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滑轮.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滑轮》ppt课件

在完成类似任务时,人们常用到滑轮这种 简单机械。滑轮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 子。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
定滑
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 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 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出其他 应用滑轮的例子吗?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F1 F2 F3 G
动滑轮
O
·
L2
L1
L1 =2L2
• 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重均为20牛,物体G的 重力均为100牛,若要使物体匀速上升,则 100 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别为FA=________ 60 牛,FB=________ 牛。
动滑轮 •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____________ 。当物 体被匀速升高时如果F=50牛,滑轮质量 100N 牛。 不计,则重物G受到的重力为______
O
L2
O
F2
L1=L2
F1
F2
L1=L2
定滑轮
A:支点在轴心O处。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
l2 G
0 l1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F=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F
F
F
力 方向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__,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 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起重物G,在三种 方式中所用的拉力( D ) • A F1最大。 B F2最大。 • C F3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 如图所示,用一个重为10牛的动滑轮,来 提升一个150牛的重物,不计摩擦时,匀 80N 牛。 速提升重物向上的拉力最小为_____
1.定滑轮: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优质课件

滑轮
物理 PHYSICS
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
图中的装置一 样吗?
3
这些图中的装置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
定滑轮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因为 F1L1=F2L2 所以F1=F2
5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实验测量并填写实验数据:注意测量过程中弹簧秤的 调零方法。
G
F=
1 5
(G+G/)
18
(2)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
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
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f
N
F
.
T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_ f。
G
19
斜面、轮轴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 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
23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 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4
THANK YOU
25
F=
1 2
G
,n=2
F=
1 2
G ,n=2
F=
1 3
G ,n=3
16
3.滑轮组的受力情况分析
当滑轮组组成比较特殊时,可采用“等力 法”判断其受力情况。所谓“等力法”有 两方面含义:一是当绳子绕过滑轮后,滑 轮两边的绳子拉力相等, F1=F2;二是一 个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相反两个方向 上的合力相等, F1+F2=F3
物理 PHYSICS
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
图中的装置一 样吗?
3
这些图中的装置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
定滑轮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因为 F1L1=F2L2 所以F1=F2
5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实验测量并填写实验数据:注意测量过程中弹簧秤的 调零方法。
G
F=
1 5
(G+G/)
18
(2)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
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
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f
N
F
.
T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_ f。
G
19
斜面、轮轴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 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
23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 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4
THANK YOU
25
F=
1 2
G
,n=2
F=
1 2
G ,n=2
F=
1 3
G ,n=3
16
3.滑轮组的受力情况分析
当滑轮组组成比较特殊时,可采用“等力 法”判断其受力情况。所谓“等力法”有 两方面含义:一是当绳子绕过滑轮后,滑 轮两边的绳子拉力相等, F1=F2;二是一 个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相反两个方向 上的合力相等, F1+F2=F3
滑轮PPT课件(人教版)

结论:可知F=G/3,s=3h
猜想:滑轮组用力的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 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 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 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
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 即F
=G/n=(G物+G动)/n
s=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
就要多移动距离.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 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 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 了滑轮组。
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 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 (绳端)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 离 h的关系. 结论:可知F=G/2,s =2 h
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 簧测力计拉动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 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 由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JY L
定滑轮的定义
动滑轮的定义
表:使用滑轮提升物体
类型
定滑轮
物重(G)
物体上升距离 (h)
拉力方向
拉 力 大 小 ( F)
绳端移动距离 (s)
动滑轮
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 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S =h, F =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
方向S = 2h,F = G/2
定滑轮的渊源
l
l
l
l
7、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L2
OOF2来自F1L1=L2
F2
L1=L2
动滑轮的渊源
2l l
2l l
8、动滑轮的实质
· L1
O
L2
L1 =2L2
《初中物理《滑轮》课件

我们在本次PPT课件中深入学习了滑轮的原理与 应用,深刻认识了滑轮运用在现代机械工业中 的重要性。
设计与改良
通过合理的滑轮设计与改良,可以使滑轮获得 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低噪音的工作方式。
滑轮的应用
物流运输
滑轮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场景中,如吊装重物等。
科学实验
滑轮经常被使用在科学实验中,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建筑施工
在施工场景中,滑轮经常被用于提升建筑材我们可以减小 力的大小,从而减轻工作强度。
力的方向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为我们 提供方便的工作手段。
初中物理《滑轮》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滑轮》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滑轮的基本概念、原理、 应用、优势、缺陷、设计与改良,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滑轮在现实中的应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滑轮的神奇世界吧!
引言
提升重物
滑轮是一种能够减小力的大小, 增大效率的简单机械。
游乐项目
滑轮可以运用在各种有趣的游乐 项目中,如滑索、飞檐等。
帆船索具
帆船运用滑轮设计的复杂索具, 让帆船更加灵活高效。
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中常用滑轮设计,如滑 轮组、健腹轮等。
滑轮的原理与分类
1
基本原理
滑轮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完成力的传递与变换。
2
固定滑轮
固定滑轮一般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力大小不变。
3
移动滑轮
移动滑轮一般用于减小力的大小,但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
滑轮结构
运用特定的结构,如球轴承、滚珠轴承,为滑轮提 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
案例分析
建筑场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滑轮经常被 用于提升建筑材料、重型机器和 设备。
游乐项目
设计与改良
通过合理的滑轮设计与改良,可以使滑轮获得 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低噪音的工作方式。
滑轮的应用
物流运输
滑轮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场景中,如吊装重物等。
科学实验
滑轮经常被使用在科学实验中,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建筑施工
在施工场景中,滑轮经常被用于提升建筑材我们可以减小 力的大小,从而减轻工作强度。
力的方向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为我们 提供方便的工作手段。
初中物理《滑轮》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滑轮》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滑轮的基本概念、原理、 应用、优势、缺陷、设计与改良,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滑轮在现实中的应用。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滑轮的神奇世界吧!
引言
提升重物
滑轮是一种能够减小力的大小, 增大效率的简单机械。
游乐项目
滑轮可以运用在各种有趣的游乐 项目中,如滑索、飞檐等。
帆船索具
帆船运用滑轮设计的复杂索具, 让帆船更加灵活高效。
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中常用滑轮设计,如滑 轮组、健腹轮等。
滑轮的原理与分类
1
基本原理
滑轮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完成力的传递与变换。
2
固定滑轮
固定滑轮一般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力大小不变。
3
移动滑轮
移动滑轮一般用于减小力的大小,但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
滑轮结构
运用特定的结构,如球轴承、滚珠轴承,为滑轮提 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
案例分析
建筑场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滑轮经常被 用于提升建筑材料、重型机器和 设备。
游乐项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课件(共45张PPT).ppt

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为偶数时,绳 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的挂钩上。
画线段:画装配图时,根据“一动一定”的原则画绕线,同时根 据要求确定定滑轮的个数,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装配图。
滑轮组的特殊用法
• 1、一般的滑轮组用来提升重物,此时拉力的大小与物重 有关;有时滑轮组也在水平方向上拉物体,此时拉力的 大小与物重无关,而与物体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有关。
• 2、在判断特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时,不能只看绳子的段 数,要分析受力情况,同一根绳子各段上的力是相等的。
• 3、若计动滑轮的重量时,可把动滑轮当作物体来研究。 若计动滑轮的重量时,下列规定不变:s=nh,v绳=nv物。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 时,F应等于_1_00_N。(不计摩擦)
F
F=
1 5
G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
F应等于多少?
G
F=
1 5
(G+G/)
• 求段数:1、根据省力情况,要用n=G/F去求,当G 不能被F整除时,要采用“只入不舍”的方法处理 小数位;
2、根据移动距离的关系n=s/h来求解。
3、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 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省力
测量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结论
费距离
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①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②拉力的大小
省1/2力
③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费一倍距离 (原来的两倍)
小结: 在使用动滑轮拉物体时,可以省力,
但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定滑轮
画线段:画装配图时,根据“一动一定”的原则画绕线,同时根 据要求确定定滑轮的个数,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装配图。
滑轮组的特殊用法
• 1、一般的滑轮组用来提升重物,此时拉力的大小与物重 有关;有时滑轮组也在水平方向上拉物体,此时拉力的 大小与物重无关,而与物体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有关。
• 2、在判断特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时,不能只看绳子的段 数,要分析受力情况,同一根绳子各段上的力是相等的。
• 3、若计动滑轮的重量时,可把动滑轮当作物体来研究。 若计动滑轮的重量时,下列规定不变:s=nh,v绳=nv物。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 时,F应等于_1_00_N。(不计摩擦)
F
F=
1 5
G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
F应等于多少?
G
F=
1 5
(G+G/)
• 求段数:1、根据省力情况,要用n=G/F去求,当G 不能被F整除时,要采用“只入不舍”的方法处理 小数位;
2、根据移动距离的关系n=s/h来求解。
3、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 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省力
测量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结论
费距离
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①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②拉力的大小
省1/2力
③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费一倍距离 (原来的两倍)
小结: 在使用动滑轮拉物体时,可以省力,
但拉力的方向不改变。
定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课件(共18张PPT)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如何?
练一练
F
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 为3×103 N。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 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练一练
F=10 N
• 物体能被提起吗? • 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 •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G动=5 N • 物体对地面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1
F2
F3
甲
乙
丙
想想议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议一议
F F
讨论: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F F
结论:
F
1(G n
G动)
s nh
练一练
F=100 N
F
s=10 m
s= ?
F=?
F=100 N
s=?
s=?
G=100 N h=10 m
G=? h=?
G=? h=10 m
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10 s 的时间
第2节 滑轮
小轮
凹槽
轴
这些都是滑轮,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吧。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想想议议
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课件)

2f F
S物 2S轴、v物 2v轴
1.定滑轮受力分析(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 竖直拉动时,拉力F=G物 水平拉动时,拉力F=f(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动滑轮受力分析: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注 意是否考虑动滑轮自重) 3.绳自由端移动距离为轴移动距离的2倍,速度关系相同。
5.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 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
别是F1、F2、F3,则( D )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1
F1 F
F2 2 F
F3 2F
F
F
F
甲
乙
丙
6.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所示的 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 拉出.如果汽车的动力比阻力小800N,则甲图中人 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800 N,乙图中人拉动汽 车的拉力至少为 400 N,其中比较省力的
5.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的示意图,物体A受到的重力大
小为GA=100 N。在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物体A 上升的速度大小为v=0.4 m/s,滑轮质量、绳重及一切摩
擦均可忽略不计。
(1)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F=___5_0____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P=___4_0____W。
2 滑轮组的绕法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
电动起重机吊钩上有一种 滑轮,它的轴可以随被吊物体 一起运动,当电动机转动并收 起绳子时,物体和滑轮就被提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优质课件

19
拓展知识: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20
课堂总结
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 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4.轮轴和斜面
5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以下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随被拉物 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6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观察滑轮的轴的运动情况。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改变,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 滑轮。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12
知识点: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 钩码所受的 弹簧测力计的 钩码移动 序号 重力(G/N) 示数(F/N) 距离(h/m)
绳自由端移 动距离(s/m)
钩码移动 拉力的 的方向 方向
特点
1
2
3
13
知识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结论: 1.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3
【课堂小结】 (一)定滑轮: 1.特点:可以____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实质:是一个____杠杆 (二)动滑轮: 1.特点:____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2.公式:s=nh;F=G/n
24
17
拓展知识: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20
课堂总结
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 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4.轮轴和斜面
5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以下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随被拉物 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6
知识点: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观察滑轮的轴的运动情况。
按照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改变,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 滑轮。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12
知识点: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实验 钩码所受的 弹簧测力计的 钩码移动 序号 重力(G/N) 示数(F/N) 距离(h/m)
绳自由端移 动距离(s/m)
钩码移动 拉力的 的方向 方向
特点
1
2
3
13
知识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结论: 1.定滑轮: (1)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3
【课堂小结】 (一)定滑轮: 1.特点:可以____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实质:是一个____杠杆 (二)动滑轮: 1.特点:____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2.公式:s=nh;F=G/n
24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力的方向.S=2h, F=G/2.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L2
O
O
F2
F1
L1=L2
F2
L1=L2
动滑轮的实质
F1
O
F2
· L1
O
L2
L1 =2L2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简单机械
滑轮
官桥中学: 时文德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实验: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 点.
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缠上白纸条,纸上等距离的画上四、 五条红线,这样砝码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可以直接从中找出倍数关系或读出格数,研究滑轮组 时也同样.钩码尽可能大些,滑轮质量尽可能小些.
请在实验过程中填表物重G来自表1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
升距离h
绳端(拉
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重G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距离h
绳端(拉力
作用点)移
动距离s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 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 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竖 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 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h的关系.
结论:可知F=G/2,s =2 h.
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力的 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由 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 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结论:可知F=G/3,s=3h.
C.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 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4,
s=
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
5h.
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n.
1.定滑轮:
第三节 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L2
O
O
F2
F1
L1=L2
F2
L1=L2
动滑轮的实质
F1
O
F2
· L1
O
L2
L1 =2L2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 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这样就组成了滑轮组.
简单机械
滑轮
官桥中学: 时文德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做你 的是 吗这 ?么
实验:研究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提升物体时,
分别在用力大小、方向以及移动距离方面的特 点.
在铁架台的竖杆上缠上白纸条,纸上等距离的画上四、 五条红线,这样砝码升高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离可以直接从中找出倍数关系或读出格数,研究滑轮组 时也同样.钩码尽可能大些,滑轮质量尽可能小些.
请在实验过程中填表物重G来自表1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
升距离h
绳端(拉
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
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重G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距离h
绳端(拉力
作用点)移
动距离s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
A.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 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B.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 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竖 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 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h的关系.
结论:可知F=G/2,s =2 h.
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力的 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由 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 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结论:可知F=G/3,s=3h.
C.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 动距离的情况.
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4,
s=
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
5h.
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
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
F=(G物+G动)/n.
1.定滑轮:
第三节 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