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智贤中学导学案 清平乐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修改病句导学案1(无答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改病句导学案1(无答案)不分版本修改病句【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地找出并适当地修改语序不当病句类型题;2.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防止出现语序不当病句。
【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辨和识别语序不当病句。
【学法指导】1.分析、整理、识记。
2.调动积累,认真辨识,准确纠正语序不当病句。
【知识链接】《三维设计》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一、高考真题1.〔XXXX江苏卷〕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英国政府方案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那么。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二、考点复习病句类型之一:语序不当纠正以下语病题,并探究出现语序不当病句的原因:〔一〕病因: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4.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5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二〕病因: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2.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3.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4.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与白人在娱乐场所享有平等的地位〔三〕病因:1.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2.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3.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4(无答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4(无答案)不分版本正确使用词语【学习目标】1.熟悉成语运用的高考题型。
2.学习成语运用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3.积累、整理易误用的成语。
【重点难点】1.积累、整理易误用的成语;2.学习答题技巧,能联系语境,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学法指导】分析、归纳、整理、练习稳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做题经验,参考《三维设计》相关章节,说说辨析成语题有何答题技巧。
二、合作探究指出以下句中成语是否运用得当,给你怎样的启示?1.(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足,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聊天。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2.〔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3〕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5〕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
3.〔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
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5〕几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开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4.〔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2〕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假设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智贤中学(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4导学案: 白发的期盼

当我们老了——《白发的期盼》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进入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语文的课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以前上语文课,我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段落的意思,课文的主题思想等问题,学生能够踊跃的参与并及时的做笔记,而如今,多数学生都觉得语文不学也会,学语文倒是浪费时间,特别是教材内容,高考不会考课本知识……这些情况,让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于是我选择了《白发的期盼》的这篇文章,来与学生一起探讨我们中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或许通过课文教材主题思想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从而引起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重视。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引用一段新闻:中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
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
1%上升至11。
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
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
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案例依据]新课程标准追求“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重视知识与能力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
不可否认,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心灵的深处,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
[案例主题]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尊老爱老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理解年老父母的心灵需要,探讨了中国社会“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苏幕遮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苏幕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3. 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
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
..
..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上片的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这些主要意象构成了哪些画面?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二、合作探究
1.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
2.“五月渔郎相忆否?”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特别之处?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类似诗句吗?
3.归纳总结:探究周邦彦《苏幕遮》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当堂达标】
默写周邦彦《苏幕遮》。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北宋词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一. 基础知识积累。
【每日一练】——默写《论语六则》 书写务必工整!二.说说下列成语的意思。
【来源于《识记宝典》P285】1.钟灵毓秀: 2. 重整旗鼓: 3. 逐鹿中原: 4. 筑室道谋: 5. 捉襟见肘: 6. 擢发难数: 7. 自怨自艾: 8. 罪不容诛: 9. 左右逢源: 10.作壁上观: 三.小题训练(15分钟) 1.给下列方框内的词语注音。
【识记宝典P261】 差.池( )差.生( )孱.夫( )孱.弱( )解差.( ) 道藏.( )藏.蓝( )参.茸( )伧.俗( )宝刹.( ) 古刹.( )参禅.( )禅.位( )封禅.( )禅.让( ) 2.诗歌赏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0分)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 【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问题导学。
同学们: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一)完成检测:高中同步导学P52【探究赏析】第2题《清平乐》和P53【拓展迁移】第3题《鹧鸪天》和第4题《题竹石牧牛》[没练习册的可让几个学生把题目抄在黑板上。
请认真把答案写在练习册相应位置四请阅读《同步导学P54》诗词中的“杜鹃”意象和苏门四学士。
杜鹃的别名有:象征义有:“苏门四学士”是指()()()()五作文素材积累写景状物,渲染气氛——说说作文的开头方法(二)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进学解》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进学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朗读、品味、讨论【课前准备】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论说文,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韩愈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字音:爬罗剔抉纂言焚膏继晷补苴罅漏幽眇佶屈聱牙正而葩闳其中跋前踬后何裨侏儒纡余2.重点字词(1)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3)爬罗剔抉,刮垢磨光(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5)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6)《周诰》、《殷盘》,佶屈聱牙(7)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8)乘马从徒,安坐而食(9)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10)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二、文本研习1.学生自读文本,提出自己的"惑",小组讨论解决。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3(无答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3(无答案)不分版本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习目标】1.考纲解读;2.理解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3.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能,增强得分意识。
【重点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法指导】分析、归纳、识记。
【知识链接】《三维设计》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一、考点描述: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局部。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局部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大纲》中规定了主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120个。
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
特别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
二、应试对策:1.强化积累:120个实词;教材中常见实词。
2.学会推断;3.掌握做题方法;4.提高认识: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根底。
三、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那么泛指所有比拟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那么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那么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
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课件 苏科版

学.科.网
11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 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 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 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 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 以强烈的感染。
12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 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 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 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 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 求。
13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 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 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 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 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 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 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学.科.网
19
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过蔷薇。
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 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 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 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 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 乎是回不来了。
15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 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 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 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 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 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 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 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 纸上,呼之欲出。
学.科.网
3
苏 轼 书 法 作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春归何处)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黄庭坚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全词的含义,把握诗歌主题
3. 背诵这首词
【学习重点】
1. 体会词人的感情
2. 了解全词的含义,把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分析全词所用的层深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2.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黄庭坚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概括本词上下片所写内容。
二、疑难探究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达标检测】
1.这首词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2.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