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性麻痹是怎么回事
AFP培训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培训知识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988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规划,明确了有关策略和措施,取得了2000年成为无脊灰区的成果,但周边国家和我国个别地区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免疫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由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由于脑部或脊髓受损,
经元的病毒性感染,
也会导致运动和平衡
也会导致肌肉无力和
问题。
瘫痪。
治疗
常规治疗
• 监控生命体征 • 维持适当
的营养水 平
免疫治疗
对症治疗
• 静脉免疫球蛋白 • 血浆置换
• 扫地出门: 利于病人
• 排短便程排床尿: 面向患者, 方便病人 沟通
康复治疗
• 运动康复 • 物理治疗
预后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瘫痪,也称Guillain-Barr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由 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本演示文稿将介绍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定义
急性
发病快,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
弛缓性
病情波动,可能会出现再次进展或恶化的情况。
瘫痪
肌肉无力或瘫痪是疾病最主要的症状。
结语
急性弛缓性瘫痪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都有机会康复。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谢谢大家!
4
影像学检查
例如MRI和CT扫描,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并诊断病因。
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和筋膜炎。 如重症肌无力和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疾病
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渐冻 人综合症。
1 帕金森病
同样导致肌肉僵硬和 运动障碍。
2 脊髓小脑性共济
失调
3 脊髓灰质炎
一种影响脊髓前角神
• 细菌性腹泻 • 流行性感冒病毒
自身免疫性 病因
• 风湿热 • 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性病因
• 金制药物 • 抗生素
肿瘤性病因
急性弛缓性瘫痪

•
NPEV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A 群和B群(Cox-A,Cox-B),埃可(ECHO) 病毒,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NPEV有60多 种血清型。NPEV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较高的 携带率。
Hale Waihona Puke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又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
是指因机体免疫缺陷、免疫低下或其他 原因,在接种或接触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ral poliovirus attenuated vaccine,OPV)后, 对正常人并不致病的OPV对这些人却成为致 病病原,而发生脊灰症状病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吉兰-巴雷综合征 (CuillainBarresyndrome,GBS) • 也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属于 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目前 我国和多数国家引起小儿急性迟缓性瘫痪 的最常见原因。
临床特征: • 为进行性、 对称性、 弛缓性肢体瘫痪 该病病程自限、绝大多数的病人均可以 完全康复
周期性瘫痪
• 周期性瘫痪又称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 痪为特征的一组少见疾病,发作时大都伴 有血清钾浓度的改变。
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可将周期性瘫痪分为低钾型、正常钾 型和高钾型3种类型,其中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
•
•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①病史提供发作性骨 骼肌弛缓型麻痹而无感觉障碍。②发作时 血清钾低于3.5mmol/L,予钾盐治疗有效。 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麻痹。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14种疾病:
• (1)脊髓灰质炎(2) 格林巴利综合征(3) 横贯性脊髓炎(4)多 神经病 • (5)神经根炎 •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 (8)神经丛炎 • (9)周期性麻痹(10) 肌病 • (11)急性多发性肌 炎 • (12)肉毒中毒 • (13)四肢瘫、截瘫 和单瘫 • (14)短暂性肢体麻 痹。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延长 电位 电位 它 (mS) ↓↑ (μV) 相
(mV)
左胫前肌
—
—
—
—
10.0
↓2%
410
—
干扰相
4.1
左股四头肌 —
—
—
—
10.8 ↑14%
409
—
混合相
3.6
左肱二头肌 —
—
—
—
10.1
↑6%
356
—
混合相
3.1
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感觉 神经名称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运动
右腓肠 N 左正中 N
6.3
距离 (cm)
44.0 34.0 24.0
传导速度 (m/s)
19.0 12.7 17.3
结论:所检感觉神经均未引出反应,所检下肢运动神经 MCV 波幅降低,传导速度明显 减慢,潜伏期延长,上肢运动神经 MCV 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所检肌肉未见明 显特征性改变。
提示神经性受损。
急性外伤性神经炎
VP1核苷酸序列VDPV与疫苗株Sabin相差 1-15% 预防:加强接种,提高人群接种率不仅可预 防野生型Polio还可预防VDPV传染。IPV应 用
急性麻痹综合征
由非脊灰肠道病毒及其它病毒所致急性弛缓 性麻痹。如柯萨奇(COX)病毒,埃可(ECHO)病 毒,及肠道病毒71(EV 71),日本脑炎病毒等。 (手足口) 临床症状、体征与脊灰相似。前躯症状如发 热、恶心、腹泻、肌痛等,之后出现急性非 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 感觉障碍
颅神经和脊神经病变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 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 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 发的神经炎);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5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6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 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17
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3.1 调查组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 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 的调查小组。
4.3.2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 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 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 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 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 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
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颈髓脊髓炎患者,弛缓性瘫痪见于上肢,而痉挛性瘫痪见于下肢。感觉障碍在相应的颈髓病变节段下。病变若在高颈髓(颈3~4)则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并有膈肌瘫痪,可出现呼吸麻痹。并有高热,可导致死亡。
腰骶髓脊髓炎呈现下肢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明显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腱反射消失,其后肌肉萎缩。
鉴别诊断
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二)瘫痪期
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维生素B组
04
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坏死、溶解、胶质细胞增生
受损部位: 脊髓前角的灰质 桥脑、延髓的运动神经核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将脊灰分为顿挫型、脊髓瘫痪型、延髓瘫痪(脑干型)型、脑炎型。
顿挫型 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 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这一型可与许多其 他感染性疾病难以区分,只有在脊灰流行时才可能疑及本型脊灰。
脑神经障碍,常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
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或酸痛等异常感觉或呈手套、袜 套样感觉障碍,但一般较运动障碍轻。
病情严重者同时出现呼吸肌麻痹。
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参考。
按病情轻重来分型以便于治疗
轻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上,可独立行走。
中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下,不能行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400mg/kg.d,共5天。应尽早用,但价格较昂贵。
1
2
3
治疗
治疗
什么是弛缓性瘫痪

什么是弛缓性瘫痪相信不少朋友对弛缓性瘫痪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一种瘫痪性疾病。
那么什么是弛缓性瘫痪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弛缓性瘫痪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什么是弛缓性瘫痪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一看哦!下面请大家看详细的介绍。
弛缓性瘫痪又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
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病变所致。
它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到骨骼肌的运动终板。
弛缓性瘫痪的特点: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终断),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到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引起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迟缓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如下:一般情况下脑卒中初期(急性期),瘫痪侧肢体的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叫弛缓性瘫痪。
此期的关键在于定期变换体位,使瘫痪肢体始终保持在功能位置;被动运动各关节,使关节保持正常活动度。
避免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预防关节孪缩、变形造成骨关节活动受限,足下垂、关节内外翻等,有利于康复治疗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物理治疗师在功能训练之前,仔细进行检查及功能评估,如深浅感觉、平衡及协调功能、肌力和肌张力、各关节活动幅度、步态和步行模式、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等,确定具体治疗计划和目标。
病人应了解正确的动作模式,逐渐掌握合适的自主运动方法,建立理想的肌肉控制及平衡活动。
如果有需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步行辅助器具如拐杖、长短步行架等提高生活自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迟缓性麻痹是怎么回事
导语:大家都听过急性迟缓性麻痹吗?弛缓性麻痹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
大家都听过急性迟缓性麻痹吗?弛缓性麻痹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它通常是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那它都有哪些病例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一般病例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 高危AFP病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