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均匀度测定

合集下载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一)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一)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一)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前言育成鸡均匀度差对于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均匀度差会导致鸡只生长不平衡,进而影响鸡群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出造成均匀度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1. 饲料分配不均由于饲料分配不均,导致一些鸡只摄入过量的饲料,而另一些鸡只则摄入不足。

这会使得部分鸡只生长过快,而另一部分鸡只则生长缓慢,均匀度差明显。

2. 环境温度变化大环境温度变化大会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速度。

当环境温度波动较大时,一些鸡只可能无法适应,导致生长速度落后于其他鸡只。

这也是均匀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牧场管理不规范不规范的牧场管理也会对鸡只的均匀度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鸡只的光照时间不一致、饮水系统不畅通等,都会导致鸡只的生长不平衡,进而造成均匀度差。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育成鸡均匀度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饲料分配合理确保饲料分配均匀,避免一些鸡只摄入过量,而其他鸡只则摄入不足。

可以通过精确称重和调整饲料投喂设备,来保证每只鸡只的饲料摄入量相对均衡。

2. 控制环境温度波动通过合理设置温度调控设备,控制环境温度的波动范围。

避免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以确保鸡只能够适应环境并正常生长。

3. 规范牧场管理确保牧场管理规范,注重细节。

例如,统一光照时间、加强饮水系统的维护和清洁等,都是提高育成鸡均匀度的重要手段。

4. 定期巡检和纠正定期对育成鸡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如,及时调整饲料分配量、修复设备故障、调整温度,确保鸡只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

结语育成鸡均匀度差是养殖业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是可以得以改善的。

我们应该重视鸡只均匀度的问题,并且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5. 每日记录和分析数据建立每日记录鸡只生长数据的系统,包括体重、饲料摄入量、环境温度等相关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长不平衡的鸡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均匀度。

5第五章 检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5第五章 检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第五章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目的根据目标评估鸡群的生产性能,尽可能地确保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页数内容77 原则77 体重的预测78 鸡群均匀度(变异系数%)80 公母分开饲养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原则只有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平衡肉鸡的各项生产指标,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肉鸡需要均匀地、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生长。

肉鸡生长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肉鸡生长性能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表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理解和认识,以及随后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准确测定生长期的各项指标的前提下才能获得。

肉鸡体重的预测正确了解每批肉鸡的体重和均匀度的信息对于安排好屠宰计划以及确保最大数量的肉鸡其屠宰体重位于期望的体重范围之内非常重要。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的加快,屠宰日龄的逐渐提前,早于屠宰前2-3天预测肉鸡体重就不一定准确。

为了准确估计和预测鸡群屠宰时的体重,就需要在屠宰前(2-3天内)抽样较多数量(100只以上)的肉鸡进行重复称重。

下列表格表明在不同均匀度(变异系数)情况下,要准确而可靠地预测肉鸡的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表19:根据鸡群均匀度,准确预测肉鸡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备注:*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体重*100),数值越大,鸡群体重差异越大。

** 预测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在±2%范围内,并且有95%的正确性。

肉鸡称重时可以用手动或自动称重器。

体重和预期差异较大时,有可能是磅秤不准确或出现故障。

因此,磅秤应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

当使用手动称重器对肉鸡进行称重时,每周至少称重3次。

每次称重时,每栋鸡舍应至少在两个不同位置称重同样数量的鸡只。

自动称重器应放置在肉鸡比较集中而且单个肉鸡能在磅秤上停留较长时间的位置,便于记录。

通常日龄大及体重较重的公鸡使用自动称重器频率较少,因此会造成整个鸡群的平均体重向下偏差。

在阅读自动称重器的数据时,应该定期检查它的使用频率(如每天的称重只数),而且应该每周至少一次用手动称重器校正所得到的平均体重。

4.3 育成禽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

4.3  育成禽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

一、体重控制二、均匀度控制12目录Part 012019-5-29 Wednesday 天津正大通过称重可以衡量育成鸡的品质及性发育程度控制育成期蛋鸡的体重,使鸡群沿着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生长曲线生长。

育成期体重控制不当,会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育成期体重控制不当的常见问题:----生长迟缓,延期开产。

----前期体重偏低,后期催饲,开产时体重达标。

(付出更高的饲料代价、脂肪沉积)要成功控制育成期体重的方法---从3周龄开始定期称重,根据鸡群实际平均体重与育种公司体重标准之间的差异,调整采食量或饲料营养标准,使鸡群尽可能沿着育种公司提供的体重标准生长曲线生长。

鸡群称重注意事项从3周龄开始称重选择代表性区域每层笼都要取样抽测群体的5%最少称80只逐只称重每一周同一时间空腹称重 每次称重相同的鸡只蛋鸡体重标准年龄周末体重(克)笼养采食量周龄日龄每天(克)累计(克)743-49490-580401323 850-56570-660431624 957-63660-750461946 1064-70740-840502296 1171-77820-930532667 1278-84900-1010563059 1385-91980-1100593472 1492-981070-1190633913 1599-1051160-1280684389 16106-1121250-1370734900 17113-1191340-1460795453 18120-1261430-1550856048褐壳蛋鸡的标准体重6周龄500克12周龄1000克18周龄1500克30周龄2000克称量体重海兰褐商品蛋鸡生长曲线601202002803604405206006807608509401030112012101305140014901580167017501820186019001910192019301930194019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周龄体重(克0体重的调控方法:①若平均W>标准W+10%:下周继续喂本周的喂料量(切不可减少);②若平均W<标准W–10%:下周的喂料量在标准喂料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3g/只,或饲喂下下周的料量;③若平均W在标准W±10%范围内:按标准料量执行。

三黄肉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

三黄肉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

! ! "
本次实验于"##"年$%月开始 实施 ##& 年鸡群全年成活率由原 来的 ’()%&* 上升到 ’+),&* # 上升 了 "),* $ 料 肉 比 由 ")%-./ 下 降 到
/),’./#下降了%)/,#生产性能和饲 养水平显著提高 $另外 #鸡群(%日
龄 01 抗 体 滴 度 平 均 由 ()&’ 提 高 到!)+-#上升了/)&# 健康水平显著 提高 $ 只均药费由 %),/ 元下降到
!"#!$ 周龄是脂肪增长的重
要时期 ! 此期代谢能不能过高 ! 以减少脂肪蓄积" 一般代谢能
"%&
每周定时抽查称重 每周周末空 腹 抽 查 鸡 群 ".
"%"
!3周龄全群称重
在 !3 周龄时 ! 再进行一次全
!!%&’() * +, !粗蛋白!-." !/ 周 龄 以 后 不 但 要 增 加 料
量 ! 还应提高粗蛋白的水平 #!$. 为宜 $!以满足开产 #&-周龄 $前生 殖系统快速发育的需要 %
有体重超过标准才能限饲 ! 过高 或过低时先查清原因 ! 再以每周 抽查体重为依据来调整不同群 体鸡的喂料量和饲料的营养水 平"
! 在 ’ 质的限饲 ( 时 ! 各阶段
-%&
质的限饲
4#!& 周龄是骨骼 & 肌肉 & 内
脏生长的关键时期 ! 这时的发育 决定成年后骨骼和体型的大小 ! 因此在雏鸡转入成鸡舍两周后 +’ 周龄 $!便可换青年鸡料 % 但在 ’ 质的限饲 ( 方面并不等于饲料 越差越好 ! 而仅仅是代谢能和粗 蛋白略低一些! 一般代谢能

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方案

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方案

2021.5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方案徐志国(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674300)摘要:鸡群在育成期各个组织器官发育逐步完善,不仅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强,最重要的是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如果管理不善,会加大个体之间的差异,鸡群在开产前对光照刺激反应不一致时,致使开产后产蛋率上升速度慢、高峰产蛋率低且维持时间短。

做好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不仅体现了育成期饲养管理水平,还可以充分挖掘鸡群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育成期;均匀度;体重;控制作者简介:徐志国(1980.2-),男,云南省宁蒗县人,大专,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在育成期每周定时对鸡群进行称重,计算出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有利于正确判断鸡群生长发育和均匀度控制是否合理。

所以,管理者必须重视每周的称重工作,安排专门人员、使用固定秤、定时、定点、定量来进行逐只称取鸡只体重,这样有利于保证称重的准确性,减少称重误差,帮助管理者充分掌握鸡群生长发育情况。

1每周定时称重建议在每周的同一天对鸡群进行空腹称重,这样可以减少称重给鸡群带来的应激。

如果鸡群刚采食完就进行称重,容易引起嗉囊食物倒流或鸡只受到损伤。

所以,最好在鸡群采食完饲料6h 后再进行称重,对鸡群产生的危害较小,这也是选择定时称重的主要原因[1]。

根据鸡群饲养数量选择5%~10%的鸡只称取体重,这样才能代表全群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饲养数量较少,最少选择50~100只来称重。

在称重选择鸡只的同时,还需要按照比例来定位,将某行某列的一组鸡只来称取体重,并做好记号,以后每周都是称取这些鸡只的体重,更加充分地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和体重增长趋势。

称重结束后做好称重记录,计算出鸡群平均体重,并与该品种的标准体重做对比,帮助管理者正确调整饲料数量,促使每只鸡体重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进而提高鸡群均匀度。

2定期检测胫骨长度随着养鸡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仅重视鸡群在育成期的体重增长,而且还时刻关注鸡群胫骨长度的发育,因为称取体重可以评估鸡群体重均匀度,检测胫长可以评估鸡群体型均匀度,只有这两项都能达到标准,才可以说明鸡群生长发育良好,能保证整个鸡群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一致,致使鸡群同时开产和达到较高的产蛋高峰[2]。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均匀度的控制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均匀度的控制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均匀度的控制肉种鸡饲养周期长,可达一年半之久,每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对种鸡未来的生产性能造成影响。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育雏育成期均匀度的控制,影响均匀度的因素有:个体差异、鸡雏来源(初生重)、开食时间、健康水平、调鸡、采食量、饲养密度等。

针对以上因素,为了改善育雏育成期种鸡群均匀度,更大限度的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潜能,对于“两高一低”式栖架垫料平养、槽式链条喂料器饲喂的父母代肉种鸡,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个体差异1.1 调鸡:工作从进鸡后开始,贯穿在整个育成期,在分群前的调鸡工作主要是结合免疫进行。

初期免疫比较频繁,每次免疫只要认真去做都能调整很多鸡,结合手工撒料对瘦弱、体重轻、体重大的分别给予不同的料量,从而提高整群鸡的体重均匀度。

这里管理人员要注意每栋鸡的体重,特别是调鸡当日的体重,以便给予合适的体重范围。

另一点要记住每圈调鸡的数量,鸡数千万不能弄错。

1.2 分群:2-3周龄根据免疫调整相应的时间,组织全场人员对整栋鸡群按照当日的实际体重划定体重范围,用电子秤将整群鸡分为大鸡、中鸡、小鸡。

一般以体重范围的正负10%来划定大小鸡,其余为中鸡。

整个分群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应合理安排员工,数鸡数的一定头脑清醒,记鸡数的看似清闲,但绝对不能马虎,一错全乱。

分群后每圈一定要固定好,千万不能跑鸡,特别是手撒料时。

重点关注水线处、每圈的门、每圈与墙壁的连接处等。

1.3 单独饲喂:这里也就是将免疫、日常等挑出的瘦小鸡在料量上给以照顾,使其体重增加,身体发育完好。

2、鸡雏来源不同祖代鸡场来源的鸡雏,因祖代种鸡日龄不同,初生重不同,因此,进鸡时不同来源的鸡尽可能不分在一个圈内。

这样可以给予不同的料量,让体重逐渐趋于平衡、均匀。

3、开食时间现在的肉鸡饲养中,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雏鸡到场后越早开食越有利于卵黄的吸收,越有利于提高雏鸡早期的抵抗力。

所以在雏鸡入舍前将饲料和饮水都准备好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办法。

育成鸡均匀度测定

育成鸡均匀度测定

实训项目鸡的人工受精 Nhomakorabea实训教师
一、实训目的:本项目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从事种鸡生产工作必会的一项专业技能
。通过对肉用种鸡全群体重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能够掌握育成鸡均匀度计算方法,了解鸡 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能根据所测鸡群均匀度判断后备鸡群发育整齐度,可提出改进饲养 管理技术措施,并能对种鸡在产蛋期的生产水平有全面的估计。
某鸡群10周龄平均体重为760g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10范围是760g760g10836g760g760g10684g在5000只鸡群中抽样5的鸡为250中标准在10836684g范围内的鸡为198只占称量总数的百分比为19825010079则该鸡群的群体均匀度为79
实训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760g+(760g10%)=836g 760g-(760g×10%)=684g 在5000只鸡群中抽样5%的鸡(为250)中,标准在±10%(836~684g)范围内的鸡为198 只,占称量总数的百分比为 (198÷250)×100%=79% 则该鸡群的群体均匀度为79%。 3.鸡群的均匀度判断标准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鸡群发育的整齐度。鸡群的均匀度标准如表4-3-2所示。 表4-3-2 鸡群的均匀度标准 在鸡群中平均体重在±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比例% 均匀度 85以上 特等 80~85 良好 75~80 好 70~75 一般 70以下 不良
二、实训任务与要求:育成鸡1000只;大围栏一个,小围栏3个;桌子3个;电子
称3个;电源插座3处;线手套8付;统计表3份。
三、实训内容(内容、过程、结果):1.确定测定鸡数与正确抽样
鸡群数量较大时,按1%比例抽样;群体数量较小时,按5%的比例抽样,但抽样比例应不少 于50只。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平养时,一般先将鸡舍内各区域的鸡统统驱赶,使各区域的 鸡大小分布均匀,然后用围栏在鸡舍任何一区域围住大约需要的鸡数,然后逐个称重登记 。笼养时,应从不同层次的鸡笼中抽样称重,每层鸡笼取样数相同。 2.体重均匀度的计算 通常按在标准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量占抽样鸡只数量的百分率作为被测鸡群的均匀 度。 案例:某鸡群10周龄平均体重为760g,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10%范围是

肉种鸡体重与均匀度

肉种鸡体重与均匀度

称重程序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

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

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

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

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

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

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

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

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参数计算平均体重(克)= 总重量 / 总只数 = 61920 / 115 = 538 (克)±10%均匀度(%)= ±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 称重鸡只总数 (只)= 66 /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 100=(体重范围×100)/(平均体重×F)= (300×100)/(538×5.02)= 11.1%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训任务与要求:育成鸡1000只;大围栏一个,小围栏3个;桌子3个;电子
称3个;电源插座3处;线手套8付;统计表3份。
三、实训内容(内容、过程、结果):1.确定测定鸡数与正确抽样
鸡群数量较大时,按1%比例抽样;群体数量较小时,按5%的比例抽样,但抽样比例应不少 于50只。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平养时,一般先将鸡舍内各区域的鸡统统驱赶,使各区域的 鸡大小分布均匀,然后用围栏在鸡舍任何一区域围住大约需要的鸡数,然后逐个称重登记 。笼养时,应从不同层次的鸡笼中抽样称重,每层鸡笼取样数相同。 2.体重均匀度的计算 通常按在标准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量占抽样鸡只数量的百分率作为被测鸡群的均匀 度。 案例:某鸡群10周龄平均体重为760g,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10%范围是
760g+(760g10%)=836g 760g-(760g×10%)=684g 在5000只鸡群中抽样5%的鸡(为250)中,标准在±10%(836~684g)范围内的鸡为198 只,占称量总数的百分比为 (198÷250)×100%=79% 则该鸡群的群体均匀度为79%。 3.鸡群的均匀度判断标准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鸡群发育的整齐度。鸡群的均匀度标准如表4-3-2所示。 表4-3-2 鸡群的均匀度标准 在鸡群中平均体重在±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比例% 均匀度 85以上 特等 80~85 良好 75~80 好 70~75 一般 70以下 不良
实训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实训项目
鸡的人工受精
实训教师
一、实训专业技能
。通过对肉用种鸡全群体重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能够掌握育成鸡均匀度计算方法,了解鸡 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能根据所测鸡群均匀度判断后备鸡群发育整齐度,可提出改进饲养 管理技术措施,并能对种鸡在产蛋期的生产水平有全面的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