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六书之浅见

合集下载

许慎对六书的解释

许慎对六书的解释

许慎“六书”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首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许慎(约58年-约147年,一说约30-约121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花费至少二十一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

尊许之学者,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

许慎对汉语文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字圣”。

六书说

六书说
(二)指事
《说文叙》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王筠《说文释例》曰:“视而可识,指字形言;察而见意,指字义言。”又曰:“六书之中,指事最少,而又最难辨。”许慎是说,见到这个字就能认识,但须仔细观察体会才能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在许氏的解说中,“见意”二字是关键。参照《说文》正文里所举的例字,其构形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例如“一、三、上、下”等;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符号,表示所指的部分是什么意义,例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后者所加记号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宗莱《六书释例》都沿用张参说。“六书”的这种排列次序反映出汉字产生和孳乳的一般规律。
对《说文解字》及其“六书”的原本意义,后人缺乏完整的理解,因而形成了言人人殊的复杂局面。班固所谓“造字”,许慎所谓“作书”,其实质即为汉字构造一个书面形体,也就是汉字构形。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当时人的思维方式。”[2](121)上古时期,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是重形体、重感知。在汉字初创时期,先民的构形思维必然只着眼于语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上,即用字形直接显示词义,以达到“目治”的目的。但是,作为“造字”的这种构形方式明显地有其局限性,为摆脱这种局限,在汉字构形上,便同时兼顾词的意义和语音两方面。社会在不断地前进,新的事物在不断地产生,就要求用新词来表达。因此,新词的出现是经常现象,但创造文字来记录新词的工作却总是赶不上。为了适应书面的表达,有时便用已有的字来记录新词,以表达新的意义,而不用另造新字。而汉语是单音成义的词根语(孤立语),音节的有限必然带来同音字的增多,因而引起表义上的困扰。为摆脱这种困扰,就要把语音分歧的词语记录下来,于是书面上出现了不同的符号。转注字就是反映时间、地点不同分歧的符号。根据这种构形思维历程的合理推测,“六书”作为构形方式,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大体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从《说文》可以看出,许慎对汉字字形的编排,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思想,但是他对“六书”(作为构形方式)产生的顺序从未经过深入的思考,其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六书指的是什么

六书指的是什么

六书指的是什么
汉字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是汉代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好像“猫”、“轪”、“鉲”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

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

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的含义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的含义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的含义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其中所使用的“六书”被认为是汉字体系的基础。

这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是汉字中最基础的一种,它是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模仿来表示该事物的含义。

例如,人字就是通过对人的形态进行描绘而成的。

指事则是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示事物的一种特定属性或特征。

例如,天字由日和一曲线组成,表示太阳经过一天后变成了月亮。

会意则是通过将两个象形或指事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概念。

例如,日月合在一起表示“时间”,因为日月都是代表时间的符号。

形声是通过将一个表示意义的部分与一个表示音的部分组合在
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

例如,字“伦”中的“仑”表示义,而“侖”表示音,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示“伦”。

转注是通过对字形进行解释,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

例如,字“田”中的“由”表示人的脸,因此“田”字就表示田地的一块块被人耕种的样子。

假借则是通过借用一个字的音来表示另一个字的含义。

例如,字“鲁”中的“鱼”字本身并不表示“鲁”的含义,但是它的音“lǔ”与“鲁”的音相近,因此被用来代表“鲁”。

总的来说,这六种六书在汉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六书的解说

关于六书的解说

关于六书的界说——读《说文解字研究法》札记之二
六书的问题,可以说很简单,公认的说法。

“四体二用”,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那末,要确定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属于哪一种造字法,也仅是弄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界划就可以了。

然而,这四书的界划也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的。

所以.马叙伦先生在(说文解宇研究法》一书中,对此用力颇多,分析颇细,给人以启发。

一、象形*事、会意之别马先生说:“明象形之为纯象物体,指事之为物体上发生一种现状,表示此现状者,为标帜性之不成文字之笔画,会意则两个以上象形或指事之文相联合共同而生一义,
则象形、指事、会意之界明。

”这是总的区分象形、指事、会意的标准。

然后分开来说。

l、戮形马先生先叙(说文象形之文)。

马先生说:“许书象形之文若干,可以确数而出之。

象形之文既为原始字,故为数至少/’共列举出一、二、三、巨、X、玉、气*、灯、木、小、八、采、牛b、U、止J、正、刃、行、牙、俞、册、干、丙、叫、十、辈、回、爪、爪、又、广人、卜、用、目、自、羽、俟、Y、鸟、自揭、驾、焉、屯么、予、自质、肉、-胄赢、刀、丰、角、竹、回、*、工、乃、竟、豆、卢、皿、口l、主、皂、入。

《经典常谈》专题01 ——《说文解字》

《经典常谈》专题01 ——《说文解字》

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专题01 ——《说文解字》原文阅读(限时30分钟)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这他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

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①;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我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

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

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

《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

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

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

“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

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

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是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

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

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

举例说明许慎的“六书”理论

举例说明许慎的“六书”理论

举例说明许慎的“六书”理论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1)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

指事举例上甲骨文以弧形为基准线,代表某一事物,其上方的短横为指示性符号,表示字义是位置在高处。

金文改弧形为长横,或加一竖作饰画。

小篆改短横为竖。

下甲骨文构造与“上”相似而方向相反,本义是位置在低处。

金文、小篆的字形变化也与“上”相同。

本金文、小篆在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

末金文在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夜声献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

象形举例人甲骨文像人体的侧视形。

女甲骨文像交手曲膝的妇女形。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

小篆形已失真。

后加声符成形声字“鼻”,以表其本义。

牛甲骨文像牛头形。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字内小点为水流过的山丘之属。

本义为河流通称。

眉甲骨文、金文、小篆像眼日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小篆将甲骨文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3)三曰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用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

形声举例汛、汪、沐、沥、海、湖、泥、淋、滋、润、澎、消铜、锌、钾、钻、铝、镁、铿、铂、锑、锣、钨、镭例如;从玉的形声字中,据《说文解字》,“璧“本义是瑞玉环,“磺”本义是半璧,“瑛”本义是玉光,“玲”本义是玉声,“理”本义是治玉,诸字字义不同,但跟玉都有关,“玉”作为形符,表示出它们的字义类属。

(4)四曰會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之浅见 作者:马文许慎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5月23日,文联组织我市作家、诗人、摄影家等文艺自愿者怀着敬仰的心情乘车前往参观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许慎文化园进行采风。

汽车刚刚在许慎文化园门口的六书广场停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六根亭亭玉立的石柱。

由于我的采写地点就是六书广场,因此就饶有兴趣的对石柱进行了认真地观看。

原来石柱上镌刻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确立的六书造字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法的定义和字例,前两种代表着我国的四种造字方法,后两种代表用字方法。

六书彰显了许慎对汉字使用和发展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对《说文解字》的学习方面我还是个小学生,开始对何谓六书造字法可以说一窍不通。

回来后,我认真查看了有关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

对六书造字法才有了初步的印象,下面说一点我理解的皮毛知识和浮浅见解。

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专家批评指正。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

随後古人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

叫它为「字」,是说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

把文字寫在竹简、絲帛上,叫做「书」。

「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

[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長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直到许慎创造六书说,才有了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六书是许慎通过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是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广场石柱上镌刻的六书的内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含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一曰象形,【《说文解字》把指事造字法放在第一位,我为了说明字的发展,把象形造字法挪在了第一位。

应以《说文解字》为准。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個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属于独体造字法。

明确说就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鬃、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逐渐减弱,象征性质逐渐增强。

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比如孝的出现,甲骨文的老是一个侧面拄着拐杖的老人。

去掉拐杖,由子女代替,就成了孝,表明孩子孝敬赡养老人。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象形字京发展情况。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合体象形字果的发展情况京的最初性状像不像城墙门,果’的最初性状像不像树上挂四个果。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母的甲骨文像一个敛手屈膝的女子,胸部的两点代表突出的乳房。

《说文解字》曰:母牧也。

从女,像孢子形。

其义是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从女即怀抱孩子的样子。

身的甲骨文和金文像一个腹部隆凸的人形,是指妇女身怀身孕,篆文的身,像人的身躯。

《说文解字》曰:身,躳也。

像人之身...... 当然象形字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这就需要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法。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其它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曰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一眼看去字形、結构看起來认得,但須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現的字意,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它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

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如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曰形声,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字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洪、河、杨、柳等。

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形声字责,上面是主,是形符,下面是贝,是声符,贝[bei],责[zei],韵母相同。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形声字责发展情况 其它如:·左形右声:洪、河; 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四曰会意,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意思是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即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構成文字;摻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它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

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

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会意也叫象意。

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会意字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

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车部》:轰轰,群车声也。

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

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

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

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说的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意思是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即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對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與根字意义相通,如:考、老。

属于用字法。

各说文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许慎说: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

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

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

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

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如雨、雷、雪、露、霜、雾等;身的本义是指妇女怀有身孕。

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曰:契文从人而隆其腹,像人有身孕之形。

身除引伸自己的生命,又引伸亲自之意。

继续发展,身也表示自身的品德、名节,但凡从身的字,大都与人的身体有关,如躬、躺、躯、躲等。

转注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到许慎方下了准确的定义。

举例说明:1.老、考、耆、耋①老:《说文》云: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丂声。

③耆:《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旨声。

(注:耆今读qi 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④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

从老省,至声。

(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从一,一犹地也。

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

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