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 4.盖均无贫(
)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
三、词类活用
既来之,则安之(
)(
)
四、一词多义
于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⑵ 虎兕出于柙
(
)
(3)龟玉毁于椟中(
)
危
(1)危而不扶(
) (2) 正襟危坐(
)
(3)危乎高哉(
) (4) 危言危行(
)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共 25 页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共 23 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季氏①将伐颛臾②。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③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⑤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⑥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⑦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
②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
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③冉有,名求,字子有。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④先王以为东蒙主,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⑤邦域,这里指鲁国境内。
邦,诸侯封地。
⑥夫子,指季康子。
⑦费,季氏的封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今A夫B颛臾C固D而近E于费F今不取G后世H必为子孙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也指国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社稷”是指后者。
B.从文言特殊句式上来看,“何以伐为?”和《侍坐》中的“不吾知也!”是相同的,都是宾语前置。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解析:选B。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尔是过与.?()⑵何以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参考答案:一、1.A2.C3.B4.C5.C二、1.语录2.丘、仲尼、春秋、儒3.仁4.虎兕龟玉5.为政以德三、1.把……作为2.岂不、恐怕3.通“欤”,语气词4.危:站立不稳。
颠:摔倒。
四、1.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个助手呢?3.远方之人还不归附,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4.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啊!五、1.“夫子”指季氏。
由(子路)与求(冉有)足季氏的家臣。
2.指攻打颛臾一事。
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指代战争。
3.成语:“祸起萧墙”。
修辞方法:借代,以“萧墙之内”代指鲁君(古代只有人君宫内有萧墙)。
课文翻译: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二人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恐怕这应该责备你了吧!颛臾,已故的周天子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疆土早在我们鲁国最初被封时的`疆界之中,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忠心耿耿的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二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譬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不去搀扶,何必还要那个助手呢?你的话是错误的。
老虎犀牛从木笼子中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冉有说:“颛臾,城郭坚固而兵甲精锐,而且离季孙家的采邑费(今费县附近)很近。
现在不去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得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有国者)还是大夫(有家者),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须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应担心境内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定地生活。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犊()干戈t稷(())固而虎兕()柙()币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 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 )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⑵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犊中()危(1)危而不扶() (2) 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 (4) 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冋)(1)则将焉用彼相矣()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⑵且尔言过矣()(3)谁之过与()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2)夫而颛臾,曰者以为东盟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是(1)是社稷之臣也()⑵无乃尔是过与()(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 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 )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 ⑵何以伐为?()、基础知识检测1. 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 无乃尔是过与 ③是谁之过与 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 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②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 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 夫颛臾,昔者以为 东盟主 ②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 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 虎兕出于.柙 ④ 龟玉毁于.犊⑤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 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段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四、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五、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六、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七、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八、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九、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十、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十一、解析: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十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十三、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十四、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十五、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十六、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十七、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十八、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十九、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二十、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二十一、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二十二、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二十三、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二十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二十五、解析:选B。
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二十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十七、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二十八、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二十九、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十、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三十一、解析:选D。
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二、语言运用5.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名著,理由是“那是闲书,没有什么用”,小华想请你帮助他说服家长。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读名著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考虑。
答案:(示例)名著是书中的精华,从名著中可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掌握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读名著呢!6.(2011年高考四川卷)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仿写句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本题暗含了一个排比句,题目中又明确提出要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内容上要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这就是考查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熟知程度。
答案:示例1: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示例2: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论语(Lún)虎兕(sì)下脚料(jué) 排山倒海(dǎo)B.买椟还珠(dú) 搜罗(shōu)撒手锏(jiǎn) 啼饥号寒(háo)C.颛臾(zhuān) 社稷(jì)落不是(lào) 畏葸不前(sī)D.冉有(Rǎn) 独处(chǔ)乐陶陶(táo) 荦荦大端(luò)解析:选D。
A.“脚”应读jiǎo;B.“搜”应读sōu;C.“葸”应读x 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D.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覆解析:选B。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子见夫子乎③不患寡而患不均④时有患疟疾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选D。
见,①拜见;②看见。
患,③忧虑,担忧;④得病。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选D。
A.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
B.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C.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D.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解析:选B。
“陈力就列”是展现才能担任职务的意思,这里应用“各就各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答案:C7.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前来归附。
D.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解析:选D。
文句中的“来”,使……来,而A、B、C三项的理解不正确。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二)(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