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一块实心的橡皮,不管是大橡皮还是小橡皮,在水中都是沉的;一个实心的木块,不管是大块还是小块,在水中都是浮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型,它能漂浮在水面上,而揉成一团时则会沉入水底。

这是因为形状改变后,它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船型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大。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船,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形状等因素有关。

船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

- 在制作小船时,要考虑船的稳定性、牢固性等因素。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船的宽度、降低船的重心等方法来提高船的稳定性。

5. 浮力。

-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测量浮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

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重力F,浮力大小F_浮 = G - F。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_浮=G_排=ρ_液gV_排(ρ_液是液体的密度,V_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 = 9.8N/kg)。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例如,在水中下沉的石块,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基础知识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大小无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易沉,轻的物体易浮,如果轻重相同,体枳小的物体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也可以说,体积越大,物体越轻,越容易浮;体积越小,物体越重,越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只,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时代和柴油机时代。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8、上浮的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也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浸入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10、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浸入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12、计算浮力的大小要分清物体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上浮的物体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拉力,下浮物体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空气中重力-水中的拉力。

13、只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液体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以后,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4、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5、使用天平前要确定天平是否平衡;烧杯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应先放两张质量相同的纸。

16、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得发现了浮力的原理,被称做阿基米得定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沉和浮》主备: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4 造一艘小船1.5 浮力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页)。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课件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课件教科版

课外作业
试一下,要想使回形针浮在水 面上,你有什么办法吗?
新课学习
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不 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
“沉”用符号“ ”表示,“浮”用符号“ ” 表示。
新课学习
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石块
泡沫塑料块
回形针
蜡烛
带盖的空瓶
萝卜
橡皮
苹果
新课学习
操作方法: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浮,说说 预测的理由,再把它们放在水中观察。
注意事项:把几种物体轻轻地放在水里,物体 必须完全放在水中,而不是扔在水中,也不是放在水 面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记录表


材料 材料 沉轻
空心的
体积 大
材料 大小
新课学习
小结: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体积大小、
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这些 因素有些是相互关联的。
新课学习 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物体的材料重 物体的材料重 物体的材料重 物体更重了
体积大 体积大 体积大 体积更大了
新课学习
总结: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
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课堂小结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它的 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同一种材料构 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 状况不改变。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的沉
浮状况( 不改)变。
2.把物体( 轻轻 )地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
物体( 扔在水)里,也不是( 放在水面)上。
3.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 物体沉浮)有一定
标准。
随堂练习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最新《沉与浮》教案(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

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

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完整ppt)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

(完整ppt)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 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 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 起 , 放 入水 里 , 是 沉 还 是 浮 ?
14
17
18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同步作业
一、填空 1.通过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
二、观察物体的沉浮 。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这里有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 卜和橡皮。
请先预测,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并把预测的结果和 预测的理由填入表格中。
小石块
泡沫塑料块
回形针
蜡烛、
带盖的空瓶
萝卜
橡皮
6
预测 理由 结果

重 实心
32
3. 用 小 瓶 子 继 续 研 究
找一个空瓶子,盖上盖子,让它浮在水面上。往空瓶子里一次次地加水, 研究加多少水,小瓶子就能沉入水中。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相同体积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1.分 析 物 体 在 水 中 的 沉 浮 规 律
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 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 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 浮之间的关系?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 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熟悉的水、冰、蜡烛这些物品在相同的体积下,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排水量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8.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6、(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7、(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8、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9、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0.马铃薯放在清水里会(沉),放入盐水中可能会(浮)。

同体积的清水的质量比盐水的(小)。

11.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实验操作1.我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研究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需要的器材:石块、烧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的步骤:①取一块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②将石块沉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称测出石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结果: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小,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2.(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体积相等的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已槽中的马铃薯是浮的,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我猜想:甲槽和乙槽的液体不一样:甲槽的可能是清水,乙槽的可能是盐水或别的液体。

(2)有办法让乙槽的马铃薯沉下去吗?我的办法是: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3.把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有这样的数据:大小不同塑料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记录表(1)计算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并填写在表格中小塑料块中塑料块大塑料块自重0.1N0.3N0.5N拉力大小0.3N0.8N 1.3N浮力大小0.2 N0.5 N0.8 N排开的水量5mL11mL17mL(2)从上面的实验数据中,我知道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塑料块清水浓盐水食用油0.9克1克 1.3克0.8克放入清水中上浮放入浓盐水中上浮放入食用油中下沉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小瓶子在水中沉浮实验记录表预测在水中沉浮情况空瓶浮往瓶里装三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二分之一沙子浮往瓶里装满沙子沉我的结论是:物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增加,沉浮可能会发生变化。

6.有两个外观一样的水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想出3种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第一种方法:放入马铃薯,观察基在液体中的沉浮。

上浮的是浓盐水,另一杯是清水。

第二种方法:各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上称,质量大的是浓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

第三种方法:各取两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液滴变干后,在铁片上有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另一种是清水。

7..通过塑料块和石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

我知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上浮;当沲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下沉。

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简记为:轻大浮)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答: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在海水中要上浮些,在河水中会下沉些。

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