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护理 (1)
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前庭周围性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

临床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干小脑病变等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疾病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临床表现:①突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1 min);②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出现;③可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2)重要体征:位置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眼震特点符合相应半规管兴奋或抑制的表现。
3)治疗:①手法复位是根本;频繁复发以及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可尝试药物辅助治疗。
②可使用有改善内耳循环的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
③因前庭抑制剂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不推荐常规使用。
④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前庭康复训练作为替代治疗。
极少数难治性BPPV,可以考虑手术。
2、梅尼埃病1)临床表现:①发作性旋转性眩晕;②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③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且逐渐加重;④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⑤部分患者的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不同时出现,中间有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
2)重要体征:发作期或中晚期神经性聋。
3)治疗:①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原则上不超过72 h,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可口服或静脉。
②若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等。
间歇期可选用倍他司汀、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庆大霉素,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有创性治疗。
3. 前庭神经炎1)临床表现:①急性眩晕不伴听力下降且持续数日;②常伴恶心、呕吐、振动幻视以及身体不稳感等;③有的要伴有耳石症。
2)重要体征:自发性朝向健侧的水平扭转性眼震;站立身体向患侧倾倒。
3)治疗: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
4.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1)临床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②突然发生听力下降;③可伴耳鸣、耳闷胀感、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眩晕护理常规ppt

❖
护理要点
❖ (六)临证(症)施护 ❖ (2) 肾精亏损型: ❖ ③ 中药早晚温服。若眩晕发作有定时,可于发作前
1小时服药,或能缓解症状。若伴呕吐时,可将药 液浓缩,少量多次频服,必要时用鼻饲给药。 ❖ ④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如黑芝麻、胡桃肉、红枣、山药、甲鱼、羊肝、猪 肾等血肉有情之品。阴虚患者忌食羊肉、辛辣。 ❖ ⑤ 针刺肾俞、肝俞、三阴交、脾俞、百会,也可耳 穴埋针,疗效均可。
重,不省人事者,加针人中穴。 ❖ ④ 可多食苡米、红小豆、西瓜、玉米、冬瓜、
竹笋等清热利湿之物,禁忌甜粘、生冷、肥 腻饮食。
健康指导
❖ (一)慎起居,注意劳逸结合,脑力、体力 均不可过度劳累,切忌纵欲过度。避免突然 或强力的头部运动,可减少眩晕的发生。眩 晕病人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 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
励患者食用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 等。 ❖ ④ 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脾俞。梅花针与捏脊疗法,可以改善脾胃功 能,有助于患者增进食欲。
护理要点
❖ (六)临证(症)施护 ❖ (4) 痰浊中阻型: ❖ ① 痰湿较盛的患者应居住在宽敞明亮、通风、干燥、
温度适宜的房间。 ❖ ② 观察患者眩晕及呕吐情况。一般眩晕多为发作
病因病机
❖ 眩晕病变部位主要属肝,但可涉及肾、心、 脾等脏,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 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上亢和痰浊上蒙,虚证 为阴精不足或气血亏耗。而虚实之间往往互 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
病因病机
❖ 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 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 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 病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 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 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 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 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丄述理论从各个 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证治 疗。
1 例眩晕患者的护理

1 例眩晕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眩晕是一种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患者会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
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患者感觉头昏、头重脚轻,无旋转感。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耳源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主要由内耳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迷路炎等。
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是由于耳石脱落后,随着头位的变化,耳石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毛细胞,引起眩晕。
迷路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内耳迷路的炎症和损伤,引起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前庭神经核或其周围神经受损,引起眩晕。
颅内肿瘤:肿瘤压迫或侵犯前庭神经或其周围结构,可引起眩晕。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前庭神经,引起眩晕。
眼源性眩晕:由眼部疾病引起,如屈光不正、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可导致视力模糊,引起眼性眩晕。
青光眼:由于眼压升高,可引起头痛、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也可导致眩晕。
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可影响视力,引起眩晕。
全身性疾病:由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可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引起眩晕。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引起眩晕。
血液病:如贫血、白血病等,可导致机体缺氧,引起眩晕。
头晕病人的护理措施

头晕病人的护理措施简介头晕是指人在站立或改变体位时,感到晕眩、眼花、头昏脑胀等不适感觉。
头晕病人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既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又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头晕病人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1. 确定原因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确定头晕的具体原因,因为头晕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低血压、中耳疾病、贫血等。
在确定原因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确保安全头晕病人常常会感到不稳定和站立困难。
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在床旁放置床护栏,防止病人意外滑落。
•在病人走动的区域铺设防滑垫。
•提醒病人站起和移动时慢慢而稳定地进行,避免过快或突然的动作。
3. 维持良好姿势头晕病人在站立或坐起时容易感到眩晕和头昏。
为了缓解症状,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将病人的床位调整为半坐位或坐位,避免过长时间平卧或是改变体位时造成的头晕。
•在病人坐起时,帮助其将双脚从床上到地面,以稳定身体。
•耐心地引导病人逐渐站起,避免突然站立。
4. 维持液体和营养摄入水分和营养对于头晕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提供充足的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确保病人的饮食均衡,包括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建议病人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以避免血糖波动。
5. 提供情绪支持头晕病人在长时间的疾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情绪支持:•倾听病人的诉说,关心病人的感受和需求。
•鼓励病人参与轻度的活动,如听音乐、观看电视等,以分散注意力。
•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指导病人面对困难和压力。
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护理措施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注意观察病人症状变化,如头晕的程度、频率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尤其是可能导致头晕的药物。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刺激性气味或光线下。
•确保病人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总结:对于头晕病人的护理,关键是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前庭周围性眩晕护理查房PPT课件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2月9号血Rt示: WBC:4.38,HB:132g∕L ,无明显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异常频 谱心电图。 胸片: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
第7页/共25页
辅助检查
头颅MRI+MRA:两额顶叶、侧脑室周围 散在缺血病性灶,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 脉心。脏+颈动脉彩超:左房增大,左室舒
舒
适
血 压 有 关
的 改 变 : 与
头
晕
高
1、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2、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做好自我检 测,配合治疗
3、指导病人休息和饮食,血压不稳 定或症状加重时应卧床休息
4、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5、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 立前先坐一会儿
2015-2-9:患者头晕症状已消失
第11页/共25页
第12页/共25页
P1 舒适的改变:与头晕有关 P2 活动无耐力 :与头晕目眩 动作失衡 有关 P3 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导致失水 有关
P4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P5 焦虑:与担心病程较长有关 P6 潜在并发症:压疮、中风,跌倒等
第13页/共25页
第14页/共25页
P1
:
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外景运动错觉。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 变,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然缓解或恢复, 但常反复发作。 周围神经疾病的眩晕症发作起来,常伴随有耳鸣、听力丧失、眼 球振颤呈现特有的周边形式。
•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 听道)病变引起。
患者头晕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神志清 楚,言语清晰,继续遵医嘱予以改善循 环抗眩晕等对症处理,嘱其注意休息, 避免体位剧烈变动。
小讲课21-眩晕治疗新进展

日期时间
2017.1.20
科室
耳鼻喉科
主讲人
练
职称
护师
学习主题
眩晕治疗新进展
参加人员
签名
未参加人员
业务学习内容
常见前庭周围性眩晕进展
眩晕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人群眩晕发病率5%-8%,可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70%),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
一、眩晕分类:
1.1、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卒中;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听神经瘤;晕动症。
2.4、偏头痛性眩晕:10%偏头痛患者有偏头痛性眩晕。治疗偏头痛。
三、精准化医疗
通过问诊、病史特征及体格检查(眩晕特点)往往就能得到明确诊断,对因针对性治疗。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眩晕诊疗椅进行诊断和治疗。
缺席人员阅后签名
记录人:练
2.2、梅尼埃: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时间(20min-数小时)、体位(无关);常伴有耳鸣或耳胀满感,波动性听力下降,反复发作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全聋。治疗:利尿药、敏使朗;外科内淋巴囊减压。
2.3、前庭神经元炎;无耳鸣无耳聋;数轴逐渐恢复,治疗:激素为主。
1.2、前庭中枢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及其他脑血管病;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基底动脉偏头疼;眩晕性癫痫;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延髓空洞;
1.3、精神、心理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
1.4、其他全身疾病:白血病、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二、常见前庭周围性眩晕概述:
2.1、耳石症:时间(1min内)、体位(有关);诊断:Dix-Hallpike试验、Roll-test试验;治疗:Epley治疗、Lempert法(二种手法)(就是手法复位);
护理查房总结眩晕

护理查房总结:眩晕引言眩晕是一种让患者感到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症状。
它是常见的病症,可以由多种疾病和因素引起。
护士在日常查房中,经常会遇到眩晕患者,因此了解其病因、症状以及护理措施对于提供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护理查房中眩晕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病因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内耳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等。
3.药物:某些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眩晕。
4.血压异常:低血压、高血压都可能引起眩晕。
症状眩晕患者常表现出以下症状:1.感觉旋转或摇晃2.失衡3.恶心、呕吐4.头痛5.倦怠感护理措施针对眩晕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安全护理眩晕患者常伴有失衡感,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护理措施,包括:•确保床头有扶手,以便患者可以扶着起床。
•必要时提供助行器具,如拐杖或轮椅。
•在必要时提供床栏以防止患者自行离床。
2. 环境调整为了减轻眩晕患者的症状,护士可以考虑进行以下环境调整:•提供稳定的光线和温度,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
•减少噪音和刺激,保持安静的环境。
3. 卧位调整对于BPPV等病因导致的眩晕,卧位调整可以缓解症状。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以下动作:•BPPV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良性位置性眩晕操纵,以重新定位耳石。
•对于其他眩晕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卧位角度,如抬高头部。
4. 给药管理对于药物引起的眩晕,护士需要掌握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若发现药物不当使用可能引起眩晕,应及时提醒医生进行调整。
5. 康复训练对于眩晕患者,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帮助其改善平衡能力。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引导患者进行单脚站立等平衡训练。
•视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目标追踪等训练。
•前庭训练:通过头部运动、眼球运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内耳功能。
结论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于眩晕患者的护理查房至关重要。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3.体征检查: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
4.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恐惧、焦虑等情绪。
5.生活习惯:了解患者饮食、睡眠、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
三、护理措施
1.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型: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刺激;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4.自我监测:教会患者监测自身症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监测护理效果。
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饮食、睡眠、心理状态等方面。
3.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指导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2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引言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特点是发作性、反复性及症状多样性。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精心制定的护理方案,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为针对眩晕病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护理评估
1.病史收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生活习惯。
2.症状观察:监测眩晕发作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中医在治疗眩晕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结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医护理流程,为眩晕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因、病程、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周围性眩晕应该注意什么? • 眩晕的护理?
周围性眩晕症状体征
• (1)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 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2)眩晕程度较 剧烈,伴波动性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而 无一时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3)自发性眼 震为旋转性或旋转水平性,发病初期眼震向患侧, 稍后转向健侧。各项前庭反应协调,眼震与眩晕的 方向一致,倾倒与自示偏斜方向一致,前、后两者 方向相反。自发反应与诱发反应以及植物神经反应 的程度大体相仿。 (4)变温试验可出现前庭重振 现象(一侧前庭功能减弱,稍加强刺激则反应正 常),很少有优势偏向。
前庭周围神经病变: 1.良性阵发性的眩晕(Benigh Positional Proxysmal Vertigo,BPPV): 这种眩晕症在门诊十分常见,好发于老年人, 常有特殊的诱发体位,发作数分钟后,若停止 不动,眩晕症停止,但是若位置再度改变,则 眩晕症又会发作。不予任何治疗,六个月症状 也会自行缓解。关于这种疾病的成因,目前流 行的说法是内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退化脱落,形 成游离状的小颗粒,当姿势改变时,就会影响 内淋巴的流动,造成眩晕症。另外一种说法是, 中耳长出一条小通路达到内耳,影响左右两边 的压力差,造成眩晕症。
2.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迷样般的疾病,由解剖学的 证据已知梅尼尔氏症的主要病变在于,不明原 因的内淋巴局部水肿,听神经及半规管细胞被 破坏。病人会感到耳鸣、耳朵胀痛、听力丧失、 眼球振颤。发作呈现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 至数小时,而后逐渐缓解。尔后的数个月内不 定时的发作,每发作一次,听力就丧失一些, 最后可以完全耳聋。 3.急性迷路炎(Acute labyrinthitis): 急性迷路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这样的情形 通常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再来就是缓 慢出现的晕眩,大约再过三天后出现最严重的 晕眩,之后大约三到六周的时间会慢慢复原。
眩晕的护理:
根据眩晕的病因,根据不同的病情,因时因人制宜,采取相应 的护理措施 1 发作期护理:患者眩晕发作时,立即取卧位,避免头 部活动及声光剌激,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眩晕的持 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恐惧等,安慰 患者,指导患者深呼吸,鼓励患者放松。 2 情志护理:眩晕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 急噪、易怒、痛苦、紧张、忧心忡忡、思想包袱重,对此, 我们在做基础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同时,加强情志护理,利 用各种机会,主要与患者交流沟通,针对患者不的性格特 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给予帮助,用亲切的语言 安慰他们,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 们。 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和含钙较高的 食物,如鱼、吓、海产品、牛奶、瘦肉、排骨和防止血管 硬化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黑芝麻、香菇、茶叶、 莲心、蜂蜜等,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 二便调和,并鼓励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甘厚腻、少食 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
检查: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断后,
再进行相应的体检和检查。变 温试验出现前庭重振现象(一 侧前庭功能减弱,稍加强刺激 则反应正常,很少有优势偏向) 可确诊周围性眩晕
• 治疗:
• 一、病因治疗 对一位以眩晕为主诉的病人,首 要的任务是仔细收集病史,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 共同寻找、确定其原发病。区别不同的病因进行治 疗 • 二、一般治疗 (一)注意防止摔倒、跌伤(二)安 静休息,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声光刺激(三)低 盐低脂饮食(四)可低流量吸氧(五)适量控制水 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 三、药物对症治疗:(一)吩噻嗪类(二)抗组织 胺类(三)莨菪类
4、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持病室清洁 安静,避免噪音。减少陪护和探视, 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维持最 佳的身心状态,特别适合于肝阳上亢 和气血亏虚两种类型。 5、健康锻炼 在病情许可时,鼓励 患者到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 等增加运动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 全身血液循环,增进食欲,改善营养 状况,有利于全身功能的恢复。 6、其它 对眩晕患者还应该注意其 血压变化,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 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7、 观察、安抚及.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护士应 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 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转头应慢慢的 转,避免动作过大。室内宜安静,空气要 通畅,光线尽量暗些。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 故。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 盐。
眩晕症状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预防眩晕复发及减轻症状有较好 作用。 •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挺直, 双脚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双目平视或微闭, 呼吸调匀,心情放松,静坐1~2分钟。 • 2摩揉百会穴:将右手掌心放在百会穴 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 功效:镇静除烦。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护理
•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 的自我感觉,是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自身或 外景运动错觉。 • “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 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 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 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 • “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 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 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 • “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周围及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表
项目 眩晕特点 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阵发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 阵发性或持续性, 症状多较重 症状多较轻 植物神经 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 较少且不明显 心率慢) 听觉症状 可无 大多伴有耳聋,耳鸣 眼震 常为单一的水平性, 水平旋转性,部分是水平性 旋转性或垂直性(中脑特有) 眼震与眩晕 眼震强度与眩晕程度一致 不一致 倾倒 NS 体征 前庭功能 实验 常有,其方向与眼震慢相一致 方向不定 无 减弱或消失 有定位体征 常正常
眩晕的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 节,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 变引起。 • 前庭中枢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的颅内段 (出内听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 内侧纵束,小脑和皮层的前庭代表区病变 引起。
周围及中枢性眩晕的区别
前者的一般特点包括a.多为突发旋转性,持续时 间短,可自然恢复,但常反复。b.眩晕剧烈,多伴 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及恶心呕吐冷汗等植物神经症 状而无意识障碍口齿不清呛咳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c.自发性眼震为旋转性或旋转水平性。d.变温试验可 出现前庭重振现象,很少有优势偏向。 后者的一般特点为a.眩晕可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 持续时间较长,与头位和身体位置的变动多无关。 b.可无耳部症状,植物神经反应症状的程度与眩晕 程度部一致。c.可有意识障碍,多伴其他脑神经或 大脑小脑功能障碍的症状。d.自发眼震为垂直或斜 行性,持续久,方向多变。e.变温试验冷热反应有 分离现象,有患侧优势偏向
前庭周围性眩晕
• 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 前庭功能改变,眩晕为突发性旋转 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然缓解或 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 周围神经疾病的眩晕症发作起来, 常伴随有耳鸣(tinnitus)、听力丧 失(hearing loss)、眼球振颤 (nystagmus)呈现特有的周边形式。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因
4.耳毒性物质或药物(Ototoxins): 某些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因病人体质关系, 使用后就会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眩晕症也是 其中一个症状,通常停药后可以恢复。 5.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这是第八对脑神经的良性肿瘤,脑部的肿瘤 不管组织学上是良性或恶性,只要会压迫到重 要的神经造成神经学症状就是不好的肿瘤。一 般来说,肿瘤性疾病所造成的症状会随着时间 越来越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 造成的后遗症越小。但通常病人等到有症状的 时候,肿瘤多半已经很大了。
• • • • • • • •
3、按揉听宫穴:将双手食指指尖放在同侧听宫穴 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脑。 4、揉按风池穴:将拇指指腹放在同侧风池穴上, 其余四指放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开窍镇痛。 5、梳推头两侧:双手呈爪形状,分别放在同侧的 眉毛上部,适当用力沿头部的两侧梳推至头后部的风池 穴处,连续做5~10遍。 功效:镇静除烦。 6、掐揉曲池穴: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肘部 曲池穴处,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揉0.5~1分钟,双穴交 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