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城市中,公共交通提供了便捷、高效和经济的出行选择,对居民的出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

在过去,由于自行车、步行和私人汽车等出行方式主导,城市街道常常拥堵不堪。

然而,随着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地铁、公交车、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这种转变不仅减少了个人车辆使用,降低了交通拥堵程度,还减少了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从而提高了城市居住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在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下,城市规划师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道路、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位置。

公共交通的覆盖面越广,人们出行的选择也就越多样化,不仅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率,还减少了城市的土地消耗。

这种合理布局还有助于缩短人们的出行距离,减少了通勤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时间和便利。

此外,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不仅使居民在工作或上学时更加便捷,还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城市的文化和娱乐资源。

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到达剧院、博物馆、购物中心等文化和娱乐场所。

公共交通还使老年人、残障人士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社会福利。

然而,城市公共交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们对私人汽车的依赖,在一些城市中,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需求。

这导致了公共交通的不平衡发展,一些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公共交通的费用和票价也是居民使用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高昂的公共交通票价可能会限制一些居民的使用,特别是低收入群体。

这需要政府和公共交通经营者采取措施,降低票价且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它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并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能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智能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智能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智能交通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智能车辆和交通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显,如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

智能交通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智能交通的几个方面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一、提高出行效率道路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技术可以优化道路交通运输流程,提高出行效率。

例如,城市线路智慧导航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拥堵路段,选择最优路线,减少车辆的行驶时间。

同时,电子收费和自动缴费等电子支付方式可以缩短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减少交通堵塞。

这些技术的实施可以缩短城市行车时间,方便居民的出行,提高出行效率。

二、减少道路拥堵智能交通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提高路面交通流量,减少道路拥堵。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车流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间,优化交通信号的配时,合理分配车辆通行权。

此外,有条件城市可以将交通控制设备和信息通信网络相结合,实现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对道路交通实时监控并进行调度。

这些技术可以降低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节能减排智能交通技术可以通过降低车辆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实现节能减排。

例如,城市车辆监管系统可以对车辆污染进行检测和监管,对不合格车辆进行限制。

同时,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实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和停车时间,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城市电动车共享系统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对能源的消耗。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四、提高行车安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对城市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通过预警功能及时通知行车人员,减少交通事故。

同时,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通过车辆间的通信协调,降低车辆间的碰撞风险和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公共交通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公共交通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公共交通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在现代城市中,公共交通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而且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交通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公共交通对城市居民的经济影响公共交通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出行费用。

相对于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常更为经济实惠。

公共交通价格低廉,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较为拮据的家庭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交通选择。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间接降低了个人的交通费用。

二、公共交通对城市居民的时间影响高效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有效地节省城市居民的时间。

相比驾车,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由于堵车所带来的时间浪费。

在交通高峰期,私家车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在拥堵的道路上行驶,而公共交通工具则能够依靠专门的车道或地铁线路,保持更快的行驶速度。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规划和管理也能够确保车辆的准点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三、公共交通对城市居民的环境影响公共交通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比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噪音,减少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于城市居民的危害。

此外,大规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意味着减少了对道路和停车空间的需求,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公共交通对城市居民的社交影响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城市居民进行社交交流的场所。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交换意见和信息。

尤其是在拥挤的城市中,如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成为人们相互接触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公共交通系统在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交联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它在经济、时间、环境和社交方面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政府应该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覆盖范围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便捷、高效、环保出行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与居民出行行为关系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与居民出行行为关系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与居民出行行为关系研究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的出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与居民出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时间、成本、便利性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建议,以促进居民更加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

1. 引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展公共交通服务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了解其与居民出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和提升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2.1 时间上的影响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缩短居民出行所需的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公共交通的优先通行权、高频公交线路等都能够减少居民等待时间和行程时间。

而对于长途出行,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大幅减少通勤时间。

2.2 成本上的影响公共交通服务相对于私家车出行来说,具有较低的成本。

购买车辆、保养维修、燃料和停车费用等都是私家车出行的负担,而公共交通票价相对较低。

因此,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降低居民的交通出行成本,提高出行的可承受能力。

2.3 便利性上的影响公共交通服务的便利性可以促使居民选择更加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

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广、站点布局合理,出行路线规划方便等,都能够提高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意愿。

3. 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3.1 交通出行需求的满足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可以满足居民不同出行需求,如通勤、购物、娱乐等。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降低居民使用私家车的冲动。

3.2 出行时间和空间需求的匹配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出行选择,使居民能够更好地匹配出行时间和空间需求。

比如,高峰期增加公交车班次和地铁列车班次,提供灵活的出行时间选择。

3.3 出行成本的控制公共交通服务较低的票价相较于私家车出行是一种经济的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个人交通支出。

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出行的便利性

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出行的便利性

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出行的便利性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城市运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出行的便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经济实惠的出行选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公共交通如何改善城市出行的便利性。

一、提高交通效率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与管理是保障城市出行便利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优化公交线路的布局,增加公交站点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频次,可以有效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缩短出行时间。

此外,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和实时公交信息服务,乘客可以及时了解到公交线路和车辆的实时动态,更好地安排出行计划。

二、改善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制约城市出行便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公共交通的推广和发展可以分散私家车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拥堵。

建设高品质的地铁、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提供高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此外,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通行权,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出行便利性。

三、促进交通安全公共交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供安全稳定的出行环境。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不需要亲自驾驶车辆,可以更加专注于出行目的地的准备或休息,避免了开车分散注意力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保证驾驶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四、降低出行成本公共交通作为一种集体服务形式,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相较于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的费用更加平稳和可控,乘客只需按照规定的票价支付车费,无需额外承担车辆购置、保养和停车费用等。

公共交通还为乘客提供各种票价优惠和优惠活动,降低了出行成本,提高了城市居民利用公共交通系统的积极性。

五、推动低碳出行公共交通作为清洁能源交通方式的代表,对于推动低碳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私家车的使用会产生大量尾气排放和能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城市公共交通与居民出行行为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与居民出行行为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与居民出行行为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公共交通与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交通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道路拥堵、降低交通事故风险,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居民出行行为现状分析1.私家车出行占比高:由于私家车的普及和便利性,许多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加大。

2.公共交通利用率低:相比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利用率较低,很多居民对其不够熟悉或存在不便利的问题。

3.市民出行方式单一:市民出行方式单一的情况比较普遍,缺乏多样的出行选择。

三、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1.经济因素:公共交通相对私家车出行来说更为经济实惠,可以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

2.便利性因素:公共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对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3.环境因素: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

四、影响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因素1.出行距离和时间:公共交通适用于短距离、高频次的出行需求,对于长距离或时间较长的出行,私家车可能更受青睐。

2.出行成本:公共交通的票价相对较低,但部分城市还存在票价不透明或偏高的问题,影响居民的选择。

3.出行便利性:公共交通的线路覆盖、站点分布、换乘条件等对于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影响较大。

4.交通安全:公共交通的安全情况也是居民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的建议1.推广智能出行方案: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方便居民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

2.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加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增加站点设置,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频次和准点率。

3.提升公共交通形象: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的知名度和形象,在居民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城市交通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

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改善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规划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首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和出行距离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合理规划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设施可以促使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家车出行,从而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如果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广、运营频率高,而私家车的停车费用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这将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和行为习惯,鼓励绿色出行。

其次,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地选择也会产生影响。

一个高效的交通规划网络可以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枢纽、增加道路容量、优化信号控制等措施,可以减少交通阻塞和拥堵,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

此外,城市交通规划还应考虑居民的出行目的地选择,合理布局工作区、居住区和商业区,以便居民实现出行目的地的快速到达。

第三,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和出行体验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施、提供安全的过街设施等措施,可以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

此外,城市交通规划还应关注居民的出行体验,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

例如,在公共交通车辆中增加座位、提供准点的运营服务、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等,可以提高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促使其更加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最后,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和出行频率也产生影响。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可及性。

通过合理调整公共交通价格和加强公共交通的普及程度,可以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更加实惠的交通选择将会鼓励他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公共交通服务在现代城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了个体汽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公共交通服务的便捷性对居民出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个体汽车的使用不仅导致交通拥堵,还会浪费宝贵的资源。

相比之下,公共交通服务通过提供便宜、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例如,地铁系统的延伸和改进使得居民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减少了挤车、排队等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而且,公共交通服务还能够减少停车难题,提升城市停车位利用率。

因此,公共交通服务的便捷性对改变居民出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个体汽车的广泛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而公共交通服务作为一种低碳出行方式,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据统计,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公共交通服务的使用可以减少数以百万吨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公共交通服务对于减少个体汽车使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公共交通服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这一过程中,公共交通服务能够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出行方式,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例如,公共交通服务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出行的效率。

同时,通过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人口的分布均衡,减少中心城区的过度拥挤,实现城市资源和机会的合理配置。

因此,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服务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了个体汽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摘要】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

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采用回顾性对照调查方法,以快速公交走廊上的乘客和普通公交乘客为调查对象,根据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验证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分析中选取换乘率、出行时耗、出行频率、BRT 对出行方式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验证BRT的推行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郑州快速公交出行行为回顾对照调查【Abstract】Now many cities are promoting new mod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order to release urban traffic jam. China as the new member of BRT system, the research study relevant to BRT is rar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travel behavior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takes Zhengzhou BRT as example,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the new BRT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on travel behaviour in Zhengzhou city. In data analysis, the transfer rate, travel tim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 were compared between BRT users and conventional users. And the finding supports that Zhengzhou BRT system does influence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ur in term of transfer rate, travel frequency and mode spilt.【Keyword】Zhengzhou, Bus Rapid Transit, Travel behavior,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urvey1 引言在中国城市居住人口密度普遍较高的背景下,路面交通似乎很难迎合8%的小汽车增长率,尽管传统公交车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中肩负着20%的全方位出行比例,但公交车使用者多为低收入人群比如学生和老年人,并且公交车在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形象差、设备维护不及时、不可靠并且容易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

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引发众多交通问题,为应对交通拥堵,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从1990年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巴西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城市发展迅速。

现在约有10多个城市建立了BRT系统。

郑州为其中之一,于2009年开通,主要运营线路长度约为30km,并另有8条支路。

BRT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在南美尤其在巴西拥有较长的历史及相关研究。

但是中国作为新的BRT成员国,只有少量学术研究与BRT相关,特别是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评估。

本文以郑州BRT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评估郑州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2 BRT在国外经验澳大利亚Hensher教授指出快速公交是一种大容量、经济性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专用公交通道提供快速、舒适的服务[1]。

巴西最早于1970年开始运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通过隔离的道路中央专用通道给予公交绝对的优先权,投入大容量铰链式公交汽车,公交停靠站采用封闭式公交站,内部设置预付款设施,有效缩短乘客上车付费的时间。

巴西这一创造性的公交优先系统很快在本国及世界各地得到推广。

库里提巴快速公交是巴西BRT运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1974年在CBD中心建立了运行长度为19.8km的快速公交走廊,在1976年至1979年快速公交网络延伸至56km,投入了208辆公交车。

虽日均载客量达到45.4万人次,占总出行的11%,但库里提巴政府认为还远远不够,为继续提高快速公交分担率,在1979至1991期间相继推行了3个措施[2]。

第一,开辟城际快速公交线路,于1979年完成了7条连接郊区的BRT线路;第二,在1980年完成公交一体化,实现BRT站点免费换乘;第三,为进一步提高BRT运行速度,专项打造了一条“快速公交专用线”,在线路上仅设置几个重要站点。

运行速度从之前的22km/h 提升至34km/h,该线路日均载客量不仅达到30万人次,还有效吸引了小汽车用户,根据调查,其中28%的乘客过去为私家车用户。

并不是所有的BRT系统都是成功的,巴西阿雷格里港就是反例。

BRT在阿雷格里港最早开始于70年代末,在5条支路中央设置长约42公里的BRT运行线路,高峰时期承担着非常大的客运量,尤其是Farrapos和Assis Brazil线路,每小时运输17500和26100人次。

虽然BRT在阿雷格里港的运输能力得到见证,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在站台排起长长的队伍并造成消极的城市形象,Farrapos和Assis Brazil快速公交走廊高峰小时的运行速度从过去的22.7km/h降低至12km/h。

不平衡的交通供给在城市中造成了两种极端现象:极度空闲的公交站台,及公交停靠站聚集大量的乘客等候公交车。

城市中心像一个开放的公交站场,城市中心聚集的大量公交车在环境上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楼市的价格[3]。

国外学者Rodriguez 和Levinson指出BRT的成功有4个因素[4][5]:1、快速公交造价相对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低廉,BRT具有轨道交通工具的优势,造价却比轻轨便宜20倍。

2、BRT更加灵活和便捷,车次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车站及线路也可以根据空间及环境适时改造,不像轻轨及地铁,一旦线路及车站建设后将永远无法改造。

3、BRT在专用通道中运行,可以避免外部交通拥堵带来的困扰,运行速度得到保障,相比传统公交更加可靠。

4、BRT采用大容量公交汽车,载客能力比普通公交有较大的提高。

因此从总的分析来说,BRT 所具有的大容量载客能力及相对较低的造价非常适合经济收入较低的人群,快速公交系统在巴西成为独一无二的选择,在政治上和财政上都得到了巴西政府的支持[3]。

3 郑州BRT现状及规划情况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人口约700万,面积为7446.2 km2。

人口密度约4千人/平方千米,在都市的1000平方公里内居住人口为450万人。

郑州公共交通工具主要为普通公交和快速公交,而地铁为在建。

普通公交目前为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在全方位出行比例中占22%。

虽然郑州有完善的公交网络,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根据郑州BRT官方网显示,2011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3万辆,其中私家车53.7万辆。

交通拥堵导致公交高峰小时运行速度仅为14.7km/h,并且每年下降约1-2km/h[6]。

郑州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其中包括现在正在运行的快速公交系统以及在建的地铁。

郑州快速公交建立于2009年,是中国第9个城市建立BRT系统,网络结构呈一环八射,一环为主要线路,沿二环运行,长度约为30km。

其余8条支线连接城市重要区域,如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快速公交相比普通公交具有许多优势,例如,专用公交车道、封闭式公交港湾、大容量新式公交车和公交优先信号灯等[7]。

图1 郑州市快速公交线网图4 郑州居民出行行为调查(1)技术路线调查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方法,为有效验证BRT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实验对象确定为快速公交走廊上的乘客,参照对象为普通公交乘客,选择地点不受快速公交的直接影响。

通过分析对比实验对象和参照对象的调查问卷反映出快速公交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

图2 调查技术路线图确定实验对象调查位置于郑东新区农业东路站,该站位于快速公交主干线上,附近地区可以非常方便使用BRT。

而参照对象位于航海路和大学路段,此处没有快速公交覆盖,只有普通公交通行。

(2)调查数据处理本次调查在BRT公交站点和传统公交站点共收集了225份问卷。

在225个调查对象中,16-24岁及25-34岁年龄层占主导地位,约占总数的48.4%。

这可能解释为这类人群大多为学生或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属于低收入人群。

表1 年龄构成情况表表2 工作情况表调查对象分别被分为已工作、个体经营、退休、家庭主妇、失业及学生6个组。

根据下表所示,已参加工作人群最多,占总数的64%,而个体经营者占总数的16%。

退休和家庭主妇分别为2.2%。

失业人群占4%。

学生群体占11.6%。

在收入情况,月工资从0到5000元被划分为9个等级。

失业人群、学生及家庭主妇为500元以下,通过分析,月收入低于500人民币的占总数的15.1%。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乘客中约有50%以上的人群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2001至2500人民币的群体约占13%。

而其他高收入人群总数不超过10%。

表3月收入情况表此项调查是在BRT用户和普通公交用户之间开展,而大多数乘客为年轻乘客和相对收入较低人群,预计受访者的小汽车拥有情况应当较低。

数据分析显示,75%的受访者没有私家车,仅有20.4%的人群宣称家中有一辆私家车,而仅有4.4%的人群家中有2辆或者2辆以上私家车。

表4 小汽车拥有情况表5 BRT系统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根据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本次分析选取换乘率、出行时耗、出行频率、BRT对出行方式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出行行为分析。

(1)换乘率郑州BRT系统在公交转换站提供免费换乘,预计快速公交乘客的换乘次数将明显高于普通公交,BRT乘客可通过免费换乘缩短离站后的步行时间。

数据分析显示,在BRT乘客中,约有61.2%的乘客在乘坐BRT出行中需要通过换乘。

而相反在普通公交乘客中仅有14.4%的乘客在出行中需要换乘。

表5 BRT和公交使用者换乘(2)出行时耗出行时耗是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BRT运行在专用通道上,并且交叉口信号灯对BRT有优先放行权。

所以假设BRT乘客的出行时耗要比普通公交乘客的出行时耗要短。

而通过卡方测试,数值p=0.932远远大于0.05,因此可以认定BRT和普通公交与乘客的出行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之前的假设不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