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物候课件
苏教初中语文九上《4专题:气象物候》PPT课件 (1)

• 3、根据1—3节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 述一下什么是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 物候: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 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 物候学: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 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
•首先是纬度(南北)
主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
。
知 。
苏 轼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 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 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 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惠崇 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 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 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 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 “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 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 上”。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 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 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 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 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思考:结尾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追击辉煌战果,却 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 景,故留悬念,引人联想,收到言尽 而意不尽的效果。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物候专题PPT课件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
30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
31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
32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 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 成
返回教程
物候现象差异
.
33
四、研究物候有什么意义?
首先、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 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 价值。 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 相同的地区。 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 害。
7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4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 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这是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秋天就在眼前。
.
38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
39
拓展延伸,探究交流
阅读《卫星测天气》思考:
气象物候
.
1
气象物候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
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
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 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 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
2
气象物候
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 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专题气象物候课件

专题气象物候课件专题气象物候课件气象简单来说就是天气气象的变化,气象的变化是万万千千的,难以琢磨,下面是气象物候专题的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气象物候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气象物候就是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例如:“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游丝天外飞指毛卷云等等一些现象的变化来预测到天气的变化。
气象气候石柱出汗,大雨滚滚。
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燕子低飞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
猪衔草寒潮到。
狗泡水天将雨。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有大雨。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
候鸟早飞来之年,雪较多。
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
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吼。
六月大风台,七月作水灾。
九月九港风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雨来雪,不停歇。
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
老鼠做窝,寒流将到。
鹭飞溪河,洪水必到。
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唔(不)多。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九上《专题:气象物候》PPT课件 (五)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一、文章的第二部分(2—6段)具体说明 怎样看云识天气,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完 成下列表格。
阅读第三节,完成表格:
名称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形状
像羽毛、像绫纱 像鳞波 像棉花团 像羊群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 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 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 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 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拓展延伸,探究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 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愿晓笛五 将战中月 腰随闻天
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 塞 境的艰苦,其中的“晓”和
下 金 折 山 下 “宵”,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
剑鼓柳雪 ,,,,
曲 六
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
直 宵 春 无 首 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为眠色花李( 斩抱未只白其 楼玉曾有 一
全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用了 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楼兰王贪
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 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 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 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 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冬季立冬气象物候传统习俗起居养生课件PPT

渊气
史的
冬
的立
冬贰
历
立
壹
第一部分
立冬的历史渊源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 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1、立冬的历史渊源。
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 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 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 冬季气候过渡。
第三部分
立冬的传统习俗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 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3、立冬的传统习俗。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 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 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 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 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立冬三侯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 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 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 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 变成大蛤了。
2、立冬的气象物候。
Beginning of Winter
一Hale Waihona Puke 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生
养
居
起
的
冬
立
伍
造
创
俗学
文
的
冬
的立
冬肆
专题:气象物候PPT课件

专题 气象物候
第二课时
预习要求
▪ 阅读四首古诗,看看每一首诗中谈到了哪 些物候现象和知识。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赏这析首】诗作描者写善了于边抓塞住生具活有的特艰征苦性,的表事现物戍来边概 将括士生奋活勇,杀表敌现的主英 题雄 。气 如概 以和 五爱 月国 天精 山神 寒。冷、无花无 柳诗而歌只诗大能的意闻前:《四到折句了杨描五月柳写,》景祁曲物连来,山衬极仍托写旧边白雪塞关皑环的皑境酷,的寒没艰,有苦以鲜, 花表以,现“只戍随有边金天将鼓寒士”地为和冻。国 “虽御 抱然敌 玉传不 鞍来怕 ”吹艰 来奏难 表《折困 现杨苦 战柳的士》精们的神奋笛。勇声诗杀,却 仍上子的将敌剑介旧也,后士及那看 只四的高直样不能句英度为为到 抱斩刻勇警国一 着画、惕楼除丝 马人警来兰害春 鞍,色 打”物 惕 寇消。瞌, 。 的,灭一睡表 从 情诗敌早,人现 结 景人就希军 构 。代。随望旅 上 结替着我将生 看 尾战能鼓用活 , 两士声 我的 前 句们去 挎紧四“直搏 着张句愿抒战 的和对将胸, 剑戍艰腰臆到 ,边苦下,了 像晚 傅 环更境是的音描韵写铿,锵正,是 气为 势后 豪四 壮句 ,表现 达将 了士 誓们死的消英除雄边气患, 概为作国立铺功垫,的愿足望见作与决者心构思。的匠心。
诵读欣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 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
是【从赏白析云中】流开出元来的中一后般。期次,句唐“一玄片宗孤城荒万淫仞纵山”乐,,写塞不上务的边孤 【城防大。,意在不高】山关黄大河心河的远的滚环戍滚抱波征下涛,人仿一佛的座一疾地直处苦伸边向。塞了的诗白孤云人城深在巍处然进,屹塞入立上。凉的这崇州两山,句, 峻呢描两听士岭?写句到卒之玉了刻在哀的间门祖画这露关国戍种怨 同出外山守环的情了,川者境笛。一只的的中段有雄心忽声此孤黄伟理然后诗寂沙气提听的衰势供到虽,城草,了了写写墙,也一羌的下;春突个笛你风出典声是了们从了型,戍这何来戍环所别也边境吹首边吹吹士。的诗的奏 不 卒曲将,那到的调怀这荒恰士表乡儿凉好不达的。境是《遇《得对折,折怀远杨为杨乡戍柳后》 柳的》怨,情这就,不但能写不勾得起悲戍卒壮的苍离凉愁。,于没是,有诗颓人废用豁的达情的语调调。排即解 道关使:外写羌本悲笛来切何就须是的老春怨是风情吹吹奏不,那到但哀的悲怨地的方中《,有折哪壮杨有柳杨,》柳悲曲可中调 折呢!有?“慷要何慨知须道。怨,”玉三门
气象物候

麻雀囤食要落雪。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
但它向我们展示的并不始终是温 顺与秀美,有时也会有无情与暴 虐
走进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课外作业: 1.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2.了解我国民间的24节气名称 及名称的意义。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惠 崇 《 春 江 晚 景 》 二 首 ( 其 一 )
苏 轼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 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 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 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 王 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 之 对远戍士卒的同情。此诗虽写的是 涣 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 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 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 中有慷慨。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 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 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 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 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 “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 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 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 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专题气象物候PPT课件

•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花开的时间也越晚,这是因
为高下的差异。
(2)从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花期越来越迟,这是因
为南北纬度的差异。
-
11
专题 气象物候
-
12
诵读欣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阅大自读然·参的语考言是《指什大么自呢然? 的语言》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
纬度(南北差异:越往北春天越迟)
主
经度(距海洋远近:离海越近,春天越迟)
高下的差异(越往高处春天越迟)
古今的差异(古迟今早)
次
3.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其次是“对于安排农作物
区划……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
6
拓展延伸,探究交流
阅读《卫星测天气》思考:
气象卫星是如何测天气的? 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 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
7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
的。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
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
“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列图表举 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
说明方式 平实说明: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
-
2
速读课文,思考交流: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秋2015.8.8
立秋2015.8.8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 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 7日--9日立秋。“秋”就 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 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 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 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 秋”的成语。释义: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 成,是禾 谷成熟的意思。
节气在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 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2015.2.4
立春2015.2.4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 一,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 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 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 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 为立春,《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正月节, 立,建始也,立夏秋冬 同。”古代“四立”, 指春、夏、秋、冬四季 开始,其农业意义为 “春种、夏长、秋收、 冬藏”,概括了黄河中 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 系的全过程。
芒种2015.6.6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 一,在6月6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 “有芒的麦子快收, 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 解》:“五月节,谓 有芒之种谷可稼种 矣。”此时中国长江 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 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2015.6.22
夏至2015.6.22
节气名。在每 年公历6月21日 或22日。这一 天北半球白昼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 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 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 节。
处署2015.8.23
处署2015.8.23
处暑,二太阳到达黄经 150°。据《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说:“处,去也,暑 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 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 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 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 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 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 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 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 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 显。
小满2015.5.21
小满2015.5.21
小满(grain buds)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
籽粒开始灌浆饱满,
但还未成熟,只是小
满,还未大满。每年 5月21日或22日视太 阳到达黄径60°时为 小满。也指AIR系列 中的人物,另外还有 小满坡和小满字典。
芒种2015.6.6
谷雨2015.4.20
谷雨2015.4.20
谷雨,顾名思义,播 谷降雨是也,是二十 四节气之一,同时也 是播种移苗、埯瓜点 豆的最佳时节。每年 4月19日~21日视太 阳到达黄经30°时 为谷雨。谷雨时雨水 增多,大大有利于谷 类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2015.5.6
立夏2015.5.6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 农历的立夏。此时,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 立夏也。”此时太阳黄 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 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 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 临,雷雨增多,农作物 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 要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从黄经 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1 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 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 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 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 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 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 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雨水2015.2.19
雨水2015.2.19
公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 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 黄经330度,为交“雨水” 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 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 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 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 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中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 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 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 则散而为雨矣。”
大暑2011.7.23
大署2015.7.23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 阳到达黄经120°。《月令 七十二候集解》:“六月 中,……暑,热也,就热之 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 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 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 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 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
气象与物候
气象物候_大自然的语言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
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
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 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 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 始雪、初冰、解冻等)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清明2015.4.5
清明2015.4.5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 “清明”是夏历二十四 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 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 祖、扫墓、踏青的习俗, 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 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 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 外还有很多以“清明” 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 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 七绝《清明》。
最长,以后白 昼渐短 。
小暑2015.7.7
小暑2015.7.7
小暑(Lesser Heat),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 气,每年7月7日或8日 视太阳到达黄经105° 时为小暑;暑,表示炎
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
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
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
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
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
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需加强田间管理。
惊蛰2015.3.6
惊蛰2015.3.6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 之一,每年太阳运 行至黄经345度时即 为惊蛰,一般在每 年3月4日~7日,这 时气温回升较快, 渐有春雷萌动, “惊蛰”是指钻到 泥土里越冬的小动 物被雷震苏醒出来 活动。
春分2015.3.21
春分2015.3.21
春分,昼夜平分 之意,排二十四 节气之四,此时 太阳直射赤道, 春暖花开,莺飞 草长,宜农作, 田间管理;观光 出游等,另有 《春分》文学作 品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