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用地利用与保护(精)
农村发展的农田资源利用与保护

农村发展的农田资源利用与保护农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田资源利用与保护关乎到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本文将从农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田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
首先,需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农田资源的种植作物种类和结构对于农田的利用效益和农民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
农民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同时,要鼓励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农田利用效益。
其次,需要加强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而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益和农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
农民应采取节水措施,如科学灌溉、雨水收集等,确保农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政府也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另外,要加强农田资源的科学管理。
农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农田规划管理,科学划定农田的用途和功能,防止乱占乱用农田资源。
同时,要加强农田的整合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农田资源的保护农田资源的保护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要加强土壤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土壤质量。
其次,要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农田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强农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农田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农田生态环境问题。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
农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本,但农田资源也面临着多种威胁,如病虫害、灾害等。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8-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3、可更新性资源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
前提的,也并非取之不尽; 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合理利用,才可永续利
用。 • 4、农业资源的负荷是有限的。
如:草场一旦超载,其调控机制就会失灵,贫困地区“越穷越生, 越生越穷”就是明证。
• 应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经济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采 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
本章提要
• 6、资源与环境问题 • 7、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 • 8、农业资源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重要问题 • 1、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 2、农业生态 系统平衡的特点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2页/共83页
第九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 基础,农业生产的过程实质是把农业资源的潜在生产 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不同地域内农业资源的 质、量、时空组合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 发展方式,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的优 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 学的重要内容。
第5页/共83页
§9-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一、农业资源的分类 • (一)、按来源可分为:
• 自然资源(nature resources):
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以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
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
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
•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 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第九章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肉奶 皮毛
三、草地利用与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①加强草地合理利用的技术措施体系建设
✓ 分季、分片轮牧,不断更新牧草 ✓ 封育草场 ✓ 建立防护区 ✓ 采取必要的水利措施 ✓ 清除毒害性草类 ✓ 防治鼠虫害 ✓ 防治草地火灾
②科学开展草地资源评价 ③开展草地规划
二、园地利用特点 利用特点
①集约性; ②景观价值性; ③社会需求性; ④区域适宜性。
三、园地利用与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
①加强园地资源保护
✓ 名特优品种保护 ✓ 环境保护 ✓ 生产基地保护
②科学编制园地规划
✓ 用地选择 ✓ 耕作小区规划 ✓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9.4 林地利用与保护
一、基本概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规定,林地指按土地利用类型划 分,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 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 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中国宜林地面积约占 全国土地面积的25%以上。分为有林地、灌木林 地、其他林地。
二、农用地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义
二、保护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有利于优化农用地配置,提高农用地生产力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农业景观。
三、保护原则 三、保护原则
①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②集约利用; ③因地制宜; ④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四、保护措施
四、保护措施
作业与思考
1 农用地的分类及作用? 2 不同农业用地的利用特点及保护措施?
为什么要保护耕地?
2008年初世界范围 的粮食涨价造成部 分国家的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成 了热点问题。
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

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农村农业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综合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则是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资源评估、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农业转型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一、资源评估与合理利用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资源评估,了解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利用潜力。
只有准确了解农村农业资源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
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如发展农业多元经营模式、推广农田循环农业技术等。
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农业资源的效益,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兼顾生态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机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只有保护好农村农业资源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利用,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三、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型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型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农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四、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需要有明确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
政府应加强农业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奖惩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它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
一、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2.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1)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的需求,进行适量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产生污染。
(2)轮作休耕:合理轮作休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3)水土保持措施: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植树造林等,减少水土流失。
3. 土壤资源的保护(1)避免过度耕作:过度耕作容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应合理安排耕地休耕时间。
(2)避免过度化肥使用:过度施用化肥会使土壤养分失衡,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3)加强治理污染土壤: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修复受损的土壤。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合理利用水资源(1)科学灌溉: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量的浪费,并配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2)开发利用雨水:科学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和养殖等农业活动。
(3)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农业的需求和水资源供应的平衡。
3. 水资源的保护(1)加强水土保持: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保护水源地和水质。
(2)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三、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农业生产依赖于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对于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村土地面临着日益减少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并实现其有效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管,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制度。
同时,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限制城市向农村土地的侵占。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加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鼓励农民依法合规利用土地。
其次,要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须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
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浪费。
同时,要加强土壤肥力保护,合理轮作轮休,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除了农业生产,还可以将闲置土地用于发展农村旅游、生态农业和农村文化产业等,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此外,还可以开展农村土地托管和流转,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进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四,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增强他们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大科普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最后,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和执法。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执法力度,对非法侵占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进行打击,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加强政策保障,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综合利用,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真正保护与有效利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

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转型的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和农田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农村的土地资源扮演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角色。
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利用是指在农村地区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
在农村地区,土地的利用形式多样,既有农业生产用地,也有农村建设用地。
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关系到农田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因此,农村土地利用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以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同时,保护好农田资源,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农村土地利用的挑战农村土地利用在实践中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农田被非农用地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农田被用于工业、商业、住宅等非农业用途,导致农田资源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土地供应结构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产业发展难度增加。
再次,农田的维护和保护工作相对缺乏,农田的水土流失、农药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
三、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农村土地利用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
其次,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田综合利用,提高农田生产力。
另外,还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加大农田立地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为了进一步保护农田资源,可采取农村土地整治的措施。
农村土地整治是指对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整治,可以解决农田利益关系、提高农田的质量和生产力。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农田布局,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
同时,还要完善土地的权属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农村农田土地利用管理与资源保护

农村农田土地利用管理与资源保护农村农田土地的管理与资源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作为国家的重要生产资源,农田土地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农村农田土地的利用管理与资源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土地所有权和流转管理。
土地所有权的界定及确权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要加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在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流转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环境恶化。
第二,推动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是农村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壤修复和改良、道路和排水系统建设等工程,提升农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田环境保护,避免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第三,优化农田利用结构。
农村农田土地种植结构的合理布局关系到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推动农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发展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四,提升土地资源管理能力。
农村农田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要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提升农田资源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督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
现代化农业是提高农田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保护的关键,要推动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管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第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农村农田土地资源管理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