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翁传

合集下载

丹溪翁传

丹溪翁传
朱熹 许谦 黄幹 何基 王柏 金履祥 返回主页 返回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徽州 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朱熹自幼好学深思,为二程的四传弟子。 十八岁中举,次年登进士第,历任各种官职达二十余次,主张抗金。 朱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讲学授徒,著书立说。他凝毕生心血于儒家 经典的注释与阐发,于《四书》、《五经》用力最勤,集后期儒学 之大成,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最庞大、最 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后期封建 社会官方哲学的正宗,甚至在日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著作有 《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等和后人编纂的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綱五紀爲去就。嘗曰:天下有道, 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 葉。 。夫行,本也;辭,從而生 者也。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 務,輒怒溢顔面,若將浼焉。翁之 卓卓如是,則醫特一事而已。然翁 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 濂所爲翁墓誌,茲故不錄,而竊錄 其醫之可傳者爲翁傳,庶使後之君 子得以互考焉。
甦:同苏。
百:“日”之讹 字。
仍:乃。于是。
内观:犹“内视”。
返回主页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治以利 藥,益甚。翁診之,右寸頗弦滑, 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 爲上焦,而膀胱爲下焦。上焦閉則 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 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 之,吐已,病如失。 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 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 虛,故隨子而下。”卽與黃芪當歸 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 法,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 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 後可再生兒,無憂也。”如之。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 笑且排:“…… 翁言,卽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 且……”古文中常 用的固定结构, 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 表示:“又…… 醫不能療者餘十年,翁以其法治之, 又……” 良驗。於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 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 诸医之笑且排者: 定语后置。 翁不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 謂劉、張之學,其論臟腑氣化有六, 消息:消长;变 而於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爲最多,遂 化。反义复合词, 以推陳致新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 此谓斟酌,变化。 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 兩虛濕熱自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 对刘、张之学的理解 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 返回主页 胃脘之陽不能以

丹溪翁传读后感

丹溪翁传读后感

丹溪翁传读后感《丹溪翁传》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传记体小说,以其优美的文笔、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这部小说以丹溪翁的一生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他的个人品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和生活哲学。

读完《丹溪翁传》,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家庭和社会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丹溪翁的个人品质和家庭生活。

丹溪翁是一个性情温和、善良宽厚、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他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宽容和体贴,善待妻子儿女,与邻里和睦相处。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以诚信待人,深得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戴。

在家庭生活中,他与妻子相敬如宾,与儿女和睦相处,家风淳朴,家庭和睦幸福。

这使我深受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格典范,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了新的启示。

其次,小说中还描写了丹溪翁的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

丹溪翁在社会上以其宽厚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结交了许多朋友,与人和睦相处,广结善缘。

他在与人交往中,不仅能够处处留情,善解人意,而且能够以诚信待人,不图私利,深得朋友的信任和爱戴。

在人生感悟方面,丹溪翁深知人生无常,富贵不能长久,贫贱也不是永远。

他以平常心对待得失,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懂得了随遇而安的哲学。

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生活哲学。

丹溪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始终秉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道,以诚信待人,以宽容善良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同时,他在面对得失时,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知足常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哲学。

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丹溪翁传》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感悟和丰富人文内涵的传记体小说,通过对丹溪翁的一生的真实记录和生动描写,展现了他的个人品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人生感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和生活哲学。

丹溪翁传 -

丹溪翁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3分) A.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B.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C.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D.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素问》《难经》者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讳,指避讳,专推对逝专的君主、尊长的名字不直称或不直书,以示尊敬。 (解析“:专指对逝去的”不正确;)
丹溪翁在婺州学习并掌握了道学的源流精髓,然后从事了医学。有人由于医事来求见的话,从来没 有不是用保全并修养精神来启迪他们的心志。至于一句话语、一次沉默、一个行为、一次静处,凡 是有关伦理的,尤其能够恳切地给人以教诲,使人振奋、急迫、感慨、激动、自我鞭策得无暇他顾。 左丘明有过这样的话:“仁爱之人的话,它的益处真是多而又大啊!”确实如此。像丹溪翁这样的 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
参考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渐渐长大, 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跟从许文懿先生求学。
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 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 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 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 心地在医 学上下起了功夫。

朱丹溪传(原文+译文)

朱丹溪传(原文+译文)

朱丹溪传(原文+译文)【原文】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 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译文】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

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

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竹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

【原文】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译文】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

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

”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原文】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

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 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 求他师而叩之。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

【译文】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

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

丹溪翁传-医学课件

丹溪翁传-医学课件
整体观念
中医学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
中医学将人体和自然界的事物归纳为阴阳五行,以此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中医学将人体分为脏腑和经络两大系统,认为脏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人体生理与病理
气血津液
中医学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的生成、运行和代谢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药物疗法
03
中医学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丹溪翁的学术思想
丹溪翁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痰火内郁有关,即人体内部气机不畅,导致痰浊与火邪互结,形成病理产物。
重视痰火内郁
丹溪翁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若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形成痰浊等病理产物。
传承与创新结合
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学在海外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现代医学对中医学的应用价值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补虚扶正
丹溪翁认为,对于由体质虚弱引起的疾病,应采取补虚扶正的治疗方法。即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补充人体的正气,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丹溪翁在方药应用方面,常使用具有祛痰利湿、调理情志、补虚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如陈皮、茯苓、半夏等祛痰利湿药,柴胡、郁金等调理情志药,人参、黄芪等补虚扶正药。
常用药物
丹溪翁在用药方面,强调药物的配伍与炮制。他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将不同药物进行配伍使用,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此外,他还注重药物的炮制方法,以保证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

丹溪翁传医古文及其翻译丹溪翁传医,出自唐朝著名医学家丹溪张仲景之子张锡厚,是中医古籍之一。

Danxi Weng Zhuan Yi, is a medical book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son of the famous Tang physician, Danxi Zhang Zhongjing, named Zhang Xihou.丹溪翁传医一书内容主要是传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被誉为中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秀典籍。

Danxi Weng Zhuan Yi mainly teache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is praised as an excellent book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with theory.在该书中,作者详细列举了350余种药物和病证,并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解释。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provides a detailed list of more than 350 kinds of medicine and diseases, and explains and expounds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丹溪翁传医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Danxi Weng Zhuan Yi is not only a medical work, but alsoa piece of cultural value in ancient literature.该书对于研究中医药学历史、理论、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成为中医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之作。

This boo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become a must-read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the field.在丹溪翁传医的影响下,世界各地都产生了许多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学派和流派。

丹溪翁传简体原文及译文

丹溪翁传简体原文及译文

宝典丹溪翁传原文及译文丹溪翁传1丹溪金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人尊之曰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苟精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掺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

及还武林,忽有以其群罗氏告者。

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止、李杲二家之说。

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

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

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

翁既得见,遂北而再拜以谒,受其所教。

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疑滞于胸臆。

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

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接矣乎~”文蝕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

翁以其法治之,良验。

于是诸页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誉,数年之间,声闻顿着。

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展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

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

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炮,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

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脱之阳不能以开举,并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

丹溪翁传-医学

丹溪翁传-医学

丹溪翁传-医学xx年xx月xx日•丹溪翁的生平简介•丹溪翁的医学思想•丹溪翁的医学贡献•丹溪翁的医学传承目•丹溪翁的医学评价录01丹溪翁的生平简介出生于1285年,浙江省义乌县赤岸村家庭世居于当地的望族丹溪翁的出生背景幼时勤奋好学,受到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青年时期热衷于科举考试,多次参加乡试、会试,但未能及第因家庭变故,转而研习医学丹溪翁的成长经历丹溪翁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丹溪学派”,推动了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在临床医学方面,总结出一套治疗杂病的独特方法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强调保养阴气的重要性所著《丹溪心法》等医书成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02丹溪翁的医学思想1注重养生之道23丹溪翁认为,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饱或过饿,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强调饮食有节丹溪翁提倡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即适当运动与静心养神相结合,以达到身体的平衡。

重视动静结合丹溪翁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强调心理健康03重视环境卫生丹溪翁认为,环境卫生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等。

强调预防为主01注重疾病的预防丹溪翁认为,预防疾病是医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规律的生活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02强调治未病丹溪翁主张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理,以避免疾病的产生。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丹溪翁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倡导天人合一重视气候与季节的影响丹溪翁强调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注意在不同气候和季节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强调形神合一丹溪翁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应该通过调形养神,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03丹溪翁的医学贡献丹溪翁,名朱震亨,因学者称其为“丹溪翁”,故有此称。

他创立了“丹溪学派”,又称“丹溪医派”,为元代医学流派中的重要一支。

丹溪学派丹溪翁的学术思想强调“以养阴为主,兼以补阳”,主张治疗疾病应注重调理阴精,而非单纯用补阳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完素 张从正
实火可泻
泻火 阴虚火动
息 之 阴 虚

返回主页Biblioteka 返回饮食劳倦李杲 —脾胃受伤—— 补中益气:正法 阳气易失之 西北人—— 正法 阴火易升之 东南人——
返回主页
补中益气
错法
返回
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古人认为天属阳, 地属阴。西北地势高,天气寒冷,故阴盛而阳不足; 东南地势低,天气温热,故阳盛而阴不足。 阴火易于升:阴虚则火动,火有上行的特点,故易 升。阴火指饮食劳倦,喜怒忧思之火,属心火。 太极之理:古人以“太极”为衍生天地万物之本源。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上》。北宋哲 学家周敦颐绘有《太极图》,并撰有《太极图说》 二百五十余字,认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朱震亨由此悟出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 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见 《格致余论相火论》)由于相火妄动,阴精难以盛 满,故又提出“阳有余阴不足” 之论。
气 海
【取法】在脐下1.5寸, 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功用】益气助阳、调经 固经 【主治病症】下腹疼痛, 大便不通,泄痢不止 等 病。 【刺灸法】直刺0.8~1.2 寸;宜灸。 返回
返回主页
饮之:让他服下。饮(yin),使动用法。 内观:犹“内视”,即排除杂念。 辟:通“譬”。 大吐之:使他大吐。使动用法。 病如失:病愈。 皮工之法:皮工以五倍子浸水鞣制生皮,使其性柔。 朱氏仿皮工以五倍子煎汤浸洗脱垂之子宫,使其皱 缩,以便上升复原。 皱其皮:使子宫皮皱缩。使动用法。 癞:癞病。麻风病(或恶疮)。 庶几:或许。语气副词。 具:备。
褊:原指衣服狭小,此指心胸狭小。 已而:接着,不久。 笃:诚。 乃:才,副词。 进之:让他进去,即接待他。 北面:面向北行弟子拜师之礼。古代座北朝 南为尊位,臣见君,学生拜见老师都是北面。 再拜:行再拜之礼。古代隆重的礼节。 遇:接待。 懽:歡的异体字。今简化为欢。
敷扬:犹“敷畅”,陈述并发挥。 一:完全。 尽去而旧学,非是也:全部抛弃你原来的学 说,(因为那些)不正确。而:你,代词。 是:正确,形容词。 焕焉:解开消散的样子。焉,词尾。 凝滞:滞塞不通。此指聚积的疑问。 无何:不久。
现今临床常用的方剂,如至宝丹、牛黄清心 丸、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四物汤、逍遥 散等均出于此书。该书也有一些方剂有药味 庞杂,叙述夸张等缺点,加之属于法定官书, 病者据证检方,寻购现成丸散,不必求医; 医者拘泥于“局方”,不注重辩证施治,在 社会上产生了泥于“局方”的流弊。 鲜克:很少能够。鲜,少;克,能。 治装:整理行装。 他:别的,另外的。旁指代词。
朱震亨精于文字和古代哲学,善以《周易》、 《礼记》等书中的哲学思想与《黄帝内经》 的内容相联系,在医学理论上颇有建树。他 提出的“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阴常不足”及“相火易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相火易 动”的观点,对后世深有影响,被称为“滋阴 “ 派”的创始人。 朱震亨一生勤于笔耕,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 重要的医学著作和诊疗经验,其中《格致余 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 草衍义补遗》等书,是其代表作。
浼:玷污。 卓卓:超群不凡的样子。 特:只,范围副词。 大方:主要方面。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潛溪。明初,应太 祖召,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 (1369)召修《元史》,故称太史。朱元璋立国, 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被誉为开国文臣之 首。曾为朱氏写墓志《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具:陈述。 庶:希望。
叩:询问,求教。 浙河:钱塘江。 吴中:今江苏吴县。春秋时为吴国都城,故 称吴中。 宛陵:今安徽宣城。 南徐:今江苏镇江。 建业:今江苏南京。 武林:原指浙江灵隐山。后指称杭州。 寺人:宫中近侍。
刘完素(约1120---1200),字守真,自号通 玄处士,金代河间人,后人又称他为“刘河 间”。 “金元四大医家” 之一 金元四大医家” 金元四大医家 之一。刘完素的主 要学术思想是“火热论 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 火热论 六气皆从 火化”。刘完素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 火化 为主,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 “ 派”。 再传:二传。刘完素——荆山浮屠——罗知 悌。 旁:《说文解字》:“旁,溥也。”广泛, 广博。
三 朱震亨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医学理论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者:定语后置的标 志。 “泥陈、裴之学”是“诸医”的定语后置。 正常语序:乡之泥陈、裴之学之诸医。 而笑且排:又讥笑又排斥。 独:只,副词。 其:大概。测度语气副词。 瘳:病愈。 末疾:四肢的疾病。 余十年:即十年余。
以:按照,介词。 良:的确,肯定副词。 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之……者”作 标志。正常语序是“笑且排之诸医”。 始:才,副词。 心服口誉:在心中服气,在嘴上赞誉。“心”、 “口”,名词活用作状语。 声闻:声誉。 顿:立时,马上。此指很快。 脏腑气化有六:指脏腑感受致病之邪气有风、寒、 暑、湿、燥、火六种。 气化,自然界六气的变化, 此指脏腑感受六气导致疾病。 于:介词,表原因,由于。
张从正(约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睢(suī) 州考城人(今河南兰考县),“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他与刘完素是同时代的人,但年龄较小。张氏对中 医学中祛邪学说 祛邪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临 祛邪学说 床上,对“汗下吐 汗下吐”三法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 汗下吐 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被称为 “攻下派”的创 攻下派” 始人。 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 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 “金元四大医家”之 金元四大医家” 脾胃学说” 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强调脾胃在 脾胃学说 人身的重要作用,以及脾胃受损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世称之为“补土 补土
宏深粹密:广博、深奥、专精、严密。 卧病:有病卧床不起。 起之:使我病愈。起,病愈;之,第一人称 代词。 其:大概,是否。语气副词。 游艺于医:从事于医学。 以母病脾:因为母亲患脾病。以,介词,因 为。病,活用作动词,患 。
苟:假如。 以推及物之仁: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 的仁爱。 物,人。 仕:用作动词,做官。 悉:副词,全部。 向:过去,从前。 一:专一。 焉:语气词。
四物汤:由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组成, 能补血和气调经。 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 续断秘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又进行了改进, 变成了《金匮要略》中的名胶艾四物汤--后来 被尊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专门用来治疗妇科 血症,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
五 赞扬朱震亨辨证施治不拘古方的高 超医术及其孝友处世的高尚品质。 超医术及其孝友处世的高尚品质。
四 通过朱震亨的典型病案,验证了他的医学理论。 以:因为,介词。 辐湊:又作“辐辏”。喻聚集。辐,车轮之条幅; 辏,指车輻聚集在车轂上。 凡几:总共多少。 何县里:何县何里。里,古代居民组织。 诸:兼词,之于。 班班:明显的样子。 纪:通“记”。 滯下:痢疾。
伦:次序。 酒且内:饮酒后行房事。酒,内:均为名词活用作 动词。 顷之:一会儿。之,语气助词,凑足一个音节。 甦:同“苏”,苏醒。 已:病愈。 天台:天台县,今属浙江。 百:“日”的讹字。《格致余论》作“日”,是。 剧:严重。 仍:同“乃”,于是,就。 防风通圣:即防风通圣散。刘完素所制,能清热解 毒,通里解表。
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是宋朝的《局方》颁布 以后,医学上的一次突破和进步,他们改变 了当时医生泥于旧方熟药,不能积极辩证的 医疗风气。朱震亨学说的建立,也是在学术 史上纠正了偏颇使用的一家之言。《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医学类》:“观戴良作朱震亨传 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应该成 为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重要提示。本文由于 医学理论部分过长,多有删节。
二 课文分析及注释
第一段:简述丹溪翁弃儒习医的原因及经过 第一段:简述丹溪翁弃儒习医的原因及经过。 ……者,……也:判断句式。 讳:名讳。封建社会称故去的帝王或尊长的 名,名前称“讳”,以示尊敬。 日记:每天记诵。日,名词活用作状语。 言:字。 稍:稍微。 治经:学习经书。
为举子业:修习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 许文懿:元代理学家许谦,金华人,自号白云山人。 文懿是其谥号。 朱子四传之学:朱子,南宋理学家朱熹。他的学说 首传其婿黄干,再传于何基,三传于王柏,四传于 金履祥。许文懿虽为金履祥的学生,亦曾受业于王 柏,故云。 拜焉:拜见他。焉,代词。 益闻:逐渐了解。 道德性命之说:指朱熹的性理之学。认为人物之性 都是天生的,人性是天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易》:《周易》的内容多论述阴阳之理。 《礼记》:汉代戴圣著,其中谈养阴的道理。 《通书》:指周敦颐之《周子通书》。进一步发挥 《太极图说》中的思想。 《正蒙》:北宋张载著。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气。 朱震亨的医学思想,多与上述各书哲理有关。 朱震亨的医学思想,多与上述各书哲理有关。 寻:探求。 指归:旨意所指向。即主旨。 五性感动:语出《太极图说》。原谓五行各有属性, 动而化生万物。朱氏认为,凡动皆属火。 阴道虚:人体精血阴气最易消耗。语出《素问太阴 阳明论》:“故阳道实,阴道虚。”
湿热相火三气:指湿热暑三气。六气与三阴三阳相 配,暑为少阳,相火。 刘完素,张从正的学说论述脏腑感受致病之气,有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其中尤以湿热和暑三气致病为 最多。刘完素认为脏腑经络因“六气互相干而病”, 为最常见,并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张从正亦宗 刘说。 固:的确,肯定副词。 消息:斟酌。 补中益气之剂:李杲创制的补中益气汤,由黄芪、 人参、甘草、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组成, 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第二段:记述丹溪翁学医的经过 第二段:
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指《校正太平惠民和剂 方》,简称《局方》。北宋徽宗大观年间, 由太医师陈师文、裴宗元等人将当时太医局 熟药所的制剂处方校正补充而成。书凡5卷, 分21门,收297方,为和剂局制剂规范。南 宋后经多次增补,于1151年经许洪校订后定 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颁布全国。 此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此时全书 已达10卷,附《用药指南》3卷,载方788首。 每方之后除详列主治证和药物外,对药物炮 制法和药剂修制法也有详细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