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docx

合集下载

惜往日—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

惜往日—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

惜往日—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惜往日之曾信兮①,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②。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③。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④,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⑤?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⑥, 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 恬死亡而不聊。

独鄣壅而蔽隐兮, 使贞臣为无由⑦。

闻百里之为虏兮, 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⑧, 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 世孰云而知之⑨?吴信谗而弗味兮, 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⑩, 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 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 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 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 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殀兮, 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萎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注释:①曾信:曾经被信任重用。

②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处。

③治:治罪。

④参验:比较验证。

⑤被:闻一多《楚辞校补》:“疑此文被为反之讹。

反讹为皮,因改为被也。

‘反离谤而见尤’与《惜诵》‘纷逢尤以离谤兮’语亦相仿。

”离:借为罹,遭也。

尤:责备。

⑥无度:心中无分寸。

⑦无由:无从。

⑧吕望:即吕尚,本姓姜,因先代封于吕,遂取以为氏。

传说他于未发迹时,曾在朝歌当屠夫,晚年钓于渭水之滨,得文王重用,后助武王灭商。

《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

《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
“国富强”四句,言当时的楚国,修明法度,上下一心,确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好景不长,楚怀王委弃良臣,奢侈淫佚。但屈原认为楚王虽然有过失,己犹欲弼正匡辅,此意与《离骚》和《抽思》二篇可以互证。
其次,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诗歌以“明法度”起,以“背法度”结,前后呼应。林云铭《楚辞灯》说;“以明法度起头,以背法度结尾,中间以‘无度’两字作前后针线,此屈子将赴渊,合怀王、顷襄两朝而痛叙被放之非辜、谗谀之得志,全在法度上决人材之进退、国势之安危。盖贞臣用则法度明,贞臣疏则法度废;及既废之后,愈无以参互考验而得贞谗之实,而君之蔽晦日深,虽有贞臣,必不能用,是君为壅君,国非其国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本篇这个特点。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辔上,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让我把光景流连。
指着嶓冢山的西边我姑且等待明年,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像思维空间,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

楚辞全文赏析

楚辞全文赏析

楚辞全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楚辞全文赏析基本知识《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楚辞--原文及解析

楚辞--原文及解析

楚辞--原文及解析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

《楚辞九章》惜往日——沉流决心以及介子推之死的质疑

《楚辞九章》惜往日——沉流决心以及介子推之死的质疑

《楚辞九章》惜往⽇——沉流决⼼以及介⼦推之死的质疑《楚辞九章》惜往⽇——沉流决⼼以及介⼦推之死的质疑惜往⽇【原⽂】惜往⽇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①。

国富强⽽法⽴兮,属贞⾂⽽⽇娭。

秘密事之载⼼兮,虽过失犹弗治②。

⼼纯庬⽽不泄兮,遭谗⼈⽽嫉之。

君含怒⽽待⾂兮,不清澄其然否③。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弗思④。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志⽽过之。

何贞⾂之⽆罪兮,被离谤⽽见尤⑤?惭光景之诚信兮,⾝幽隐⽽备之。

临沅湘之⽞渊兮,遂⾃忍⽽沉流⑥。

卒没⾝⽽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度⽽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⑦。

焉舒情⽽抽信兮,恬死亡⽽不聊。

独鄣壅⽽蔽隐兮,使贞⾂为⽆由⑧。

闻百⾥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饭⽜⑨。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知之?吴信谗⽽弗味兮,⼦胥死⽽后忧⑩。

介⼦忠⽽⽴枯兮,⽂君寤⽽追求。

封介⼭⽽为之禁兮,报⼤德之优游(11)。

思久故之亲⾝兮,因缟素⽽哭之。

或忠信⽽死节兮,或訑谩⽽不疑(12)。

弗省察⽽按实兮,听谗⼈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别之(13)?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下戒。

谅聪不明⽽蔽壅兮,使谗谀⽽⽇得(14)。

⾃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萎母姣⽽⾃好(15)。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以⾃代。

愿陈情以⽩⾏兮,得罪过之不意(16)。

情冤见之⽇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驰骋兮,⽆辔衔⽽⾃载(17)。

乘泛泭以下流兮,⽆⾈楫⽽⾃备。

背法度⽽⼼治兮,辟与此其⽆异(18)。

宁溘死⽽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19)。

【注释】①惜:可惜,惋惜。

曾信:曾经被信任重⽤。

命诏:诏命,君王的命令。

昭时:使时代光明。

先功:祖先的功绩。

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处。

②属:古同“嘱”,嘱咐,托付。

贞⾂:忠贞不贰之⾂。

娭xī:玩乐;嬉戏。

载⼼:上⼼。

装在⼼⾥。

弗:“不”的同源字。

治:治罪。

③纯庬:纯朴敦厚。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译文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译文

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译文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译文《九章·思美人》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此诗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

下面是关于思美人屈原原文及译文的内容,欢迎阅读!《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1]。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2]。

蹇蹇之烦冤兮[3],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4],志沉菀而莫达[5]。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6]。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7],遭玄鸟而致诒[8]。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9]。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10]。

宁隐闵而寿考兮[11],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12]。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13]。

迁逡次而勿驱兮[14],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15],与纁黄以为期[16]。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17],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萹薄与杂菜兮[18],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19],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20]。

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慿而不俟[21]。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22],羌居蔽而闻章[23]。

令薜荔以为理兮[24],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25]。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26],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27],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28],思彭咸之故也。

【注释】[1]揽:收。

儜:久站。

眙:直视貌;凝视貌。

[2]结而诒:封寄。

[3]蹇蹇:正直的样子。

[4]申旦:天天。

[5]志:心情。

菀:同"郁",沉重。

[6]丰隆:雷公也。

《楚辞》赏析讲义(第26讲:《大招》赏析)

《楚辞》赏析讲义(第26讲:《大招》赏析)

《楚辞》赏析讲义(第26讲:《大招》赏析)教学内容:《楚辞.大招》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招》的基本内容;赏析诗文;领会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楚辞·大招》诗文解读和赏析。

《大招》诗文解读和赏析春风拂面满园芳,荆楚云梦呈瑞祥。

赏辞咏赋吟大招,魂乎来归尚三王。

功于社稷该景仰,德誉配天享庙堂。

美冒众流唤英灵,傲骨忠魂谱华章。

《大招》是《楚辞》中的作品。

此诗在内容上可分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最后又大力称颂楚国任人唯贤、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等,以诱使灵魂返回楚国。

全诗文字精练,辞意醇古,风格雅淡,特别是写景、状物、叙事时层层铺张,大段排比,对称整齐,显示了由辞到赋的发展与转变。

【原文】《大招》青春受谢1,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2。

冥凌浃行3,魂无逃只。

魂魄归徕!无远遥只。

魂乎归徕!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4。

螭龙并流5,上下悠悠只。

雾雨淫淫,白皓胶只6。

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7。

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8,蝮蛇蜒只9。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10。

鰅鳙短狐11,王虺骞只12。

魂乎无南!蜮伤躬只13。

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豕首纵目14,被发鬤只15。

长爪踞牙16,诶笑狂只17。

魂乎无西!多害伤只。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18。

代水不可涉19,深不可测只。

天白颢颢20,寒凝凝只。

魂乎无往!盈北极只。

魂魄归徕!闲以静只。

自恣荆楚21,安以定只。

逞志究欲22,心意安只。

穷身永乐23,年寿延只。

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五榖六仞24,设菰粱只25。

鼎臑盈望26,和致芳只27。

内仓鸽鹄28,味豺羹只29。

魂乎归徕!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30,和楚酪只31。

醢豕苦狗32,脍苴蓴只33。

吴酸蒿蒌34,不沾薄只35。

魂兮归徕!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36,煔鹑陈只37。

煎鰿膗雀38,遽爽存只39。

魂乎归徕!丽以先只40。

四酎并孰41,不涩嗌只42。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

《楚辞》赏析讲义(第11讲:九歌)教学内容:《九歌. 大司命》赏析;《九歌.少司命》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九歌.大司命》和《九歌.少司命》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九歌.大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九歌.少司命》原文吟诵、诗文词句解读和赏析。

一、《楚辞九歌》赏析之五(大司命)【原文】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①。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②。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③。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④。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⑤。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⑥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⑦。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⑧。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⑨。

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⑩。

乘龙兮辚辚(11),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12),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13)。

固人命兮有当圍,孰离合兮可为(15)?【注释】①广开:大开。

纷:多貌,形容玄云。

玄云:黑云。

②飘风:即旋风。

王逸《章句》:回风为飘。

”先驱:在前开路。

③君:对大司命的尊称。

回翔:像鸟儿一样盘旋飞翔。

逾:越过。

④纷总总:盛多的样子。

言九州人口众多。

⑤阴阳:指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皆由阴阳二气运行所定。

以上四句为男觋扮大司命唱。

⑥九坑:即九州,泛指人世间。

上帝是造物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司命掌管人类的寿命,是这种权威的体现。

导帝之兮九坑就是把上帝的权威引导到人世间。

这两句为女巫唱。

⑦被被:同披披,飘动的样子。

⑧一阴一阳:或阴或阳,变幻莫测。

⑨遗(wei):赠给。

⑩冉冉(r a ):渐渐。

(11)辚辚:车声。

这两句为大司命唱,言大司命乘龙车高飞,返回天宫。

(12)延伫(zh u):长久地站立。

(13)若今兮无亏:犹言及时珍重。

圍固:本来。

当:定规。

(15)可为:可以掌握。

以上六句为女巫唱,表示对大司命高飞而去的依恋和无可奈何的宽慰。

【译文】敞开了那天国的大门,我乘上了浓密的乌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赏析讲义(第20 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教学内容:《九章 .思美人》、《九章 .惜往日》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九章·思美人》《九章 . 惜往日》的基本内容;赏析诗文;领会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九章·思美人》和《九章. 惜往日》诗文讲解。

一、《九章·思美人》解读与赏析细雨绵绵风萧萧,杨柳吐翠报春早。

倚窗闲览思美人,屈子情绪略知晓。

忠君报国天路遥,感慨时世怨难消。

仰望楚天怅寥廓,神思飞扬愁未了。

《九章·思美人》为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

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文中美人系指楚君王。

作者“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君主的希冀。

此想象奇特、神思,是一篇浪漫主佳作。

《思美人》取首的三个字。

美人比楚王,思美人即思念楚王。

人然于放逐途中,却仍然不忘国君和楚国。

首表了屈原希望美好的政治一定要,希望楚王吸取史教,多振楚国而努力。

【原文】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涕而竚眙。

媒路阻兮,言不可而。

蹇蹇之冤兮,陷滞而不。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而致辞兮,羌迅高而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而致。

欲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而寿考兮,何易之可!知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既覆而兮,蹇独此异路。

勒而更兮,造父我操之,迁逡次而勿兮,聊假日以。

指❖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期。

开春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志而愉兮,遵江夏以。

大薄之芳茝兮,搴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与玩此芳草?解萹薄与菜兮,以交佩。

佩以兮,遂萎而离异。

吾且儃徊以兮,南人之。

窃快在中心兮,厥凭而不竢。

芳与其糅兮,羌芳自中出。

郁郁其蒸兮,内而外。

情与信可保兮,羌居蔽而章。

令薜荔以理兮,惮趾而木。

因芙蓉而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幽吾将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文】念着我心的人啊,揩干眼泪而望。

没人介而路又迢遥,有却无法成章。

我至一片而蒙冤,我退两而不前。

愿每日述我的心思,心思沉而表。

愿浮云我捎信,云却不肯情。

托我,高而不命。

我比帝高辛,能遇凰而授卵。

要而随流俗,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毫不减我心中的。

宁失意而此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我明知正路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翻而倒,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上,造父我鞭。

慢慢地走,不必,我把光景流。

指着❖冢山的西,那水源地点,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摘来香草啊同谁赏识。

采取萹薄与同蔬菜,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终萎谢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把愤懑置之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啊,芳花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请薜荔替我说合,又怕走路去攀上树枝。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贯,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只想追求彭咸的典范。

【赏析】本诗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解题》 ),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同上 )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 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

(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

) 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

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萹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萹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

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

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

毫无疑问,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像思维空间,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对本篇诗的著作权问题,现代不少学者曾有怀疑,引起过一些争议;由于所持论据尚欠充分,这些怀疑说服力不足,本诗的著作权仍应归屈原本人。

篇题为“思美人”,美人系指楚君王 (怀王或顷襄王 )。

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

《九章 .思美人》中的“美人”,其实质指的是圣贤美政,是理想追求,当然也可以指屈原少年怀志时遇到的美人。

电视剧连续《思美人》没有传统思想的继承,展现的却是“屈原”的撩妹技能,剧中的莫愁女精通诗书,还有着超前的平等意识以及权利意识,热爱自由,还有意图打破阶级不平等的思想,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在欣赏《九章·思美人》时,不要被电视剧的构思带到沟里去了。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以屈原生平为基础改编,主要讲述的是虚构的屈原和莫愁女的爱情故事,以一种偶像剧的风格向我们展现了战国末期楚国的风土人情,作为该剧主角屈原整日忙于和莫愁女谈恋爱,屈原的谏言诗《九章·思美人》被解释为对莫愁女的情诗,颠覆了屈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传统形象。

还有其剧中的服装、道具和台词等也多处被“穿越”。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把梦中情人、英雄救美、刁蛮女主等俗套桥段安在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的屈原身上,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古今第一辞赋家的文才、与张仪斗智斗勇的武略让位给虚假的爱情,不仅传播了臆想的所谓历史,更庸俗化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缺乏基本认知、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观众具有负面影响。

《九章·思美人》这篇诗作,抒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

其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是思君、爱君,而思君、爱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

全诗以香草美人为主要意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想像奇特,神思飞扬,堪称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佳作。

《九章·思美人》名家点评: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此章言己思念其君,不能自达,然反观初志,不可变易,益自修饬,死而后已也。

”明末清初黄文焕《楚辞听直》:“‘陷滞不发’‘沉菀莫达’‘扬厥凭而不竢’ ‘满内外扬’ ,是通篇立意大呼应处。

‘前辙不遂,未改此度’ ,‘广遂前画,未改此度’ ,又一立意大呼应处。

皆以后段承前段,翻案出奇。

善扬则不患于不发莫达矣,世自抑我之遇,我自扬我之芳。

有画之广遂,则不患辙之不遂矣,世自抑我之辙,我自伸我之画,故曰:‘情质可保,居蔽闻章。

’居蔽即所谓陷滞沉菀,辙之不遂也;可保闻章,即所谓扬凭远扬,画之广遂也。

文心一线到底,最为清澈。

” 二、《九章·惜往日》解读与赏析《九章·惜往日》以诗文中首句开头三字名篇。

此篇是作者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作者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使之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顷襄王的最后觉悟。

【原文】九章·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 ?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泛 ? 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赏析】这篇诗歌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文辞质朴率直,浅显易懂,表意十分明白流畅。

比如对于楚王的谴责,在《离骚》等其他作品当中,一般比较委婉曲折,往往用“荃”、“灵脩”、“哲王” 等来代替,而在本篇中,因是赴水之前的绝笔,则无所顾忌,直接责备楚王为“壅君”,正如蒋骥所说:“《九章》唯此篇词最浅易,非徒垂死之言,不暇雕饰,亦欲庸君入目而易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