间隙和细胞内,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总之,人体血浆渗透压由溶质的渗透压和胶体的渗透压组成,通过调节血浆中的溶质和蛋白质浓度来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保持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胶体渗透压
导语:胶体渗透压简单的来讲,就是检测我们身体血液中的蛋白质的压力,要维持在一定的数值内,胶体渗透压的数值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范围,对我们的
胶体渗透压简单的来讲,就是检测我们身体血液中的蛋白质的压力,要维持在一定的数值内,胶体渗透压的数值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范围,对我们的身体危害都是很大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一下有关于胶体渗透压的常识,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生理学和心血管医学名词。
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蛋白。
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与之相对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后者主要有电解质产生,在血浆渗透压中所占比例较大。
因为血浆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所以胶体渗透压维持着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而血浆中绝大多数电解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所以后者对于维持细胞膜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毛细血管壁不允许血浆蛋白通过,因此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就会降低,血浆中的水就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致使血容量降低而组织液增多,这是形成水肿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对大面积烧伤,或者由于失血而造成血容量降低的患者进行补液时,除补以生理盐水外,同时还需要输入血浆或右旋糖酐等代血浆,以恢复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增加血容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