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人们是如何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读教材,抢答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______。

答案提示:活字印刷术3.(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图中人物是谁)读图,抢答图中人物是谁?答案提示:毕昇。

4.(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读图,抢答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目标导学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一)指南针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司南)2.教师简要介绍司南发明的相关知识。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3.(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抢答问题: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学生抢答: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得出结论:既经济,又省时。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二:探究指南针的应用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通过图片“你能够从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
息?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到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
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
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
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
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両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积极思考的火箭是科技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结果。激发兴趣,学习火药的应用和
传播。
探究四: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学
生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3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应用、指南针的发明等;二是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如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三是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如陆路交通、海上交通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已经学习了宋元时期的历史,对本课的部分内容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火药在军事中的应用、指南针的航海应用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掌握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发展,认识其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如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发展。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火药在军事中的应用、指南针的航海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发展及其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以及火药武器的使用等;二是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以及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外交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意义,指南针的应用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以及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2.了解宋元时期我国陆路和海路发达的概况;3.理解宋元时期我国出现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分析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一韩国学者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证据一:《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泥活字进行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

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且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1)发展历程: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

(2)存在弊端: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1)发明者:北宋时的匠人毕昇。

(2)流程:胶泥刻字→烧汁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板。

拆板后的完好泥字可再次进行排字固版。

三、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1)发展过程①司南: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

七下13课宋元的科技与交通教案

七下13课宋元的科技与交通教案

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交通》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宋元时期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造纸术发展的基础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出书速度,推进了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火器的使用,推动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海陆交通使得东西方往来更加频繁,更加便利,不仅将这一时期的科技外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将世界的优秀文化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2.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烈,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他们对四大发明有一定的了解,但又认识不深,希望知道更多的知识。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涉及世界历史的学习,以及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的原因的探究,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有效解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

3.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字材料、观看视频、完成历史小游戏等方式,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通过对比唐宋元三个朝代的对外交通路线路,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4.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5.学习评价设计评价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动手绘制地图指南,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直观感受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与互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教案(冀教版)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典型的科技课,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用一些教具如指南针、印章等或一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名称,知道唐朝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宋朝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不同。

使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情况,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使学生知道沈括和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二)能力目标
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历史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

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家科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四大发明的应用和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
对四大发明原理和科学家成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表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指南针和印章等教具,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设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毕昇发明印刷术
2.活字材料的改进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2.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个传播及其意义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石油”名称
2.元代郭受敬
成就:《授时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历史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七学科历史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姓名课题第 13课宋元期间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标要求:经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课目的:1、认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特色、发展、流传及作用。

2、掌握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过程、应用、流传及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3、知道宋元期间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议论任务:能说出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时间、特色、发展、流传及作用。

教课环节教课活动议论重点导入英国李· 约瑟博士议论:“每当人们在中国文件中查找任何一个详细的科技史料时,常常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朝。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曙光最早照亮世界的东方。

宋元期间的科技主要有哪些成就?新课学习:自学指导: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发明的时间、发明者;2、流传过程;3、意义或影响。

二、指南针的应用1、发明和应用的时间;2、流传过程;3、意义或影响。

三、火药的应用1、发明和应用的时间;2、流传过程;3、意义或影响。

四、发达的中外交通1、陆路交通畅达的表现:2、海路交通畅达的表现:3、影响:活动一:1 、算一算: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此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好刻四五十个字。

请你算一下,要刻完我们的历史课本(12 万字),大体需要他刻多长时间?2 、资料一: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 12 年,雕版 13 万块,印完后聚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处了。

以上结果和资料裸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弊端?教课环节教课活动议论重点本课小结:3 、资料二:沈括,北宋优秀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类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字印刷术的长处有哪些?活动二:播放《指南针的发明》视频,认识指南针的发展过程及影响朱彧 [y ù] 在 1119 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暗则观指南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典型的科技课,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用一些教具如指南针、印章等或一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名称,知道唐朝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宋朝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不同。

使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情况,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使学生知道沈括和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二)能力目标
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历史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

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家科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四大发明的应用和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
对四大发明原理和科学家成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表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指南针和印章等教具,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程序A.教学风向标、四大发明的应
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
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毕昇发明印刷术
2.活字材料的改进
3.套色印刷术和转轮排字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
1.指导复习、提出
问题。

温故引新
2.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
——昌盛文化(秦
汉)——承上启下
(三国南北朝)——
文化高峰隋唐)——
灿烂繁荣(宋元)
3.引导阅读、分析
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展示查阅
的资料。

讲故事
5.指导探究:
学生活动
1.探究印刷术,回
答雕版印刷术的不
足,和不便的地方?
例:一本书需要,12
年,13万块版《大藏
经》
2.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
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
有那些发明?
3.讨论、回答:
四大有那些?它们
的影响有那些?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石油”名称
2.元代郭守敬
成就:《授时历》(365.2425天)开凿通惠河
课时小结: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C.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6.雕版印刷和活字
印刷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印刷业有了
什么发展?
7.课时反馈
8.小结
4.其它科技发明:
阅读、回答、讨论
5.参与课堂自制表

6.布置作业、完成
课表
7.课堂反馈
8.试一试:
自己刻字(肥皂、木
板、土豆、胶泥等)
课后小结本课知识零乱,复杂。

利用表格授课效果较好。

板书设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毕昇发明印刷术
2.活字材料的改进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个传播及其意义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石油”名称
2.元代郭受敬
成就:《授时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