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掠影

合集下载

渭华起义纪念馆周边景点介绍

渭华起义纪念馆周边景点介绍

渭华起义纪念馆周边景点介绍1. 烽火台:位于渭华起义纪念馆附近的一座高塔,塔顶可以俯瞰整个纪念馆区域和周边美景。

烽火台历史悠久,是过去信号传递的要塞之一。

2. 英雄广场:纪念馆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雕塑,象征着渭华起义的英雄壮举。

广场上的花坛精心布置,绿草如茵,是人们缅怀英烈的地方。

3. 忍冬花园:渭华起义纪念馆附近的一片花海景区,每年春季,忍冬花园绽放出漫山遍野的黄色花朵,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里也是游客们放松心情、纪念烈士的理想之地。

4. 红军村:渭华起义纪念馆附近的一个著名的红军村,曾是红军战斗的重要据点。

这里保存着当年红军的驻扎点,游客可以参观红军的生活场景,感受那段艰苦岁月的英雄精神。

5. 渭水桥:位于渭华起义纪念馆附近,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

这座桥见证了当年起义战斗的壮举,桥上刻有渭华起义的历史记载,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6. 渭华山:位于纪念馆附近的一座著名山脉,山势雄伟险峻,被誉为“山水之峰,石象之巅”。

山上有多处登山步道和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起义纪念馆及其周边的美丽风景。

7. 红军渡:渭华起义纪念馆附近的一个响亮的名字,纪念红军渡过险恶河道的历史。

现在成为一个景点,游客可以参观当年红军渡过的地点,并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8. 红色文化小镇:纪念馆周边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红色文化小镇,小镇上建筑风格浓厚,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红色主题的文化店铺和纪念品店,游客可以品味当地特色美食,购买红色文化纪念品。

9. 纪念碑公园:位于纪念馆附近的一个公园,公园内立有多座纪念碑,纪念渭华起义的英雄和烈士。

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游客缅怀英烈的静谧场所。

10. 革命教育基地:位于渭华起义纪念馆周边的一片教育基地,向游客展示了渭华起义时期的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

这里举办各种红色主题的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渭华起义的历史意义。

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掠影

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掠影

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掠影渭源县现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灞陵桥公园和首阳山森林公园;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梁家坪烈士陵园、坡儿红军烈士陵园、鸟鼠山、太白山、天井峡。

这些基地是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为了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让我们走近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渭河文化,感受传承5000年的华夏文明,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古代桥梁的活标本: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灞陵桥公园渭水源头,风景迷人,雄伟壮观的灞陵桥在绿柳掩映下横跨渭河之上,她以优美的造型、独特的结构吸引着游人驻足欣赏。

国家AA级风景区灞陵桥公园是一个主题公园,景区包括老君山、灞陵桥。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的灞陵桥,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位时光老人驻足渭水之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它像一座活化石,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

灞陵桥又名卧桥,1919年仿兰州卧桥改建,历时两年竣工,被称为“渭水长虹”。

桥身南北座落,全长约40米,高15.4米,宽4.8米,曲跨29.5米。

整个桥分为13间,46柱,桥面和桥的底部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使桥体构成了半圆形状。

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杆扶手,可助游人攀登,亦可凭栏远眺。

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

灞陵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科学价值。

历史上蒋介石、孙科、杨虎城、于右任等名人要员曾为其题词。

诸多诗人、画家、书法家,探奇鸟鼠山,观光灞陵桥,留下了许多珍贵墨迹和诗篇。

1981年,被誉为“古代桥梁的活标本”的灞陵桥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拨专款20万元,拆除重修。

2006 年5 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她和甘肃省会兰州的标志性建筑物——黄河铁桥并列其中。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去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个充满庄严和敬意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站在那儿的时候,那种震撼还是从心底油然而生。

一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它们就像一个个沉默的战士,虽然不再言语,但每一块墓碑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心里就想啊,这些墓碑下面躺着的可都是英雄呢,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啥?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呗。

我慢慢走着,看着墓碑上那些名字,有些名字可能很普通,但因为他们的英勇事迹而变得无比伟大。

我当时就琢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红军战士得多勇敢啊。

他们可能也害怕,也想家,但为了心中的信仰,硬是咬着牙往前冲。

这信仰的力量可真强大,就像给他们装上了超级无敌的发动机一样。

陵园里很安静,安静得我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这种安静让我觉得有点沉重,又有点神圣。

我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当时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可要是和红军战士们经历的那些苦难比起来,我们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

再往前走,看到了纪念红军烈士的雕像。

那雕像栩栩如生,战士们拿着枪,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好像随时准备冲向敌人。

我站在雕像前,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这些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呢?我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参观完烈士陵园后,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一方面是对红军烈士的崇敬,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反省。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这种地方看看,让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洗礼。

以后啊,要是我再遇到困难,我就想想这些红军战士,他们那么难都能坚持下来,我为啥不行呢?我要把他们的精神用到我的生活中去,可不能让这些英雄们白白牺牲了。

这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给我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

彭州附近的红色景点

彭州附近的红色景点

彭州附近的红色景点
1. 嘿,彭州可有个不得了的地方,那就是彭州烈士陵园!那里庄严肃穆,就像是历史的丰碑矗立在那。

你能想象吗?无数英烈在此安息,他们的精神仿佛时刻警醒着我们。

去看看吧,去感受那深深的敬意和缅怀。

2. 还有啊,葛仙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也超棒!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哦。

就如同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等你去开启。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曾经的奋斗历程,难道你不想去探寻一番吗?
3. 彭州的小鱼洞抗战遗址纪念馆也必须提一提呀!它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载着那段烽火岁月。

你去看看那些遗留的痕迹,不就仿佛能走进那段历史吗?咱可不能忘记过去啊!
4. 白鹿镇的红色印记也不能错过呀!那一个个场景,就好像把你带回到了过去。

你说神奇不神奇?去感受感受那独特的氛围吧。

5. 川芎产业红色文化展览馆也很有意思哟!好比一个展示拼搏精神的舞台,这里的故事可精彩啦。

难道你不好奇里面都有些啥吗?快去瞧瞧。

6. 丽春航空动力小镇的红色元素也值得关注呢!就像一颗闪耀的红星,透露着别样的魅力。

你不去领略一下那独特的风情吗?
7. 磁峰镇的红色文化也很有分量啊!如同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直传承至今。

去体验体验那种力量吧,真的会让你震撼。

我觉得彭州附近的这些红色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好好了解和感受,从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的记忆》我永远忘不了我去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的那次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还算不错的日子,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想去那儿看看。

到了那儿,烈士陵园异常的宁静,门口那几棵老树,长得歪歪斜斜的,不过看起来特别有经历风雨的感觉。

走进陵园,一眼就看到那些墓碑排得整整齐齐,就像士兵在接受检阅似的。

我慢慢走着,看着墓碑上刻着的名字,突然意识到这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鲜活的人啊。

我在角落里看到了一块特别的墓碑,周围长着一些小草,显得有点孤单。

碑前似乎好久没人打扫过了,有一些落叶落上去了。

我抬头看看天空,心想这天上的云彩应该是见证了当时他们英勇战斗的时候吧。

我试着想象那些红军战士在这里战斗奔跑的样子。

听说这儿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当时敌人像饿狼一样扑过来,红军战士们人数其实并不多。

其中一个小战士特别机灵,他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等敌人靠近的时候,突然扔出一颗手榴弹。

那手榴弹爆炸的瞬间,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敌人都被吓了一跳。

这个小战士呢,脸上被熏得黑乎乎的,像个小煤球,还不停地咳嗽。

可是他眼睛特别亮,又拿起枪朝着敌人射击。

战士们就靠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在这里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现在再看看这个平静的陵园,和当时的战斗场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的和平日子。

我看着眼前这些墓碑,暗暗地在心里说,你们的付出不会被忘记的。

从陵园出来的时候,我回头又看了一眼,觉着它不只是个陵园,更像是一座诉说着历史的巨大图书馆。

以后有机会,我肯定还会再来的。

《坡儿红军烈士陵园,那难忘的角落》一提起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我的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跑个不停。

那次进入陵园就好像闯进一场静止的时光之旅。

沿着园子的小道走,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带着一种凝重感。

园子不大,但是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有故事的土地上。

我发现一面墙边有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堆放着一些旧的弹药箱的残片,上面锈迹斑斑。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

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作文《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是关于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勇敢的红军战士,他们为了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在莲峰坡儿这个地方,他们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敌人的数量很多,武器也很厉害,但是红军战士们一点儿都不害怕。

他们奋勇杀敌,一个战士倒下了,另一个战士又冲上去。

有的战士腿受伤了,还坚持战斗;有的战士肚子饿了,也不肯停下来吃一口东西。

很多红军战士都牺牲了。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为了纪念这些勇敢的战士,人们建了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

每当我们去那里,看到那些墓碑,就会想起他们的勇敢和付出。

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忘记这些英雄!《渭源县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渭源县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叫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

那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曾经,有一群红军叔叔在这里打仗。

敌人很凶猛,可是红军叔叔们一点儿也不退缩。

他们在山坡上、在田野里,和敌人拼命。

有一个小战士,他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大,但是特别勇敢。

他跑在前面,为大家探路,哪怕遇到危险也不害怕。

还有一个大哥哥,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自己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经过激烈的战斗,很多红军叔叔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现在,我们能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都是因为他们的付出。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英雄,向他们学习!。

革命红色之旅-感想与收获

革命红色之旅-感想与收获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自发组织的一次革命红色之旅,主题是纪念建国胜利7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缅怀学习深度调研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

主要的形式是骑行、步行莒县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鲁东南东烈士陵园、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山东省第一团支部成立之地,瞻仰革命遗迹和历史文物、聆听革命故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风姿俊秀的莒县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蟠龙山是一座纪念先烈们丰功伟绩的丰碑。

它铭记着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保家卫国而壮烈捐躯的爱国壮举,也铭记着先烈们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

这里静静地躺着889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其中无名烈士344名,从1982年开始,莒县就以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基地,利用清明节,组织干部群众、青年民兵、中小学生到陵园为烈士扫墓。

有王尽美、曹吉亭、王玉璞等一批著名的烈士传略,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座座的墓碑是他们对于革命奉献的最好诠释,站在那里使我们深受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的洗礼。

特别是在那里我看到一首特别的诗词,“故莒之土,黄海之边,挥戈向前,苦战八年;为我群众,瞬息未倦,尔虽牺牲,英名万年;后者我辈,继承向前,不到胜利,绝不中断。

”这首诗词是是纪念一位革命先烈吉亭同志的。

其中深刻评价了他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对于敌人的愤恨。

我们站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前深刻默哀,通过这种形式来缅怀先烈,寄托对先烈的哀思,坚定理想信念,纪念牺牲的烈士。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即山东省政府旧址)来近距离感受这支威武之师。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

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解放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一直被保留。

1996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5师旧址主要有:“115师作战指挥部陈列室”、“肖华办公起居室”、“罗荣桓办公起居室”等。

渭源的历史文化及景点

渭源的历史文化及景点

渭源的历史文化及景点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渭源的历史文化及景点:
渭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这里是西域通往中原的交通枢纽,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之一。

渭源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县城内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如观音阁、木塔等,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渭源还拥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渭源炉霍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有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高山草甸等多样的自然景观,是休闲度假和自然观赏的理想之地。

此外,莫高公园也是一个很受游客欢迎的景点,这里有壮丽的峡谷和迷人的瀑布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渭源的历史文化还体现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上。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渭源举行盛大的元宵节活动,届时会有灯会、舞狮和民间表演等。

总的来说,渭源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当地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掠影渭源县现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灞陵桥公园和首阳山森林公园;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梁家坪烈士陵园、坡儿红军烈士陵园、鸟鼠山、太白山、天井峡。

这些基地是党员干部了解党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为了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让我们走近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渭河文化,感受传承5000年的华夏文明,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脉络……古代桥梁的活标本: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灞陵桥公园渭水源头,风景迷人,雄伟壮观的灞陵桥在绿柳掩映下横跨渭河之上,她以优美的造型、独特的结构吸引着游人驻足欣赏。

国家AA级风景区灞陵桥公园是一个主题公园,景区包括老君山、灞陵桥。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的灞陵桥,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位时光老人驻足渭水之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它像一座活化石,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

灞陵桥又名卧桥,1919年仿兰州卧桥改建,历时两年竣工,被称为“渭水长虹”。

桥身南北座落,全长约40米,高15.4米,宽4.8米,曲跨29.5米。

整个桥分为13间,46柱,桥面和桥的底部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使桥体构成了半圆形状。

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杆扶手,可助游人攀登,亦可凭栏远眺。

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

灞陵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科学价值。

历史上蒋介石、孙科、杨虎城、于右任等名人要员曾为其题词。

诸多诗人、画家、书法家,探奇鸟鼠山,观光灞陵桥,留下了许多珍贵墨迹和诗篇。

1981年,被誉为“古代桥梁的活标本”的灞陵桥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拨专款20万元,拆除重修。

2006 年5 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她和甘肃省会兰州的标志性建筑物——黄河铁桥并列其中。

现在,古老的灞陵桥已是定西市的旅游标志,依托灞陵桥而建的灞陵公园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区,同时,灞陵桥公园又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基地自命名以来,成立了管理中心,加强了队伍建设。

基地每年都派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基地还重视制度建设,健全了管理机制,已制定出台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制度》、《消防工作制度》、《高峰期及特殊情况下参观者安全处置制度》等制度,并设有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使这些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基地对学生集体参观施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参观给予优惠,为每位参观者都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设施潜力,精心组织广大青少年和群众广泛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04年,基地管理中心会同县教育局组织了城区四所学校的近2000名师生在基地举行歌咏比赛,通过比赛来回顾历史,增加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005年会同清源中学举行“爱我渭源,扮靓渭河”两岸捡拾垃圾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俭意识,热爱家乡的美好品质。

2006年,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基地举行了迎新春大型灯展,宣传了渭水源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近年的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游览人数达到6万余人。

如今的灞陵桥公园亦是花团锦簇,垂柳依依。

灞陵桥早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深深嵌入了人们的思想。

截至目前,灞陵桥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60万人(次),仅2006年就达到10.2万人(次),基地已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城市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公众聚集场所。

随着基地申报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基地资金投资的加大,软硬件设施的优化,一个以灞陵桥为主体的老君山——灞陵桥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陇上碧莲绽异彩: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阳山森林公园素有“陇上碧莲”之美誉的首阳山,与夷齐古冢、天井峡、石门水库在2000年被评为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离县城34公里,最高峰海拔2421米,最低2214米。

地质为砂岩土石山体。

经过泥盆纪一末尾昆仑运动和二世纪未期海西宁造山运动,形成了首阳山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鸟瞰首阳,九峰环抱、状如莲花,又称莲峰山。

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

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庵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

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

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首阳山也是一座动植物宝库。

山上有一棵细叶云杉树,树龄至少有400多年;另有紫果云杉十多棵,为一级保护树种。

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

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里,修身养性,读书习武,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

据考证,从汉代起这里就有石窟寺庙建筑。

至元明时期达到鼎盛。

到全国解放初期,布满各个山峰的古建筑群落有34处,200余间,僧侣700多人。

东出首阳山,迤逦数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夷齐古冢了。

这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隐居采薇直至饿死的地方。

山势巍峨高峻,蜿蜒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

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

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

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享誉陇中的首阳山山会,四方游人,兴会而至,春潮弥漫,满山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浸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奉檄迢遥戍陇疆,翩翩戎驷共腾骧。

洗兵正喜临渭水,下马先宜拜首阳”。

在首阳山的山水胜迹面前,强悍的武人也敛尽了金戈铁马的腾腾杀气,而在精神上皈依于反对“以暴易暴”的夷齐二贤。

可见,“下马先宜拜首阳”,是首阳山强大的文化魅力对武人的征服,更是人类和平精神对武力的胜利。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道德、讲气节的民族。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现象不胜枚举。

伯夷、叔齐之后近千年,有“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的廉者、志士,再过千余年,零丁洋上又有一位“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受元人奉禄的南宋名臣文天祥,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有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的文学家朱自清。

三千年来,帝王将相,文人才子,视气节、道义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者比比皆是,惟其如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得以在继承中发扬,发扬中光大。

首阳山森林公园现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血在这里沸腾: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梁家坪烈士陵园七十年代末期,越南地区霸权主义不顾中越两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友谊,背信弃义,掀起反华浪潮,敌视中国,不断驱逐华侨,在中越边境制造磨擦,有时还直接进行武装侵略。

1979年中国逼迫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沉重打击了越南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大扬我军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战争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末。

1985年,兰州军区所属部队奉命执行轮战任务,我陇原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奔赴血火熔熔的南疆热土。

我县二等功臣李永强、辛廷锋烈士就是其中的优秀儿女,二位烈士牺牲后长眠在今天的梁家坪烈士陵园。

李永强,男,汉族,1964年元月生于渭源县会川镇沈家滩村刘家湾社,先后在五泉寺小学、渭源二中读书,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83年元月入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大队副队长。

1986年3月18日在1828高地实施的破袭战斗中,李永强被编在预备接应组。

战斗打响后,李永强随班长从驻地跑步11公里赶到阵地,冲入被越军燃烧弹燃着的熊熊烈火中抢救战友。

冲入火海170多米时,发现负伤的战友党龙被烈火包围,他冲上前去背着小党在烈火中搏斗了40分钟终于将伤员背到安全地带。

这时李永强全身被烈火严重烧伤,连衣裤也几乎被烧光,但他听说还有几名伤员被围困在烈火中时,依然从地上爬起,带领两名战友再次冲入火海。

他边跑边抢过战友携带的武器和行囊背在自己身上。

火越烧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炙人的烈火产生的高温引爆了李永强背囊中的一颗手榴弹,李永强不幸倒在火海之中,光荣牺牲。

为了表彰李永强同志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了二等功,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辛廷锋,男,汉族,1963年3月生。

渭源县田家河乡田家河村红沟社人。

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1982年12月入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大队战士。

1986年3月18日在老山1828高地破袭战斗中,当阵地上燃起熊熊烈火的时候,辛廷锋奋不顾身地与战友一起在烈火中用担架抬着伤员运到安全地带。

这时他已经身受重伤,但为了抢救其他战友的生命,不顾一切返回烈火。

由于火海中高度缺氧,加之他身负重伤,窒息在大火中,不幸光荣牺牲。

为了表彰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二等功,并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在他牺牲后,他的父亲辛世英给儿子生前连队写信、寄钱,表现了烈士父母和后方人民对参战军人的深情厚意。

同年4月6日,县直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厂矿职工,由领导带队到县人武部会议室吊唁李永强、辛廷锋烈士。

4月7日,在县一中操场召开追悼大会,县直机关的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城关附近的农民数千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会上,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宣传学习李永强、辛廷锋烈士英勇事迹的决定》。

二位烈士的骨灰埋葬于毗邻县城的清源镇单家泉村梁家坪社老君山东侧,至此梁家坪烈士陵园成为二位烈士忠骨的埋葬之地,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政府和各界群众、中小学生都要举行扫墓、祭奠、宣誓等仪式。

在心灵深处唤起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功臣的敬仰,增强斗志,振奋精神,为振兴中华竭心尽力,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仰笑慰!李永强、辛廷锋烈士长眠于渭水源头热土,英魂溶于江河之中,但是他们的英雄业绩却永远牢记在人民心中,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浴血奋战、舍己救人、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博大胸怀将永远镌刻在渭河儿女心中!民族忠魂照千秋: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到这里都不能无动于衷,每一个真正热爱和平的仁人志士在这里都会感到刻骨铭心———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无法平静的地方。

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位于渭源县东南33.5公里的莲峰镇坡儿村庄子社(俗称“冯家湾河滩”)。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徐向前部李彩云红五军团一部壮烈牺牲在该地区的八十多名红军烈士,于1968年8月由当地人民群众所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