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认识更大的数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认识更大的数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认识更大的数

认识更大的数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最新整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整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1升=1000毫升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形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物体。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①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②当字母的数值确定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确定值。 ③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4a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axa=a2 长方形周长=(长+宽)×2=2x(a+b) 长方形面积=长×宽=axb=ab 3、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连减的性质:a-b-c=a-(b+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整理(含四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 =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 单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3单元)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 毫升。 5,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 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

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自然数

自然数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两个儿童在夜晚数星星的情景,同时配了一首优美的、活泼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数星星情景的真实再现和兔博士的话来介绍自然数的概念。教材把学生感受到的“星星真多”与“自然数是无限的”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数的初步体验。教材又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数的特征。然后教材呈现了丫丫和聪聪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通过他们找座位号的对话,由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单数、双数很自然地引出奇数、偶数的概念。在试一试中设计了在1~30 之间写连续奇数、偶数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写数、观察讨论中,了解奇数、偶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思想: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到星星有无数个的同时,认识到自然数是无限的。把自然科学知识与数学整合在一起,把学生数星星的感受与“自然数是无限的”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自然数的初步体验。并通过一个星星也看不见,可以用0 表示,说明0 也是自然数。 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感受自然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是1 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 通过电影院座位排列的录象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特点,讨论两个小朋友能否坐在一起,来认识单数、双数,并说明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0 也是偶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教材83 页试一试的写数要求,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1~30 之间的连续奇数(偶数)各有15 个,两个数列的规律都是相邻两个奇数(偶数)相差2 等连续奇数、偶数数列的特征。给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及发现事物规律的机会,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填空 1、14个32的和是(),480是20的()倍。 2、将合适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一瓶矿泉水是596_一瓶花生油是5_ 一瓶果汁是250_一瓶眼药水是5 3、要使□57÷34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应填( ) 4、用()和()可以测量液体的多少。 5、角的两边是两条(),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无关。 6、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角的大小用()来测量。 7、一个周角=( )度=( )个平角=()周角 8、直角,周角,平角,钝角,锐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9、小刚用一个放大四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度的角,看到的这个角是()度。 10、一个数除以28,商是12,余数最大,这个数是() 二、选择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①1②2③无数 2、小明从学校回家要用15分钟,他每分钟走70米,他家到学校有多少米?是指() ①时间②路程③速度④数量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单位,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做单位。 ①升②毫升③千克 4、一个数除以64,余数是60,这个被除数再加上()就没有余数。 ①64②60③4 5、9时整,分针和时针组成的角是(),6时整,分针和时针组成的角是()①30°②60°③90° 三、判断 1、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六位数相差1。() 2、透过放大镜看15度的角,这个角变大。() 3、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两位数除以三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3位数。() 5、被除数的末尾是0,商的末尾也一定是0.() 6、爸爸发烧,医生给他挂了20毫升的药水。()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4×50= 110×30= 2800÷7= 150×40= 24÷8= 600×4= 36+64= 72÷8+7= 57÷19≈ 31×49≈ 59×39≈ 99×73≈ 2、列竖式计算 602÷86 119÷30 586÷65 720÷8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 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三、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 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 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④、任何数乘0都得0 ⑤、0不能作除数 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最新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3升=()毫升6000毫升=()升4升780毫升=()毫升7升60毫升=()毫升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1)一瓶墨水约有60()。(2)一桶汽油约有15()。(3)一盒牛奶约有300()。(4)一瓶酒精约有500()。3.1个橘子能榨15毫升橘子汁,那么6个同样的橘子能榨()毫升橘子汁。 4.在里填上“>”“<”或“=”。 7999毫升8升4升4000毫升 3500毫升3升200毫升199升 5.计算525÷57时,把除数57看作()来试商,商容易偏()。6.计算290÷36时,既可以把36看作()来试商,也可以把36看作()来试商。 7.□57÷66,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8.除数是32,商和余数都是25,那么被除数是()。 9.根据450÷25=1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0×□)÷(25×4)=18 (450×3)÷25=□ 450÷(25÷5)=□

450÷(25×2)=□ 10.花店里有645朵花,做一个花篮要用25朵花,这些花最多能做()个花篮,再添上()朵花又可以做一个花篮。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1瓶3升的饮料相当于3罐100毫升的同种饮料。() 2.甲瓶的容量是1升,乙瓶的容量是620毫升,则甲瓶的容量大。 ()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若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则商一定是5。()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0,没有余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那么商是3。()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把2升碘酒装入容量是250毫升的瓶中,能装()瓶。 A.16B.8C.80 2.谁喝得多?()。 A.爸爸喝得多B.妈妈喝得多C.喝得同样多3.900÷40=()。 A.22......20 B.22......2 C.22 (20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一、智慧填空:(每题2分,共22分) 1、想一想,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杯饮料大约有100(),一大瓶酱油约有1(),一听啤酒约是355(),一桶鲁花花生油约是5()。 2、用一个能装100毫升水的量筒往一个能装1升的量杯中倒水,()次可以倒满。 3、括号中最大能填几? 30×()<200, 20×()<75, 50×()<326, 40×()<81 4、80里面最多有()个30。260里面最多有()个40。 5、想一想,下午三点时针和分针成()角。6时整成()角。 6、一条线段有()个端点,一条射线有()个端点。 7、用计算器计算:5895+6576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按开关键,接着按数字键()()()(),然后按()键,再按数字键()()()(),最后按()键记录结果。 8、8个亿, 5个百万, 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 ) 。 读作:( )。 9、一个三位数,同时是 2、3、5的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10、3004860读作:(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11、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25,余数是15,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二、细心计算:(共36分) 1、竖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946÷43 458÷25 576÷72 228÷60 2、脱式计算(每小题4分,共24分) 960÷12÷16 24×4×35 420÷28×45 12×(360÷15) 532÷(18×8) 250+750÷25 三、准确操作:(共17分) 1、过点M画AB的垂线,画AC的平行线。(3分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 1.一个数除以53,余数最大是(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21,余数是41,除数最小是( ),这时的被除数是( ). 2.[ ]32÷40,要使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最小填( ). 3.两数相除,商是9,余数是19,被除数最小是( ).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前( )位,若够除,把商写在( )位上,余下的数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比除数小,商不够一时,就在商的个位上写( ). 5.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 )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商是( )位数. 6.如果14X30+17=437,那么437÷30=( )......( ). 7.两个数相除,商是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20,那么商是( ),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5,商是( ). 8.某种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可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 )件. 9.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当( )的前( )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是( )位数;当( )的前( )小于除数时,商是( )位数. 10.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 )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位,如果它比除数( ),再试除前( )位.除到( )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必除数( ). 二.判断 1.计算除法时,错把34当作43计算,得到的商是20,正确的商一定比20大.( ) 2.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0,那么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3.计算除法时,一般余数比除数小,但也可以比除数大.( ) 4.任何多位数除以两位数,变为乘式是:商X除数=被除数.( ) 5.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可以是一位数,也可以是两位数.( ) 三:选择 (1)60X[ ]<492,[ ]里最大能填() A.7 B.8 C.9 (2)下面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是( ) A.420÷56 B.305÷30 C.285÷37

最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毫升(1课时) 除法教学设计 乘除混合教学设计 认识线教学设计(一) 认识线教学设计(二) 认识线教学设计(三) 认识角教学设计(一) 认识角教学设计(二) 认识角教学设计(三)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2.1升=1000毫升 1L=1000mL 第二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 1.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要从高位除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2.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与商的积等于或小于被除数并且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如果积大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大了要改小;如果积小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小了,要改大。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4.在除法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商不变的规律。 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四单元:线和角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o”表示。 7.测量角的方法:(1)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另一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看刻度时要分清,内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8.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9.4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10.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11.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 1个周角=4个直角 12.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13.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2)使量角器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3)在量角器指定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5)将所画的角标上度数。 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 1.像1. 2. 3. 4. 5. 6. 7. 8.9……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 一单元:升和亳升 1,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2,测量液体的多少可以用(量筒)或(量杯). 3,计量液体的单位是(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大约50毫升。 4,两瓶冰红茶相当于1升,一节小拇指的大小相当于1毫升。 5,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会换算单位如:1068mL=1L+68mL 二单元: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从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计算357÷49,可把49看作(5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五入)法试商。 3,计算531÷61,可把61看作(60)来试商,像这样,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叫(四舍)法试商。 4,有时四舍法把除数看(小)了,商可能会偏(大)需再调商; 有时五入法把除数看(大)了,商可能会偏(小)需再调商。 5,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6,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致,如(米、分米、厘米、千米)等;面积的单位是长度的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8,各种应用题要多多训练,如租船、装车、求平均数、行程、生产等问题。 三单元:线和角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4、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