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如何区分砂土、粉土、黏土
现场如何区别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粘土

其实就两步:一看二捻。
粉、粘区别在粒径,反映在颗粒间的粘结能力,即粘聚力c。
(1)看,靠的是肉眼视觉的分辨能力。
肉眼0.2mm可辨,约0.06mm可见,粉粒粒径接近肉眼能力极限。
刀切断面,粉土能看出沙沙的感觉,暗哑无反光。
而土越粘,切面越平润、光滑。
(2)捻,靠的是手指触觉的分辨能力。
捻的动作本身就是一个小型剪切试验,轻轻捻时σ=0,就只剩c了。
对于粉土、细砂,就需要轻轻加点力来捻,靠指尖间颗粒的滚动、错动去感觉它们颗粒粗细的不同。
食指指尖是人体上触觉最敏感的部位,传感器也有了,而且精度不低哦。
只是这个传感器需要标定和调试:标定和调试方法——拿着已经有试验结果的土样,捻上个把星期,估Ip达到误差小于2不成问题。
传感器长期不用后再次使用还需要重新标定和调试。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还是用手捻,粘土有滑腻感,粉土则粗糙,粉粘则在滑腻感中存在颗粒的感觉,此外,我发现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弄少量的不是干燥的土放在手心里,反复来回碾,即便是碾到水分干了碾到水分干了,粘土最终会成极薄的薄片状;粉粘则成片状,但是留有部分颗粒状东西;粉土即便是碾到水分干了也是散的,而且在蹍的过程中极其糙手。
现场辨别:1、看切面,切面光滑,反光好为粘土,次之为粉质粘土,粉土基本无光滑面2、搓条粉土基本不能搓成条,粘土能搓成0.5mm细条,细腻。
3、刚取上来的土样黏上粗砂砂粒。
干后粘土去掉沙粒比较困难,粉质粘土次之,粉土比较容易这些土是有区别的!1、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含有主要元素是铝还有镍等微量元素。
2、塑性指数大于10 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注: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 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 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什么是沙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土

什么是沙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土1、沙土:以沙粒为主的土壤。
含沙量可达85{bf}以上,而细土量仅占不到15{bf},可明显看到各种大小的沙粒。
沙土通气透水,春季土温上升快,宜于发芽出苗。
但保肥力差,易受干旱,本身养分少,是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
可掺入塘泥等改良,化肥不宜多施用。
在沙土上使用磷肥及微量元素,效果很好。
2、沙壤土:一种含沙粒多,含细土少的土壤。
其含沙量可达55{bf}~85{bf},一般湿时能成球状,但球面不平,如将其搓成大拇指粗的条状时,易碎成大小不同的土块,干土块易压碎。
这种土壤土质松散,通气透水,不黏不硬,宜于耕作,但保肥、保水力仍较差,发小苗,不发老苗,后劲差。
施肥时应多施黏粪。
施化肥应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勤施、少施,以防肥料流失。
3、壤土:一种土性良好的沙黏含量适宜的土壤。
其特性是松而不散,黏而不硬,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且肥力较高,宜于种植各种植物。
人工配制壤土,可用20{bf}的黏土、30{bf}~40{bf}的淤泥、300/0―400/0的沙,充分混合。
因有黏土,保水保肥力强;因有沙,排水好;因有淤泥,有一定的肥效。
4、黏土:细土含量占绝对优势,而含沙量很少的土壤。
细土含量达45 010以上,其中粒径为0.02―2毫米的沙粒仅占不到35{bf}。
黏土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含植物所需养分较多,但通气透水性差,适合栽培水生植物等,栽培其他花卉时需要适当掺沙,多施有机肥料进行改良。
1、沙土:以沙粒为主的土壤。
含沙量可达85{bf}以上,而细土量仅占不到15{bf},可明显看到各种大小的沙粒。
沙土通气透水,春季土温上升快,宜于发芽出苗。
但保肥力差,易受干旱,本身养分少,是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
可掺入塘泥等改良,化肥不宜多施用。
在沙土上使用磷肥及微量元素,效果很好。
2、沙壤土:一种含沙粒多,含细土少的土壤。
其含沙量可达55{bf}~85{bf},一般湿时能成球状,但球面不平,如将其搓成大拇指粗的条状时,易碎成大小不同的土块,干土块易压碎。
土样的准备.土的工程分类.鉴别和描述实验步骤

土样的准备.土的工程分类.鉴别和描述实验步骤
土样准备:
1.采样:选择地表土或岩石抽样,应从工程设计所在地场地选取,采取不同深度或不同深层的土样。
2.初步处理:清理土样表面的杂质。
3.试样切割:样品切割成规格相同的试样,最好进行干燥处理。
土的工程分类:
1.黏土:粘性强、可塑性好、韧性高的土;
2.砂土:含量大于50%的沙子构成的土;
3.粉土:颗粒粒径小于0.075毫米,并且含量大于50%的土;
4.杂土:尘土、粘砂土、泥炭质土、有机土等类型不明确的土。
鉴别和描述实验步骤:
1.观察土质的颜色、花纹、质地等视觉特征;
2.采用手感法,对土壤温度、触感、硬度等指标进行测试;
3.进行水溶性测试,评估土壤酸碱值和无机盐含量;
4.进行化学成分检测,识别土地中类型的化学元素;
5.进行微观滑动实验,评估土质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6.进行光谱测试,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野外土的鉴别方法

切面光滑, 有滑腻感,感觉不到有砂 土块坚硬,用 易粘着物体,干 塑性大,能搓成直径 小 于 0.5nn 的 长 条 黏 有粘刀阻力 粒,水分较大时很粘手 锤才能打碎 燥后不易剥去 土 (长度不短于手掌) 手持一端不易断裂 粉 稍有光滑面, 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 土块用力可压 能粘着物体,干 有塑性,能搓成直径 为0.5~2mm的土条 质 切面平整 感觉到有少量粘粒 碎 燥后较易剥去 黏 土 粉 无光滑面, 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 土块用手捏或 不易粘着物体, 塑性小,能搓成直径 土 切面稍粗糙 感觉到砂粒较多、粗糙。 抛扔时易碎 干燥后一碰就掉 为2~3mm的短条
砂
土
细砂
大部分颗粒与玉米粉近似,粒 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
径在0.075-0.25mm之间。 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
表面有水印
(翻浆)
偶有轻微粘
着感
粉砂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粒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 表面有显著翻 有轻微粘着 径在0.005-0.075mm之间。 稍加压力可分散 浆现象 感觉
河漫滩和山前洪、颜 色 较 深 而 暗 , 冲积扇(锥)的 呈 褐 、 暗 黄 或 灰 表层,古河道; 色 , 含 有 机 质 较 已填塞的湖、塘、多时带灰黑色 沟、谷;河道泛 滥区
二、科学方法
野外工作的目力鉴别, 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 也是野 外勘探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习惯采用的描述内容, 比较侧重于观察了解土的物理性质, 如湿度、状态、包含 物等, 而缺乏对土的力学性状的观察了解。粘土和粉土的 颜色和湿度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异, 除了用手感颗粒粗细的 通常方法外, 就没有很多的办法来作有效的判断。 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 有一个专门的标准(D2488 土的描述、目测—手感法) ,详细地规定了目力鉴别的方 法, 可供借鉴。关于适用范围, 这个标准规定: 不仅用于现 场的鉴定, 且也用于办公室内或试验室内, 或需要对土样进 行检查和描述的任何地点。这个标准对于相同类型的试样 分类特别有价值, 可使需要用来进行土的正确分类的室内 试验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砂土和壤土和粘土的区别方法

砂土和壤土和粘土的区别方法砂土和壤土和粘土的区别方法1、从颜色上分辨,砂土是有些微黄,且有点发白,而粘土则大多都是浅黄色。
2、从松紧程度上分辨,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用手捏一下会比较松软的应该是砂土;相反,如果捏起来很结实,则是粘土。
3、从手感上分辨,砂土是颗粒物,摸起来有一种粗糙的感觉,而粘土则要光滑得多。
4、从吸水性能上分辨,这个方法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在使用前用手指轻轻按一下它们的表面,若能够很快吸收水份,则为砂土,否则为粘土。
5、从含沙量的高低上分辨,因为砂土中不含沙子,因此不需要任何筛选的方法就可以分辨出来,一般含沙量高的为砂土。
其实,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外,还有一个更简单易行的办法:将两种土各抓一把放在嘴里咀嚼,砂土会有一种刺刺的感觉,而粘土则是非常光滑的感觉。
因此,砂土的颗粒是比较粗的,有棱角;而粘土的颗粒则是比较细的,没有棱角,也不会刺伤人的口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轻松地辨别出土的好坏来,真可谓“一看、二闻、三尝”,而砂土则主要靠这几种方法了。
说到底,只要我们平时对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秘密。
我们不妨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一定会收获很多!评语:作者观察生活仔细,语言流畅,例举丰富,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砂土是颗粒物,摸起来有一种粗糙的感觉,而粘土则要光滑得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好好学习吧!在学习之余要多多积累词汇哦!想办法让脑袋瓜变得灵活一点儿,那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我很喜欢你的小说,可爱中透着细腻,纯净中充满着执着。
有时候心情会莫名其妙的随着某一个情节而激动,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你会找到属于你的成功!很好看的文章,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写出更多这样好看的文章。
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呵呵,很开心你能够喜欢这篇文章,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我相信,我们都会越来越棒的! good luck!很高兴与你做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这一次,又为你加油打气了呢,呵呵,要继续加油哦!再见!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即将升入五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只是差这临门一脚的勇气了。
沙土、壤土、黏土各土质特点

沙土、壤土、黏土各土质特点
一,沙土土质成分沙土是通过风化作用形成的。
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
泛指含沙很多的土。
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
二,壤土土质成分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
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三,黏土土质成分黏土就是具有黏性的土啊`烧砖很不错. 黏土又名耐火黏土,又称无序高岭石。
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天然硅酸铝质材料,化学组成大致为(Al1.8 Fe0.1 Mg0.2)[Si2O5](OH)4,Al2O3含量>30%,耐火度>1580℃,由硅酸盐质岩石风化作用形成,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耐火原料。
工业上使用的耐火黏土主要分为硬质黏土和软质黏土两类。
软质黏土用于具有好的分散性和可塑性,常称为结合黏土。
通常将硬质黏土高温煅烧,用作制砖熟料,常称为结合黏土。
通常将硬质黏土高温煅烧,用作制砖熟料,软质黏土直接用作制砖结合剂。
耐火黏土主要用于制造黏土质、高铝质耐火砖、耐火泥和陶瓷匣钵等。
黏土还可以烧成黏土砖等等。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概要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砂土、粉土、粘土定义

砂土、粉土、粘土定义
砂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的石英颗粒组成的土壤。
它的颗粒较大,质地疏松,通透性较好。
粉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的颗粒组成的土壤。
粉土的颗粒比沙土更细,质地较为细腻。
粉土的通透性较差,保水性能较好,能够较好地保持植物所需的水分。
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组成的土壤。
黏土的颗粒非常细小,具有很强的黏性和塑性。
黏土的保水性能非常好,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黏土的通透性较差,容易产生积水,不利于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粉土,粘土,砂土有什么区别?
粉土,砂土和粘土的称谓只是一种泛指的说法,准确的称呼为无粘性土和粘性土,划分标准粗略为看粒径大小(即砂粒、粉粒、粘粒等),理论上判断方法应用塑性指数(Ip)划分,(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塑性指数需要在实验室内通过界限含水量试验测定。
但在实际中,砂土无法进行该项试验,一般是通过颗粒分析方法(洗筛法+比重计法)分析其颗粒构成,然后进行判断。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Ip=WL-Wp
式中WL——液限;
Wp——塑限
2、液性指数IL=(W-Wp)/(WL-Wp)=(W-Wp)/Ip
式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
WL——液限;
Wp——塑限
Ip——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
IL≤0 坚硬
0< IL≤0.25 硬塑
0.25< IL≤0.75 可塑
0.75<IL≤1 软塑
IL>1 流塑
砂土、碎石土等称为无粘性土。
塑性指数Ip>10的土为粘性土
Ip>17为粘土,10<Ip≤17为粉质粘土
Ip≤10的粉土
当塑性指数其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性土,
粉土就是过去的轻亚粘土
亚黏土是公路,桥梁的规范上规定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粉质粘土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粘性土
土质学中指具有粘性联结的松软土,具有可塑膨胀收缩等特性。
其力学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
一般按所含粒径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多少可分为三类:①粘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大于30%,塑性指数大于17;②亚粘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在10%-30%之间,塑性指数为10-17;③轻亚粘土(也叫亚砂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在3%-10%之间
砂土
土质学中指颗粒间缺少黏聚力的松软土。
主要由直径在0.05-2mm之间的颗粒组成,不具有粘着性及塑性,但透水性较强。
按颗粒大小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及粉砂。
砂土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地基,透水性好,易于密压;但在水头及动荷载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管涌及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