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降火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探讨

合集下载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一、起源与定义喉源性咳嗽,又称喉咳,首次见于1989年干祖望编著的《中医喉科学讲义》[1]。

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干老首创“喉源性咳嗽”的病名,通过辨证求因,疗效卓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

干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因过敏因素的增多,患病的机率更高,但是临床治疗往往与普通的咳嗽混为一谈,所以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只有从临床病例中不断探索该病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辨治原则等,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

本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痹”“风热喉痹”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2]。

近年来,随着气候改变、环境污染加重,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疗效不佳,并且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中医药治疗收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

喉源性咳嗽胸透、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抗生素治疗效不佳,一般止咳中成药也难以奏效。

该病迁延难愈,治疗不当,可迁延数月或经年。

此病类似中医秋燥咳嗽,实则四季均可发生,且用养阴清肺法治疗多不效。

二、临床表现喉源性咳嗽好发于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多数患者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

喉源性咳嗽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①咽喉痒如蚁行,阵发性咽喉奇痒作咳,一痒必咳,连连不止,痒息咳止,不痒不咳;②咳呈连续性甚至痉挛性,痰少或痰黏难咳,咳出则爽;③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亦有不定时者,咳嗽每天常有7-8次,严重时每小时10次以上;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干燥微痛或异物感;⑤少数患者可有发音音色粗糙,甚至嘶哑;⑥油烟、灰尘、冷空气、说话多、刺激性气味等容易诱发,有时表现为难以抑制的刺激性咳嗽;⑦病情轻重不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甚至数年;⑧咽喉部检查可见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或无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肺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3]。

三、病因病机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繁杂,涉及到诸多脏腑[4]。

中药方剂治疗喉源性咳嗽48例疗效观察

中药方剂治疗喉源性咳嗽48例疗效观察

效不满意 而就诊 治疗 。所 选病 例 有如 下 特征 : 咳嗽为初 始症 状 , 即在 治 疗过 程 随 中出现咽痒 或痛 , 加引 起 咳嗽 , 阵发 更 呈 性 , 至痉挛性 咳嗽 , 痰 或无 痰 。可 因 甚 少 寒冷 、 味刺激加 重 , 异 饮水 可缓解 。查体 :
咽部可见红或 红肿 , 的有 滤泡 , 肺 听 有 双 诊呼吸音清或粗 , 干湿哕音 。放射线 检 无
胸部正位 片所见 : 两肺 未见 异 常 。诊 断 : 喉 源性咳嗽 。证 属肺 失 宣 降 , 气郁 痰 阻。 治 宜宣肺降 气 , 解郁 化痰 , 咽。中 药方 利 剂 为 自拟 方 加玄 参 1 g 牛 蒡 子 1 g 5, 0 。前
成 痰 , 阻气 道 , 响肺气 之出入 , 痰 影 上逆 而
治 愈 3 例 (0 8 ) 好 转 1 4 7.% , 1例 ( 29 ) 无 效 3例 ( . %) 2.% , 6 3 。总 有效 率
为 9.% 。 37
咳。基本病 机为肺气壅遏 , 气郁痰 阻。治
宜宣肺 理气 , 痰止 咳 , 咽。在 自拟 中 化 利 药方 剂中杏仁 润燥 , 引邪下 行 , 白前共 加 同理 气 , 宣通肺 气 , 痰止 咳 ; 梗 、 干 祛 桔 射 为肺经利 剂 , 整咽喉之气机 , 调 与黄 芩、 甘 草共 同清肺 、 消痰 、 咽、 咳 , 解毒 抗 利 止 有 炎之功效 ; 百部 、 款冬花 、 紫菀 、 甘润苦 降 ,
中药 方剂 治 疗 喉 源 性 咳 嗽 4 8例 疗 效 观 察
咽痒者 加木 蝴 蝶 1g 蝉蜕 1 g 5, 0 。咽 部肿


痛者加玄参 1g 牛蒡 子 1 g 人 肾、 经 , 5, 0, 肺 滋阴降火 , 散结 利 咽 , 毒 祛肿 。诸 药加 解 水煎 2次 , 武火 煮沸 后 , 1次 煎 2 第 0分 钟 , 2次 煎 1 第 5分钟 , 二 为一 , 3次 合 日 口服 , 日 1剂 。小儿 酌减 。治疗 5~1 每 0 日, 观察 治疗 结果 。服药期 间停 用抗 生素

宣肺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宣肺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宣肺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研究刘小会【摘要】目的:探讨宣肺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惠菲宁治疗,治疗组采用宣肺利咽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00%)及总有效率(9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5.15%)及总有效率(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宣肺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1【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宣肺利咽汤;喉源性咳嗽;疗效【作者】刘小会【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南京21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1喉源性咳嗽以咽痒即咳为主要特征,每因烟酒、辛辣、寒热等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症见咽痒、咽部异物感,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内科治疗乏效,病程长达数周甚至数月,肺部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而咽部检查可见咽黏膜慢性充血、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严重者咽后壁黏膜萎缩。

由于此类咳嗽与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有关,故称之为喉源性咳嗽,其应用抗生素、镇静及止咳药物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喉源性咳嗽之所以缠绵难愈,根据伏邪理论及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喉源性咳嗽是因痰饮停伏,阴虚夹风,即内有伏邪,外由风邪外感引发所致,故采用化痰饮复升降以祛伏邪、疏风利咽达邪于外之法以治疗喉源性咳嗽,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门诊收治的73例喉源性咳嗽患者,年龄18~65岁,病程0.5~24个月。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1]喉源性咳嗽诊断标准:①以咽痒、咳嗽,或咽干、咽痛、异物感为主要症状;②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③遇环境冷热变化,或烟尘刺激,或高声说话,则咳嗽加剧;④查体示咽喉慢性充血和(或)淋巴滤泡增生;⑤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排除其他肺胸疾病。

滋阴降火止咳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

滋阴降火止咳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

滋阴降火止咳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
阴虚火旺型
咳嗽(刺激性)、咽干、咽痒,咽异物感、痰少、大便干结,五心烦热、夜寐盗汗、形体消瘦、咽痛、声音嘶哑等,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10 g,丹皮10 g,赤芍10 g,桑白皮10 g,麦冬10 g,天花粉10 g,当归10 g,桔梗6g,甘草3g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黄柏味苦、性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二者相需为用,金水相生,加强滋阴泻火之功。

生地入血分,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之效。

丹皮性寒,味苦、辛,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赤芍味酸苦,性凉,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之功,三者共用清热养阴,治疗久咳之入血分重症。

桑白皮止咳平喘;麦冬、天花粉养肺阴,清肺热,具有生津以润肺燥之效;当归入血分,主咳逆上气,具有止咳平喘、滑肠润肠作用,治疗久咳久喘伴大便干结者;桔梗为引经药,入肺经,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

纵观全方,具有滋阴降火,凉血生津,止咳平喘之功效。

高血压患者合并喉源性咳嗽,并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 降压药的患者,酌加清降肝火之夏枯草、菊花等药。

风邪为胜,中医认为:“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 痒为风” ,喉源性咳嗽患者在春季则咽痒加剧,因此在治疗上应酌加祛风止痒,疏风散邪之品,如防风、荆芥、僵蚕。

秋季燥伤肺津,肺阴亏耗更甚,此时需重用养肺阴生津之品,如麦冬、玉竹等。

干祖望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干祖望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干祖望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展开全文喉源性咳嗽是干祖望教授所定的病症名。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喉间作痒则咳,不痒不咳,无痰或少痰,甚则咳引胸痛。

喉痒多因风、火、燥等异气侵袭咽喉所致。

现将干老治疗本症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宣肺散邪法适用于风寒之邪上犯咽喉,以致肺气失宣,喉痒干咳,或有少量痰液之证。

方用三拗汤加味:麻黄、杏仁、甘草、蝉衣、防风、桔梗、贝母。

若痰色白者,加陈皮、苏子、僵蚕;痒咳剧烈,且咽喉粘膜充血者,系风寒化热之征,可加薄荷、天竺黄、芦根、射干等。

2、清心泻火法适用于心火偏亢,循经犯喉所致之喉痒干咳,频作清嗓,咽干喜饮,心烦失眠,咽喉粘膜充血、小血管网布。

舌尖红,脉细弦。

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竹叶、茅根、灯芯、玄参、丹皮、芦根、天竺黄、知母、杏仁、石膏。

3、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犯喉所致之喉痒干咳,夜间卧则尤甚,口燥咽干,饮水不解,咽喉粘膜暗红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增生。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牛膝、丹皮、百合、麦冬、玄参。

4、养阴润燥法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火上冲咽喉而作痒干咳,甚则咳引胸痛,偶有粘痰带血,咽喉干燥,粘膜慢性充血,或部分粘膜萎缩。

舌偏红、苔薄,脉细。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知母、石膏、桑叶、杏仁、茅根、天竺黄、川贝母。

5、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瘀血阻滞,津不上承,致咽喉干燥作痒而咳,经久不愈,渴喜温饮,咽喉粘膜慢性充血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舌有紫气、苔薄,脉细涩。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蝉衣、干地龙、炙苏子、贝母、桔梗、甘草。

6、脱敏敛肺法适用于禀质特异,异气刺激咽喉引动肺气上逆,咽喉作痒干咳,咳甚呕恶。

方用脱敏汤加减:紫草、茜草、旱莲草、蝉衣、干地龙、金沸草、桑白皮、荆芥炭、乌梅、诃子肉、甘草。

7、病案举例【例1】何x,女,52岁。

患者于2个月前以感冒发轫,继之干咳,每咳必由喉头干涩作痒而来,痰甚少。

姜松鹤应用宣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姜松鹤应用宣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 y r s T e u n e Z ie to ; ay g a c u h T et n Ke wo d 】 h a f hk h d L r n e l o g ; ra X i me me t
姜松鹤 (9 2 ) 14 .,教授 ,主任 中医师 ,曾任大连大学医学
院 中医 药 系 主 任 ,副 院长 ,大 连 大 学 中 医研 究所 所 长 ,黑 龙江
2 治疗方法 以宣肺止咳为基本治法 ,随证结合季节加减化裁 。基础方 药 :桔梗 、甘 草、僵蚕 、蝉蜕。风寒束肺者 :加 炙麻黄 、杏仁 、 白前 。风热上壅者 :双花 、连翘、浙贝、前胡;风燥伤肺者 : 桑 叶、菊花 、陈皮、双花、淡豆豉 ;痰湿证合用二陈汤 。痰热 者合用鱼腥草 、浙贝 ,天竺黄 ;阴虚者合用沙参麦冬汤,加乌 梅 、白芍 。鼻塞流涕加 辛夷花 、苍耳子 ,咽痛加牛 蒡子 ,热盛 加石膏 ,鼻干鼻瘁加玄参、玉竹 ,痰难咯加冬瓜仁、芦根 。寒 痰者加干姜 、细辛 、五味子,便干加酒 军,肢冷加桂枝、姜黄。
之 品 以反 佐 ,从 反面 来 散 发 火 邪 ,以达 苦 寒 泻 火 、存 阴药 物 更 为 彻底 根 除炽 盛 的火 邪 , 达 到 标 本兼 治 。
总之 , 中医药治疗牙周炎具有较大的优势 , 临床细心辨证, 4 结 论 组方用 药掌握好配伍技巧 ,必要 时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则可 取得明显疗 效。 参考文献:
病例 2 ,患 者 乙 , 女 ,4 8岁 。2 0 0 9年 1 0月就 诊 。干 咳 不
已四个月 ,少痰 ,咳 点在结喉处,后背冷 ,月经准 ,大便时稀 ,
舌淡 红 ,脉 沉 弦 。诊 断 :伏 痰 咳 嗽 。治法 :温 肺 化 痰 法 。处 方 :
裁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

浅谈喉源性咳嗽从“风、热”论治

浅谈喉源性咳嗽从“风、热”论治
5 病 案举 例
喉 为肺 系 。有 《 灵枢 ・ 忧 恚无 言》 云: “ 喉 咙者 , 气 之 所 上 下者 也。 ” 又有 《 太 平 圣 惠方 》 卷 三十 五道 : “ 喉 咙者 , 空 虚也 , 言 其 中空 虚, 可 以通 以气息 , 呼 吸 出入 , 主肺气 之 流通 。” 而 且 喉在 生 理 特 性 上 与肺 一致 , 如清 虚娇 嫩 、 喜 润勿 燥 等 。 病 理上 也 密切 相关 , 咳 嗽 一 症反 应 了肺 宣发 肃 降功 能失 调 ,在 本 病 中最 主 要 的症 状是 喉痒 , 而 喉痒 最直 接 的反 应 就是 咳 嗽 。 由此 可 以得 出 , 喉 属 肺 系 无疑 , 故 本病 病位 在肺 系 。
1 病 位
因痰湿体质 , 或因频服糖浆类药助湿生痰 , 阻碍余邪更难外泄 ,
故 本 病 多迁 延 不愈 。 4 治疗 原 则 由上 可 见喉 源性 咳嗽 的病 机 主要 是 外 感风 邪 作 祟 ,后 期 风 热 留恋 , 或它 邪 郁 而 化 热 , 而 致 喉痒 ; 喉 为肺 之 门户 , 属肺 系 , 故 本病 五 脏定 位 在肺 。 治 疗 就该 以疏 风 清热 止 痒 , 肃肺 止 咳 为基 本 原则 。 当风 重 于 热者 , 则 重 在祛 风 ; 或有 热 重 于 风 者 , 则 重 在 清 热; 或有 喉 部 不适 显 著者 , 则 偏重 利 咽 喉 ; 或有 咳 嗽 明显 者 , 则 加 强肃 肺 。 各证 虽 有侧 重 , 但 总不 离 疏风 清 热 止痒 , 肃 肺止 咳之法 。
1 8
内蒙 古 中医药

浅 谈喉 源性 咳 嗽从 “ 风、 热" 论治
一 _ 一_ 张 静 提 要: 笔者 在临床 见 习期 间见过 多例 患喉 源性 咳嗽 患者 , 后 查 阅相 关 文献 , 发现 众 医家对 该病 的治疗 各有侧 重 , 但正 如《 重楼 玉钥》 所 说: “ 风邪热毒 蕴积 于 内, 传 在 经络 , 结于三 焦 , 气血凝 滞 , 不得舒 畅 , 故令咽喉 诸症种 种而发 。 ” 即是说 咽喉的疾 病都与 风热息 息相 关 , 喉源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

感冒过后咳嗽难愈?这种喉源性咳嗽,名医岳美中这个方子大有奇效咳嗽在生活中其实是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症状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比如不小心喝水被呛到了,我们的身体也会咳个不停,当然这是为了排出误入气管中的水,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而出现的生理性反射。

虽然咳嗽很常见,但我们决不能对其过于疏忽,许多慢性的咳嗽正是因为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全面而遗留下的,喉源性咳嗽便是这样一种情况。

喉源性咳嗽是现代中医名家、国医大师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的一个中医概念,主要的症状就是咳嗽迁延难愈,咽喉作痒即咳,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如果对咽喉部进行检查的话可以发现咽后壁有不同程度的滤泡增生。

且许多病人曾经都有发烧感冒等历史,在经过治疗以后只剩下咳嗽还未痊愈。

对于这样的一种慢性咳嗽,有一个方子能够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那就是锄云利肺汤。

锄云利肺汤是名医岳美中老先生自创的一个方子,方中药物组成是:马兜铃、牛蒡子、桔梗、枳壳、白薇各6克,化橘红4.5克,沙参、山药、杏仁、贝母各9克,甘草3克。

方中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缓解咽喉不适;桔梗宣化肺气,而枳壳功能降气平喘,两者一宣一降,恢复肺之正常气机,也是治疗咳喘常用的一对药物。

白薇清透肺之邪气,且可益阴退虚热;沙参滋补肺阴,山药补益肺脾之气,共同补充肺之气阴;橘红在此处为岳老之经验用药,认为其善治咳而喉痒;杏仁止咳平喘,贝母润肺止咳,甘草则调和诸药。

锄云利肺汤虽然药物比较多,但其药物配伍和“分工”仍然是紧扣病机,共同构成润肺滋阴、利气化痰、利咽止咳之功效。

而对于喉源性咳嗽这样一个疾病,目前多认为其病机为外邪困阻于肺日久,耗伤肺之气阴,扰乱气机,形成痰、虚火之标实与气阴受损之本虚并存,因此在治疗上肯定需要标本并治。

但对于这个方子,其实里面存在一味比较有争议的药物,那就是马兜铃。

当然,我们在使用此方时完全可以用功效相似的桑白皮以替代马兜铃,防止对我们身体带来潜在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肺降火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6T11:31:45.4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张滋
[导读] 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中医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从宣肺降火法对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治疗做一些探讨,旨在为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宣肺降火
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在1989年提出喉源性咳嗽的病名。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咽痒如有蚁行,且每于痒时引发咳嗽,多以干咳为主,或伴有少量白粘痰,病程短者可数日不解,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该疾病咽痒、咳嗽症状突出,但血常规、肺部x片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鼻咽喉镜检查也仅是急、慢性咽炎的表现,多以咽喉局部黏膜充血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主并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大量喉源性咳嗽的病人,大都经过西医临床的检查、治疗,疗效不佳转诊看中医,笔者以宣肺降火法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整理探讨如下:
《景岳全书·咳嗽》:“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是喉源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风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留喉间壅塞气机而引发咳嗽。

喉源性咳嗽又以咽痒而作咳为主要特点,又有“无风不作痒”之说,故本病符合“风证”特征。

因此我们认为喉源性咳嗽的病理特点就是风之邪气滞留于肺经。

其治疗原则,一定要宣散肺经邪气为第一要务。

朱丹溪云“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中。

”当今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城市快节奏生活、饮食油炸滋腻、肥胖痰热瘀滞等,在中医上都属阳性,为火的属性,“外邪”留恋郁而化火,或因误治而使病邪化热,火热之邪留聚于喉,灼伤肺津,炼液成痰,继而加重喉痒与咳嗽症状。

所以我们认为“火热”为第二要素,治疗上要清肺降火。

病例举要:
1、魏某某,女,72岁,2016年12月10号就诊。

初起畏寒、流涕、咽痛、稍咳嗽,自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效果不佳,经西医检查血常规、胸片显示均正常,给予强力枇杷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治疗两月余,效果不佳,现症状:夜间临睡前平卧时咳嗽发作,咽痒、咳嗽,伴有少量白粘痰,需咳嗽一阵方能平息,平素与常人无异。

口干苦、二便常、舌质红,苔白偏干,脉弦。

四诊合参,辩证为肺气失宣,兼郁热。

处方宣肺降火汤加减:麻黄10g、柴胡10g、黄芩10g、生石膏30g、桔梗12g、杏仁10g、板蓝根15g、蝉蜕10g、炙甘草6g。

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药七付,当晚咽痒咳嗽减轻,回复电话以告知。

2、王某某,男,6岁,2017年1月12号就诊,咳嗽半年余,西医初起予以头孢地尼等药物治疗,后寻中医以收敛止咳药,迁延不愈,现症状:咽痒,咳嗽,无痰,大便偏干,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四诊合参,辩证为肺气失宣,兼郁热。

处方宣肺降火汤加减:麻黄5g、柴胡5g、黄芩6g、生石膏15g、桔梗6g、杏仁6g、浙贝母6、半夏6、蝉蜕6g、炙甘草3g。

每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喉源性咳嗽中医称之为“喉痹”、“咳嗽”,临床迁延不愈者详析其病史及治疗经过:其疾病的诊断正确,但用药不符合疾病发病特点,没有合理宣散肺经邪气,或应用寒凉药物太过,使邪气流连于会厌,造成是“咽炎”的假象,或过早使用收敛药物如强力枇杷露等,或滥用抗生素等,从而出现闭门留寇,使患者疾病迁延不愈。

宣肺降火汤组方:麻黄、桔梗、黄芩、板蓝根、石膏、蝉蜕、炙甘草。

方中麻黄宣肺祛邪,桔梗宣肺利咽,黄芩、石膏清肺化痰,板蓝根解毒利咽,蝉蜕止痒解痉,炙甘草缓急调和诸药,一起达到宣肺祛邪降火止咳之功效。

近年来随着室内外环境的恶化,室内外寒温变化明显,呼吸道疾病人群增多,尤其是以临床上检查血常规、胸部x片均无明显异常的咳嗽患者增多,通过中医特有的辨证和辨病论治,采取合理的方剂、方药,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薛珊珊,吴拥军.吴拥军教授从风论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浅析[J].四川中医,2017(12):9-11.
[2] 刘晓静,刘玉洁.喉源咳方治疗喉源性咳嗽(风邪犯肺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800-1802.
[3] 余王琴,许诺,杨梓,等.“风毒”理论在喉源性咳嗽治疗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5):1527-15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