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检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农业部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meat-type chicken2004-08-25发布2004-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宽维、王志跃、高玉时、黎寿丰、厉保林、章明。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种鸡、商品肉鸡生产性能测定的程序、项目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中心)对肉种鸡、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2 测定要求申报测定的品种(配套系)符合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要求。
抽样群种鸡健康,来源清楚,饲养管理正常,并达到规定数量。
供测单位种鸡场防疫设施完善,无一类传染病感染,其他健康水平指标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3种蛋取样3.1 抽样地点种蛋取样可以在育种场、祖代场等公司的直属场,也可在公司的客户场进行。
3.2取样方法取样由测定站派员进行,抽取与供测品种(配套系)名称一致的当天种蛋,并标注抽样日期,取样后3 d内入孵。
接受的委托测定可由委托单位送样。
3.3测定号的确定多品种(配套系)同时测定时,由测定站和公正部门对测定品种(配套系)进行随机编号,每个种蛋标明测定号。
测定号对应的品种(配套系)名称对测定工作人员保密。
4测定数量及重复数肉鸡生产性能测定的最少数量见表1。
表1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最少数量5 测定项目5.1生产性能5.1.1种鸡取样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开产日龄、66周龄产蛋量(HH、HD)、产合格种蛋数(HH、HD),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32周龄、44周龄、64周龄平均);0周龄~24周龄存活率、25周龄~66周龄存活率,0周龄~24周龄只耗料量、25周龄~66周龄只周耗料量;24周龄、44周龄、66周龄(公鸡、母鸡)平均体重。
肉种鸡体重与均度

肉种鸡体重与均度————————————————————————————————作者:————————————————————————————————日期:称重程序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
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
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
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
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
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
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
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
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参数计算平均体重(克)= 总重量 / 总只数 = 61920 / 115 = 538 (克)±10%均匀度(%)= ±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 称重鸡只总数 (只)= 66 /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 100=(体重范围×100)/(平均体重×F)= (300×100)/(538×5.02)= 11.1%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体重。
肉鸡均与度以及出栏体重的影响因素

肉鸡均与度以及出栏体重的影响因素现代肉鸡饲养专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肉鸡7日龄体重每相差1g,会导致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相差5-7g。
优秀的肉鸡7日龄体重意味着肉鸡在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良好,预示着今后肉鸡会有较高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和均匀度。
因此,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对肉鸡饲养者能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显得非常重要!我多年的肉鸡饲养实践认为,提高雏鸡质量、尽早给雏鸡开食、增大雏鸡采食面积和满足充足的水位要求、保证雏鸡饲料质量、鸡舍环境要求、光照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
一、雏鸡质量健康的雏鸡是肉鸡良好饲养的开始。
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鸡苗,怎么强调肉鸡育种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1、保证父母代肉种鸡的健康父母代肉种鸡如果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后代鸡苗很容易发生卵黄囊感染或者脐带炎将导致肉鸡育雏期死淘率升高和体重增长减慢。
2、种鸡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种鸡如果饲喂过多由棉籽饼、棉籽油配制的饲料、含铬皮革粉配制的饲料或霉变、酸败的饲料,其后代鸡苗的质量将难以保障。
3、做好种蛋孵化工作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如果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足、出雏时间长都会导致雏鸡质量低下进而影响肉鸡7日龄体重的获得。
4、做好鸡苗工艺处理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孵化厅都会给出壳雏鸡进行颈皮注射或喷雾免疫工作。
如果这些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雏鸡出现细菌感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
也有一些孵化厅为了提高雏鸡羽毛的金黄色,在出雏过程中存在使用福尔马林气体熏蒸羽毛的工艺方法。
由于福尔马林气体熏蒸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将会导致雏鸡活力降低或呼吸道反应。
因此,孵化管理人员认真落实鸡苗工艺处理流程对保证鸡苗质量非常重要。
5、做好鸡苗的存储工作鸡苗存储大厅如果空间窄小或没有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将会导致鸡苗存储大厅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使鸡苗遭受高/低温、睨水或缺氧等应激从而影响雏鸡质量。
5第五章 检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第五章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目的根据目标评估鸡群的生产性能,尽可能地确保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页数内容77 原则77 体重的预测78 鸡群均匀度(变异系数%)80 公母分开饲养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原则只有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平衡肉鸡的各项生产指标,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肉鸡需要均匀地、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生长。
肉鸡生长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肉鸡生长性能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表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理解和认识,以及随后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准确测定生长期的各项指标的前提下才能获得。
肉鸡体重的预测正确了解每批肉鸡的体重和均匀度的信息对于安排好屠宰计划以及确保最大数量的肉鸡其屠宰体重位于期望的体重范围之内非常重要。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的加快,屠宰日龄的逐渐提前,早于屠宰前2-3天预测肉鸡体重就不一定准确。
为了准确估计和预测鸡群屠宰时的体重,就需要在屠宰前(2-3天内)抽样较多数量(100只以上)的肉鸡进行重复称重。
下列表格表明在不同均匀度(变异系数)情况下,要准确而可靠地预测肉鸡的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表19:根据鸡群均匀度,准确预测肉鸡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备注:*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体重*100),数值越大,鸡群体重差异越大。
** 预测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在±2%范围内,并且有95%的正确性。
肉鸡称重时可以用手动或自动称重器。
体重和预期差异较大时,有可能是磅秤不准确或出现故障。
因此,磅秤应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
当使用手动称重器对肉鸡进行称重时,每周至少称重3次。
每次称重时,每栋鸡舍应至少在两个不同位置称重同样数量的鸡只。
自动称重器应放置在肉鸡比较集中而且单个肉鸡能在磅秤上停留较长时间的位置,便于记录。
通常日龄大及体重较重的公鸡使用自动称重器频率较少,因此会造成整个鸡群的平均体重向下偏差。
在阅读自动称重器的数据时,应该定期检查它的使用频率(如每天的称重只数),而且应该每周至少一次用手动称重器校正所得到的平均体重。
肉种鸡体重及其均匀度的管理

的7 2 小 时很重要 ,不仅确定抵御疾病侵袭 的能力 , 也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7 ~ 1 4日龄的体重应达到 或超过标准体重 。在育雏期要提供高能 ( 1 2 . 1 兆焦 / 千克 ) 和高蛋 白 ( 1 9 . O %一 1 9 . 5 %) 的全价配合饲料 , 4 星期末 母 鸡 饲料 累 积应 达 到 8 5 0 ~ 9 0 0克 / 只, 能 量 累
根 据 雏 鸡 的生 理 特 点 ,切 实 搞好 早 期 鸡 舍 环 境 条 件 控 制 和鸡 群 的管 理 , 确保骨骼 、 免疫系统 、 心 血 管 功能 、 羽毛生 长 在早 期 发育好 。因 为控制 体 重 的关 键 因素 之 一是 要 使 雏鸡 有 良好 的开 端 ,尤 其 鸡 初 生
3 均匀度管理
般在 肉鸡饲养手册 中都设有标 准体重表 , 其 均匀度 以平 均体重的正负 1 0 %计算 。在生长期饲养
一
风设备 、 地面等 , 然后使用高压枪 冲洗 , 做到全面彻 底 。 冲洗 后 应 打开 门窗 和通 风 口 , 让 鸡 舍 通 风 干燥 ,
使 水分 蒸 发 , 一般放置 3 ~ 5天 , 否 则 残 留 的水 滴会 降 低 消毒 液 的浓度 , 影 响 消毒 效果 。鸡舍 干 燥 后 , 选 用 适 当 的 消毒 药进 行 喷洒 消毒 。平养 一 般 要 对 即将 使
抚摸鸡只胸肌的发育情况 , 以确定其发育是否 良好 。 在分栏的过程 中, 除按体重分栏外 , 也可以结合鸡胸
肌发 育情 况进行 分 栏 。 提 高鸡 的均匀 度 ,应力 求 在 饲 喂 方 案 和饲 养 管 理方 面 加 以 改进 和加 强 ,挑鸡 分 栏 只 是 一旦 均 匀 度
2 体 重 管 理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作者:郝春光柴金明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0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
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1. 认真记录采食量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
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
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
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 定期称重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
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
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
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 及时纠正体重偏差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
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
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
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鸡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禽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肉鸡的养殖过程中,采食量和体重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着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合理控制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是肉鸡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肉鸡的采食量越大,体重也会随之增加。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种类特点来确定合理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以实现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环境条件、养殖管理水平等都会对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以确保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对于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定和控制:1. 饲料配比: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确定合理的饲料配比,保证肉鸡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 饲料量控制:要根据肉鸡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确定合理的饲料量,避免因为过度喂养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3. 环境管理:要确保肉鸡的养殖环境干净、通风良好,避免因为环境问题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受到影响。
4. 养殖管理:要做好肉鸡的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保证肉鸡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避免因为管理不当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异常。
要合理控制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需要全面考虑肉鸡的生长发育需求和养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做到科学养殖、精细管理,才能够使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字数已超过2000字】。
第二篇示例:肉鸡是指专门用于屠宰加工的家禽,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采食量和体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采食量和体重,肉鸡才能达到出栏的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肉种鸡鸡群均匀度的控制

肉种鸡鸡群均匀度的控制
鸡的体重均匀度很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的鸡群的产蛋效率,决定着整个饲养周期的经济效益。
按照目标,第28天体重均匀度应该达到80%,必须从第一天接鸡时就安排好饲养管理。
光照强度要达到30Lux,并且光照要均匀。
为使每只鸡都能看到饮水和采食的地方,要安排好光照的时间。
第一周龄是23h/天,第二周龄18h/天,第三周16h/天,第四周12h/天,第五周到20周8h/天。
在第一周龄要安排满饲。
因为这段时间鸡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鸡的体重均匀度,如果生长的好,育成期鸡就会有较高的体重均匀度,免疫系统发育就会更完善,抵抗力也随之升高,鸡的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另外,如果发现鸡的均匀度不是很好,那么第四周就应该挑选鸡分开饲养,调整鸡的体重应该在第9周前做完善。
因为在56天时,鸡的骨骼生长发育已经达到85%,如果超过第9周再去挑选,调节作用就很小了。
备注:
光照强度可用照度计测定。
简单计算,一般在有灯罩、灯高度为 2.0~2.4m(灯泡间距为高度的1.5倍)时,每0.37m2面积上需lW灯泡或1m2,面积上需2.7W 灯泡可提供10.76lx。
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3-4倍。
作者简介:谷忠林康地饲料华东二区
文章审核:袁德智集团配方总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目的
根据目标评估鸡群的生产性能,尽可能地确保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页数内容
77 原则
77 体重的预测
78 鸡群均匀度(变异系数%)
80 公母分开饲养
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原则
只有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平衡肉鸡的各项生产指标,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肉鸡需要均匀地、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生长。
肉鸡生长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肉鸡生长性能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表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理解和认识,以及随后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准确测定生长期的各项指标的前提下才能获得。
肉鸡体重的预测
正确了解每批肉鸡的体重和均匀度的信息对于安排好屠宰计划以及确保最大数量的肉鸡其屠宰体重位于期望的体重范围之内非常重要。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的加快,屠宰日龄的逐渐提前,早于屠宰前2-3天预测肉鸡体重就不一定准确。
为了准确估计和预测鸡群屠宰时的体重,就需要在屠宰前(2-3天内)抽样较多数量(100只以上)的肉鸡进行重复称重。
下列表格表明在不同均匀度(变异系数)情况下,要准确而可靠地预测肉鸡的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表19:根据鸡群均匀度,准确预测肉鸡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备注:
*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体重*100),数值越大,鸡群体重差异越大。
** 预测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在±2%范围内,并且有95%的正确性。
肉鸡称重时可以用手动或自动称重器。
体重和预期差异较大时,有可能是磅秤不准确或出现故障。
因此,磅秤应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
当使用手动称重器对肉鸡进行称重时,每周至少称重3次。
每次称重时,每栋鸡舍应至少在两个不同位置称重同样数量的鸡只。
自动称重器应放置在肉鸡比较集中而且单个肉鸡能在磅秤上停留较长时间的位置,便于记录。
通常日龄大及体重较重的公鸡使用自动称重器频率较少,因此会造成整个鸡群的平均体重向下偏差。
在阅读自动称重器的数据时,应该定期检查它的使用频率(如每天的称重只数),而且应该每周至少一次用手动称重器校正所得到的平均体重。
抽样称重数量较少,体重预测就不准确。
鸡群的均匀度
正常情况下肉鸡的体重按正态分布。
群体的体重差异以变异系数(CV%)来表示,变异系数是鸡群的标准差和平均体重的百分比。
鸡群体重差异大,变异系数(CV%)就高;均匀度高的鸡群,变异系数较低。
不同性别的鸡群有其各自的体重正态分布。
公母混养鸡群比单一性别鸡群的变异系数要高。
(见图23鸡群出栏时均匀度)
图24显示,三批公母分饲鸡群,都达到了标准体重1900克,在不同变异系数的体重分布。
可以看出,每群鸡的体重分布差异相当大。
变异系数越低,鸡群的体重差异就越小,达到目标体重的鸡只数量就越多。
达到目标体重范围内的鸡只数量和目标体重的范围大小及鸡群的差异性有关。
因此,加入鸡群的目标体重范围在1800-2000克之间,及时变异系数达到8%,也只有58%的鸡只数量达到要求的体重范围内(见图25)。
了解肉鸡群的这些生物学差异是有效安排屠宰加工的基本依据。
要点:
●均匀度越好的鸡群,达到目标体重范围的鸡只数量越多。
●生产性能方面的差异会自己鸡群的变异系数,会同时对鸡群本身的生产效益和加工效益产生影响。
●通过监测和管理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降低鸡群的差异性。
●均匀度好的鸡群(变异系数低)比均匀度差的鸡群更能准确的预测鸡群的生产性能。
公母分开饲养
达到鸡群平均体重的鸡只数量可以通过该鸡群的变异系数(CV%)来预测。
要提高鸡群的均与度可以通过在入舍时实行公、母鸡分开饲养来达到。
雏鸡可以通过羽毛鉴别技术鉴别雌雄,这在附录4中做了说明。
当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在不同的鸡舍时,就能最好的发挥公、母鸡分开饲养的优点。
公、母鸡在饲喂、光照和饲养密度等方面都能分别得到更有效地管理。
公鸡比母鸡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更好,酮体脂肪也较少。
根据不同性别可以制定不同的饲喂计划。
最实际的做法是公、母鸡饲喂同样的饲料,但是母鸡早一点换成后期料(25日龄前)。
为了确保公母鸡早期都能得到比较好的发育,早期料的使用数量和时间应该一样。
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公、母分开饲养方面的信息,请咨询当地安伟捷公司营养技术人员。
与母鸡相比,如果公鸡的屠宰体重要求比较大,适当的修订光照程序有一定的益处。
因此,当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在同一鸡舍的不同区域且环境和饲料都相同,这就要求在管理上必须考虑公鸡和母鸡都能得到最佳的生长,而不能让其中一方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