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故居陈列解说词中文

合集下载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优秀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优秀

绍兴周树人故居导游词优秀绍兴周树人故居导游词优秀1各位游客们:你们好!周树人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周树人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周树人故居导游词。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出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周树人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特别坚实的基础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都是清朝知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

何为“三味”,依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其中醯醢是调味品。

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那时候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心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客人歇坐。

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周树人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周树人使用过的原物。

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周树人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

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周树人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格批判,他为了提示自身,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身今后不行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

周树人评价他是“极方正、淳厚、博学的人”。

寿老先生品性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周树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周树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周树人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客人们随我穿过道路。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日要参观的周树人祖居——周家老台门。

周树人祖居是目前保管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周树人祖辈世居之地。

蔡元培故居陈列解说词(中文)

蔡元培故居陈列解说词(中文)

上海蔡元培故居解说词前言蔡元培(1868——1940),原字鹤卿,后自号孑民,浙江省绍兴人。

蔡元培一生历经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时代,不论时移世改,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

蔡元培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自1898年投身教育以来,他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教育制度的基础。

蔡先生毕生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他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蔡元培生前多年在上海从事教育及革命活动,华山路303弄16号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198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伟大的蔡元培先生。

一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笔飞弄的普通民宅内。

他6岁便入私塾学习,多年寒窗苦读,26岁时中进士,随后授职翰林院编修,科举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然而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他对清政府的无比义愤,这时的蔡元培开始广泛涉猎西学书籍,接受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政治必先培养人材,教育则是培养人材的根本途径,毅然辞官回乡,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绍兴笔飞弄蔡元培故居古越藏书楼俞正燮《癸巳类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绍兴蔡元培故居之私塾殿试策论考卷1896年2月日记选蔡元培1894——1899年阅读主要书籍《天演论》、《海国图志》、《西学书目表》《学堂教科论》1908年在德国留学时留影蔡元培寄给黄仲玉夫人的莱比锡大学风景明信片课程选修证明东西洋伦理史译稿第一页(129)《伦理学原理》中译本、《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二武昌起义胜利以后,蔡元培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

蔡元培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组建高效廉洁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同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打破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

调研故居简报

调研故居简报

调研故居简报一、调研目的及意义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笔飞弄只是一个寻常的小巷落。

与盛名而喧嚣的鲁迅路相比,更加显得简朴而寂静。

蔡元培故居坐北朝南,由门厅、大厅和座楼组成,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

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传承了绍兴的士大夫精神,爱国爱民,士志于道,用自己的见识学识和胆识来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我们参观蔡元培故居不仅是为了了解蔡元培先生一生的光辉事迹,更是为了探寻他身上的士大夫精神。

二、调研时间2019年7月14日三、调研方式此次调研通过参观蔡元培故居、指导老师讲解的方式。

四、调研内容刚到门前,我们便注意到了抱柱楹联上的八个大字“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唁电中对蔡元培先生的高度评价。

进入故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蔡元培先生的铜像,这是蔡元培先生在六十周岁诞辰时,著名雕塑家李金发先生赠与他的礼物,这座铜像的底座是方形的,而这块讲解碑的底部是圆的,这代表着蔡元培先生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大事以方,小事以圆。

而后面墙壁上的十个大字“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更是表达了他渴望中国强大的愿望。

(图为展馆内蔡元培先生的半身铜像)接着我们进入了蔡元培展览馆。

重温了他这奋斗的一生。

他六岁进入私塾学习,从小寒窗苦读,直到26岁考入进士,随后进入翰林院任职。

后来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学习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接受新式思想,投身于教育改良事业。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北大校长身份。

我们知道历史上担任北大校长的人有很多,但为什么我们对蔡元培的担任尤为深刻呢?这是因为他对北大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让一潭死水的北大焕发了勃勃生机,从此成为中国高校的楷模。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XX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这是地方士绅公举程可式任校长的报告,这是程可式请求修缮校舍的报告,这是县政府嘉奖程可式的训令,这是安徽省督学对婺源教育的督学通报,这是简师班学员的毕业签名表,这是校园内各场所的部分楹联。

蔡元培故居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蔡元培故居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蔡元培故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

蔡元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县人,是中国近代经典杰出的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全国性政治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学术和政治活动,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为纪念他的伟大贡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于2003年正式开放了“蔡元培故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板桥乡白莲村,是蔡元培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期在此建造的纪念馆。

纪念馆共十层,楼高24.7米,占地234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内部装饰、设施齐全,陈列文物丰富,是一座集科学、文化、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纪念馆。

- 1 -。

在这座名人故居上了一堂关于“美”的课

在这座名人故居上了一堂关于“美”的课

在这座名人故居上了一堂关于“美”的课《艺术教育概论》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戏剧教育专业的课程其中有个章节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积累的美育思想和美育精神为了达到这一授课目的,彭勇文教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将这门课的一部分授课过程安排在了蔡元培先生的故居里,让学生追寻这位伟大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和卓越贡献,探索我国美育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功能,并在故居的会议室里现场展开讨论。

在初秋还未褪去的炎热中,戏文系2020级戏剧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来到距离上戏华山路校区不远的蔡元培故居,在雕塑、照片、书刊、图画之中,领略了他的一生;在砖瓦、桌椅、木马、桂花之间,感受着其精神。

小楼的空气中散发着文化与历史的沉香,也似乎回荡着蔡先生的温暖话语和嘱托叮咛。

通过故居讲解员的解说,同学们听到了历史资料背后许多的故事,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以北大校长的身份营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的学生,还推动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让很多有志青年得以前往欧洲寻求救国之路,其中就有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人。

“很多伟大人物的命运,就这样在我的眼前神奇地连接了起来。

” 王浩楠同学感叹道。

故居的一楼的每一间屋子、每一条走廊,都陈列着与蔡先生有关的物件,如他使用过的打字机、收到的聘任状等,无不承载着蔡元培心中的那份热情和执着,以及以教育开启民智、振兴民族的理想和信念。

杜梦欣同学说,“馆内陈列的物件众多,我惊讶于一个人来世间一趟竟可以留下这样多的痕迹。

感受到这世界真的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受功利心理的驱使。

”张紫旼同学在课程讨论中认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一种时间的跨度。

“我们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掠过他极具价值的一生。

一个人曾经活过,并被后人所纪念和缅怀,这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也惊叹于蔡元培先生那么早就提出了美育的理念,历史证明蔡先生是有先见之明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美育的持续贯彻,我们这一代人定能不辜负先生的期望,继续燃烧艺术与美的火炬!”栗子云同学分享道,“不仅仅是蔡元培先生,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伟人,无不在艺术和哲学领域有所成就。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逝世60周年,绍兴市城内笔飞弄蔡元培故居全面整修一新,并辟为蔡元培纪念馆。

18日上午,蔡元培纪念馆揭匾。

故居原门牌33 号,为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在。

现分为75、77 号两个院落,蔡元培寓此时,将5间倒座作为客厅。

二进院北房3间,前有走廊,左右各带1间耳房,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4间,第三进北房5间,带走廊。

此宅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北京蔡元培故居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1917~1920年蔡元培在此居住。

故居为东西各三进四合院格局,建筑面积368.49平方米。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

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

1907年,赴德国留学。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

1927年,任国民党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有《蔡元培全集》存世。

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后,周恩来敬献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纵观蔡元培的一生,先生是民主革命家,是社会活动家,更以职业教育家闻名于世。

说到蔡元培,人们习惯称其为"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以有"蔡校长"而自豪。

其实,蔡元培并不是北大的首任校长,在他任校长之前先后有严复、章士钊(由马良代理)、胡仁源四任校长;而且,他担任校长的时间也不很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

但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却非常大,说到北京大学校长,人们自然想到蔡元培,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韵味。

上海市 蔡元培故居

上海市 蔡元培故居

上海市蔡元培故居
1.蔡元培故居坐落于华山路303弄16号是一幢三层住宅,
房屋已于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为了缅怀蔡元培先生的业绩,本市中、小学的学生常结队
前往瞻仰。

故居建设面积526平方米,花园面积671平方米,系蔡元培先生前租住,房地产的原产权人经辗转买卖,最终由挂名美商的溢中地产公司盛泮澄(晚清大官僚盛宣怀的第三子)用他的名义为孔祥熙购置,解放后由人民政府代管.继续归蔡元培先生亲属居住使用。

3.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二楼、三楼居住着蔡元培先生的
子女,故居的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

陈列馆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展览分为三大部分:一、“从刻苦攻读到教育救国”;二、“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三、“志在民族革命,醒在民主自由”。

同时还展示了他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行李箱等文物。

陈列馆对学生团体预约参观免费,学生个人参观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子女免票,同时可对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故居陈列解说词(中文)
————————————————————————————————作者:————————————————————————————————日期:
上海蔡元培故居
解说词
前言
蔡元培(1868——1940),原字鹤卿,后自号孑民,浙江省绍兴人。

蔡元培一生历经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时代,不论时移世改,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

蔡元培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自1898年投身教育以来,他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教育制度的基础。

蔡先生毕生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他历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蔡元培生前多年在上海从事教育及革命活动,华山路303弄16号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198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伟大的蔡元培先生。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笔飞弄的普通民宅内。

他6岁便入私塾学习,多年寒窗苦读,26岁时中进士,随后授职翰林院编修,科举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然而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他对清政府的无比义愤,这时的蔡元培开
始广泛涉猎西学书籍,接受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政治必先培养人材,教育则是培养人材的根本途径,毅然辞官回乡,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绍兴笔飞弄蔡元培故居
古越藏书楼
俞正燮《癸巳类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绍兴蔡元培故居之私塾
殿试策论考卷
1896年2月日记选
蔡元培1894——1899年阅读主要书籍
《天演论》、《海国图志》、《西学书目表》
《学堂教科论》
1908年在德国留学时留影
蔡元培寄给黄仲玉夫人的莱比锡大学风景明信片
课程选修证明
东西洋伦理史译稿第一页(129)
《伦理学原理》中译本、《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武昌起义胜利以后,蔡元培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

蔡元培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组建高效廉洁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同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打破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

1911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孙中山给蔡元培的信函
鲁迅在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1913年,蔡元培再次携眷出国,考察法国文化。

在旅居法国的几年中,他深感担负中国未来使命的中华青年大有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因此积极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人材。

同时,“五四”前后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正是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中,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蔡元培在法国
《留法勤工俭学会约章》
照片:与李石曾等合影
吴玉章致蔡元培、李石曾函
《旅欧教育运动》、《华工杂志》
周恩来等在法国勤工俭学
周恩来在法国与邓小平、李富春等合影
陈毅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致蔡元培的信
1917年——1923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推行诸如延揽人才、实行选科制、建立评议会、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会活动、施行平民教育等等新的举措,无一不开中国大学教育之先河,对整个教育界、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公函与任命状
《自写年谱》
北京大学第一院、北京大学正门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图案
北大聘请的教员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夏玉瑮、丁文江、李四光、丁燮林、翁文灏
鲁迅的任命书
致北京大学当选各评议员书
《新青年》杂志
为《新青年》题词
《新潮》
与分科技击会成员合影
画法研究会的活动
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主要成员合影
《北京大学日刊》
与文科研究所哲学门毕业班师生合影
“五四”运动场景
蔡元培的出国护照
北大学生欢迎蔡元培校长回国
1927年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提出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教育方针。

在此期间,他积极提倡美育,为推动中国艺术院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次年他辞去一切兼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1940年逝世。

13年来在他的精心领导下,中央研究院先后设立了九个研究所和一个自然博物馆,培养了大批科学研究者,为我国近代科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

担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
《大学院公报》
《以美育代宗教》手稿
国立音乐院开院
蔡元培赠送并手植松树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院
蔡元培七十寿辰与音专师生合影
1934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校舍奠基仪式
刘海粟画蔡元培像
刘海粟致蔡元培的信函
蔡元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特任状》
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
中央研究院职员补行宣誓就职典礼后合影
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及各研究所旧址
中央研究所上海办事处旧址
《中央研究院院刊》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主持发掘殷墟
紫金山天文台

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蔡元培毕生追求进步,坚持爱国和民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政治情操。

清末,他以翰林身份投入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后,积极参与创建民主共和政府;稍后又参加反袁斗争;晚年还与宋庆龄、鲁迅等人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推动全民抗日。

与夫人黄仲玉及家人合影
爱国女校开学式合影
北大招收的第一批女生
北大女教授陈衡哲女士
赠莎菲夫人(陈衡哲)七律一首
与周峻在婚礼上的合影
周峻画蔡元培像,蔡元培题诗
《睟儿十岁生日》七律一首
爱国学社成立
张园一角
《警钟日报》
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像
1912年撰《徐锡麟墓表》手稿
为秋瑾烈士纪念碑撰文
《自写年谱》回忆辛亥革命前上海的反清斗争。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合影
参加孙中山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
辞职函手稿
蔡元培题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章程》
《保障民权》讲演草稿
“追怀不嗜杀人的先总理”手稿
何香凝名片
何香凝致蔡元培的信
沈从文请蔡元培营救丁玲的信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领导者在孙中山故居合影
在德国领事馆提交抗议信
蔡元培书赠鲁迅诗
鲁迅治丧委员会名单草稿
蔡元培悼念鲁迅的挽联
出席鲁迅葬礼
《鲁迅先生全集序》
蔡元培题写书名的《鲁迅全集》纪念本
“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手稿
《儿童节歌》手稿
《国际反侵略大会会歌》手稿
1940年在香港寓所
蔡元培晚年存放手稿的藤箱
后记
1936年9月,胡适等友人为蔡元培七十寿辰筹资建屋,让蔡先生“用作颐养、著作的地方;同时,这也可以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因为这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社会对于一位终身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是不会忘记的”。

在蔡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正式开放,以缅怀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和文化先驱——蔡元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