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头部穴位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用物:浴巾、梳子、治疗巾、润滑油、弯盘、洗手液穴位:印堂、头维、太阳穴、攒竹、百会、凤池等穴位护士:1床您好!为了核对能说下您的名字吗?患者:李红护士:李老师,您好!我是您今天的责任护士X护士,您今天的治疗将由我为您来完成。
请问您那里不舒服?患者:头痛护士:您因患有头痛,根据医嘱我将为您进行穴位按摩治疗。
穴位按摩法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它可以缓解您的头痛,您看可以吗?您以前做过这项治疗吗?那好,我会为您详细介绍注意事项的。
患者:可以/没有护士:穴位按摩部位在您的头部让我看看好吗?您的穴位按摩部位无破损及瘢痕,适合穴位按摩。
请您不要紧张,您不会感到疼痛,操作时请您配合我。
穴位按摩过程中局部会出现酸胀的感觉属正常现象。
我给您讲的您都听明白了吗?您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您现在准备好了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物,我们一会见。
洗手戴口罩,指甲符合要求,用物符合要求,携至床旁,核对床头卡(1床李红)。
护士:1床,李红,头痛对吗?现在我要为您做穴位按摩,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患者:可以护士:请您取仰卧位,这样您舒服吗?患者:舒服暴露选穴部位,注意保暖,再次核对医嘱。
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
护士:请问,有什么感觉?患者:有些酸麻护士:您刚才的感觉证明我们选穴准确。
铺治疗巾,润滑油,开始按摩。
头部穴位按摩操作步骤:①推上星:从印堂向上星推36次②推头维:从印堂到头维推36次③摸眉:从攒竹到丝竹空推36次④疏理太阳经(从前额到后脑)10—20次⑤叩印堂36次(用中指叩)⑥叩百会36次(用中指叩)⑦揉太阳穴顺逆时针各10次⑧轻拍头部3分钟,顺序:前额→左侧太阳穴→前额→右侧太阳穴→前额→额顶→前额⑨按摩双侧风池穴5—10次(中指指腹按揉风池穴)护士:请问您现在感觉怎样,穴位按摩部位皮肤是否有酸胀的感觉。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本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推拿疗法的疗效,减少潜在风险。
操作流程以下是穴位推拿疗法的基本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舒适。
- 洗净双手,并保持手部清洁。
- 摆放好所需的推拿工具,如推拿油、按摩器具等。
2. 术前评估- 进行患者的详细病史询问和身体状况评估。
-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确定适合的推拿疗法方案。
3. 穴位定位- 根据推拿疗法方案,准确定位患者所需接受的穴位。
- 使用专业的解剖知识和穴位图,找到准确的穴位位置。
4. 操作技巧- 使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疗法,如按揉、推拿、拍打等。
- 注意力度的掌控,避免过度施力或不足施力导致不良反应或疼痛。
- 合理运用推拿工具,提升操作效果。
5. 治疗时间- 根据推拿疗法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或过短。
6. 治疗效果观察- 在操作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
- 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
7. 操作后处理- 完成推拿疗法后,及时将使用的工具清洁消毒。
-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 给予患者必要的康复建议和医嘱。
安全提示-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推拿知识和技术,并持续研究更新知识。
- 患者在接受推拿疗法前,应告知操作人员有关疾病史、过敏史等。
-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避免感染和意外受伤。
- 如有操作中出现意外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就医。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通过正确遵循操作流程和安全提示,可以提高穴位推拿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持续研究和更新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推拿疗法服务。
以上规范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流程图17、颈椎牵引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穴位按摩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按摩诊疗操作规范
1. 引言
本操作规范旨在为穴位按摩诊疗提供准确、安全、规范的指导,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操作准备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诊疗目的和方法;
-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3. 操作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操作:
1.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了解病史、观察面色、测
量体温等;
3. 确定需要按摩的穴位和按摩方法;
4. 对按摩部位进行清洁,以确保操作的卫生性;
5. 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穴位按摩,注意力度和频率;
6. 按摩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关注其反应和症状变化;
7. 按摩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总结,记录重要信息。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按摩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合格证书;
- 患者的身体状况应事先了解,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按摩师;
- 忌讳对已开放伤口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 忌讳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进行强烈的穴位按摩。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穴位按摩诊疗操作的规范指导,从操作准备、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进行穴位按摩诊疗时,请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执行,以确保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流程图17、颈椎牵引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法的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巾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