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充满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人文化关怀

语文课堂人文化关怀

浅论语文课堂的人文化关怀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人文关怀新课标把语文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这是语文实质的回归。

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这些确实需要倾注全力去提高,但这不应是语文的全部,语文还必须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体现出一种人性的教育。

语文课要闪耀“语文”的光彩,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使教师不再拥有知识上的“绝对权威”,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应当走下“神坛”,恢复平民色彩。

我们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文本,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习得过程的参与者,不存在高低之分,这是民主语文和人文语文理念的体现。

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平行交谈,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直至共同成长。

这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二、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的需要。

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高层次的需要,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学习、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学生,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仅仅是注意到他们的学习进展,更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个人价值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人。

本文将着重探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认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认真听取和理解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各种疑问和困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

这种关怀是一种沟通和关心,而不是“教育工具”的使用。

其次,人文关怀的实践需要我们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观点,同时,更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和空间,不应立即推翻或者批判他们的答案。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各个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适度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心理状态,这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需要从独特的角度思考如何体验和理解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如何用关怀和爱心响应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人文关怀需要教师营造共情体验。

共情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同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状况,这种状况常常出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共情和关怀,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贴上标签,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和阻碍。

同时,教师还应该体验学生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体现人文关怀艺术 创设和谐语文课堂

体现人文关怀艺术 创设和谐语文课堂

体现人文关怀艺术创设和谐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儿童在这美丽的乐园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怎样才能构建这样和谐的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呢?一、让课堂教学充满着“精神的唤醒”《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只有重建人道的、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平等对话”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让课堂充满着“精神的唤醒”。

1、还有补充吗?请继续……”课堂要真正实现“平等对话”,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的见解,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去探究、体验、交流。

此时此刻,老师一个倾注了期待的眼神,都会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会从老师的期待里获得力量,化老师的“期待”为自己的“自信”。

2、“你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课堂要真正能让学生常常体验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和“百感交集”,教师必须学会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观点,要从心底里确信“学生充满智慧”。

只有充满了教师欣赏和信任的课堂,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能使教学活动进入一种平等对话、涌动着激情、富于诗情画意、充满生命活力的境界。

3、“没关系的,再试试……”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当好“导演”角色,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上讲台,走向前台,把大量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二、让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潜心“读书的平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

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因为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

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施 工及 养 护 的沥 青 路 面 不 同程 度 出现 了 沉 陷 、碾 压 车 辙 、 波 会 导 致 摊 铺 层 初 始 密度 不 均 匀 , 管 摊 铺 后 进 行 碾 压 , 然 会 尽 仍 浪、 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 , 眺 结合 这 些 现 象 形 成 的原 因 , 必 导致 局 部 厚 度 不 均 而 影 响 平整 度 。 铺 时 应 保 持连 续 。 铺 前 有 摊 摊 要对 沥 青 路 面 产 生 不 平 整 的原 因 及 处 理 措 施 给 予 进 一 步 的 应 该 充 分 考 虑 出料 量 、 输 车 密 度 以及 运 距 等 , 须 配 足 与 摊 运 必 铺 能 力 相 匹 配 的 混 合料 , 量 做 到摊 铺 过 程 中连 续 不 停机 。 很 尽 研究和讨论。
会 使 影 用 的 沥 青 摊 铺 机 有 国产 的 还 有 进 口的 , 产 的以 徐 工 的和 天 横 坡 不 一 致 时 , 影 响 摊 铺 后 的 横 坡 , 坡 面 产 生 波 浪 , 响平 国 津 鼎 盛 的 为 主 。 口 的 则 以德 纳 派克 和 A 进 BG 为 主 , 于摊 铺 整度 。 由 其次 摊 铺 机 的 熨 平 板 未 充 分 预 热 。造 成 混 合 料 粘 结 和 熨 机 在 本 身 质 量 和性 能 上 的 差 距 , 以及 操 作 手 驾 驭 摊 铺 机 的 熟 熨 熨 0 练 程 度 和 摊铺 经验 , 因此 对 沥青 路 面 平整 度 影 响 很 大 。沥 青 不平 。 平 板 在 摊 铺 前 应 进 行加 热 , 平板 温 度 以 不 低 于 8℃ 底 否 摊 铺 机 的行 走 装 置 、 铺 机 摊 铺 的 速度 、 作 的稳 定 性 和 紧 为佳 , 板 上粘 附 的 沥 青 料 要 清 除 干 净 , 则 会 造 成 摊 铺 路 面 摊 操 也 急 制 动 性 以及 油 料 供 给 的 速 率 都 会 造 成 面 层 的不 平 整 和 波 粗糙 且降 低 路 面 平 整 度 。即使 在 炎 热 的夏 季 进行 施 工 , 必须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年的耐心 。

这位学生 的发 言之 后 , 毫不 犹豫地说 :你 的独 “ 特体验很有一定 的道理 。 笔者听后 哑然 , 这 ” 像
种感觉 , ‘ 而 温馨 ’ 则是用 心去获得 的一种感
种有悖 于人 文价值 取 向的观点 居然 能得 到教
觉。 笔者让学生就此 展开讨论 , ” 最后形成一致
既让 学生感悟 到了初 到豁然开朗 , 循序渐进 地发展思维 , 高能力 。 者通过引导学生 读与思 , 提
独特 体验 , 在尊重学生 独特体验 时 , 即: 勿忘语 文教学人文 性这个根本 。当然 , 语文学 科的性
就小学语文教学 而言 , 堂上要让 学生有充 分 夏海的浪漫与温馨 , 课 又让学生 在不知不 觉中体
那 天 ,组织幼 儿午 睡 比任何 时候 都要 顺
幼 儿大 脑发 育 、 能体能 的恢 复 。 力 的增 功 记:
也 可能是因为他们 的兴致高 了 , 以在 进 利 。幼儿 醒来 后 , 所 我问他们蒲 公英姐姐 都带他
有 强 都有 良好 的作用 。 幼儿 只有在沉 睡时才会 出 入 到午睡室后他们还足乐得不想睡,任凭我怎样 们去 哪儿 玩 了, 的幼儿说蒲 公英带他 去动物 老虎 了 , 的幼 儿说 蒲公英 带他 们 有 现脑 电波诱 导生长素 的分泌 。另外 , 幼儿身体 “ 软硬兼施” 都是徒劳。突然, 我想到了蒲公英。 园看 狮子 、 有 我问他们 : 刚 才我们看 到 的蒲公英 漂 亮 来 上学 了 , 的幼儿说 蒲公英 带他去公 园放风 “ 筝 了……那情 景更 像是孩 子 去游 玩后 的讲 述 教育活 动和各种游戏 活动 ,身体一 定很疲 劳。 吗 ? 他们 一下子都被引到 了这个话 题上 , 说 ” 都 活动而非午 睡醒来 。 当然 , 也有个 别幼儿 听到 所 以 , 了促进 幼I l 更快 更好地达 到最佳的 白色的蒲公英漂亮 。 为 Il 我说 :那你们想不想知 道 “ 别 的小朋友 那么 开心地讨 论着 与 蒲公英 的旅 睡 眠状 态 , 与进行 各项 教学活 动一 样 , 师的 蒲公英 的小伞飞到哪里去 了?” 教 幼儿都用期 待 行 ,而 自己又 没梦到蒲公英 ,一脸失 望地说 : 指导语 也起着重要 的作 用。 的眼神望着 我说 :想 !” “ 这时我 便顺 利地引 出 “ 怎么没有梦到蒲公英 啊?蒲公英 姐姐 怎么 我 我 们班 的孩 子整体 卜 说都 是 比较好 动 了我真正 想说 的 : 那你们 可要 马上安 静地 睡 没有带我去旅行 啊? 这 时 , 便说 :蒲公英 姐 来 “ ” 我 “ 正 在发育 之 中 , 从早晨 到 中午 , 由于参加 集体 的 , 到午睡 时间 , 每 只有个 别幼 儿会 自觉地 安 下哦 !蒲公英姐 姐说 了, 她要带最先 睡下的 乖 姐要带这么多小朋友 去旅行 , 她肯 定来不及 一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要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我们就得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和落实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将优化教学过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可当前课堂教学的生态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一直以“书”为本,捧着教材和教案一讲到底,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反应;有的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不是偏多就是偏少,教学节奏不是太快就是太慢;还有的教师看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但是这些问题要么太过空泛,让人无从下手,要么太过简单,根本没有思考或者讨论的价值,要么缺乏清晰的逻辑性,不足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凡此种种情形,造成了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和教学效率的极度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他们滋生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潜意识。

为了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还语文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程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唤醒他们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心灵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滋养。

一、巧妙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能不能像写文章追求“凤头”那样抓好一节课的开头环节非常重要,因为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一下子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的精神瞬间出于亢奋状态,对探求新知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并为后面的授课环节提供有力的铺垫。

好的课堂导入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与后面的教学环节自然衔接,能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避免落入俗套和冗长拖沓。

我平时十分在意课堂导入的激趣作用,讲授“口语交际”这部分内容时,经常让学生扣住生活中有趣或能引发人们思考的日常现象,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完成三至五分钟的口头作文;欣赏小说时,就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中的一段视频,或者共同阅读一段关于所要学习的小说的评论文字;赏析古诗词时,则让学生背诵曾学过的与即将学习的内容高度关联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其主旨。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人文气息。

语文教师应当凸显语文课堂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引领学生进入人文场域中,用文学文本来熏陶、感染学生,用趣味的课堂来丰富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从而实现将语文课堂与外部社会的有机地关联起来,赋予学生“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气质,“妙手著文章”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精神立场人文关怀中学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的首要任务与终极目标都指向了对人生存状态的深度影响。

这一影响表现为,人类除了工具性地运用语文之外,还有气质性地文化融合。

基于这一认识,语文教育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就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交际工具,而应当进一步地升华。

要让中学的语文课堂承担培养学生精神气质与人文关怀的使命。

但当今我国语文教育却呈现出相当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学语文教育阶段模式化的教学氛围。

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体现出来的差距却又不得不令人沉思良久。

在应试教育的车轮下,中学语文课堂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对引领学生感悟语文和指导学生运用语文两个方面产生的矛盾难于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呼吁,语文课堂教学要凸显语文学科特有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立场语文是语言和文化整合的生成物。

语文作为文化的表现方式和传承工具,它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这一文化的深层探求显然地带有不可普及性,客观地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中华文化要义的全面熏陶,所以语文成为普及文化的典型方式之一。

同时,在文化普及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文学本身成承载的道义。

这既是一种立场选择,也是人生于世的使命感。

要将语文本身对于学生性情养成与价值观塑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将工具性的知识传授视为一种形而下的基础教育,而将人文性的人性塑造视为语文教育的形而上学。

这就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立场。

让语文课堂浸润在人性关怀中

让语文课堂浸润在人性关怀中

让语文课堂浸润在人性的关怀中摘要:语文课堂应是生态的课堂。

而生态的课堂特别强调“人”的发展、重视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形式的采用以及课堂教学的管理等诸方面,都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课堂始终充满人性关怀,让学生的生命能够自由生长。

关键词:生态课堂以人为本人性关怀语文“生态课堂”,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

人性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一句话,人性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比较上述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关注“人”是生态课堂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我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关怀,就是要关注学习需要、激发内心情感、培育语文素养、弘扬创新精神、满足发展需要。

一、关注学习需要——“畅饮”真诚的人性关怀关注学生需要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我在教学中力求创设教学生机,努力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1.教学第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习课文的切入点:(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呢?(2)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3)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尊重学生的选择,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

有了对学生的真诚信任和欣赏,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充满阳光雨露和温馨浪漫。

2.分组合作学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方面,运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3.拓展练习:“可以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也可以写一篇小文章、画一幅小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练笔方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充满人文关怀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气质、仁爱的情怀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课堂教学;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0-01
语文教学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

作为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扬人文旗帜,教学中强化主体意识,注重文本的人文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还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正本清源,除尽铅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而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实处。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首要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气质、仁爱的情怀和欣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呢?
一、用教师自身的人文气质去影响学生
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和知识。

但语文教材创设至今,“文”“道”很难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总是一瘸一拐。

甚至教材中为了顺应时代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原则而出现错误的例子,而且,很多教材教参中的答案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教师往往把存在差异的学习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大一统”于教师的“标准答案”中。

有些老师在教授课文时,总是从字词积累到背景知识到段落大意到把握主旨,把一篇完整的优美的给人以启迪的甚至从中可以品味生活以及世界的文章纯粹技术化,如同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而肢解尸体,割断了与个人、与成长密切相关的东西,更不用说生命价值、人文关怀的提升。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要将长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淀起来的丰富人文知识、思想、方法、精神,凝结为自身广博优雅的人文气质,显示出一种优美高贵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并在教学中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笔者认为,在分析作品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学主体性,在讲解作家作品时,要融入自己的生命感悟和价值倾向,使学生在获
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气度、气质和精神境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唤醒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以关爱激发关爱,以友谊交换友谊。

这样的语文教师犹如一轮朝阳,其灿烂光辉会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心灵世界的污光浊影为之一扫,令其蓬勃向上。

二、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显示出丰富的情感及深邃的思想,有其鲜明的人文内涵。

如沈复《童趣》中的一片童稚之情及对生命的悲悯;朱自清《背影》中浓浓的舐犊之情;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丈夫情怀;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都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
最好精神食粮。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丰富人文内涵,并在课堂上将这些人文素养传授给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去感受人文气息
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和课本上,终究会导致学生的营养不良症。

《新大纲》和《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作家作品引入课堂教学。

把余秋雨、三毛、李敖、毕淑敏
等作家介绍给学生,与学生一同感受时代的气息,分享人生的感动,体味大千世界的风土人情。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到语文的大语文观。

譬如可以通过观看充满丰富人文内涵的名胜古迹,提升学生的文化感受力;通过亲近自然,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意识;通过观看影视名片、媒体材料吸收民族精神的精华,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在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中体现人文关怀
每个人的智能存在多个方面,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满人文关怀而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去评价自己的学生,以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算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评价方式呢?
首先,要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如有的学生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爱读课文;有的会做笔记;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分析能力强;有的书写认真——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就感,通过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在评价方式上关注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合理的语文学习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独特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语文学习评价理念,使语文学习的过程评价充满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