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经济
对准格尔旗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 一) 融 资难 问题 突 出, 信 用担 保 体 系存 在
明显缺 陷。 一是 直接 融 资受条 件 限制 , 无 法 利用
股票市场筹措资金。二是 民营企业 自 身经营风 险大 , 向银行贷款信用度不高 , 很难借到资金 。 三是民间资金借贷的利率很高 ,增加企业的生 产成本 , 而且受民间资金断链的影响, 借贷难度 加大。四是担保资金规模过小 , 筹集非常困难 , 商业银行不予授信评级。五是担保机构与银行 之间存在分歧 , 难 以形成 良好合作 , 由于银行对 担 保公 司 的信用难 以接受 , 在担 保放 大倍 数 、 风
内蒙古 金融研 究 2 0 1 3 . 0 8
对 准 格 尔 旗 民 营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的 调 查
官豹 山 刘 海丽
( 中国人民银行 准格 尔旗 支行 薛家湾 0 1 0 0 3 0 )
( 中 国 人 民银 行鄂 尔 多 斯 市 中 心 支行 东 胜 0 1 7 0 0 0 )
到 1 1 6 5 0元 。
陶瓷 、 制造业、 新能源新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高新 技术 产 业落地 建设 ,民营 经济结 构 更趋 合 理 。 四是 大 型 民营企业 发展 迅 猛 , 从2 0 1 1 年 开始实施 “ 双百亿工程” 以来 , 准格尔旗共培育 百亿元 民营企业 7 家 ,正积极筹备上市 的民营 企业 4 家( 伊东 、 满世 、 瑞德 、 生力 ) , 其中 3 家是 百 亿元 企业 。 二、 民营经 济发 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准格尔旗发展蔬菜产业的必要性

准格尔旗发展蔬菜产业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沙、薛镇的兴旺繁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从业谋生,造成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城镇的蔬菜供应出现紧缺、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的局面,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加重人们的生活负担,与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拉大差距。
其实,就城镇蔬菜供应而言,准格尔旗自改革开放以来,虽说下了很大力度,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出现在淡季蔬菜供应上,也就是反季节蔬菜供应困难。
据薛、沙两镇市场调查反映,两镇总人口(含流动人口)13.5万,淡季消费蔬菜总量约337.5万kg,自产蔬菜约113.1万kg,是需求总量的1/3,每年从外地(包头、呼和浩特市等地)调入约225.4万kg,外地调入蔬菜的季节正是菜价最高季节(12月~3月),以每公斤蔬菜按平均价4元计算,2镇居民就从菜市场流向外地资金902万元,加上秋贮外调蔬菜流出资金约300万元,总计1202万元。
仅沙、薛两镇就向外地流出这么大一笔巨资,可想而知全旗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那么怎样才能堵住这笔巨资的流失缺口呢笔者认为,在准格尔旗要根本解决人民的蔬菜问题,思路只有一条,组建大型蔬菜公司,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道路,以公司为龙头,联网蔬菜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社会化生产与规模实体经营,公司实行产、销一条龙社会化服务,这样才是加快准格尔旗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虽然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建成1家大型蔬菜公司,但管理技术、服务还较差,为数甚少。
1公司加农户或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选择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准格尔旗的蔬菜发展必须走公司加农户或专业合作社的道路,这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向前发展必然要出现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种竞争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源利用的重新配置,经营体制的重新改组,也就是说那些占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个体分散经营者必将被形成的社会化生产的集团、公司所取代,我们的蔬菜产业也不例外,它不仅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受其制约,而且是市场反应较为敏感的热门产业经济,它的兴衰将会直接牵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要素供应、物价等市场秩序的稳定。
准格尔旗简介

准格尔旗简介准格尔汉意为“左翼”,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南部,晋、陕、蒙交界处。
地理坐标东经110度5分至111度27分,北纬39度16分至40度20分。
全旗辖9个苏木乡镇(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暖水乡、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大路镇、龙口镇、纳日松镇、准格尔召镇),4个街道(友谊街道、蓝天街道、迎泽街道、兴隆街道),一个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一个工业园区(大路工业园区)。
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9万人),居住着蒙、汉、回、满、藏、壮等14个民族。
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薛家湾是连接晋、陕、蒙三地重要的交通要冲和物流、人流、信息流中心。
准格尔旗矿产资源富集,发展现代工业基础优越、前景广阔。
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硫铁矿、铁矿、铝土矿、油母页岩、石英砂、泥炭、耐火粘土、铝矾土、天然气、石油等十二种。
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44亿吨,占全区7.7%、全市33.6%,远景储量达1000亿吨以上,拥有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县,并且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生态、循环园区。
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煤炭回采率,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经过3年的资源整合和机械化改造,准格尔旗地方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07座整合为124座,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到101万吨,煤炭产业升级换代取得阶段性进展。
同时,准格尔旗的电力工业也较为发达,现已建成并投运火电厂7座、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为466.4万千瓦。
在2010年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百强评价中,准格尔旗位居全国百强县第47位,西部百强县第1位;成为全国首批10个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之一、全国十大全面小康示范县之一。
现在,准格尔旗正在加快大型电力和煤化工项目建设,促进粉煤灰利用、多晶硅、高档日用陶瓷、煤机制造等项目落地,全力构筑煤炭、电力、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业并举的新型工业格局。
准格尔旗还盛产糜、黍、谷、荞麦等山地精品小杂粮,也出产远近闻名的山羯肉、黄河鱼。
准格尔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准格尔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摘要:准格尔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使其在经济发展方面享有很多优势条件,但同时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针对实际情况对合理开发与资源利用,开拓准格尔旗经济,促进准格尔旗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看法。
关键词:准格尔旗资源合理开发准格尔,蒙语,汉意为“左翼”。
位于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有“鸡鸣三省”之称。
面积7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15万。
地貌称“七山二沙一分田”。
近年来,准格尔旗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成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十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2010年度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县第2位、中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等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发展环境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但总体上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从国际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扩大,工业化国家经济规模日益庞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上对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
——从国内来看,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向好,能源、化工、建材等产品需求旺盛,有利于发挥我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倒逼机制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有利于我旗扩大开放,承接新兴产业,优化要素结构,加快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的引进步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出台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等十项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我旗继续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旗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和打造战略性新型产业。
国家将出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指导意见,只要我们对相关政策把握准、领会透、利用好,就可以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产业、投资、资源环境和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准格尔的关键时期。
《准格尔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二次全委会、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十五”时期,我旗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解决发展难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干部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时期。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亿元,超“十五”计划71亿元,年均增长37.3%,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万元增加到4.8万元(约合5900美元),居全区第一位;财政收入完成28.8亿元,超“十五”计划22.8亿元,年均增长57.2%,居全区第二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6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1399元和4705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5994元和2498元,年均增长16.1%和16.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9.6:64.1:26.3调整为4.1∶66.5∶29.4,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特点。
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4.5%上升到56%。
准格尔旗自然概况

准格尔旗自然概况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北纬39°16’~40°20’,东经110°05’~111°27’之间。
北部和东部被黄河所环抱,隔河与包头市的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山西省的偏关县、河曲县相望。
南部与陕西省的府谷县接壤。
西部从南到北依次与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毗邻,为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
旗境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总面积7535平方公里,2005年底总人口271623人,其中男114490人,占全旗总人口53%;女127133人,占全旗总人口47%。
城镇人口74320人,农牧业人口197303人,流动人口48373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人。
旗人民政府驻薛家湾镇,邮编:010425。
代码:150622。
区号:0477。
拼音:Zhunge'er Qi。
薛家湾镇,西距鄂尔多斯市所在地东胜区135公里,东北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25公里,南至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48.9公里。
【行政区划】全旗共辖6个镇、2个乡、1个苏木,薛家湾镇、大路镇、纳日松镇、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暖水乡、十二连城乡、布尔陶亥苏木。
设185个村民委员会,3个嘎查,1490个村民小组,21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准格尔”一名的含义和来历:“准”系蒙古语口语Juun的转音,意为“左、东”,“格尔”系蒙古语书面语Gar的谐音,意为“手、手臂”,故“准格尔”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左翼”。
据1986年出版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伊克昭盟分册”上说:“准格尔:系蒙古语,多译为东首、东部、左翼前之意。
以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取名。
又称,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把从新疆带来的部分准格尔部落人安置于此地而得名。
”又据2005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说:“‘准格尔’蒙古语,意为左翼。
因清置鄂尔多斯左翼前旗而得名。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四个方面28个问题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四个方面28个问题【最新版】目录1.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概况-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开发区规模2.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状况- 经济支柱- 企业情况- 金融服务机构- 就业情况3.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城镇规划- 人口规模4.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社会事业- 教育资源- 文化生活- 领导班子- 投诉电话正文【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概况】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名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开发区成立于 1999 年 10 月,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
开发区实行派出机构、授权管理的运行机制,规划控制面积为 94 平方公里,核实规划面积为 52 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面积 38 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 10.7 平方公里,规划城镇人口 10 万人。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状况】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经济支柱主要包括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
目前,开发区内有 5 家企业,其中包括煤矿、化工厂等。
在金融保险服务方面,开发区内有 8 家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开发区内的企业较多,因此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保障。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方面较为完善。
开发区内拥有汽车站,方便居民和外来人员出行。
同时,开发区还规划了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社会事业】在社会事业方面,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
目前,开发区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文化生活方面,开发区内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开发区还设有领导班子,负责开发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四个方面28个问题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四个方面28个问题【最新版】目录1.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简介2.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问题3.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优势4.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正文【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简介】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原名沙圪堵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 1999 年 10 月。
该开发区实行派出机构、授权管理的运行机制,规划控制面积 94 平方公里,核实规划面积 52 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面积 38 公里,镇区建成面积 10.7 平方公里,规划城镇人口 10 万人。
目前,镇区人口约 5 万人。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问题】尽管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人才短缺等。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产业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力度强。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未来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引进和培养人才。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再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强环保监管,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最后,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准格尔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正在迅速改变。
但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综合经济实力。
2008年,全旗完成GDP395.5亿元,增长21.8%。
人均GDP由上年的99348元增加到124371元(约合1.8万美元),增幅25.2%。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3.57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22.48亿元,增长29.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1.0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5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16.37和5.29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全旗完成GDP221.15亿元,增长17.7%。
“十五”以来,准格尔旗GDP增长了12.4倍,年均增幅达到31.4%。
图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2:三次产业比例2008年,全旗完成财政收入73.92亿元,增长26.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3246元。
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39.78亿元,增长29.2%,上划自治区收入5.6亿元,增长23.6%;一般预算收入28.55亿元,增长24%。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96亿元,增长12.1%。
财政收入分产业和行业看,第二产业完成58.69亿元,增长24.3%,占总收入的79.4%;第三产业完成15.23亿元,增长19.0%,占总收入的20.6%。
煤炭、电力两行业作为主要税源,分别完成45.66亿元和3.6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1.8%和4.9%。
2009年截止8月底,全旗完成财政收入70.5亿元,增长54%。
“十五”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了20.5倍,年均增幅达到32.3%。
图3:财政收入分级次构成情况图4:财政收入分行业业构成情况2008年,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181个,累计完成投资214.46亿元,增长8.1%,其中一产完成投资0.87亿元,二产完成投资178.46亿元,三产完成投资34.95亿元。
2009年上半年,全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12亿元,增长43%。
图5:“十五”以来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图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情况(二)农牧业和农村工作。
农牧业主要是两部分,即沿河现代农牧业和丘陵沟壑区传统农牧业。
沿河现代农牧业从2004年开始实施,现已形成节水示范农业基地10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其中规模化经营10万亩,引进企业10家,成立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33家,其中经营现代农牧业的专业合作社12家。
目前,沿河现代农牧业的效益未明显体现出来。
丘陵沟壑区传统农牧业仍然是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种植业以旱作农业为主,200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71997公顷(包括现代农牧业区的小部分),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139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16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53公顷,瓜类种植面积3213公顷,青饲料播种面积22449公顷,牧草播种面积14149公顷,受前半年旱情影响,粮食预计减产4—5成(2008年粮食总产量11.5万吨)。
养殖业在2004年禁牧以来,主要以舍饲养殖为主,畜牧业成为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9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数达到1004836头只(去年为1105449,减少100613)。
农村工作在“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统筹城乡、集约发展”战略指引下,主要实施人口转移。
实施了农牧业“三区”划分,转移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人口,建设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同时开展了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新农村规划将全旗居民点规划为40个。
2000年以来,通过产业转移、教育转移和生态移民、矿区移民等政策措施,累计转移人口7万多人,目前,农村居住人口只有5万人左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准格尔旗的主导产业。
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占GDP总量的56.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实现增加值190.1亿元。
2009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9.71亿元,占GDP总量的58.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户,实现增加值109.79亿元。
工业以煤炭、电力产业为主,建材、化工也占一定比例,2008年生产原煤10015万吨(准能2838万吨、地方7177万吨),发电126.24亿度,生产电石82.56万吨,生产焦粉4.17万吨,生产水泥34.44万吨,生产炸药7.07万吨;2009年前8个月,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工业产品有所下降,生产原煤8793万吨(其中准能2536万吨、地方6257万吨),发电80.6亿度(下降3.2%),生产电石44.62万吨(下降29.3%),生产焦粉10.46万吨(增加262.2%),生产水泥24.44万吨,生产炸药4.8万吨。
煤化工产业正在兴起,尚未产生效益。
现有在建煤化工项目6个,设计生产能力为292万吨,其中甲醇210万吨、二甲醚10万吨、其它产品72万吨。
建筑业方面,全旗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8个,200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亿元,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实现利税0.22亿元。
图9:工业内部结构表1:200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四)第三产业。
准格尔旗第三产业主要由商贸流通业拉动,2008年全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26.72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10.7亿元,其它贸易2.58亿元;2009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6亿元。
现代物流业正在兴起,但未形成规模,主要以煤炭运输、仓储为主,2008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73亿元,大路煤炭物流园,大饭铺汽车服务区正在建设。
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现有金融机构11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5家(工行2家、农行、建行、中行各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1家;鄂尔多斯市商业银行准旗支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2家;邮政储汇局2家;2009年前8个月,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5.24亿元;全旗现有保险企业及网点16家,2008年保费收入15500万元。
图11:2004年以来三产增加值增长情况表2:银行基本情况(五)城镇建设。
近年来,准格尔旗城镇建设按照“巩固完善薛家湾、改造提升沙圪堵、全面开发大路新区、加快建设龙口镇、完善其它苏木乡镇所在地市政功能”的总体思路进行,2004年以来投入36.19亿元加快城镇建设,全旗城镇化率达到57.3%。
表3:重点镇建设情况(六)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加强了水、电、路建设。
供水方面,全旗现有水源地38处。
其中,饮用水水源地36处,主要分布在薛家湾陈家沟门、唐公塔、苏计沟、张家圪旦村永兴店、窑沟、黑岱沟村马家塔、大路苗家滩、沙圪堵安定壕、榆树湾、魏家峁、纳日松红进塔、勿图门、伙房塔、四道柳、准格尔召公沟、暖水等地;工业用水水源地2处,分别是小沙湾黄河供水工程和大南沟水库。
交通方面,有黑色公路通车里程1058公里,主要是103省道及辅道、109国道、214省道和阳吉线、壕托线、薛魏线、史榆线、纳榆线、曹羊线、西青线等主要干线,在建公路有大饭铺至康巴什高速公路、大饭铺至小沙湾一级公路、荣城至乌海高速公路准旗段、沿河一级公路准旗段、薛家湾至大路新区一级快速路等;铁路通车里程183公里,主要有大准、准东、呼准、酸周、点南铁路。
2008年全旗公路货运周转量1200500万吨公里,客运量49900万人公里,铁路货运周转量1401650万吨公里。
供电方面,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4座。
(七)社会事业。
全旗现有各类学校6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完全中学2所,小学32所、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54479人(上学期)。
社会力量办学的小学2所、在校生280人,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3822人。
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3886名。
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全旗现有综合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基层卫生院18所、民营医院3所、村卫生室201个、个体诊所116家,卫生系统有病床1502张,卫生技术人员1280人。
全旗现有市级一级文化站7个、二级站8个、三级站10个,示范文化室18个,市级示范文化户77户,文化经营活动单位170余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
2004年至今,旗财政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8亿元,招聘大学生890名;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亿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7名。
2009年,将在大路新区陆续开工建设“四大文化主体工程”(博物馆、图书馆、新闻会展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一场三馆”(体育场、体育馆、训练馆、游泳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现已开工。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55元,其中来自二、三产业所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1.4%,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人均纯收入还达不到7155元;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4821元和3715元。
社会保障方面,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保、低保制度,截止目前,全旗城镇养老保险参保7166人,保障标准为450元/人•月;农村养老保险参保93803人,保障标准为210元/人•月;被征地农民参保2933人,保障标准为460元/人•月,生态移民参保1971人,保障标准300元/人•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9.45万人,参合率93%,报销封顶线10万元;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5万人,参合率80.3%,报销封顶线3万元。
有城镇低保对象3130户7077人,月人均补差220元;有农村低保对象5122户12288人,半年人均救助528元。
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免费职业教育、免费体检,建立了大学生资助奖励制度,为原国有集体转制下岗失业人员代缴养老保险、发放生活补贴等。
2004年以来,旗财政投在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超过10亿元,有17万农民、2万多城镇居民、4万多学生不同程度受益。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一)基础设施仍然是瓶颈制约。
从图10与图13、14、15的对比情况来看,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全旗工业用水需求约7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只有3015万立方米,大路新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工业用水缺口约4000万立方米,实际工业供水能力为3600万立方米(不包括准能公司,加上准能公司供水能力为7920万立方米,其中2160万立方米年底才具备供水能力)。
全旗电力总装机已达298.4万千瓦,在建电厂总装机162万千瓦,如果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电力外输通道将有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