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3

合集下载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一章1、颜色视觉产生的大致过程: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2、可见光或光(可见光辐射):能引起人眼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380-780 nm3、色散:通过三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器件,将一束白光(或某种复色光)分解成不同颜色排列而成的光谱的现象。

4、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5、可见光谱: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6、光谱色: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7、复色光:各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8、光谱功率分布(光谱分布):光源的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是描述光源发光颜色特性的最基本方法。

光源的颜色感觉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

常见的光源的光谱分布: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混合光谱(前三种的组合)。

9、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分布函数中的最大值为“1”,或规定某个波长的值为“1”,将函数中其他波长的值进行归一化,经归一化后的光谱分布函数,记做S(λ)10、物体的相对光谱分布是波长λ的函数,如ρ(λ),τ(λ)。

物体产生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的主要波长。

11、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原因就在于物体自身的光学特性,物体对落在其表面的光谱成分有选择性透射、吸收和反射的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光谱特性。

12、布格定律:入射光I0(λ)穿过d层厚度单位的物质,辐射通量变为Iτ(λ)物体的光谱透射率(τ(λ)), 吸收系数或吸光系数(A(λ))13、物体单位厚度消光系数α(λ)14、物体的单位厚度的(光学)密度α(λ)15、物体光谱密度D(λ)光谱密度:厚度为d的物体对各波长光的密度。

数值越大表示该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

16、反射物体的光谱反射率:反射物体的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17、光谱(反射)密度D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射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18、非选择性吸收: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波段的辐射能做等比吸收,则反射(或透射)光各波长的辐射能均做等量减少,而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印刷色彩学总结

印刷色彩学总结

印刷色彩学总结1.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在色轮上的位置,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或强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亮度或暗度。

2.色彩的色温: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调具有红黄橙色的色温,冷色调具有蓝绿紫色的色温。

3.色彩模型:常见的色彩模型有RGB模型和CMYK模型。

RGB模型是亮光的颜色模型,适用于电子显示器和投影仪等光源设备;CMYK模型是印刷色彩模型,适用于印刷过程中的颜色混合和色彩表现。

4. 色彩的颜色空间:颜色空间用来表示色彩范围的一种数学模型。

常见的色彩空间有sRGB、Adobe RGB和色彩管理系统(CMS)等。

不同的颜色空间具有不同的色彩范围和表现能力。

5.调色板:调色板是用来显示和选择特定颜色的工具。

调色板可以通过调整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来选择需要的颜色。

6.色彩管理系统(CMS):CMS是一种用于确保图像和印刷品中色彩一致性的系统。

它通过创建和维护色彩配置文件、使用色彩转换算法和进行色彩校正等方式来实现。

7.色彩配方:色彩配方是将颜色表示为一组数字或百分比的过程。

通过使用标准色彩配方,可以确保在不同的印刷设备和材料上获得一致的色彩表现。

8.色彩校正:色彩校正是调整图像或印刷品的色彩以确保其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

常见的色彩校正方法包括色彩平衡、色彩曲线和灰度校正等。

9.色彩噪点:色彩噪点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颜色的现象。

常见的色彩噪点有色带、颗粒和不均匀颜色等。

准确的印刷技术和调色配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色彩噪点。

10.色彩检测设备:色彩检测设备用于测量和分析图像或印刷品的色彩性能。

常见的色彩检测设备包括光谱仪、色差仪和色彩分析软件等。

总而言之,印刷色彩学是一门关于印刷过程中颜色管理和表现的学科。

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色彩学原理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质量和一致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印刷品的要求。

印刷色彩学精华版

印刷色彩学精华版

印刷色彩学三、名词解释1、底色去除:用单色黑油墨在图像暗调区域部分代替彩色油墨印刷的灰色,对应着短调的黑版。

2、混色系统:基于三原色色光(R、G、B)能够混合匹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所归纳的系统。

3、同色异谱色:两个色样在可见光谱内的光谱分布不同,但对于特定的标准观察者和特定的照明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

4、颜色匹配:就是将两个颜色调节到在视觉上完全一致或相等的方法。

5、光谱光视效率:把峰值归化为1的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产生光感觉的效率。

7、显色性:与参照光源相比,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8、纯度:指某颜色接近同一主波长的光谱色的程度。

9、补色:两种颜色(色光或色料)混合能形成灰色(白色或黑色),那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0、调频网点:通过对固定大小的网点进行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的变化来呈现网目调的灰度。

11、非彩色结构:整幅印刷图象中所有的非彩色成分,都是由黑色油墨印刷形成(不是由三原色叠印产生),对于图象小的各种色相的彩色成分,仍然是靠彩色油墨来完成。

12、非选择性吸收:物体对入射光中所有波长的光都等量吸收。

13、网点面积率: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的面积百分比14、光源的显色性:指与参照光源相比较,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它是表征在光源下物体颜色对人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15、视力:也叫视觉敏锐度或视敏度,表示眼睛辨认物体细节和空间轮廓的能力。

16色料减色法:当白光照射到色料上时,色料从白光中吸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从而呈现另外一种颜色的方法称为色料减色法17、网线数:指在调幅加网中,单位宽度内排列的网点数,以“线每英寸”或“线每厘米”表示。

18、颜色宽容量: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把人眼分辨不出的色彩的差别量或者变化范围叫做颜色宽容量。

1、色彩三要素:即颜色的三属性: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2、色相:彩色彼此区分的特性,一般可用波长表示;明度:有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可用反射率或透射率表示;饱和度:彩色的纯洁性或鲜艳程度。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概述
❖ 印刷工艺流程:
原稿印前处理及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 印前技术:
从处理图文原稿到制成印版这一系列工序所 采用的技术。
印前技术是印刷必不可少的前导阶段,包括 扫描输入、图像处理、组版输出、分色制版 等工序。
印前技术中颜色的分解与传递是加色混合与 减色混合规律在印刷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 彩色原稿
3. 数字印前系统/CDTP扫描分色:彩色桌面出版 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图文综合处理系统,通过 扫描仪将原稿的分色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利用 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二、印刷分色原理
彩色印刷的复制过程颜色分解+颜色合成 1. 颜色分解:是根据减色法的补色原理,利用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绿、蓝三种滤色片,将彩色原稿的图像分解成 青、品红、黄三色影像的过程,又简称“分 色”。 2. 颜色合成:是指在印刷机上将三种原色印版 (CMY)上的油墨套印在同一承印物上再现原 稿颜色的过程。
一、原稿类型
❖ 印刷复制过程的五大要素: 原稿、印版、纸张、油墨、印刷机
❖ 原稿: 原稿是印前处理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 文信息,分为文字原稿与图像原稿。 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基础和依据,原稿质量的 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第一节 彩色原稿
文字原稿
黑白照片

非彩色原稿 黑白胶片
稿
黑白线条稿
图像原稿
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
中的应用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一、印刷分色技术的发展阶段:
照相分色
电子分色机 扫描分色
CDTP 扫描分色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1. 照相分色:彩用照相的方法,通过红、绿、蓝 三张滤色片将彩色原稿分解成青、品红、黄三 张分色片的过程。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物理属性
波长
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红、绿、蓝是可见光的三个基本 波长,它们合成的白光可以表现
出各种颜色。
亮度
表示光的明暗程度,亮度越高,色 彩越明亮。
饱和度
表示颜色的纯度,饱和度越高,颜 色越鲜艳。
色彩的生理和心理属性
生理属性
色彩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感受, 如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等。
色彩标准化和一致性
色彩标准化是指在印刷行业中制定和实 施统一的颜色标准,以确保不同印刷企
业之间颜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 的颜色标准,如ISO 12647-2等,这些 标准规定了印刷品的颜色质量要求和测
量方法。
通过色彩标准化和一致性,印刷企业可 以确保其生产的印刷品与其他企业生产 的印刷品在颜色上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 性,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
印刷色彩学在印刷行业、出版业、广告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印 刷品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印刷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 念,了解颜色的属性和测量方法。
学会运用印刷色彩学原理进行颜 色复制和调整,提高印刷品的色
彩表现力和质量。
了解印刷色彩学在印刷行业、出 版业、广告业等领域的应用,提
色彩学基础知识
介绍了色彩的基本原理、色 光与色料的三原色、色光加
色法与色料减色法等。
颜色空间与色域
颜色匹配与校准
印刷色彩管理
讲解了RGB、CMYK等颜 色空间,以及不同颜色空
间之间的转换方法。
介绍了颜色匹配的基本原 理、颜色校准的方法以及 常用的颜色校准工具。
探讨了印刷色彩管理的原 理、流程以及实现印刷色

印刷色彩学共53页文档

印刷色彩学共53页文档
(B)代表产生混合色的红、绿、蓝三原 色的单位量;R、G、B分别为匹配待配 色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 称为三刺激值;“=”表示视觉上相等, 即颜色匹配。
三原色的单位量
目录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 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在颜色匹 配实验中,当这三原色光的相对亮度比例为1.0000: 4.5907:0.0601时就能匹配出等能白光,所以CIE选 取这一比例作为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即(R): (G) :(B) =1:1:1。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值并不等, 但CIE却把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 所以色光加色法中红、绿、蓝三原色光等比例混合
目录
颜色的混色系统表示法(Color Mixing System) 不需要荟集设计色彩的样品,而是基于三原色 光(红、绿、蓝)能够混合匹配出各种不同的 色彩所归纳的系统。 例如:CIE系统、密度计 测色法。印刷工业中常用的是密度计测色法。
目录
第五章 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色彩的心理三属性
概念: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绝对黑体、一般性显 色指数)
目录
• 标准照明体A:代表完全辐射体在2856K发出 的光,钨丝灯光,其光色偏黄
•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约为4874K的直 射阳光,表示中午平均直射阳光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774K的平 均日光
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504K的 日光
W+S+C=100,白色= 50%
目录
表色方法
W(白) S(黑) Y(黄) R(红) B(蓝) G(绿)
|
|
|
|
|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一.加色法混色与加色三原色

加色混合又称为色光混合
亮度相加
如彩电属于加色法混色
为什么选RGB为色光三原色呢?


1.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基本可以产 生自然界中的全部色彩; 2.这三种光独立,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其 它二种混合产生。 CIE1932年规定: R 700nm G 546.7nm B 435.8nm
棱镜色散实验
白光 屏
棱 镜
可见光谱:
白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牛顿的三棱镜色散实验证实:日光被分解成 不同颜色的光
单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合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二.光源光谱能量分布
三.光源的分类

四.紫外线与红外线
UV IR
第二节 物体与光


色与光的关系
五.色料混合定律
C
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 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 现象。
B M
K
G Y
R
返回:颜色分解合成图
1、等量混合

M+C=B M+Y=R C+Y=G M+Y+C=K
2、不等量混合:符合质量中心定律 3、色料互补色:互补色料混合后成黑色。 M+G=K Y+B=K C+R=K

6.
7.
8.
9.
10. 11.
12.
13.
滤色片和油墨的性质是什么? 如品红色料,吸收绿光,反射红光和蓝光 R:G:B=2:1:3,则这样的色光混合以后,得 到什么颜色的光呢? 色彩混合定律即格拉斯曼定律有哪几大定律? 什么是补色?什么是补色律? 什么是中间色律? 什么是代替律? 什么是亮度相加定律?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目录一、印刷色彩学概述 (2)1. 印刷色彩学定义与重要性 (3)2. 印刷色彩学发展历史 (4)3. 印刷色彩学应用领域 (5)二、印刷色彩基本原理 (6)1. 颜色的基本原理 (7)1.1 颜色的定义 (8)1.2 颜色的属性 (9)1.3 颜色的心理效应 (10)2. 印刷色彩的成因 (11)2.1 印刷原料的颜色 (12)2.2 印刷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13)2.3 印刷品呈现颜色的原理 (14)三、印刷色彩管理 (15)1. 色彩管理概述 (16)2. 印刷色彩管理流程 (17)3. 色彩管理软件的运用 (18)四、印刷色彩控制与处理 (19)1. 印刷色彩控制原理 (21)2. 印刷色彩控制流程 (22)3. 颜色处理技术与方法 (23)3.1 校色技术 (24)3.2 色彩校正方法 (25)3.3 颜色空间转换技术 (27)五、印刷色彩标准化与质量保证 (28)1. 印刷色彩标准化概述 (29)2. 标准化流程及规范 (30)3. 质量保证措施与方法 (31)六、印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32)1. 不同印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分析 (33)2. 优化印刷工艺的策略与方法 (34)3.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技巧探讨 (35)一、印刷色彩学概述印刷色彩学是研究印刷品上各种颜色的再现和表现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印刷工艺、材料、设备以及色彩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印刷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

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用来表示颜色的一种数学模型,常见的有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等。

不同的色彩空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色彩空间。

色彩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中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类型,如红、绿、蓝等;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程度,分为高明度(亮色)和低明度(暗色);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程度,分为高饱和(鲜艳)和低饱和(灰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授课日期 2014年10月 10日(第3周星期 3)
2 班级13级1班专业印刷技术
3 课次第 3次课累计学时 3学时
4 课题
内容
第二章光与色
5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形成及物体的光谱特性。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色彩与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光谱特性。

7 演示实验、教
具、挂图准备
多媒体
8 作业及其它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教材:印刷色彩学(第三版),郑元林、周世生,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教材:颜色信息工程,徐海松。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见附页
引语:印刷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它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

本节课开始学习印刷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 光与色
2.3 光度学基础
2.3.1 光度量的定义及其单位
光度学
光能量
光通量
发光强度
光通量密度
亮度
光度量(photometric quantity )
由光度学得到的规格化的明亮度量
都是用对应的辐射量乘以光视效能得到
光度量是由视觉心理来评价物理量时得到的量,称为心理物理量(psychophysical quantity )
光能量(luminous energy)Q
光通量与照射时间的乘积,单位流明秒(lumen second),符号lm ·s
⎰Φ=dt
t Q )(
t Q Φ= 由光源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光功率,也即每一单位时间射出的光能量,以Φ表示,单位为流明(lumen ) ,符号 lm 。

dt dQ
=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