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考试大纲)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作业指导书第1章 CAM概述 (3)1.1 CAM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1.2 CAM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1.3 CAM技术的发展趋势 (3)第2章 CAD/CAM集成技术 (4)2.1 CAD与CAM的关系 (4)2.2 CAD/CAM集成方法 (4)2.3 CAD/CAM集成的应用案例 (5)第3章数控编程基础 (5)3.1 数控编程概述 (5)3.2 数控编程语言与标准 (5)3.3 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5)第4章数控加工工艺规划 (6)4.1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6)4.2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6)4.3 数控加工路径规划 (7)第5章数控编程与仿真 (7)5.1 数控编程仿真技术 (7)5.1.1 数控编程基础 (7)5.1.2 仿真技术原理 (7)5.1.3 数控编程仿真系统 (7)5.2 数控加工过程仿真 (8)5.2.1 刀具轨迹仿真 (8)5.2.2 切削参数仿真 (8)5.2.3 机床动态仿真 (8)5.3 数控编程与仿真的应用案例 (8)5.3.1 飞机结构件加工 (8)5.3.2 汽车模具制造 (8)5.3.3 船舶制造 (8)5.3.4 高速列车关键部件加工 (8)5.3.5 焊接 (9)第6章 CAD/CAM软件应用 (9)6.1 常用CAD/CAM软件简介 (9)6.1.1 AutoCAD (9)6.1.2 SolidWorks (9)6.1.3 Mastercam (9)6.1.4 CATIA (9)6.2 CAD/CAM软件操作流程 (9)6.2.1 建立模型 (9)6.2.2 刀具路径 (9)6.2.3 后处理 (10)6.3 CAD/CAM软件应用实例 (10)6.3.1 零件分析 (10)6.3.2 CAD设计 (10)6.3.3 CAM编程 (10)第7章高速加工技术 (10)7.1 高速加工概述 (10)7.2 高速加工工艺与策略 (10)7.2.1 高速加工工艺 (11)7.2.2 高速加工策略 (11)7.3 高速加工设备与刀具 (11)7.3.1 高速加工设备 (11)7.3.2 高速加工刀具 (11)第8章五轴加工技术 (12)8.1 五轴加工概述 (12)8.2 五轴加工编程与工艺 (12)8.2.1 五轴加工编程 (12)8.2.2 五轴加工工艺 (12)8.3 五轴加工应用案例 (12)第9章激光加工与焊接技术 (13)9.1 激光加工技术概述 (13)9.1.1 激光加工基本原理 (13)9.1.2 激光加工系统组成 (13)9.1.3 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 (13)9.2 激光焊接技术 (13)9.2.1 激光焊接原理 (13)9.2.2 激光焊接设备与工艺参数 (14)9.2.3 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 (14)9.3 激光切割与雕刻技术 (14)9.3.1 激光切割技术 (14)9.3.2 激光切割设备与工艺参数 (14)9.3.3 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 (14)9.3.4 激光雕刻技术 (14)9.3.5 激光雕刻设备与工艺参数 (14)9.3.6 激光雕刻技术的应用 (14)第10章计算机辅助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 (14)10.1 制造质量控制概述 (14)10.1.1 制造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15)10.1.2 制造质量控制方法 (15)10.2 制造过程参数优化 (15)10.2.1 制造过程参数优化方法 (15)10.2.2 制造过程参数优化应用 (15)10.3 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的应用案例 (16)第1章 CAM概述1.1 CAM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设计、分析、优化和管理的综合性技术。
04856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课程代号:04856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课程简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类专业的技能考核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考生的AutoCAD软件应用、设计和绘图能力。
一方面使考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另一方面使考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用性、基础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鉴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自学过程中,考生不仅要掌握AutoCAD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的基本技法,而且应该学以致用,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AutoCAD 2010的基础知识;(2)掌握二维基本绘图的方法和技巧;(3)掌握常用的二维绘图编辑命令;(4)掌握AutoCAD 2010的文字注释与表格创建方法;(5)掌握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技巧;(6)掌握块的创建、编辑和插入方法;(7)初步掌握对象特性的概念和图案填充的方法;(8)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编辑和后期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1)会进行二维基本绘图;(2)会进行精确绘图;(3)能对二维图形进行适当的编辑修改;(4)会在AutoCAD环境中进行文字和表格的输入;(5)能对AutoCAD图形进行适当的尺寸标注;(6)会创建块、修改块和插入块;(7)会进行图案填充;(8)能创建、编辑普通三维实体;会对三维实体进行后期处理。
3.素质目标(1)培养考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2)培养考生高效的工作作风及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
(3)培养考生一定的设计素养的鉴赏美感。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各章节主要助学内容如下:第1章认识AutoCAD 2010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AutoCAD,了解AutoCAD 2010新增加的功能,掌握软件的安装与启动方法;掌握软件的界面与常用功能的实现方法。
海事局《船舶辅机》考试大纲

《船舶辅机》考试大纲 船舶辅机》 841:3000 kW 及以上船舶轮机长/大管轮 41: 843:3000 kW 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42:750-3000 kW 船舶轮机长/大管轮 844:750-3000 kW 船舶二/三管轮 考 试 大 纲 841 1.船用泵 1.船用泵 1.1 基础知识 1.1.1 泵的分类 1.1.2 泵的性能参数 1.1.2.1 泵的流量、扬程(排出压力) 、转速 1.1.2.2 泵的功率、效率、允许吸上真空度和汽蚀余量 1.2 往复泵 1.2.1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1.2.2 往复泵的结构(包括空气室、泵阀) 1.2.3 往复泵性能特点 1.2.4 电动往复泵的使用管理 1.2.5 往复泵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1.3 齿轮泵 1.3.1 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1.1 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包括油封)和工作原理 1.3.1.2 带隔块的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1.3 转子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2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1.3.3 各种齿轮泵的性能特点 1.3.4 齿轮泵的使用管理 1.3.5 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1.4 螺杆泵 1.4.1 螺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1.1 三螺杆泵的结构(包括机械轴封)和工作原理-1-适用对象 842 8438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2 双螺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1.3 单螺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2 螺杆泵的受力分析 1.4.3 螺杆泵的性能特点 1.4.4 螺杆泵的使用管理 1.5 离心泵 1.5.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5.2 离心泵的一般结构(包括密封装置) 1.5.3 离心泵的轴向力及其平衡装置;径向力的简单知识 1.5.4 离心泵的性能 1.5.4.1 离心泵的扬程方程式 1.5.4.2 离心泵的定速特性曲线 1.5.4.3 离心泵的装置特性曲线 1.5.4.4 离心泵的性能特点 1.5.4.5 离心泵的额定扬程和流量估算 1.5.5 船用离心泵自吸方法;水环泵及其引水装置;空气喷射器引水装置 1.5.6 泵的比转速; 离心泵按比转速分类 1.5.7 离心泵的使用管理 1.5.7.1 离心泵使用管理的一般注意事项 1.5.7.2 离心泵的工况调节(节流、回流和变速) 1.5.7.3 离心泵的串联或并联工作 1.5.7.4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1.5.7.5 离心泵输送粘性液体 1.5.7.6 离心泵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1.5.7.7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检修 1.5.7.8 离心泵的叶轮切割 1.6 旋涡泵 1.6.1 闭式和开式旋涡泵的工作原理 1.6.2 闭式和开式旋涡泵的结构 1.6.3 旋涡泵的性能特点 1.6.4 旋涡泵的管理-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喷射泵 1.7.1 水喷射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7.2 水喷射泵的性能曲线和特点 1.7.3 水喷射泵的使用管理 1.7.4 其它船用喷射器的特点 1.8 泵的综述 1.8.1 泵的性能综合比较 1.8.2 泵的正常吸入和排出工作条件 2.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2.1 理论基础 2.1.1 理论工作循环和实际工作循环 2.1.2 容积流量和输气系数 2.1.3 功率和效率 2.1.4 多级压缩的意义,级数和级间压力的选定 2.2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和控制 2.2.1 典型结构和主要部件(气阀、安全阀、气液分离器) 2.2.2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润滑和冷却 2.2.3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自动控制的特点 2.3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管理 2.3.1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维护与运行管理 2.3.2 对空压机油的要求;防止着火与爆炸 2.3.3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3.液压元件 3.液压元件 3.1 液压控制阀 3.1.1 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液压锁、各种换向阀、梭阀)的功用和图形符号 3.1.2 压力控制阀(直动式和先导式溢流阀、电磁溢流阀、卸荷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功用 和图形符号 3.1.3 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溢流节流阀)的功用和图形符号 3.1.4 比例控制阀的功用和图形符号 3.1.5 主要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5.1 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 3.1.5.2 电磁和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3.1.5.3 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3.1.5.4 卸荷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3.1.5.5 先导式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3.1.5.6 顺序阀的工作原理 3.1.5.7 调速阀的工作原理 3.1.5.8 溢流节流阀的工作原理 3.1.6 各种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综合比较 3.1.7 几种常用液压控制阀的性能 3.1.7.1 节流阀的性能特点 3.1.7.2 换向阀的性能特点(包括中位机能) 3.1.7.3 溢流阀的性能特点(包括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3.1.7.4 调速阀和溢流阀的性能特点比较 3.1.8 重要液压控制阀的故障分析 3.1.8.1 先导式溢流阀的故障分析 3.1.8.2 先导式减压阀的故障分析 3.1.8.3 换向阀的故障分析 3.2 液压泵 3.2.1 液压泵图形符号和工作原理(单、双作用及恒压式叶片泵;液压伺服式、恒压式、恒功率式斜 盘泵和斜轴泵) 3.2.2 单、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和特点 3.2.3 斜轴泵的结构和特点 3.2.3 液压泵的使用管理 3.3 液压马达 3.3.1 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转速、扭矩和输出功率 3.3.2 液压马达的功用和图形符号 3.3.3 船用低速液压马达的结构和特点 3.3.3.1 叶片式马达的结构特点 3.3.3.2 连杆式马达的结构特点 3.3.3.3 五星轮式马达的结构特点-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3.4 内曲线式马达的结构特点 3.3.3.5 叶片式、连杆式、五星轮式、内曲线式马达的比较 3.3.4 液压马达的使用管理 3.4 液压辅件 3.4.1 滤油器的性能参数、主要类型、选择及使用管理 3.4.2 油箱的功能和应满足的要求 3.4.3 蓄能器的功能和使用管理 4.甲板机械 4.甲板机械 4.1 舵机 4.1.1 舵的作用原理 4.1.2 对舵机的要求 4.1.3 转舵机构(十字头式、拨插式、滚轮式、摆缸式、转叶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1.4 阀控型舵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远控系统 4.1.5 泵控型舵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远控系统 4.1.6 舵机的充油、调试和日常管理 4.1.7 舵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4.2 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 4.2.1 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应满足的要求 4.2.2 单、双吊杆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的主要设备 4.2.3 液压起货机操纵机构的主要类型和工作原理 4.2.4 回转起货机(克令吊)的安全保护装置 4.2.5 自动绞缆机的功用和主要类型的工作原理 4.3 甲板机械的液压系统 4.3.1 起重机构液压系统的负荷特点 4.3.2 回转机构液压系统的负荷特点 4.3.3 阀控型开式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3.4 阀控型闭式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3.4 泵控型闭式(半闭式)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3.5 液压甲板机械限制功率的主要方法 4.4 液压甲板机械的管理-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1 4.4.2 4.4.3 4.4.4 4.4.5 4.4.6液压油的性能要求和选择 液压油的污染及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液压油的污染度标准、污染控制 液压油温度对工作的影响 液压油温度过高的原因 液压机械的检查(包括漏泄、负荷和噪音)和维护√ √ √ √√ √ √ √ √ √ √ √5. 船舶制冷装置 5.1 理论知识 5.1.1 冷库冷藏条件:温度、湿度、CO2 浓度、臭氧的应用 5.1.2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5.1.3 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5.1.4 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5.1.5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况及影响工况的因素 5.1.5.1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名义工况 5.1.5.2 影响冷凝温度的因素 5.1.5.3 影响蒸发温度的因素 5.1.6 工况变化对制冷的影响 5.1.6.1 冷凝温度变化对制冷量、轴功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 5.1.6.2 蒸发温度变化对制冷量、轴功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 5.1.6.3 供液过冷度对制冷量、轴功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 5.1.6.4 吸气过热度对制冷量、轴功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 5.1.7 回热循环及蒸发式过冷循环 5.1.8 R22 及 R134A、共沸和非共沸冷剂的热力、理化性质 5.2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设备 5.2.1 制冷压缩机 5.2.1.1 开启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5.2.1.2 半封闭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5.2.1.3 活塞制冷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5.2.1.4 活塞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的意义和方法 5.2.1.5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结构-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1.6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能量调节方法和性能特点 5.2.2 制冷装置的主要辅助设备 5.2.2.1 滑油分离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干燥器的功用 5.2.2.2 冷凝器、蒸发器、滑油分离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干燥器的结构 5.2.3 自动控制元件 5.2.3.1 热力膨胀阀和电磁阀、温度控制器、高低压控制器、油压差控制器、直动式蒸发压力调 节阀、直动式水量调节阀的功用 5.2.3.2 热力膨胀阀的结构与原理 5.2.3.3 热力膨胀阀的选用、安装及调试 5.2.3.4 热力膨胀阀的常见故障分析 5.2.3.5 电磁阀、温度控制器、高低压控制器、油压差控制器、直动式蒸发压力调节阀、直动式 水量调节阀的结构与原理 5.2.3.6 电磁阀、温度控制器、高低压控制器、油压差控制器、直动式蒸发压力调节阀、直动式 水量调节阀的选用、安装及调试 5.3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管理 5.3.1 制冷装置的气密试验、抽空及冷库隔热试验 5.3.2 制冷装置的启用、运转、停用和冷剂的充注、取出、检漏 5.3.3 对冷冻机油的要求及其添加与更换 5.3.4 不凝气体的危害及其检查与排除方法 5.3.5 蒸发器融霜 5.3.5.1 蒸发器结霜对工作的影响 5.3.5.2 电热融霜 5.3.5.3 顺流式和逆流式热气融霜 5.3.6 装置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 6.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6.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6.1 船舶空气调节装置理论知识 6.1.1 对船舶空调的要求 6.1.2 船舶空调系统的主要类型(完全集中式、区域再热式、末端电加热式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 系统)的特点 6.2 船舶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要设备-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1 中央空调器 6.2.2 直布式布风器 6.3 船舶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 6.3.1 船舶空调装置冬、夏的温度自动控制 6.3.2 船舶空调装置冬、夏的相对湿度自动控制 6.4 空调装置的使用管理和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7.海水淡化装置 7.海水淡化装置 7.1 基本知识 7.1.1 船舶对淡水含盐量的要求 7.1.2 真空沸腾式淡化装置的工作原理 7.2 典型设备 7.2.1 板式换热器和管式换热器淡化装置的结构和系统 7.2.2 盐度计的检测原理和调试方法 7.3 工作分析 7.3.1 真空度建立与保持的条件, 真空度过高或过低对工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7.3.2 影响海水淡化装置加热器换热面结垢的因素 7.3.3 影响产水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7.3.4 影响产水含盐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7.4 维护管理 7.4.1 海水淡化装置的启用、停用、运行管理 7.4.2 海水淡化装置的维护保养 8.船舶辅锅炉装置 8.船舶辅锅炉装置 8.1 锅炉的性能参数和结构 8.1.1 性能参数 8.1.1.1 锅炉的蒸发量、蒸气参数、受热面积 8.1.1.2 锅炉的效率、蒸发率、炉膛热负荷 8.1.2 锅炉的结构 8.1.2.1 燃油锅炉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 8.1.2.2 废气锅炉的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 8.1.2.3 燃油锅炉和废气锅炉的联系方法-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3 锅炉的附件 8.1.3.1 水位计的结构及维护管理 8.1.3.2 安全阀的结构、要求、调节和试验 8.2 锅炉燃油系统 8.2.1 燃烧设备及其管理 8.2.1.1 喷油器(压力式、回油式、转杯式、气流式)的结构和特点 8.2.1.2 配风器(旋流式、平流式)的结构和特点 8.2.1.3 电点火器及火焰感受器的结构和特点 8.2.1.4 燃烧器的管理要点 8.2.2 燃油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 8.2.3 燃油燃烧的过程及特点;保证燃烧质量的主要条件 8.2.4 燃烧方面的主要故障及处理 8.3 锅炉汽、水系统及其管理 8.3.1 蒸气、凝水、给水、排污系统的组成和管理 8.3.2 保持锅炉的良好汽水循环的措施 8.3.3 汽、水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8.4 锅炉的管理 8.4.1 锅炉自动控制的主要要求 8.4.2 点火前准备和点火升汽注意事项 8.4.3 运行和停用的注意事项 8.4.4 水质化验与处理 8.4.5 锅炉长期停用时的保养 8.4.6 锅炉的清洗 8.4.7 锅炉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附件: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1.2.3 往复泵的空气室、泵阀合并到 1.2.1 中并将“、主要部件”改为“和结构”以求表达准确。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比较分析考核试卷

A. AutoCAD
B. 3ds Max
C. CATIA
D. SolidWorks
19.以下哪个软件在电影制作中应用广泛?()
A. AutoCAD
B. Maya
C. CATIA
D. SolidEdge
20.以下哪个软件主要用于机械设计?()
A. AutoCAD
6.电路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主要应用于______设计。()
7. 3ds Max软件是一款主要用于______制作的软件。()
8. Maya软件在电影制作中常用于______和动画制作。()
9. Revit软件是一款专门用于______的行业软件。()
10. AVEVA_marine软件是用于______和海洋工程设计的专业软件。()
B. SolidWorks
C. Adobe Illustrator
D. Microsoft PowerPoint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
A.绘图
B.三维建模
C.数据分析
D.文字处理
A. AutoCAD
B. 3ds Max
C. Maya
D. SolidWorks
10.以下哪些软件可以用于模具设计?()
A. AutoCAD
B. SolidWorks
C. CATIA
D. SolidEdge
11.哪些软件可以用于航空航天的设计?()
A. AutoCAD
B. CATIA
C. SolidWorks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采集数据;设计线型;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 7649(2019)11A – 0013 – 03
doi:10.3404/j.issn.1672 – 7649.2019.11A.00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in shipbuilding
制造成本,为国家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1]。
1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
1.1 绘制单独组件的示意草图 当前船舶制造模式均采用分段式制造方法,将单
个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舰船需要的独立组件。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收集这些材料成分、体积、 质量、拉伸强度、模量等数据,设计出零部件的示意 草图,如图 1 所示。
第 41 卷 第 11A 期 2019 年 11 月
舰船科学技术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41, No. 11A Nov. , 2019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
拾祎春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传统设计方法制造舰船时,所设计的船舶零件契合度较低,导致反映舰船结构安全程度的系数不 高,为此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船舶组件草图,并根据应用材料特性 调整组件尺寸。通过船舶的排水量、吨位、吃水能力、主次度和船型系数等数据计算船体的最大航行速度,根据结 果调整船舶总体线型。利用 SketchUp 软件按照线型结构搭建三维船体模型,实现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实验 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的应用效果相比,所研究技术制造出的船体组件模型契合度提高了 11.58%。由此可见,该技 术在船舶制造中的应用能力更强,制造的船舶结构安全系数更高。
机械工程考试大纲

(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
(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模板芯盒砂箱)
7.压力加工
(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
(2)锻造(自由锻模锻)
(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冲压工艺分类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
(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
(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
(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流水线布置)
4.切(磨)削加工
(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金属切削率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经济加工精度)
(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制动器的功能特点)
(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
(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焊接辅助加工装置焊接操作机)
9.表面处理
(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表面工程技术分类)
(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涂装工艺与装备涂膜干燥典型产品涂装涂膜质量的评价)(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热喷涂工艺流程热喷涂工艺方法热喷涂材料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
(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新的车削技术)
(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超精铣削)
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结词
集成化、适用于船舶行业的高级CAD解决方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Autodesk Inventor是一款集成化的CAD软件,适用于船 舶行业的高级设计需求。它提供了全面的零件和装配体设 计工具,支持船舶结构、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详细设计。 Inventor还提供了高级分析功能,如结构分析和流体动力 学分析。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应 用
船体结构设计
船体线型设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对船体的线型进行优化设 计,提高船舶性能和航行 效率。
船体结构分析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进行船体结构的有限元分 析,评估结构的强度、刚 度和稳定性。
船体结构优化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对船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降低重量、提高结构效率。
船舶电力系统设计
发电机组选型与布置
01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发电机组进行选型和布置,确保
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缆设计与布置
02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船舶电缆进行优化设计和布置,
提高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仿真与优化
03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和优化,提高电力
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02
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 术
三维建模技术
总结词
通过三维模型来表达和设计船舶结构、设备、管路等,实现可视化的设计和管理 。
详细描述
三维建模技术是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它能够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表达和设 计船舶的各个部分,包括船体、甲板、舱室、设备、管路等,实现可视化的设计 和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SolidWorks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

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1.什么是船舶建造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是以数据处理、图形图像、虚拟现实、数据库、网络通信、数字控制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的產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使船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向着自动化、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工程方法的融合,形成船舶制造业信息化的完整体系,实现对造船业的信息化改造,使得造船企业全面提升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2.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的内涵船舶建造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2.1 CAX(计算机辅助技术)CAX(计算机辅助技术)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的统称。
(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在计算机及可视化设备为基础的专业化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可以在CAD系统的辅助下完成从合同设计开始的一系列设计工作,建立产品数字模型,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生成和绘制工程图,生成物料清单等。
(2)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3)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将计算机应用于生产制造的过程或系统,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简称数控NC)。
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
CAM的狭义概念指的是数控,包括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生产流水线、数控火焰或等离子切割、激光束加工、自动绘图仪、焊机、机器人等;广义概念还包括制造活动中与物流有关的所有过程(加工、装配、检验、存贮、输送)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4)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产品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工序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时定额计算,包括工装、夹具设计、刀具和切削用量选择等,生成必要的工艺卡和工艺文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课程代码:01234(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各章节不同教学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培养其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工程应用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船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的数学模型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今后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造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船体型线光顺性准则,船体型线的三向光顺。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方法和公式:三次样条函数,三次参数样条,三次B样条,回弹法光顺船体型线,船体构件展开计算的数学基础,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数值表示,数控切割的数值计算,型材数控冷弯的数值计算。
3.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分段装配胎架的型值计算,分段重量重心及起吊参数计算。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应在修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学习。
先修课程:船舶原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建造工艺学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概述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的主要体系及技术发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的特点、造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含义和主要造船集成系统及其发展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本概念(重点)(P1~P5)识记: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一体化。
理解:CIM和CIMS概念,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概念和组成(二)造船CAM技术的特点(重点)P6~P8识记:船舶产品和船舶生产过程的特点,造船CAM技术的特点理解:船舶产品和船舶生产过程的特点与造船CAM技术之间的联系应用:造船CAM技术应用范围(三)计算机集成船舶制造系统概述(次重点)(P8~P11)识记:造船CIMS概念理解:造船CIMS的构成;造船CIMS的发展策略(四)主要造船集成系统简介(一般)(P12~P17)识记:几个主要造船集成系统的主要特点理解:几个主要造船集成系统的主要构成应用:主要造船集成系统的主要功能第2章船体型线的数值表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船体型线数值表示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船体型线的数值表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三次样条函数(重点)(P35~P43)识记:三次样条函数基本概念理解:三次样条函数数学表达式和涵义应用:应用三次样条函数表示船体型线(二)三次参数样条(次重点)(P52~P60)识记:三次参数样条基本概念理解:三次参数样条数学表达式和涵义应用:应用三次参数样条表示船体型线(三)三次B样条曲线(一般)(P60~P65)识记:三次B样条曲线基本概念理解:三次B样条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和涵义应用:三次B样条曲线应用于表示船体型线第3章船体型线光顺的数学描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船体型线数学光顺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船体型线光顺准则,了解回弹法光顺船体型线过程,理解船体型线的三向光顺方法与步骤。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体型线光顺准则(重点)(P76~P81)识记:船体型线光顺准则理解:船体型线光顺准则含义应用:应用船体型线光顺准则判别船体型线的光顺性(二)回弹法光顺船体型线(次重点)(P82~P91)识记:回弹法概念理解:回弹法光顺船体型线数学表达式和涵义应用:应用回弹法光顺船体型线(三)船体型线的三向光顺(重点)(P109~P112)识记:船体型线三向光顺的概念理解:船体型线三向光顺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应用:船体型线三向光顺的实现第4章船体构件展开的数学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船体构件展开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船体构件展开计算的数学基础,了解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数值表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船体构件展开计算的数学基础(重点)(P117~P126)识记:船体构件展开计算基本概念理解:船体构件展开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和涵义应用:船体构件展开计算实例(二)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数值表(一般)(P136~P142)识记: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基本概念理解: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的数学表达和涵义应用:测地线法展开船体外板计算实例第5章船体加工的数值表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船体加工数值表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控加工与图形处理、数控切割的数值计算、型材数控冷弯的数值计算等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数控加工与图形处理(重点)(P157~P162)识记:数控加工中图形处理的概念理解:图形处理语言构成应用:应用图形处理语言进行数控编程(二)数控切割的数值计算(次重点)(P163~P166)识记:构件割缝补偿及几何形状处理,数控套料,数控切割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割缝补偿数学表达式,数控套料涵义,切割过程控制数值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三)型材数控冷弯的数值计算(次重点)(P172~P180)识记:端点测量控制法,适应控制法,弦线测量控制法的基本概念理解:端点测量控制法,适应控制法,弦线测量控制法的数学表达和涵义应用:型材数控冷弯的弦线测量法应用第6章船体装配中的数值计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船体装配中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分段装配胎架型值计算、分段重量重心及起吊参数计算等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分段装配胎架型值计算(次重点)(P200~P204)识记:基准面倾角、立柱高度、肋骨安装倾角和板厚修正计算的概念理解:基准面倾角、立柱高度、肋骨安装倾角和板厚修正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和涵义(二)分段重量重心计算(次重点)(P204~P210)识记:当量面积含义,分段重量重心的概念理解:分段重量重心的数学表达式和涵义(三)分段起吊参数计算(一般)(P210~P215)识记:吊装参数理解:起吊参数计算数学表达式和涵义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要求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式、定理、性质、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和表述,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应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应用问题,也可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二、教材1、指定教材:《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王勇毅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次印刷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 “理解”为 30%,“应用”为 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一)填空题1. 所谓样条函数,即 解析函数。
(二)名词解释1. 船体型线三向光顺(三)简答题1. 简述三次样条函数推导时的所做假设?(四)选择题1.数学光顺中,用于三向光顺的方法主要有:A 、三向循环光顺法B 、回弹法C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D 、基样条法(五)计算题根据下表数据用追赶法求解三次样条函数系数),,2,1(n i c i ,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曲线的光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