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喉原性咳嗽科普
鲜为人知的“咽喉型咳嗽”

免反复感染的目的.使患者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生素、激素 类药物。 ◆消除呼吸障碍 可有效清除肺泡内潴留的二氧化碳, 降低肺内压,增加肺动力和肺部微循环 ,改善肺 内通气环 境 ,增强血氧交换能力 ; ◆解决缺氧 从助力 “ 呼气”入手,呼气量 的提高 , 必然带动吸气量的增加 ,提高患者有效深呼吸的能力和呼 吸效率, 使患者恢复 自身呼吸能力的提高来解决缺氧问题 。 “ 负压脉动疗法”是真正 的 “ 因治疗” 对 ,其科学性、 安全性和有效性 已经众多权威医疗机构 的临床验证,其疗 效得到高度认可。被 医学界誉为 “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 的重大突破” ,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医学空 白。
●'
无济于事。服用再 多的抗菌素,仍然 尘土飞扬,容 易引起干咳痰粘,而且 无效。肺部透视,一切正常。咳嗽反 大 多数患者 为城市居民,这与城 市空 复, 久治不愈 , 病情短的持续教周 , 长 气污染、灰 尘废 气刺激关系密切 ;嗜
者可达数月。 病人 的共 同症状 是 咽 干咽痒 , 咽部 稍受 气体 或粉 尘刺激 即干 咳不 止, 咽痒如蚁行;或有异物痰粘在咽,
型咳嗽” 。
品。
此病 宜综合治疗 ,首先应 改善
摘 自 三 九 健 康
呼吸疾病可逆转 负压清肺 除咳喘
哮喘、慢阻肺 (OD 、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CP) 肺 心病、支气管扩张、尘肺、肺纤维化等疾病, 共同的 症状为 : 咳嗽,气喘、咳痰 、呼吸困难等 , 具有气道堵塞 , 反复感染 , 气体交换障碍 ,对呼吸功能造成进行性破坏等特征。如治 疗不 当, 往往难 以逆转, 易导致多种瘸发症 , 直至呼吸衰竭 。
烟者使室内空气混蚀 ,易刺激咽喉会
引起咳嗽;冬季取暖炉、取暖器使室
内空气干燥 ,亦可致使咽部 粘膜干燥 而 引起 咳 嗽 ;也有 的是厨 房排 气不 环境和不 良生活 习惯。咳嗽初起 ,即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常用治法一、起源与定义喉源性咳嗽,又称喉咳,首次见于1989年干祖望编著的《中医喉科学讲义》[1]。
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干老首创“喉源性咳嗽”的病名,通过辨证求因,疗效卓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
干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因过敏因素的增多,患病的机率更高,但是临床治疗往往与普通的咳嗽混为一谈,所以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只有从临床病例中不断探索该病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辨治原则等,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
本病属于中医学“慢喉痹”“风热喉痹”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2]。
近年来,随着气候改变、环境污染加重,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疗效不佳,并且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中医药治疗收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
喉源性咳嗽胸透、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抗生素治疗效不佳,一般止咳中成药也难以奏效。
该病迁延难愈,治疗不当,可迁延数月或经年。
此病类似中医秋燥咳嗽,实则四季均可发生,且用养阴清肺法治疗多不效。
二、临床表现喉源性咳嗽好发于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多数患者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
喉源性咳嗽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①咽喉痒如蚁行,阵发性咽喉奇痒作咳,一痒必咳,连连不止,痒息咳止,不痒不咳;②咳呈连续性甚至痉挛性,痰少或痰黏难咳,咳出则爽;③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亦有不定时者,咳嗽每天常有7-8次,严重时每小时10次以上;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干燥微痛或异物感;⑤少数患者可有发音音色粗糙,甚至嘶哑;⑥油烟、灰尘、冷空气、说话多、刺激性气味等容易诱发,有时表现为难以抑制的刺激性咳嗽;⑦病情轻重不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甚至数年;⑧咽喉部检查可见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或无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肺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3]。
三、病因病机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繁杂,涉及到诸多脏腑[4]。
咳嗽科普文章

咳嗽科普文章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呼吸道感染、炎症或过敏引起的。
咳嗽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通过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和病原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咳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干咳和有痰咳。
干咳是指没有痰或痰量很少的咳嗽,常常伴有喉咙痛或干燥感。
有痰咳则是指咳嗽时伴有痰液的排出,痰的颜色和性质可以根据病因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或流感。
感冒病毒感染呼吸道后,会引起喉咙痛、鼻塞和咳嗽等症状。
此外,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和过敏等疾病也常导致咳嗽。
对于长期咳嗽的患者,还需要考虑肺癌等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咳嗽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对于干咳,可以使用止咳药来缓解咳嗽,但要注意该药物的副作用。
对于有痰咳,可以使用祛痰药来帮助排除痰液。
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雾、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除了治疗咳嗽,预防和控制咳嗽也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是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其次,避免与咳嗽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空气流通不良的环境中。
此外,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咳嗽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咳嗽伴有高热、呼吸困难、胸痛或咳血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此外,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或者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也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您有长期咳嗽或其他疑似咳嗽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喉源性咳嗽研究概况

干祖望 【 认 为病 因分 内 、 外 。 内因 由于 陧性 咽喉 炎, 液不养咽 , 津不濡喉, 导 致 咽部 干 燥 , 燥生风 , 火 生痒 而致病 . 夕 因多缘 于伤 风感 冒后 失治 、 误 治或 进 服甜 味药及 糖浆 制剂 。 之后 众 医家在 临床治 疗 中 , 对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肺卫皮毛。成肇仁『 3 ] 认 为该病患 者多因感 冒起病 , 外感风寒风热。叶峰旧 认为该病主 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 , 咽喉失于濡养。方小忠 为
多 为风燥 伤肺 , 肺 失清润 , 燥热 灼津 , 肺络 受损 , 肺气
・
导致肺气不能清降 , 因而咳嗽不止。栗蕊【 s 认 为心阴 亏虚 ,心血 不能 上濡 而反被 虚火 熏灼 ,上炎 灼肺 伤
风寒 为 主” 。万文蓉 同 多 源于伤 风感 冒 , 感 冒一 病 , 乃 化热 , 一 方 面灼 伤肺 阴 , 一 方 面 能循 经 上攻 咽喉 , 咽
喉失养 。成肇仁『 3 认 为外感风邪不解而流恋咽喉, 肺 气不利 、 肺失宣降, 郁而化火化燥 , 喉失液濡 。 张瑁瑁
等 认 为喉 源性 咳嗽多源 于 虚火上 炎 。相 火 刑金 后
主要临床表现是喉问作痒则咳, 不痒不咳, 无痰或少 《 素问・ 咳论》 中有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 非独 痰, 甚则咳引胸痛等。 喉痒多因风 、 火、 燥等异气侵袭 肺 也” 。栗 蕊 l 8 认 为 咽喉 可通 过经脉 与诸 多脏腑 相联 咽喉所致I l l 。近年来 , 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 系 ,各个脏腑 的病变亦可通过经脉影响到咽喉的通
珏A NG X1J OU RNAL O F T RADI T 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I NE
什么是“喉源性咳嗽”

见 效 。到 济 南看 过 中 医 ,说 是 慢
性 湿疹 ,给开 了泡洗的药和喝的 中
药 ,还有 中成 药黄柏胶 囊等 ,也 未
见效。现在病 处会 有裂 口出血 。请
问这是什 么病 ,怎样 医治 ,平 时饮
食应注意什 么?
山东潍坊 郜 读 者
边读 者 :
用于门静脉高压 。其可能机制是 降 3~10年 ; (2)除 了咳 嗽 以外 ,
肝 硬 化 失代 偿 期 患者 出 血 主 低心排血量 ,降低 内脏 回流门静脉 患 者 常 有 咽 痒 、咽 十 、喉 中 痰
要 由于肝 脏 合成 凝 血 因子 的功 血流量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对存在难 以消除 的腹水 、难以控制 有 支 气 管 哮喘 、糖尿 病 、房 室传 的 中西 药 。 除 了药 物 治疗 外 ,还
的胆红 素持 续升 高 >500,肝 性脑 导 阻滞 等 疾病 时应禁 用 。 因此 , 要 戒 烟 ,少饮 酒 ,多 吃 清淡 饮 食
病 ,肝肾综合征 (尿量逐 渐减少 , 心 得 安 治疗 肝 硬 化 门静 脉 高 压必 和水果 ,少 吃辛 辣食 物 。
者还应该 怎样 治疗?
因。因此降低门静脉压力是肝硬化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喉 源 性
湖 北 边读者 治疗 的一个 重要 目标 。心得安 降低 咳 嗽 ” 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1)
门静 脉高压可靠有效 ,被专家 推荐 大 多 数 患 者 有 慢 性 咽 喉 炎 病 史
甚 至 无 尿 )、食 道 胃底 静 脉 出 血 须 在 医生 指导 下进行 。
湖南 省郴 州市 第三 人 民医院
(表 现为呕血或黑色 柏油便 ),或
对喉源性咳嗽的不同认识

李东垣法时用药经验浅探李志更 金香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 经考证确为李东垣亲自完成或由其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著作大体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东垣试效方》、《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和《脉诀指掌》7部,本文参考这些著作,探寻补土派代表人物的法时用药经验。
1 法时用药的思想依据早在《内经》就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 五常政大论》)的治疗原则,因而,李东垣的法时用药思想应该来源于此。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 岁露》)的统一性使得人体的气血和脏腑都是随天地阴阳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用药上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变化特点也是正确的。
李东垣在《脾胃论 用药宜禁论》中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不失气宜。
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
”可见其思想与《内经》是一脉相承的,用凉宜远凉,用温宜远温。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素问 五常政大论》),四时的变化规律与天地万物的生化是不能违背和替代的,只有顺天时、助化源,因时加减药物,才合乎规律,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
2 法时用药的基本法则李东垣深谙五运六气之理,但在药物的加减方面多以四时为依据。
他认为,“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夏宜汗,……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冬周密……。
(《脾胃论 用药宜禁论》)”这段话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思维,指出了四时用药之法,要本于四时升降之理。
也正如其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所言:“四时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化降沉(化者,脾土中造化也),是为四时之宜也。
”其次,四时用药加减也有简捷之法,如《脾胃论 脾胃将理法》中指出:“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之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
咽喉源性咳嗽的辨证(精)

咽喉源性咳嗽的辨证咽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是以咽喉瘙痒、干咳无痰,或极少白痰,日间常有清嗓动作为主。
大多数患者,可见咽峡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并以咽喉瘙痒,不痒不咳,干咳无痰为主要症状。
该证不同于一般外感咳嗽,故按照解表宣肺止咳法治疗,往往不效,唯用清咽利喉之品,使药力直达病所,才可使咳嗽咽痒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1辨证经辨证求因,本病为“六淫”所致,且以风、寒、火(热)为主,风起着主导作用,往往是风与热或寒结合为患。
这取决于各自体质,因人而异。
临床可见大多数患者曾患上感及呼吸道炎症,未经彻底治愈者。
临床观察所得,实证患者往往始于风寒,其临床表现常伴有咳嗽重浊有力,痰涎稀薄,量少色白,或鼻流清涕,舌苔白质淡红,脉浮等;或起病即见风热证,咳嗽声响或嘶哑,痰涎粘稠,色黄或白,咽红,舌苔黄质微红,脉浮稍数。
不论是风寒与风热类型,均有咽痒且有清嗓动作等临床特征。
虚证患者多为久病致虚,或年老体衰者,以阴虚、气虚为主。
2治疗方法以自拟荆蝉牛桔汤为基本方:荆芥、桑叶、蝉蜕、僵蚕、桔梗、牛蒡子、青果、木蝴蝶、杏仁、百部各10g,甘草6g。
方中荆芥、桑叶疏散表邪;杏仁、百部、桔梗、甘草宣肺利咽、降气祛痰;蝉蜕、僵蚕、青果、木蝴蝶、牛蒡子清咽利喉止咽痒。
全方共奏滋阴降火、清咽利喉之功。
加减法:风寒型者加麻黄、细辛、生姜,减桑叶、木蝴蝶、青果;伴头痛鼻塞者加白芷、辛夷花、苍耳子;气虚汗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咽有异物阻塞感者加半夏、厚朴、柴胡;剧咳致不自主遗溺者加黄芪、太子参、枳壳;热象较重者加黄芩、鱼腥草。
视其病情变化,随证加减。
3典型病例王某,女,52岁。
咳嗽近半年余。
初病感冒,经对症治疗后已好转,但咳嗽不己。
经注射先锋5号加内服消炎药,急性症状得到控制。
之后以咽喉瘙痒,如遇油烟刺激则咳甚,呈阵发性,昼夜亦然,干咳或有时咳少量粘稠痰,剧咳时伴渗出少量尿液,但小便色量正常,咽有阻塞感(吞咽不困难)。
舌苔薄黄质淡红,脉弦细数。
慢性咽炎为什么会咳嗽,症状竟是这样【健康小知识】

慢性咽炎为什么会咳嗽,症状竟是这样文章导读在大家的印象中慢性咽炎之后导致瘙痒发痒,其实不然,其他的症状还非常多,咳嗽最为常见,这种咳嗽在医学上称为“咽源性咳嗽”或“喉源性咳嗽”,治疗时应针对咽、喉部炎症,根除病因,并适当配合止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功能,是一个急速而有力的呼气动作。
开始先吸一口气,随之声门关闭,同时软腭上举使鼻咽腔部分或完全关闭,然后胸腹部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力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声门突然开放,一股强有力的气流迅速通过已变狭窄的气道,冲击声门,发出咳嗽声,并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与异物逐出体外。
参与咳嗽反射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源于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喉上神经等。
这些神经末梢对异物、触觉、冷热和化学刺激很敏感,一旦受到炎症等刺激便可引起咳嗽。
患急、慢性咽炎时,咽部粘膜充血、水肿、增生、肥厚,或有分泌物附着。
这些炎性反应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可产生反射性咳嗽。
病人常常由于咽部发痒、发干、有异物感而引起一阵阵咳嗽,有时干咳,有时能咯出少量粘痰。
如果急、慢性咽炎波及喉部粘膜,则咳嗽更加明显,剧烈的咳嗽可以引起咽喉疼痛、粘膜出血,面红流泪。
这种咳嗽在医学上称为“咽源性咳嗽”或“喉源性咳嗽”,治疗时应针对咽、喉部炎症,根除病因,并适当配合止咳药,如咳必清25毫克,每日3次,或中药川贝枇杷止咳露。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急性咽炎的病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差或感染较重,容易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咳嗽加重,声音沉闷,分泌物增多,随着病情加重,痰液可呈清稀、白粘、黄稠。
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头痛、胸闷、胸痛,血白细胞数升高,x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源性咳嗽的防治
咳嗽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在外感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是困扰许多气管、支气管、肺病患者的主要症状。
但临床上也有一些患者咳嗽以咽干、咽痒,痒则咳,甚至呛咳持续不断,或者虽可咳出少量粘稠的泡沫样痰,但咽干喉痒,胸闷气逆;咳嗽剧烈时可引发干呕。
这种咳嗽有明显的咽喉不适症状,没有继发支气管、肺部感染,我们称之为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特点有下面几个特点:1、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不愈,甚或较前加重;2、其咳嗽特点是喉头作痒,旋即咳嗽,或咳而不爽、少痰,有时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喉痒咳嗽发作;3、咽部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4、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偶见肺纹理增多、增粗。
如患者咽痒、咽干,咳嗽,痰不多,或咳嗽日久不愈,检查若没有继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情况,可选择就诊于耳鼻喉科,行多功能纤维鼻咽镜检查,排除咽喉部的其他占位性病变后,辨证给予中药内服加雾化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常用的基本方:旋复花12克(包),代赭石、蛤壳各30克,桑叶、白菊花、苏叶、姜半夏、茯苓、防风、杏仁、牛蒡子、前胡、冬花各12克,川朴、象贝、姜竹茹各10克,黄芩15克,炙甘草5克。
每日一付,水煎服两次。
煎取的药物可先做蒸汽吸入治疗,待温度适宜后再口服,可更快速的缓解症状。
我们常说“治疗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所以我们应该注
重平素生活中的调养,1.发病时忌口,如鸡、蟹、带鱼、酒酿等鲜发食物;不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2.不吸烟、不饮酒。
3.进食后漱口,并多饮几口温开水,把停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清除掉!4.吃中药时,将药含在口内后,仰头慢咽,以便让药在咽喉部停留一些时间,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药后一刻钟内不吃任何东西。
5.不进空调室,避免风扇直接吹到头顶或上背部;6.远离粉尘、纤维及刺激性气体。
临床上还有一种咳嗽是因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如口服卡托普利一类的降压药,有些人会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且服用止咳药治疗效果不佳,这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咳嗽,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一般4周内即恢复正常,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再次给药后咳嗽又会出现,应更换适合病情的其他降压药。
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