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对小儿急性良性肌炎临床研究报道

合集下载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方法:随机选择100名确诊为小儿心肌炎的患儿,按照1:1比例分为磷酸肌酸钠组和果糖二磷酸钠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标准化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心肌收缩
功能、炎症指标及心脏尺寸等指标的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心肌收缩功能和炎症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果
糖二磷酸钠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治疗后果糖二磷酸钠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心脏尺寸更小。

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优于磷酸肌酸钠,可以显著改善心肌酶谱、心肌收缩功能、炎症指标及心脏尺寸等指标。

托法替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托法替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托法替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作者:李依寒陈进春邱明山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年第08期【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托法替布;JAK抑制剂;医案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及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SLE相关性肌炎在临床上相对较少见,传统药物疗效欠佳。

现将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例应用托法替布治疗SLE相关性肌炎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2021年5月12日初诊。

以反复颜面红斑10余年,乏力1个月余为主诉。

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蝶形红斑伴双膝、双踝、双肩、双肘、双侧掌指关节酸痛,呈非对称性,夜间及晨起时明显,活动后可缓解,无晨僵,伴全身乏力。

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3.1×1012·L-1。

尿常规:蛋白质0.1 g·L-1(±),白细胞10个·HP-1。

补体C3 0.55 g·L-1,补体C4 0.10 g·L-1,ANA >500 AU·mL-1,抗ds-DNA抗体228.6 IU·mL-1,抗Sm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组蛋白抗体(+),诊断为SLE,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后多次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门诊,并配合中药治疗,关节疼痛未再發。

但此后出现四肢末端雷诺现象,口唇干裂,溃疡,四肢关节、肌肉酸痛,伴有关节晨僵、乏力,故于2010年1月加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治疗,上述症状好转。

201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发热畏寒,体温最高39.6 ℃,伴活动后气促,且出现明显心悸。

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轻度右偏,多数导联ST-T改变。

心脏彩超示右房右室扩大,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宽,三尖瓣轻度反流,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8 mmHg(1 mmHg =0.133 kPa)],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磷酸肌酸钠药学研究浅析

磷酸肌酸钠药学研究浅析

磷酸肌酸钠药学研究浅析郭超;王晶哲;姜晶【摘要】磷酸肌酸作为一种的新能量供给剂,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同时它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

自国内仿制品上市十余年来,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具有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等特性,因此国家药典委员会拟将载入2015版中国药典二部,在药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磷酸肌酸钠的药学研究中,结晶水与晶型,质量标准提高的具体方面,如稳定性及贮藏条件,杂质限量及钡盐的控制,合成工艺与含量等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订的磷酸肌酸钠原料及制剂的质量标准,全面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水平,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利益,维护了公众健康。

%Creatine phosphate as a new energy supply agent was capable of providing exogenous energy to the heart muscle cells and maintaining high energy phosphate levels of cells, but it also through stabilizing fiber membrane of myocardium cells, get inhibition of degradation of membrane phospholipids, so as to myocardial protection. Since domestic imitation listed more than ten years, indication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continued to expand, with the use of safe, effective, controllabl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fore the Stat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intends loaded version of 2015 Chinese Pharmacopoeia, made a higher demand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phosphate sodium in crystalline and crystalline water, improving specific aspects of quality standards, such as stability and storage conditions, control of impurity limits and barium salts,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ynthetic process and content.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quality standards of raw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s formulated by Stat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enhanced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control level of quality,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ests of maximizing the use of patients, maintaining public health.【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磷酸肌酸;药学研究;质量标准;合成工艺【作者】郭超;王晶哲;姜晶【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CP),是人体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作为一种内源性物质,CP为三磷酸腺苷(ATP)补充能量的直接供应源,它是高耗能细胞内ATP浓度恒定的“缓冲剂”,于1927 年首次被发现[1]。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105例疗效观察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105例疗效观察
14 治疗 方 法 . 两 组 的 基 础 治疗 措 施 相 同 ( 括 包
12 临床 表现 .
17 主要 表现 为小 腿 肌 肉酸 痛 , 9例
利 巴韦林 1r / k ・ ) 病 毒 治 疗 , 发 细 菌 感 染 0 g (g d 抗 a 继
予 以 头孢 呋 辛 钠 3 0~8 r / k ・ ) 感 染 治疗 ) 0 g (g d 抗 a 。
浙江实用医学 21 00年 1 第 1 第 5期 Z i gPat ̄ Meii coe,00 V 11 , o5 O月 5卷 h a r i n ee dc eO tbr2 1, 0.5 N . n
・3 85 ・
果糖 二磷 酸钠 治 疗 儿 童急 性 良性 肌 炎 15例 0 疗效 观 察
酶 同工 酶 ( K—MB 升 高 不 明 显 , 围 为 (20~ C ) 范 2.
2 .) / 。有 16例 两 下 肢 摄 片 , 正 常 。2 0例 86 U L 5 均 1
两组 问性别 、 均 年 龄 无 显 著 差 异 性 , 有 可 比性 平 具
( P>0 0 ) .5 。
均做 心 电图 , 正常 15例 , 常 3 。 7 异 5例
年 龄 1 个月 ~1 , 均 ( . ±2 1岁 。入 院前 病 1 2岁 平 5 9 .)
程均 在 3天 之 内 , 随机 分 为 2组 , 治疗 组 15例 , 0 男
毒 分离 4 为 B流 感病 毒 ,1 5例 3 例副 流感 病毒 ,6例 2
柯 萨奇病 毒 IM抗 体 阳性 ,3例 ELeabharlann g 1 B病 毒 I 抗 体 g M
1 例 为 大小腿 肌 肉酸痛 。2 0 均为 双侧 对称 性 疼 3 1例

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9.213
9.486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 表 2。
表2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
组别(=52)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8(73.08) 12(23.08) 2(3.85) 50(96.1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应用注射用磷酸 肌酸钠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方法,有助于优化超声 心电图指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 康。
参考文献
1刘蓓蓓,黄军•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 效果分析[]•当代医学,019,5(9) 12〜14
2邓永雄,刘庆华,张惠光.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 (10):1360〜1361;1364
对两组患者的LVEDD、LADD、LVESD、LVEF指标进行 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消失 或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为80%以上;有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缓解程度为50%〜80%;无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不 足 5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 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
现阶段,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丹参多酚酸盐及磷 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丹参多酚酸盐是丹 参的提取物,丹参本身属于一类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清心除 烦、活血祛瘀、凉血消痛等功效。磷酸及酸钠属于一种能量供 给剂,能够及时为心肌细胞充分能量,具有低毒、无明显反应、 安全高效等优势,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磷酸肌酸钠会被大量储备在心肌细胞及人体骨骼细胞中,对 加速三磷酸腺苷的快速合成有重要作用。之所以能够取得良 好的治疗效果,是因为肌动脉蛋白收缩对能量有着较高的需 求量,给予患者磷酸肌酸钠,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心肌损伤恢 复,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能量,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起 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该种治疗方法在保护患者 心脏,改善患者心脏微循环中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冠 心病心绞痛疾病治疗中应采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方法,将两种药物有机的组合到一起,能够 起到良好的协同治疗功效,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用药安 全发挥重要作用[]。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周倩唐小葵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y dis/iv,ILD)是一组以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弥漫性实质性肺损伤⑴,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myopathias,IIM)尤其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catomyositis,PM/DM"常见的肌肉外受累,发生率为5%-80%不等[2],死亡率超过40%,影响预后[3-4]o肌炎自身抗体分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y,MSA)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myositis associated autoanti­body,MAA)。

MSA包括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ONA synthetasa,A R S)抗体如抗Jo—、PLY%PLY2、EJ、OJ、KS抗体等,其余非抗ARS抗体如抗MDA5、SRP、Mi-2、NXP2、TIF1—、SAE抗体等。

MAA包括抗Ro52、PM/Sci、U1-RNP、Ku抗体等。

肌炎自身抗体作为血清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或疾病确诊前就可被检测到,其在IIM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已广泛开展,IIM患者MSA阳性率为60-70%,MAA阳性率约为20%[5],^些抗体具有相应临床特点,例如抗TIF1-P抗体阳性的肌炎有高风险发生癌症,抗MiE抗体与DM特异性的皮疹相关,抗NXP2、抗SRP抗体阳性者更容易出现肌无力等*2+$许多研究也提示肌炎自身抗体与AD之间存在广泛联系,本文就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AD中的病因诊断价值既往PM/DM大多采用1975年Bohan/Peter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未纳入肌炎自身抗体[6"7],如今肌炎自身抗体对于IIM的诊断价值逐步提高,201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协会就提出把抗Ja-1抗体纳入IIM诊断标准[8]o此外,肌炎自身抗体在AD中的病因诊断价值也逐步显现$doi:10.3969/j.ion.1009-6663.2021.04.026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No.2020MSXM033)作者单位)400016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科通信作者:唐小葵,E-mail:mk1200@AD作为少见疑难疾病,病因多样,临床常出现病因不明的情况。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颈髓脊髓炎患者,弛缓性瘫痪见于上肢,而痉挛性瘫痪见于下肢。感觉障碍在相应的颈髓病变节段下。病变若在高颈髓(颈3~4)则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并有膈肌瘫痪,可出现呼吸麻痹。并有高热,可导致死亡。
腰骶髓脊髓炎呈现下肢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明显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腱反射消失,其后肌肉萎缩。
鉴别诊断
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二)瘫痪期
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维生素B组
04
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坏死、溶解、胶质细胞增生
受损部位: 脊髓前角的灰质 桥脑、延髓的运动神经核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将脊灰分为顿挫型、脊髓瘫痪型、延髓瘫痪(脑干型)型、脑炎型。
顿挫型 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 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这一型可与许多其 他感染性疾病难以区分,只有在脊灰流行时才可能疑及本型脊灰。
脑神经障碍,常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
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或酸痛等异常感觉或呈手套、袜 套样感觉障碍,但一般较运动障碍轻。
病情严重者同时出现呼吸肌麻痹。
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参考。
按病情轻重来分型以便于治疗
轻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上,可独立行走。
中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下,不能行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400mg/kg.d,共5天。应尽早用,但价格较昂贵。
1
2
3
治疗
治疗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观察小儿心肌炎是指儿童发生心肌炎症所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发热等。

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方法很多,其中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一、磷酸肌酸钠磷酸肌酸钠是一种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疲劳耐力的物质。

在小儿心肌炎的治疗中,磷酸肌酸钠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脏的功能。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将磷酸肌酸钠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体内,一般每天1-2次,剂量为20-30mg/kg。

磷酸肌酸钠的治疗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减轻心血管负荷:当心肌呈现出疲劳、弱化的状态时,就会导致心血管负荷过大,使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影响小儿的健康。

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血管负荷,使心脏负荷得到缓解。

3. 提升身体抵抗力: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增加小儿身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含量,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率。

二、果糖二磷酸钠1. 降低炎症反应:果糖二磷酸钠在小儿心肌炎的治疗中,能够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减轻小儿的炎症症状和不适感。

3. 疗效持久:果糖二磷酸钠的治疗作用能够长久持续,从而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和频率,方便小儿的治疗和管理。

三、综合比较总的来说,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的治疗机制和治疗效果都十分相似。

但是,磷酸肌酸钠主要作用于心肌力量的恢复和身体的抵抗力提升,而果糖二磷酸钠则主要作用于心肌的收缩力增强和炎症反应的抑制。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磷酸肌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治愈小儿心肌炎。

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营养摄入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心理紧张等情况的发生,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肌酸钠对小儿急性良性肌炎临床研究报道
发表时间:2015-10-19T09:11:27.92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作者:张桂玲赵会娟杨娅丽任文娟张怀强李树军[导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疗效显著,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张桂玲赵会娟杨娅丽任文娟张怀强李树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对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例小儿急性良性肌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用能量合剂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在治愈天数上治疗组为(5.2±1.21)天,对照组为(7.6±1.0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CPK)检测结果治疗组明显低天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疗效显著,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急性良性肌炎
【中图分类号】R68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02-02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acute benigin myositis)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剧烈肌痛,又称儿童病毒性肌炎。

治疗一般予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我们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良性肌炎住院患儿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患儿,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急性良性肌炎的标准[1]:①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出现肌痛,平素无肌痛症状;②肌痛局限于双下肢尤其是腓肠肌;③排除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免疫性肌炎;④血清酶谱中CPK(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肺炎支原体 IgM 滴度>1∶80 或恢复期滴度变化>4 倍,考虑为肺炎支原体肌炎。

本组100例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 ~11岁,平均(6.4±1.31)岁。

入院前病程均在3天之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1.24)岁。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1.40)岁。

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100例患儿平素均体健, 无神经系统家族性遗传病史。

起病急, 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之出现双下肢疼痛,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腓肠肌触痛,但无皮肤感觉异常,外观无红肿。

肌张力、膝腱反射均正常,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均阴性。

16个月~2岁幼儿35例,表现为晨起哭闹烦躁,其中, 31例晨起哭闹、拒站立。

2岁以上65例均于晨起行突然感觉下肢肌肉疼痛、跛行和步态异常,甚至拒走和行走困难。

1.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67例[(4.8~9.9)×109/L];白细胞升高20例[(10.8~17.2)×109/L];白细胞降低13例
[(2.0~3.8)×109/L]。

CRP正常82例,均为<8mg/L;升高18例[(10~68)mg/L]。

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均为<15IU/mL。

78例做病原学检测;痰病毒分离32例为B流感病毒,33例副流感病毒,13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均明显升高,范围为(1321.3~2484.3)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不明显,范围为(21.0~29.7)U/L。

有69例两下肢摄片,均正常。

1.4 治疗方法两组的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包括利巴韦林10-15mg/(kg.d)抗病毒治疗,继发细菌感染予以头孢唑林钠50~100mg/(kg.d)抗感染治疗)。

治疗组应用磷酸肌酸钠(海口奇制药有限公司)60~15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能量合剂(ATP10-20 mg,辅酶A100U,维生素C 0.5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5-10天。

1.5 疗效标准治疗5天后疗效评价[2],治愈:肌痛、跖屈、跛行消失,白细胞降至正常,血清肌酸磷激酶降至正常;有效:肌痛、跖屈、跛行明显减轻,血象下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及化验无改变。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

1.6 观察指标治疗开始后每天记录双下肢疼痛情况及行走情况,治疗3天后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总数变化,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与入院前做比较并记录,记录住院时间。

1.7 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疗效的比较应用χ2检验和两组均数差异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治愈天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愈天数比较(-x±s)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3天后肌酸磷酸激酶(CPK)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酸磷酸激酶检查(U/L)
3 讨论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比较多见,最先由Lundberg于1957年报道,瑞士学龄儿童在流行性病毒感染过程中,发生剧烈肌痛,其后世界各地报道增多[1]。

本病男孩较女孩多见,这可能与男孩好活动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尚未知晓的代谢障碍相关[2]。

病毒直接对细胞
代谢的影响可能是本病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后患儿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而致 CK 异常增高,故肌痛缓解后可降至正常。

本病根据小腿肌肉对称性疼痛伴步态异常,不伴有感觉障碍,结合血清 CK 的异常增高,诊断不难[3]。

前驱症状一般持续2~7d,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持续至肌炎症状出现时,甚至肌炎症状改善后。

病例均有肌痛,表现为双下肢对成侧肌痛等症状,以腓肠肌为主,其次为大腿肌肉,疼痛未及上肢。

患儿因肌痛而致步态异常、跛行、拒走,严重者行走困难。

实验室检查CK显著增高,可达正常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推测可能为病毒感染后部分患儿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有关[4]。

一般的治疗是以综合治疗为主:卧床休息,减少患儿活动,抗感染,能量合剂支持治疗, 症状较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本组患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简称CP),是人体自身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等器官和组织中。

它的生理作用主要有:
3.1 它对能量物质ATP起到缓冲作用,上述器官和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的大量ATP由它来补充,以避免ATP供应的波动;
3.2 它是能量物质ATP分子中高能磷酸基团传递的载体,线粒体所生成ATP分子的高能磷酸基团在细胞浆中向耗能部位传递就是以胞浆中的磷酸肌酸为载体,并通过胞浆中磷酸肌酸—肌酸激酶系统来实现的。

磷酸肌酸钠治疗心肌损害已取得了很好疗效,并已广泛应用,但用于治疗肌内病变尚无报导,我们治疗了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磷酸肌酸分子中存在氮-磷键,该键水解时可释放高能量,故在高能量转换的细胞(如心肌、骨骼肌和脑细胞)中通过ADP-ATP途径既可作为一能量缓冲剂,又可作为细胞内的能量载体。

磷酸肌酸钠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存在氮-磷键,该键水解释放高能量。

正常骨骼肌中70%提供的高能量是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的,病人患肌炎时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能量共给不足给予外源性磷酸肌酸钠,不仅可以在细胞遭受损害时为其提供能量,维持ATP水平,还具有调节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能量,增加膜稳定性,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侵袭,还可以透过细胞膜抑制膜通透性,改变孔道的开放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凋亡(5)。

对外源性CP治疗作用的生化基础的研究表明CP可通过抑制磷脂酶并与磷酯结合稳定肌纤维膜,减少肌酸磷酸的损失,保留收缩功能,抗缺血和抗氧化。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在急性期肌酸磷酸激酶异常增高为其突出表现,肌痛好转后肌酸磷酸激酶下降较快,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6]。

作者还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情况,随着肌痛缓解及行走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酶的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6.
[2] 贾利芳,韩虹,王文徽.小儿急性良性肌炎38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8):583-585.
[3] 杜媛媛、李淑华.儿童急性良性肌炎3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88-89
[4] 王玲.小儿急性良性肌炎38例[J].浙江医学,1998,20(9):574.
[5] 赵爱萍,李丹.磷酸肌酸钠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5):115
[6] 孙菊娣,刘晓晴.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 4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