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解题指导]演绎推理题型分类及规律总结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2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
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
如:前件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
是推出符号。
(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
表达否定。
(与旧符号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b、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广东演绎推理题型

广东演绎推理题型
广东演绎推理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东演绎推理题型:
1. 前提条件推理题:这种题型通常给出一些前提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如果A是真的,那么B就是假的。
” 这样的推理问题要求考生分析A和B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条件进行推断。
2. 归纳推理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一组数据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或规律。
例如:“以下是5个城市的降雨量数据:(数据略),请归纳出这些城市的降雨规律。
” 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并总结出来。
3. 逻辑推理题:这种题型通常涉及到一些逻辑关系或推理规则,要求考生根据这些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如果A>B,B>C,那么A>C。
” 这样的推理问题要求考生理解并运用逻辑关系进行推断。
4. 条件判断题:这种题型通常给出一些条件或情境,要求考生判断是否符合某些规则或标准。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那么它的经济一定很发达。
” 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条件判断是否符合给定的标准或规则。
以上是常见的广东演绎推理题型,具体题目可以参考公务员考试试题或模拟试题。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判断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其中的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更是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和棘手。
掌握这两种推理的技巧,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行测判断推理中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技巧。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1、明确推理规则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推理规则,如“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等。
这是进行准确推理的基础。
例如,对于“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这一条件,“下雨”是“肯前”,就能得出“地面湿”的结论;“地面不湿”是“否后”,就能得出“没下雨”的结论;而“没下雨”是“否前”,“地面湿”是“肯后”,都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2、学会画逻辑图在面对复杂的推理题时,通过画逻辑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快地理清思路。
比如,遇到多个条件和结论相互交织的题目,可以用箭头和符号来表示条件的推导方向和关系。
3、注意细节和关键词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所有”“有的”“必然”“可能”等,会对推理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要仔细分辨这些关键词,确保推理的准确性。
例如,“所有 A 都是B”和“有的 A 是B”所表达的范围和含义是不同的。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则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1、全面分析题干在归纳推理中,要对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遗漏任何关键细节。
同时,要注意题干中所描述的对象、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确保归纳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
2、排除无关信息有些题干中会包含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干扰我们的判断。
要学会准确识别并排除这些无关信息,抓住核心内容进行归纳。
3、避免过度推断归纳推理的结论应该是基于题干所给出的信息,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猜测和过度推断。
例如,如果题干只是说“在某些城市,房价上涨了”,就不能得出“全国的房价都上涨了”这样的结论。
演绎推理经典方法讲解及例题解析_笔试题目

演绎推理经典方法讲解及例题解析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
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a.金盒子。
b. 银盒子。
c.铅盒子。
d. 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二、三段论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
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个重要的考点,掌握相应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1、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所有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能导电(结论)”。
在解题时,要确保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完整且正确。
比如,要注意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避免“四概念”错误等。
2、假言推理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如果 A 那么 B,A 成立,所以 B 成立”以及“如果 A 那么 B,B 不成立,所以 A 不成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只有 A 才 B,B成立,所以 A 成立”以及“只有 A 才 B,A 不成立,所以 B 不成立”。
熟练掌握这些推理规则,能够迅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3、选言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中,“或者 A 或者 B,A 不成立,所以 B 成立”;不相容选言推理中,“要么A 要么 B,A 成立,所以B 不成立”。
对于选言命题,要明确其是相容还是不相容,从而运用正确的推理规则。
在应对演绎推理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仔细分析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将复杂的语句简化为清晰的逻辑形式。
其次,善于运用排除法,逐一排除不符合推理规则的选项。
最后,对于一些复杂的推理,可以通过画逻辑图或者列公式的方式辅助思考。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但在实际行测题目中,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很少能运用到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对象的情况,未经深入分析就得出一般性结论,其可靠性较低。
公务员行测常见逻辑演绎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逻辑演绎题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演绎题是常见的一类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推理规则,推断出最合理的结论。
本文将对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演绎题进行详细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逻辑演绎题的基本要素逻辑演绎题通常由一组前提和一个或多个问题组成。
前提是已知信息,问题是需要推理得出的结论。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运用正确的推理规则,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二、常见的推理规则1. 前提-结论推理:根据已知的前提,得出一个结论。
该推理规则常见于综合性推理题中,要求考生将多个前提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2. 逆否命题推理:把原命题的否定项,把原命题的主项和谓项互换,形成的命题叫做逆否命题。
在逻辑推理中,逆否命题与原命题有相同的真值。
这个推理规则常见于判断推理题中,考生可以通过对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3. 假设推理:在解答问题时,需要对给定的前提进行合理假设,然后推导出某个结论。
这个推理规则常见于数量推理题中,考生需要假设一些条件来推导答案。
4. 类比推理:根据给定的两个对象或情境之间的共性,推断出第三个对象或情境的共性。
这个推理规则常见于类比推理题,考生需要找到对象之间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其他情境。
5. 演绎推理:从普遍规律推断出特殊情况的推理规则,常见于逆推题中。
考生需要将普遍规律应用于特殊情况,推导出答案。
三、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熟悉常见题型:逻辑演绎题的题干常常给出一组前提,然后要求推导出一个结论,或者根据推理规则判断结论的真假。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逻辑演绎题型,如推理题、假设题、类比题等,并学会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2. 理清思路:在解答逻辑演绎题时,要先理清思路,分析前提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所需的推理规则。
有时候,简单的画图或列举可能的推理过程,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和推导答案。
3. 用排除法辅助解题:在逻辑演绎题中,排除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
快速解答行测【演绎推理】的万能套路综述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排除杂念,只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判断推理题设为真原则:文章说的都是真的形式统一原则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看题干的最后一句话和问题再看题干其余内容)2、读题目,作简化3、据技巧,得答案分类前提一定正确论证类加强论证型:证明结论的真实性削弱论证型:反驳结论的真实性结论显性结论类:前提逻辑明显,着重推理判断隐性结论类:前提逻辑隐讳,着重演绎概括逆否命题A推B 等价于-B推-A-(A或B) 等价于-A和-B-A且-B 等价于-A或-B一真一假题首先看矛盾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题思路:乙和丁矛盾,其余的都是真的,即丙是对的关键在于题干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则有: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什么是矛盾关系(唯一)(对象相同)1、A -A2、所有是有的不3、A推B A且-B4、A且B -A或-B什么是包容关系?所有推某人推有的A且B推A(B)推A或B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0735c40c22590102029d0a.png)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绎推理题型分类及规律总结(陈远跃/整理)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①有三个判断;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
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
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
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
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
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
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却变成周延的了,所以,这个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4)省略式三段论指的是或者省略了一个前提、或者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①省略大前提。
例如:教师是有功绩的,因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贡献。
如作补充:凡在教书育人中做出了贡献的人都是有功绩的(大前提);教师是做出了贡献的人(小前提);所以,教师是有功绩的(结论)。
②省略小前提。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我也应该这样。
如作补充: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大前提);我是一个中国人(小前提);所以,我也应该热爱祖国(结论)。
③省略结论。
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
如作补充:凡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大前提);孙中山就是这位革命先驱(小前提);所以,孙中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结论)。
2、假言推理所谓假言推理指的是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的一般特征是:以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根据假言判断的不同形式,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它又可以分为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正在跑步;可见,你现在正在出汗。
肯定式的一般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
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
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没出汗;可见,你现在没有跑步。
否定式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例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
这种肯定的一般规则是: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张老师没做好教学工作;所以,张老师没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这个结论不妥当。
因为没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没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没能取胜。
否定式的一般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是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例如: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能取胜。
这个结论不妥当,因比赛能取胜还有其他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它一般有四种形式,即肯定式中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式中的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①肯定前件式指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已加热到100℃;所以,水沸了。
②肯定后件式指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沸腾了;所以,已加热到100℃了。
③否定前件式指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还没有加热到100℃;所以,水没有沸腾。
④否定后件式指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没有沸腾;所以,还没有加热到100℃。
3、选言推理。
所谓选言推理指的是以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下,选言推理也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通常,大前提是简单判断,对大前提指出的几种可能的属性肯定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论也是简单判断,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一种或者几种属性。
选言推理一般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1)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是相容的选言推理。
通常,相容的选言判断要求肢判断必须有一个真的,但同时并不排斥其他肢判断的真实,所以,运用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
又因为肯定一部分肢判断不能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所以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有一个否定肯定式。
例如: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由于复习方法不对,或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复习方法不对;所以,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是临场发挥不好。
正确运用选言推理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的选言肢必须列举完全;第二,运用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一般不能是相容的选言判断。
否则,推理就会出现错误。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称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通常情况下,真实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必须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所以,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否定肯定式),而肯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肯定否定式)。
①否定肯定式。
例如:今天的报告会,或由赵教授作报告,或由刘校长作报告,或由汪书记作报告;不是由赵教授作报告,也不是由刘校长作报告;所以,由汪书记作报告。
②肯定否定式。
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或者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所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
(注:引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归纳推理及其分类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
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靠性较低。
一般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要列举前提的数量尽可能多,考察个别对象数量越多,结论也就越具有可靠性。
例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同一律:通俗地说,同一律是关于人们思想保持确定性的一条规律。
在逻辑思维上,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或判断都应当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改变,所议论的命题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不能改变或“中途”转移或“偷梁换柱”。
同一律的公式表现为A是A(或甲是甲)。
例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个例子,前后五次使用“群众”这一概念,其意思保持一致,符合同一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