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治疗篇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治疗篇

急性期药物治疗
• 2h后无痛 • 2h后疼痛程度下降50% 急性期治疗 • 24h内务复发 • 疗效可重复(2/3)
长期治疗
• MIDAS • HIT-6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解热镇痛药(NSAIDs)
解热镇痛药及其咖啡因复合物对于成人及儿童偏头痛发作均 有效,故对于轻、中度的偏头痛发作和既往使用有效的重度 偏头痛发作,为一线药物首选
Substance P
Human (Goadsby, Edvinsson & Ekman Ann Neurol 1988;23:193)
Calcitonin/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Receptor Family
Ramp CLR 1 CGRP 0.77 Agonist
药物及评价
特异性药物治疗 1 曲坦类药物
为5-HT1B/1D受体激动剂,治疗偏头痛的特异药物。有舒马曲 坦、佐米曲坦、利扎曲坦等。 各药物的疗效均经大样本RCT证实。本类药物在多数偏头痛 发作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不 主张在偏头痛先兆期应用。 与麦角胺类相比,用药24小时内头痛消失后复发率高(15%40%),但如第一次有效,复发后再次应用仍会有效,而 如果第一次无效,改变剂型、剂量也可能有效,另外,不 同个体对一种无效,对其他仍可能有效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止吐和促胃动力药:治疗伴发的恶心、呕吐等。甲氧氯普胺、多潘
立酮不仅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肌 注/静推单用可缓解头痛。应尽早使用,但不宜频繁使用
药物 证据级别 剂量(mg) 10-20口服 20 直肠 10 im/iv 20-30 口服 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症状 禁忌症 <10 岁儿童, 肌张力障碍, 癫痫,妊娠,哺 乳期 <10 岁儿童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针灸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疗效, 且安全性较高。
按摩
通过对头部、颈部等部位的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偏头痛症状。按摩可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配合药物治疗使用。
其他非药物方法如生物反馈等
生物反馈
饮食调整
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将与心理生理 过程有关的体内某些活动信息加以处 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于人( 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 信息的认识,达到有意识地控制自身 的心理生理活动。对于偏头痛患者, 生物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身体状态,减轻疼痛。
04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心理干预在偏头痛管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01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偏头痛发作的
频率和严重程度。
放松训练
02
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深呼吸等技巧,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
减轻疼痛。
心理教育
03
提供偏头痛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增强
自我管理能力。
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等效果评估
辅助检查手段及应用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神经系统查体,排除 其他潜在神经系统疾病, 如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 等。
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MRI等,有助 于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但对于偏头痛的诊断并非 必需。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检查 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全 身性疾病。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与其他头痛的鉴别
偏头痛需与其他类型的头痛如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相鉴别,主要依据头 痛特征、伴随症状等进行区分。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要点一、诊断标准:1.头痛符合偏头痛特点:重度、搏动性、阵发性头痛、单侧或交替性头痛、头痛持续4-72小时。

2.至少两种头痛特异症状(恶心、呕吐、光过敏、声音过敏)。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颅内病变、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分类和分级:根据头痛特征和症状分为偏头痛无特异症状、偏头痛合并其他疾病、慢性偏头痛三类。

根据发作频率分为低频偏头痛(每月<15天)和高频偏头痛(每月≥15天)。

三、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过度饮食和酗酒、避免过度用眼、维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2.采用行为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生物香精油疗法等。

3.饮食与补充剂:避免食物和饮料引起偏头痛的触发因素,如巧克力、咖啡、红葡萄酒等,适当补充镁、维生素B2、叶酸等。

四、急性治疗:1.非麻醉类止痛药: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麻醉类止痛药:布洛米芬、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等。

3.三联药物:三联药物包括三氟拉嗪、阿米替林和咖啡因。

4.抗血管活性药物:三唑酮等。

5.滋补肝肾药物:肉桂附子丸、细辛颗粒等。

五、预防治疗:1.一线药物:甲氧硝酮、丙戊酸钠、地尔硫卓、托吡酯等。

2.二线药物:普鲁卡因胶囊、地塞米松、美拉索康等。

3.神经肌肉阻滞:布洛维卡因、肉毒素A等。

4.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六、二次性头痛的处理:对于头痛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首先针对基础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头痛特点采取相应药物治疗。

七、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药物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总结起来,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头痛的诊断标准、分类和分级、非药物治疗、急性治疗、预防治疗、二次性头痛的处理以及儿童和特殊人群的头痛治疗。

这些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帮助患者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降低头痛的严重程度。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效预防偏头痛。 • (6)枕大神经阻滞:对于慢性偏头痛患者和频发偏头痛患者(每月大于4次),
至少经过一次预防或过渡治疗,对药物耐受性不佳,可选择枕大神经阻滞。
非药物治疗
• 4. 行为疗法
• (1)放松训练(RT):可以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自生训练和 引导性想象在训练期间穿插以增强效果。
•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睡眠不规律或睡眠不足、饥饿或饱食、压力过大、过度咖 啡因摄入、缺乏锻炼、天气变化和饮食等。
• 饮食中常见的诱因有:酒、巧克力、含酪胺的食物(成熟奶酪、腌制品、熏制 品、发酵食品等)、含咖啡因的饮食(咖啡、茶等)、味精(谷氨酸单钠)、 糖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腌制品、熏制 品、泡菜、发色剂、防腐剂等)、柑橘类水果等。
• (2)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旨在通过纠正与头痛相关的认知偏差,改变 不良应对行为,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头痛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头 痛的发作,减轻疼痛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生活质量。
• (3)生物反馈:是偏头痛最常见的一种行为管理方法,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治疗。 最常见的针对偏头痛的生物反馈疗法是监测患者应对压力时周围皮肤温度的反 馈、血容量-脉搏反馈和肌电反馈等,以获得信息帮助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使机体得到完全的放松。
偏头痛症状及分期
• 2.间歇期症状 • 偏头痛在发作后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表现为头痛在发作一定时间后缓解,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在间歇期无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仍伴随一些后遗症状,如 疲劳、倦怠、易怒、不安、食欲差、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欣快、抑郁或 其他不适,后遗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缓解。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 理化诱因包括:噪音、强光刺激、较大温差、特殊气味(尤其是汽油、酒精、 油漆等刺激性气味)。

2023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各界在偏头痛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
政府部门
加大偏头痛教育的投入,支持相关宣传 和培训活动的开展,推动医疗资源的合
理配置。
媒体
发挥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普及偏头 痛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医疗机构
在医护人员培训、诊疗流程优化等方 面积极投入,提高偏头痛的诊疗水平 。
社区和家庭
05
偏头痛研究前沿与展望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
基因关联研究
深入研究偏头痛相关基因,如HCRTR2、CADM2等,解 析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基因遗传偏头痛
探讨单基因遗传突变导致的偏头痛,如家族性偏瘫性偏头 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等,以 深入了解偏头痛的遗传基础。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展偏头痛的精准医学方法,实现个 体化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的创新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
针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特定环节,如CGRP 通路,开发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调控治疗
采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磁刺激(TMS) 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大脑活动,缓解 偏头痛症状。
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01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标准
ICHD提供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包括头痛特征、伴随症状、发作频率
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诊断为偏头痛。
02
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为偏头痛前,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如颅内肿瘤、脑
血管疾病等。
03
临床病史与体检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检,以支持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 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2011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乔向阳万琪杨晓苏于生元于挺敏邹静于生元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第四章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一、防治原则(一)基本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二)患者教育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三)非药物预防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

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地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

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急性期药物治疗(一)急性期治疗目的对患者头痛发作时的急性治疗目的是:快速止痛;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多数大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的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2小时后无痛;2小时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以上);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在治疗成功后的24小时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须再次服药。

对多次发作的疗效评估包括头痛对患者功能损害的评估,如MIDAS和HIT-6。

(三)急性期治疗药物及评价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参加中国偏头痛 防治指南制定专家组名单 ( 按姓 氏笔 画排序 ): 于生元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 )、于挺敏 (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万琪 ( 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贺波 ( 河北省人 民医院)、冯加纯 ( 吉 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乔 向阳 ( 上海华山医院)、刘若卓 ( 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明欣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焰生 ( 上海 仁济医院 ) 、 杨晓苏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何俐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春富 ( 山东省立医院)、范文辉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罗 国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 附属医院 ) 、 周冀英 ( 重庆 医科大 学附属第一医 院) 、 徐江涛( 中国人 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 、 董钊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 ) 通 讯 作者 于 生 元 y u s y 1 9 6 3 @1 2 6 . c o n r
表 1 证据质量分级
证 据 级 别 证 据 质 量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 G R A D E )的要 求将证 据 质量 分为 4级 ( 见表 1 ),在 此基础 上经 专家讨 论
给出 2 级推荐意见 ( 见表 2 )。
疼痛科医师 。
偏头痛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其
病情特征 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 的剧烈头 痛且 多发 生于偏侧头部 ,可合并 自主神经 系统功能
障碍 如恶 心、呕吐 、畏光 和畏 声等症状 ,约 1 / 3的
偏 头痛 患者在发病 前可出现神经系 统先兆症状 『 1 】 。
中 国疼 痛 医 学 杂 志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P a i n Me d i c i n e 2 0 1 6 , 2 2 f 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背 景 概 述
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的研究结果 表明,偏头痛为人类第三位常见疾病,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to disability,YLDs)计算,偏头痛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
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 症状性脑梗死等。此外,偏头痛还可与多种诸如焦虑、抑郁的疾病共患。
治疗目的 有效指标 治疗指征
偏头痛发作频率 头痛持续时间 头痛程度 头痛的功能损害程度 急性期对治疗的反应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肆 ·预 防 性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有效指标 治疗指征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 每月发作频率2次以上 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 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
与麦角类药物相比,曲坦类治疗24小时内头痛复发率高 (15%-40%),但如果首次应用有效,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 首次无效,则改变剂型或剂量可能有效。患者对一种曲坦类 无效,仍可能对另一种有效。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麦角胺类药物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历史很长,但判断其疗 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却不多。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曲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能特异地治疗偏头 痛的头痛。在头痛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 果越好。出于安全考虑,不主张在先兆期使用。
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伴有脑干先兆偏头痛亚型等 连续2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8次以上 偏头痛发作持续72h以上等
肆 ·预 防 性 药 征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阿司匹林对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研究结果不一。 大剂量核黄素及辅酶Q10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有效。
肆 ·预 防 性 药 物 治 疗
阿米替林和文拉法辛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已获得证实阿米替 林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紧张型头痛或抑郁状态的患者,主要不 良反应为镇静。文拉法辛疗效与阿米替林类似,但不良反应 更少。
治疗目的 有效指标 治疗指征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肆 ·预 防 性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有效指标 治疗指征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证据 充足。
托吡酯是己获得研究证据支持的抗癫痫药物,对发作性及慢 性偏头痛有效,并可能对药物过量性头痛有效。
β受体阻滞剂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效果明确,其中证据最 为充足的是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
麦角胺具有药物半衰期长、头痛的复发率低的优势,适用于 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常用复方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咖啡因的复方 制剂,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双氯酚酸与咖啡 因的复方制剂。合用的咖啡因会增加药物依赖、成瘾及药物 过量性头痛的危险。
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
我国目前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主要体现在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 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
贰 ·防 治 原 则
积极开展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 物干预手段
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 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 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 与目标
药物治疗
贰 ·防 治 原 则
积极开展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 物干预手段
药物治疗
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 为治疗和针灸等
贰 ·防 治 原 则
积极开展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 物干预手段
药物治疗
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 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快速,持续镇痛,减少头痛再发生,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 态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处方药
2h后无痛 2h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下降
50%以上) 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 在治疗成功后的24h内无头痛再发生或无需再次服药
为预防药物过量性头痛,单纯NSAIDs制剂的使用在1个月内 不能超过15天,麦角碱类、曲坦类、NSAIDs复合制剂则不超 过10天。
肆 ·预 防 性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有效指标 治疗指征
降低发作频率 减轻发作程度 减少失能 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
药物推荐 选药原则
肆 ·预 防 性 药 物 治 疗
处方药 非处方药 选药原则
分层法:基于头痛程度、功能受损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 选药。
阶梯疗法:每次头痛发作时均首先给予非特异性药物治疗, 如治疗失败再给予特异性药物治疗。分层法治疗组不良反应 稍高于阶梯法,但不良反应均较轻,仅表现为乏力、头晕、 感觉异常等常见的曲坦类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使用应在头痛的早期足量使用,延迟使用可使疗效下降、 头痛复发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增高。
中国偏头痛 防治指南
目录
背景概述 防治原则 急性期药物治疗 预防性药物治疗 其他(替代)治疗
单击此处 添加大标题内容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 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 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 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 和畏声等症状,约1/3的偏头痛患者 在发病前可出现神经系统先兆症状。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不仅能治疗 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
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剂可促使镇静、入睡,促进头痛 消失。
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可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并诱发对其他 药物的耐药性,故不予常规推荐。
叁 ·急 性 期 药 物 治 疗
治疗目的 疗效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