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

合集下载

刘玉洁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探析

刘玉洁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探析

3 药物 配伍 刘玉 洁教 授 以疏 风 利肺法 为 主要治 则治 法 ,以 自
于风寒 ,或 五脏 邪气 传而受 之 。《内经 素 问 ·风论 》云“风 病 。刘 玉洁 教授 结合 历代 医家有 关风邪 致 咳及疏 风 治
者 ,百病 之 长也 ”。这表 明风 邪是 常见 致病 因素 ,可 以导 咳的相关 论 述 ,依 据喉 源性 咳嗽 的主要 病 因病机 。提 出
致 多种 疾 病 。干祖 望 I1¨首先 提 出喉源 性 咳嗽 ,认 为火 热 疏 风利 肺法 是治 疗喉 源性 咳嗽 的主要 治则 治法 若兼
相参 ,故 五脏各 以治时 ,感 于寒 则受 病 ,微则 为 咳 ,甚 者 咽喉 而生痒 ,咽痒则 干 咳不 己”。这 表 明 ,咽痒 与风关 系
为泄 为痛 ”,指 出咳 嗽病位 多在 肺 ,但 与五脏 相关 ,或感 密 切 ,风 邪致 咽 痒 ,咽 痒致 干 咳 ,形 成 连锁 性反 应 而 发
伤 阴 、阴液 亏虚 、外感 失治 、进食 甜 品等 是其 主要 病 因 。 夹 外 邪或 内伤 者 ,兼 以治 之 ,如兼 寒 者 散之 .兼 火 热 者
沈 志 勇 [12 3认 为 喉源 性 咳 嗽 的根 本 病 因是 阴虚 内热 ,风 清 之 ,兼 湿者 燥之 ,兼燥 者 润之 ,兼 阴虚 者 以滋养 ,兼 内
中图 分 类 号 :R249.8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745X(2018)05—0897—03 doi:10.3969 ̄.issn.1004-745X.2018.05.042
【摘 要 】 刘 玉 洁 教 授认 为喉 源 性 咳嗽 病 因不 外 乎 外 感 与 内伤 ,其 中风 邪 为 主 要 致 病 因 素 ,可 兼 夹 其他 因素 共 同致 病 ,病 位 在 咽 喉 ,与 肺 密 切 相 关 ,不 离 五脏 ,主 要 病 机 为 风 邪 上扰 ,肺 气 不 利 ,以 疏 风 利 肺 为 主 要 治 法 ,应 用 自拟 喉 源 咳 方 进 行 治疗 .临 床 效 果 较 好 。 【关键 词 】 喉 源 性 咳 嗽 喉 源 咳方 疏 风 利 肺 刘 玉 清 临 证 经 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7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7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76例
任秀银; 陈丽纯; 刘庆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24)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6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以桑杏汤和桔梗汤加减为主,配合雾化吸入进行治疗。

结果治愈5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

结论桑杏汤和桔梗汤加减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165)
【作者】任秀银; 陈丽纯; 刘庆
【作者单位】银川市金凤区卫生监督所宁夏银川 750002; 贺兰县人民医院宁夏贺兰 750200; 宁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 [J], 崔庆霞
2.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 [J], 石卫琴
3.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45例观察 [J], 陈宇;唐月英;张国庆;曾屹生;许亚桦
4.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喉源性咳嗽48例 [J], 朱丽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咽源性和喉源性咳嗽35例 [J], 陈晓林;程海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利咽汤加减治疗咽源性咳嗽35例

自拟利咽汤加减治疗咽源性咳嗽35例
能紊 乱 ,致 咽 部 血 管扩 张或 痉 挛 ,产 生 咽部 一 系 列病 理
性咽炎可见黏膜增厚 ,弥漫充血 ,或腭 弓和 软腭边缘增 厚 ,咽 后壁 有 多 数颗 粒 状 突起 的淋 巴滤 泡 。
改变及症状 。② 慢性 咽炎患者血清 中锌 、铁、铜和钛 的 含量低于正常,而血清 中的铝含量高于正常 ,故本病 的
诊 。患者三年前于春季生病 ,随后每年此季发病 ,症见 咽干瘁咳嗽 ,逐年加重 ,曾服 用 中医药物治疗,效果不 显 , 来我 院门诊就诊 。症见咽部干痒咳嗽 ,咳声阵阵 , 今
口干咽燥 ,声音略有嘶哑 ,时有恶心,纳差 ,手心发热 , 大便 干 ,舌质红 ,苔薄黄 ,舌尖苔少,脉细小数 。查体 见咽部 充血 ,咽后壁有颗 粒状 突起的淋巴滤泡,听诊 双 肺呼吸音 清,未闻及干湿性 哆音 ,胸片检 查无异常。 中 医诊 断为喉痹 , 证属 阴虚风热 ; 医诊断为咽 源性咳嗽 , 西 治以清热滋 阴散瘀 ,利咽止痒止咳。方以利咽汤加 减 : 玉蝴蝶 1g 5 ,蒺藜 1g 蝉衣 1g 0, 0 ,牛蒡子 1g 5, 僵蚕 1g 0, 玄参 2 g 0 ,百合 1g 5 ,麦冬 1g 5 ,金银花 2 g 0 ,赤芍 2 g 0,
发生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变化时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使 外界刺激易于侵入有关 。③慢性咽炎病人血与唾液 中的
IA 含 量升 高 ,唾液 中 的 Sg 明显升 高 ,IA、Sg 增 g iA g iA
1 4 辅助检查 . 2
2 治 疗 方 法
x 线胸透或胸片正常或纹理增粗 ,血
常 规 在 正常 范 围 。
牡 丹 皮 1g 0 ,桂 枝 1g 0 ,大黄 1g 日 1 ,水 煎 两 次 , 0。 剂
1 临床资料 1 一般 资料 3 . 1 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例 ,女 1 l 4例;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岁 。病程最短 2 月, 1 个 最长 1 5年。 咳嗽 以春季好发者 1 9例, 冬季好发者 1 例 。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
d i1 . 9 9 jis . 0 3 8 1 2 1 . 9 0 4 o :0 3 6 / .sn 1 0 —9 4. 0 0 0 . 9 文 章编 号 :0 38 1 2 1 .9 1 8 — 1 10 —9 4( 0 0)0 .6 9 0
喉 源 性 咳 嗽 是 临 床 上 的 常 见 病 , 咽 喉 炎 症 引 起 , 要 病 因 主
起 的 咳 嗽 , 床 检 查 一 般 仅 见 咽 部 充 血 或 少 量 淋 巴滤 泡 增 生 , 临
有 淋 巴 滤泡 增 生 , 无 明 显 阳性 体 征 发 现 , 助 检 查 血 象 可 正 余 辅 常 或偏 高 , x线 肺 部 及 支 气 管 未 发 现 器 质 性 病 变 。 治 疗 组 中 所 有 病 例 均接 受 过 多 种 不 同用 法 、 同 疗 程 的 治 疗 。 不 12 一般 资 料 . 全 部 病 例 均 为 我 院 就 诊 患 者 , 机 分 为 中 西 随
泻 火 , 治肺 热 咳 嗽 ; 蜕 功 专 祛 风 利 咽 疏 散 风 热 , 药 合 用 , 善 蝉 二 辛散苦降 , 能祛散外感 之 风热 , 能 肃清肺 系之邪 热 ; 蚕 、 既 又 僵
川贝母化痰散结利咽 ; 梗宣肺利 咽 , 桔 引诸 药 上 达 咽 喉 ; 草 清 甘 凉 泻 火 , 炎退 肿 。全 方 共 奏 疏 风 散 邪 , 咽 止 咳 之 效 。 配 合 消 利
部 咳 嗽感 受器 , 奋 了 舌 咽 、 走 神 经 , 神 经 冲 动 传 人 延 髓 , 兴 迷 将 触 发 了 一 系列 的 协 调 反 射 效 应 , 道 反 应 性 增 高 , 起 了咽 痒 、 气 引 咳 嗽 等症 状 。其 病 变 位 于 咽 喉 部 , 包 括 支 气 管 及肺 部 病 变 引 不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

经验方治疗喉源性干咳138例疗效体会黄勤伟(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贵州道真563500)2.32组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 >0.05)。

见表4。

3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工作压力,饮食变化和职业因素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持续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证”、“腰痛”范畴,以肾虚为本,由经络损伤引起,中医骨科和辨证施治给予药物多靶点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补益气血等可有效缓解疼痛[5-7];中医骨伤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络脉紧张和僵硬,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减轻炎症水平。

独活寄生汤组成有独活、桑寄生、牛膝、防风、细辛、人参、秦艽、杜仲、川芎、白芍、当归、生地、茯苓、甘草、桂枝,诸药合用,可有效发挥益肝肾、祛风湿、补气血和止痹痛等作用,如独活可强壮筋骨、驱寒祛湿;细辛可祛风止痛;防风可祛风制湿;秦艽可舒筋祛风;牛膝、寄生和杜仲可活血化瘀止痛。

各种药物共奏强壮筋骨,活血化瘀、祛风祛湿之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缓解疼痛。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减少炎症反应,镇痛效果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8-10]。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疼痛消失时间、JOA 评分、腰痛证候积分、舌苔黄腻积分、肢体无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接近(P >0.05)。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可更好地改善腰痛证候积分、舌苔黄腻积分、肢体无力积分,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1]周伟,郑红波,冯穗,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5):129-131.[2]陈峰,石晓兵,朱烨,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8):90-92.[3]陈普庆,余通汉.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149.[4]陈信.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3):371-373.[5]杨阳.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4):96-97.[6]汤金泉.中药汤剂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66-67.[7]张霖,程德根,邝剑彬.补腰健肾汤口服联合肾腧穴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4):611-613.[8]冯会宾.中医骨伤手法+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826-9827.[9]严学耕.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58-59.[10]郭华,李刚,李阳,等.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23-1125、1129.(收稿日期:2019-01-21)作者简介:黄勤伟,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王灿晖论治咽源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探颐

王灿晖论治咽源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探颐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 进展,2022,20(2):127-129.[2]王旺胜,尤建良,薛青,等.尤建良运用解表法治疗恶性肿瘤验案两则[J ].山西中医,2021,37(7):38-39.[3]陈文鹏,卢健棋,庞延,等.仙鹤草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6):118-122.[4]万大群,赵仁全,刘海,等.白及的成分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7,26(2):93-96.[5]滕磊,柴宇琪,忻耀杰,等.基于‘长沙药解“探析黄芩㊁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之别[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2):7-10.[6]李逸蓝,胡陵静,曾玲玉,等.补中益气汤治疗结肠癌便血验案两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4):705-706.(收稿日期:2022-05-09)җ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Z D 202009)通信作者:殷立平,E -m a i l :y i n l i p i n g 003@a l i yu n .c o m 第一作者:付王冰莹,E -m a i l :709813054@q q .c o m 王灿晖论治咽源性咳嗽的学术经验探颐җ付王冰莹1苏 奔1,王灿晖2,殷立平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7)ʌ摘要ɔ 咽源性咳嗽是一种以咽喉部位不适为主诉的临床常见疾病㊂王灿晖教授从风邪上受,咽喉失养 论治咽源性咳嗽,以疏风利咽止咳为治法,随证加减用药,每获良效㊂该文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咽源性咳嗽临床经验㊂ʌ关键词ɔ 咽源性咳嗽;疏风利咽止咳;王灿晖中图分类号:R 256.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816咽源性咳嗽是一种以咽痒而咳,咳则连续不断,痒止方休,伴少痰或无痰,咳后仍感咽干等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㊂中医古籍中并无咽源性咳嗽的病名记载,本病名由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提出,原名 喉源性咳嗽 ㊂此后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国丰教授继承干祖望教授理论,将本病定义为因咽喉部位的疾病造成的,不能根据中医内科学的咳嗽病来辨证论治的咳嗽[1]㊂中医将咳嗽归纳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均为肺系受累,肺失宣降所致㊂咽源性咳嗽病位在咽喉,以咽喉失养为基础,外加风邪上受,使得肺失宣肃㊁津不上承,发为咳嗽㊂本病发作多呈阵发,病情易反复,病程多缠绵,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㊂王灿晖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全国著名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第2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博极医源,精研医理,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丰富㊂本研究总结王灿晖教授论治咽源性咳嗽的学术经验㊂1 病因病机1.1 肺失宣肃,咽喉失养是基本病机 ‘素问㊃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㊂ 肺为气之主,诸气皆上逆于肺,致呛而咳,因此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㊂肺为华盖,开窍于鼻,鼻与咽喉相通而联络于肺,因此咽喉部疾病亦可引起咳嗽㊂咽喉作为五脏之门户,与各脏器关系密切,若五脏因病受累,咽喉也会受损㊂此外,诸如风㊁痰㊁瘀等致病因素皆会造成体内津液输布失调,或造成津液不足,导致津液难以上承于咽,津液难以润养于喉,而致咽喉部干燥,久之出现咽喉失养则咳嗽㊂1.2 风邪上受是发病关键 ‘素问“有 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者,百病之长也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等论述㊂‘诸病源候论㊃咳嗽病诸候“载: 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㊂ 巢元方将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列为十咳之首㊂‘重楼玉钥“言 大抵风之为患,好攻上而致疾者,三十六症,内关咽喉为第一 ,指出咽喉部位的疾病首先要从 风邪 论治㊂‘素问“又云 风胜则动 ,风邪为外感六淫之首,逢孔必入,常作为他邪致病的先导,与他邪兼夹为患㊂咽喉为五脏之门户,凡风邪上受必首犯于咽,致咽痒咽痛,痒作则咳作㊂风邪又有内外之分,王灿晖教授认为,辨治咳嗽不能拘84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泥于外风,阴虚风动㊁热极生风㊁血虚风燥亦可导致咳嗽,阴虚使津液耗伤,则不能上润于咽喉,咽喉失养即咳;邪入里从热化,蕴热熏灼咽喉,五脏之门户失利而咳;对于血虚风燥者, 血主濡之 ,久病气血虚弱,劳倦阳扰,阴血亏虚则火旺克金而咳㊂1.3 禀赋㊁气候㊁环境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致病因素‘灵枢㊃百病始生“指出: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㊂ 王灿晖教授认为现代人白天工作时间长㊁压力大,夜晚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加之生活条件改善,常在深夜过食肥腻之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人体内环境及各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疾病的发生㊁发展㊂此外,慢性炎症刺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炎症因子或炎症介质使咽部黏膜及黏膜下出现微循环障碍㊁腺体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组织缺氧㊁代谢失调,咽部末梢神经处于长期的慢性刺激状态[2]㊂王灿晖教授指出,在咽源性咳嗽的辨治过程中,患者是否存在受凉㊁劳累及过敏体质等因素均要考虑在内,遣方用药时尽量做到全面兼顾㊂2 辨证施治思路咽源性咳嗽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类型之一,常被认为是普通感冒后具有自限性的咳嗽,进而被失治㊁误治,抗生素㊁中枢性镇咳药治疗本病效果一般,且停药后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㊂王灿晖教授认为,咽源性咳嗽患者病情表现多样,临床上应把握本病 风邪上受,咽喉失养 的主要病机,兼顾过敏因素(如凉气㊁辛辣刺激食物㊁工业粉尘等)刺激导致的变态反应,结合患者次要症状,辅以相应药物加减治疗㊂2.1 风邪上受,肺失宣肃则疏风宣肺 咽源性咳嗽起病初期多有感受风寒病史,患者多未予重视,或是失治,如过早使用敛肺止咳药,则使外邪伏于肺络,未得宣透而出,伺机而发;咽喉作为肺之门窍,风盛则咽痒,咽痒则作咳,痒不止则咳不止㊂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喘急,气急气粗,痰少,流涕㊂王灿晖教授善用荆芥㊁防风㊁蝉蜕㊁桔梗㊁白前㊁甘草等药治之,其中荆芥㊁防风解表祛风,辛散透达肌表,风邪祛则咳嗽止;蝉蜕清热利咽㊁息风止痉,为祛风止痒要药;桔梗性升散,为舟楫之药,清利咽喉,宣通肺气,载药上行达肺经;白前降气止咳,与桔梗相须为用,一升一降,咳嗽无论寒热皆能用之;甘草甘平,清解热痰,甘草与桔梗同用,源于‘伤寒杂病论“的桔梗甘草汤,功擅清热宣肺,利咽止咳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蝉蜕水提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支气管痉挛,起到祛痰㊁镇咳㊁平喘㊁抗过敏等效果[3];桔梗具有抗炎㊁抗过敏等作用[4]㊂王灿晖教授指出,临床上还需注意患者兼夹证,根据风寒㊁风热证候表现,随证选药㊂2.2 津不上承,咽喉失养则润肺利咽 咽源性咳嗽常迁延不愈,患者久病体虚,体内津液生成不足,运行㊁输布失调,导致津液难以上承于咽,不能润养于喉,致咽喉部干燥,久则咽喉失养而咳嗽㊂患者多表现为干咳少痰,甚或无痰,咽干,口干,鼻燥,唇燥,饮水稍缓解,大便干,手心烘热,舌干红少津有裂痕㊂王灿晖教授擅用生地黄㊁南沙参㊁麦冬㊁木蝴蝶㊁土牛膝㊁款冬花㊁百部等药治之,其中南沙参㊁麦冬药性平和,有润肺止咳,清不过寒,润不过滞,取沙参麦冬汤之意;生地黄㊁麦冬相配,润肺滋肾,金水相生,又取增液汤之意;木蝴蝶性凉,味苦甘,入肺经,可清肺利咽,止咳开音;土牛膝归肺经,有养阴润肺㊁凉血利咽之功;款冬花㊁百部两药相合润肺止咳㊁降气祛痰,寓润肺于化痰,润肺而不碍祛痰,新旧虚实之咳均可使用㊂药理学研究表明,木蝴蝶中含有木蝴蝶甲㊁乙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微生物活性和抗炎作用[5]㊂2.3 痰气交阻则降气祛痰 王灿晖教授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更易感邪,加之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耗伤脾胃,脾气不舒则津液不布,凝结于咽,酿为痰浊,肺失宣肃,肺气不降,上壅于喉,气与痰阻,发为咽喉不利㊂患者多表现为咳声沉重,口中黏腻而不渴,甚或呕恶,自觉咽中有痰难咯,咽部有梗阻感㊂王灿晖教授活用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川贝母㊁枇杷叶㊁射干等药治之,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中;茯苓利水,助半夏以化痰;陈皮理气,助半夏解郁;川贝母㊁射干消痰散结利咽喉;枇杷叶味苦㊁微辛,性微寒,功擅化痰止咳平喘㊂2.4 血热互结则清热活血 王灿晖教授久居江南地区,当地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患者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热入营血,血热互结,使得血液黏滞,运行不畅,久病致瘀;若一见热象便过投寒药凉药,更易导致血脉凝涩㊂患者多表现为咽干咽痛而咳,咽部异物感,舌暗红,脉涩㊂王灿晖教授巧用荆芥㊁桑叶㊁菊花㊁金银花㊁黄芩㊁丹参㊁牡丹皮㊁当归等药治之,其中桑叶㊁菊花疏散风热,金银花㊁黄芩清肺利咽,里外兼清;牡丹皮清热9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3,V o l.31N o.8凉血,丹参活血祛瘀,二者合用,凉血而不留瘀,活血又不妄行;丹参㊁牡丹皮等活血药与祛风药同用,有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意;当归性温,活血补血,祛瘀而不耗血,祛邪而不忘扶正㊂王灿晖教授注意观察就诊患者情绪状态㊂若患者性情急躁,常发刺激性干咳,每因情绪起伏波动而发作,为久病肺虚之象,肺脏娇嫩失润,易受肝火上犯,木火刑金,酌情加青黛㊁蛤蚧㊁地骨皮㊂青黛㊁蛤蚧源于黛蛤散,功擅清肝泄肺,地骨皮清肺热,凉血止咳㊂若患者心悸难寐,神情焦虑紧张,伴有咽痒咽部烧灼感,查体见舌尖红,为心火独亢,水不济火之象,君火旺则血热,热极生风则咽痒,可加生地黄㊁竹叶㊁紫草㊂方药来源于主治心经火热的导赤散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草素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过敏性气道炎症和重塑,起到脱敏止痒的效果[6]㊂3验案举隅患者,女,38岁,2022年1月12日初诊㊂主诉:反复咳嗽7个月余㊂现病史:患者7个月前因受风后出现咳嗽,多呈阵发性,伴有咽痒及咽部异物感,无痰㊂7个月以来,患者咽痒而咳症状反复发作,常难以自制,自诉口服止咳糖浆(具体不详)后效果不显,咳声音低,进食饮水可稍缓解,平素倦怠乏力,气短少言,纳食欠佳,小便调,但大便常时有便意,但努争乏力㊂舌稍淡,苔薄白,脉弱㊂患者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20余年,未规律服药㊂体格检查:咽喉部Ⅰ度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咽后壁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㊂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7.25ˑ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10%,淋巴细胞百分比14.10%,超敏C-反应蛋白11.17ˑ109/L㊂诊断:咽源性咳嗽㊂辨证:外感风邪兼夹气虚证㊂治以疏风利咽,益气止咳㊂自拟方:黄芪15g,太子参20g,白术1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木蝴蝶6g,土牛膝10g,桔梗10g,白前10g,款冬花10g,百部10g,甘草片5g㊂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 L,早晚分服㊂2022年1月26日二诊:患者诉药后咳嗽较前好转,有黄白相间色痰,咽痒减轻,仍时有咽部异物感,舌苔白腻,脉滑数㊂原方去黄芪㊁太子参㊁白术,加法半夏10g,陈皮10g,丹参12g㊂14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㊂2022年2月16日三诊:患者诉咽痒已除,咽部异物感减轻,偶有咳嗽,无痰,自汗出㊂原方再进14剂而愈㊂按语:本案患者初诊时咽痒而咳,王灿晖教授指出其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迁延未愈,加之过度服用滋腻的止咳糖浆,使病邪无法宣散而壅于肺中,自身久病体虚,正虚不固,故首诊以疏风利咽㊁益气止咳为主㊂二诊时患者症状已明显减轻,有黄白相间色痰,乃内风㊁痰湿伏藏于肺络,故在宣肺基础上加用半夏㊁陈皮,以加强化痰之功;患者仍有咽部异物感,加入丹参活血利咽散结㊂三诊时患者咽痒已除,咽部异物感减轻,偶有咳嗽,无痰,但见自汗出,此乃久病体虚,卫外不固之象,方中黄芪㊁太子参㊁白术以益气固表,培土生金,固护脾胃,原方参术取自四君子汤,可使患者气血生,卫表固,邪则无孔入㊂4小结王灿晖教授在临证过程中,主张问辨相结合,认为问诊乃 诊病之要领,临症之首务 ㊂王灿晖教授重视问诊,指出要注意气候㊁季节㊁生活习惯㊁体质因素等对疾病的影响㊂此外,王灿晖教授临证用药多精简,认为 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常告诫后学: 不要一味地迎合患者心理,滥用贵药㊁补药㊂要知道任何方药均可治病也可以致病,因此开方医病应补偏救弊,做到中病即止㊂ 王灿晖教授始终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的临证思路,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㊂本病基于咽喉失养,多因风邪上受所致,病位在咽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故王灿晖教授用药多用质轻㊁味淡之品,以达疏风利咽之功㊂参考文献[1]陈国丰,干祖望.喉源性咳嗽证治[J].中医杂志,1992,33 (3):16-17.[2]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138-142.[3]高长久,张梦琪,曹静,等.蝉蜕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3(2):110-112. [4]左军,尹柏坤,胡晓阳.桔梗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13-116. [5]高彦宇,刘思宇,沈芳玲,等.木蝴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5):102-106. [6]王钥,陈斌,蔡蕊,等.紫草素抗炎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3):682-685.(收稿日期:2022-05-08)05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

清咽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5例

清咽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65例
6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按 照《 中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中慢 喉 痹 的 诊 断标 准。① 多有 上 呼 吸道 感 染史 , 治疗 后 其 他 经 症状 消失 , 唯遗 下 咳嗽不愈 或较 前加 重 ; 其 咳嗽特 ②
点是 喉头 作痒 , 即咳嗽 , 咳而 不爽 、 旋 或 少痰 , 或大 声 讲话 , 或遇 冷热 、 异味 刺激 时 喉 痒 咳嗽 发作 ; 咽 部 ③ 检查 可见 黏膜充 血或 咽后 壁 淋 巴滤 泡 增 生 ; 血 常 ④
1 、 0 g 岗梅 根 3 ; 音 嘶 哑者 , 蝉 蜕 6 g 千 层 纸 0g 声 加 、 1 ; 中 带血 丝 者 , 仙 鹤 草 1 。取 清 水 3碗 , 0g痰 加 5g 煎得 药 液 1 0 m 待 温 热 适 中 , 徐 咽 下 , 日 1 5 L, 徐 每
喉源性 咳嗽 6 5例 , 疗效 满意 , 总结报道如 下。
( > .5 , 有 可 比性 。 P 00 )具 2 诊 断 标 准
剂 ; 出药 液后 , 1碗 清水 用 武 火 煎 煮 , 药 液 沸 滤 加 待 腾后 , 患者 熏 吸药渣蒸 汽 1 2 i, 日 1 。 5— 0r n 每 a 次
两组 均 以 7 d为 1 疗程 , 个 服药 1 2个 疗程 。 —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1 R 5.1
文献 标 志码 : B
喉源性 咳嗽是咽喉科常见疾病 , 主要症状 是阵发 性喉头奇 痒干涩 、 随之干 咳、 咳时不爽 , 临床上 中西 医
治疗方 法 很 多 , 目前 尚无 比较 理 想 的 治疗 方 法 。 但
2 0 0 - 20 0 , 者采用 自拟 清 咽止 咳汤 治疗 0 7— 5 0 9— 9 笔

自拟清咽止咳饮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

自拟清咽止咳饮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
对 于 惧 怕 针 刺 的患 者 是 最 好 方法 。
【 考文献 】 参
[] 杨长森 .针灸 治疗学 [] 1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18:8~8 . 95 7 9
患者 ,男,5 8岁 ,工人,于 1 9 9 8年 7月 l 5日来
诊 ,膝关节痛 4 ,坐 卧均痛 ,屈伸 不利 ,步履艰难 , 年
1g 0 、木蝴蝶 1 g l草 5 、桔梗 5 、玄参 1g 0、 l f g g 0 、薄荷 5 ( g 后下 ) 、杏仁 5 、瓜 蒌皮 5 ,3剂,水煎, 日 1 g g
剂 ,分 3次 温 服 。药 尽 咳 嗽 明显 减 轻 ,咽 痒 亦 好 转 , 守方 继 进 3剂 , 诸 症 消 失 。 5 体 会 喉源 性 咳 嗽 的 患 者 来 诊 时 多 以 “ 咳不 止 ” 诊 , 久 来 其1 亥门久 ,迁 延难 愈 ,多 有 干 咳无 痰 ,或 痰 粘难 咯 ,
20 0 7年 1 第 5卷 第 1 期 1月 1
・ 9・ 6
玄参、杏仁 、甘 草、川 贝 。加减 :若 咽干痰黄粘稠者 I
加 瓜 蒌 皮 ,竹 茹 以清 润 化 痰 止 咳 : 咽 痒 甚 者 加 射 干 、
饮1 咳暂缓 ,舌红 ,苔 薄黄 。查体 :咽部充血 ,咽后壁
见 少 许 滤 泡 增 生 。 听 诊 : 双 肺 呼 吸 音 清 , 胸 片及 血沉
5 例进行 比较 ,取得 了满意疗 效 ,现报告如下 。 4
1 一般资料
以致面红耳 赤,努力咳 出少许痰液方稍 止。偶遇冷热 或异 味刺激或大 声说话即 喉痒咳嗽又作 。经胸部 X线
和血常规检 查均无异常发现 ,检 查咽部可 见黏膜慢性 充血 ,或咽后壁有 淋 巴滤泡增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摘要】目的观察清咽双和饮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2例喉源性咳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66例服清咽双和饮治疗,对照组66例服头孢拉定、咳必清等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lt;0.01)。

结论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清咽双和饮,治疗应用
喉源性咳嗽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表现为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既往有感冒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未愈或较前加重,其特点是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甚时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痰液方稍止[1]。

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1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均为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医院内科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对照组66例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文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咳嗽标准拟定。

患者初起都有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

经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其他症状消退,仅留下久咳不愈症状,表现为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遇异味加重,无痰或少痰,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滑。

全部病例心脏听诊无异常,肺部听诊正常或呼吸音粗。

咽喉均有不同程度充血。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双肺X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基本方为清咽双和饮,药物组成:桔梗10 g,金银花10 g,当归6 g,赤芍10 g,生地
15 g,元参15 g,赤苓10 g,荆芥10 g,丹皮10 g,真川贝10 g,甘草6 g,甘葛15 g,前胡10 g。

儿童用量酌减。

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4天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口服头孢拉定胶囊(焦作市康力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H41023193),0.5 g/次,3次/d;咳必清片(武汉祥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7-23-6)25 mg/次,3次/d。

4天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连续服用1~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服药期间,注意避风寒,忌辛辣、腥、异味。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

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咽喉充血消失,肺部听诊及X线检查正常;好转:疗程内咳嗽、咳痰减轻,相应体征好转;无效:咳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见表1。

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5, P&lt;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Ridit检验,u=
3.4948,P&lt;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不适而造成的反复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干涩奇痒,阵发性干咳,缠绵难愈。

检查咽喉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

经X线胸片及血分析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其病名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创,属中医咳嗽、喉痹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3]。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