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民间花灯戏曲文化的传承人

合集下载

郴州有哪些独特的民间文化传统值得了解

郴州有哪些独特的民间文化传统值得了解

郴州有哪些独特的民间文化传统值得了解郴州,这座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是郴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郴州的民间戏曲——郴阳花灯小调。

这一戏曲形式起源于当地的民间歌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郴阳花灯小调的表演通常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花灯,边唱边舞。

其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歌词内容多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劳动和爱情。

在演唱形式上,既有独唱,也有对唱和合唱,形式多样,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而且,郴阳花灯小调的表演还常常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如春节、元宵节等,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郴州的民间舞蹈也是别具一格,其中“安仁赶分社”中的米塑舞尤为引人注目。

米塑,是用蒸熟的米粉捏制而成的各种造型,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在舞蹈中,演员们手持米塑作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米塑的精美。

这种舞蹈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还有嘉禾的伴嫁舞,这是一种在女子出嫁时表演的舞蹈,舞者们用舞蹈表达对新娘的祝福和不舍之情,舞蹈动作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亲情和友情。

民间工艺方面,郴州的永兴银器制作技艺堪称一绝。

永兴有着“中国银都”的美誉,其银器制作历史悠久。

从原料的选择到精细的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永兴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遐迩。

无论是精美的首饰,还是华丽的摆件,都展现了郴州人民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银器制作,桂阳的陶瓷烧制技艺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桂阳陶瓷采用当地特有的陶土,经过多道工序烧制而成。

其产品造型古朴大方,釉色温润如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桂阳陶瓷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了郴州民间工艺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民间文学领域,郴州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

比如苏仙的传说,讲述了苏耽成仙的神奇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怀。

元宵节艺术花灯传承中国文化

元宵节艺术花灯传承中国文化

元宵节艺术花灯传承中国文化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艺术花灯展览。

艺术花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艺术花灯的发展过程以及其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一、艺术花灯的历史渊源艺术花灯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皇帝宫廷,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和宴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花灯逐渐成为民间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艺术花灯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设计也更加精美。

二、艺术花灯的特点与种类艺术花灯以其独特的灯饰形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它们通常由竹子、纸张或者丝绸制成的骨架,上面贴上彩纸或者绢布制成的灯罩。

每个灯饰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如动物、花卉、神话人物等。

如今,各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不同风格的艺术花灯都会亮相。

三、艺术花灯的制作工艺艺术花灯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首先,选择适合的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骨架。

然后,手工制作灯罩,使用绢布或者彩纸给予其丰富的色彩。

最后,将灯罩装配在骨架上,并安装灯泡和电线。

整个过程需要精确的尺寸和技巧,以确保艺术花灯的美观和亮度。

四、艺术花灯传承中国文化的意义艺术花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和历史内涵。

通过元宵节庆祝活动中的艺术花灯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艺术花灯里的每个元素都代表着特定的寓意,如燕子代表幸福,莲花代表纯洁等。

这些传统的符号和意义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

五、艺术花灯的影响与创新艺术花灯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它也在不断创新和影响着现代艺术。

许多工匠们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现代化的艺术花灯作品。

这些作品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并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

艺术花灯因其独特魅力而成为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窗口。

六、结语元宵节艺术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书信500字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书信500字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书信500字今天,我在文化馆艺术中心参加了“我来学手艺”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六双花灯的制作。

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

其制作精巧,具有原始农耕性、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渗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色彩。

六双花灯有很多种类,有传统白花灯、八角灯、红莲灯、编织花灯、金子牌灯,有造型精致的齐天大圣、春耕水牛、凤凰、稻草龙,还有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新式材料的防水花灯,等等。

令我惊讶的是,来自信宜市镇隆镇的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让人感叹历史的久远!在活动现场,六双花灯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甘理明老师亲自教我们制作六双花灯。

首先,在预先做好的六边形花灯框架上涂上浆糊,把宣纸绷紧,分别粘在框架正、反面;接着,把边沿多余的宣纸撕掉或粘住;然后,用与侧面同宽的粉红色纸把花灯的六个侧面封住,再用细长的纸在正反两面修边。

等待片刻,浆糊差不多干了,我们在灯的`正、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六双花灯就做好啦!制作步骤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一帆风顺。

就在我小心翼翼地粘贴侧面封边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花灯正面的宣纸破了!这可怎么办?还能补救吗?我连忙找甘老师求助,只见他轻轻地揭开侧面的彩纸,撕开破的宣纸,然后用一张新的宣纸重新粘上框架。

看他那娴熟的动作,三下五除二就粘好了,真是佩服啊!活动结束后,作为小记者的我有幸采访了甘老师。

谈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办这些公益活动就像播种,把非遗传承的种子播撒到我们孩子身上,希望有一天种子能开花结果,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非遗”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给予我们后辈的“宝藏”,通过此次体验活动,我体验到非遗的魅力,我们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非遗传承人谱系

非遗传承人谱系

非遗传承人谱系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历史悠久、风俗民情、具有时代代表性、肩负文化传承、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非遗项目的传承离不开人的传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谱系。

1. 豫剧传承人黄裳黄裳出生于鹿邑县,是一名优秀的豫剧演员。

他从小对豫剧充满了热爱,并在豫剧名家王福龙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豫剧。

黄裳在豫剧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传承意愿,是豫剧中的佼佼者。

他曾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称号,并一直致力于豫剧的传承工作。

2. 湘绣传承人莫彩萍莫彩萍出生于湖南长沙,是一名享誉海内外的湘绣传承人。

她从小就喜欢刺绣,曾拜湖南省传统手工家政学校老师学习,研究湘绣技艺。

她在湘绣制作方面有着极高的技艺水平,被誉为湘绣界的“活化石”。

莫彩萍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并荣获多项大奖。

3. 昆曲传承人张锡华张锡华是昆曲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他出生在江苏苏州,是一名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

他的父母都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昆曲。

张锡华在昆曲表演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深厚的学识,被誉为昆曲界的“国宝级人物”。

他一直致力于昆曲的传承工作,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给了更多的人。

4. 京剧传承人袁世海袁世海,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京剧传承人,他出生在北京市西城区。

袁世海13岁开始学习京剧,师从京剧表演大师尚长荣,成为他的亲传弟子。

袁世海在京剧表演方面有着非常高的专业水平和深厚的学识,被誉为“活中国宝”。

他曾成功演出多部京剧经典作品,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演出和研讨活动,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 声乐传承人黄晓燕黄晓燕,是一位声乐传承人,她出生于四川简阳市。

她自幼就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曾在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专业。

黄晓燕擅长演唱民歌、艺术歌曲和戏曲,具有非常高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被誉为声乐界的“天籁之声”。

以上是部分非遗传承人的谱系,他们都是非遗传承工作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令我们十分敬佩。

贵州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贵州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贵州四批次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文化和旅游部评
一、国家级
贵州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二、省级
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遗花灯入选条件

国家级非遗花灯入选条件

国家级非遗花灯入选条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非遗花灯代表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体现了民间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想使花灯项目获得国家级非遗认定,必须符合以下一系列入选条件:1. 历史底蕴:花灯项目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经典的制作工艺。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并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

该项目在特定的地区或社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成为当地的独特文化景观。

2. 文化代表性:花灯项目应能够有效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通过花灯的设计、制作和表演,能够表达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等相关的意义和故事。

同时,花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美感,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3. 技艺传承:花灯项目应有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机制,确保其制作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传承者需要拥有扎实的制作技能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

同时,相关组织和社区应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促进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4. 社会影响力:花灯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在群众中产生积极的反响和影响。

通过花灯表演、展览、制作等活动,能够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的提升。

5. 保护措施:花灯项目需要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和规范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应的组织和部门应加强对花灯项目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保障花灯制作和表演的质量和安全。

6. 继承人培养:花灯项目需要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和技艺的继承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得到长久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传习机构应加大对花灯制作技艺的培养与推广力度,培养更多的合格继承人。

总之,国家级非遗花灯的入选条件与其历史底蕴、文化代表性、技艺传承、社会影响力、保护措施和继承人培养密切相关。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三)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三)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三)⼴西侗族⽊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构建筑营造技艺是⼴西三江县最出⾊的民族民间传统⽂化表现形式。

三国时期,侗族先⼈“依树积⽊,以居其上,名⽈⼲栏”,逐渐形成⽊构建筑营造技艺。

三将侗族⽊质建筑以风⾬桥、⿎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艺堪称⼀绝。

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柱连枋不⽤⼀颗铁打,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结合缜密,有极⾼的⼯艺和艺术价值。

⿎楼⼜称“罗汉楼”,矗于侗寨之中,⽴地顶天,成为侗家⼈的精神象征。

风⾬桥横卧江上,在侗族观念中是沟通阴阳两界的“⽣命之桥”和护寨纳财的“福桥”,因此不吝雕琢修饰,使其集亭、塔、廊、桥为⼀体,壮丽辉煌。

楼、桥上的各种图案及雕梁画栋寄托了侗族⼈民祈望风调⾬顺、五⾕丰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学追求,是侗族⽂化特殊的集中体现。

风⾬桥(模型)在桥上建廊,阁供路⼈避风⾬烈⽇或⼩憩。

故称风⾬桥。

展品程阳永济桥为⽬前保存最好、规模最⼤的风⾬桥。

⾦造桥(模型)⿎楼(模型)侗族⼀般聚族⽽居,⿎楼是族姓的形象标志。

展品为最富盛名的马胖⿎楼,以及被誉为“侗乡第⼀楼”的三江⿎楼。

代表性传承⼈杨似⽟河北永清秸杆扎刻河北永清秸杆扎刻,是出产于河北省永清县的⼀种精致的化民间扎刻艺⼈利⽤上乘的⾼粱秸杆,以卡尺、剪⼦、锥⼦、⼑⼦、⽵签和油灯为⼯具,靠⼿⼯攒装、扎刻蝈蝈笼、花灯及仿古建筑模型等观赏⼯艺品,技艺精美绝伦,突出地显⽰了民间艺⼈驾驭朴素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

庆州⽩塔秸秆扎刻作品代表性传承⼈徐健湖北武汉⽊雕船模武汉⽊雕船模是出产于湖北武汉地区的⼀种传统雕塑艺术。

清末宜昌艺⼈龙启胜最初以⼩作坊从事船模制作各类⽊船,⼯艺精美考究,刻画细致⼊微,造型逼真传神。

制作⽊雕船模有设计、出料、放样、船体制作、零部件制作、髹漆、装配等主要⼯艺环节。

“镂空精梭”和“精⼯制模”是其技艺的精髓。

武汉⽊雕船模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国⾈船的建造技术和结构样式,具有⼀定的科学价值。

湘西花(花灯戏)傩(傩戏)音乐拾零

湘西花(花灯戏)傩(傩戏)音乐拾零
关键词 : 湘西 ; 灯; 花 傩戏; 唱腔 ; 艺术形 式 中图分类号 : 0 J 7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0 6 O 0 1 0 10 9 1 20 )1- 0 3— 3
湘西花灯戏 , 流传 于吉首、 凤凰、 古丈、 桑植 、 保
靖及大庸 ( 今张家界市 ) 等县( )是湖南 的民间小 市 ,
湘 西 花 ( 灯 戏 ) ( 戏 ) 乐拾 零 花 傩 傩 音
熊晓辉
(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 , 湖南 吉首 4 6 0 ) 10 0 摘 要: 花灯、 戏是 湘西地方戏剧 重要组成部分 , 傩 花灯、 傩戏 中的音乐有 着独特 的艺术形式 和表现 手法, 灯、 花 傩
戏及其音乐形 式在其 产生与发展过程 中为中国戏剧 艺术发展作 出了积极贡献。
南” 同时也填了湘西。弋 阳腔 的特点是 曲牌联缀 ,
丰初年。文天送 擅长 花灯戏 、 阳戏 , 《 菌子》 像 捡 、
《 双盘花》 《 笋》 、扯 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此后 , 凤 凰禁疆营( 即今长坪) 出现了阳( 阳戏 ) 花 ( 、 花灯 和 花灯小戏 ) 同台的半台班。这种演出活动仍是 季节 性的, 常常出现在春节 花灯赛会上 , 伴随着“ 送灯 ”
弋阳腔。弋阳腔出 自江西弋 阳, 明初及明中叶已流
中的某些 花灯 小戏 , 《 茶 山》 《 如 上 、 捡菌子 》 《 、 扯
笋》 《 、单盘花》 《 、双盘花》 等。过去花灯戏一直与阳 戏、 傩堂戏合班演出, 2 世纪 6 至 O O年代初建立专业
花灯戏剧 团, 编演民间故事和现代生活题材剧 目, 并
Jun l fHu e n tuefrNain lis o r a o b iIsi t o t aie t o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花灯戏曲文化的传承人——王开任
发布时间:2016-11-17 浏览: 24103 次作者:廖米米
璀璨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摇篮,它更在世界的艺术舞台独树一帜。

“扬精华以炫耀兮、芳郁渥而纯美”,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戏曲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不同的地方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精神与灵魂,瞬间得到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传统戏曲文化面临严峻的考验。

它渐渐被大家淡忘,取而代之是流行音乐的潮流。

如何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戏曲,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传统艺术,这始终是艺术工作者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如其名,早有所闻,笔者特意登门拜访这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人。

为弘扬家乡传统戏曲文化四处奔波,人力物力给予大量支持!他就是湖南省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桂阳县开任民间花灯戏曲的传承人——王开任先生。

王老生于桂阳燕塘,大伙儿称呼他“燕塘王”,我们就称呼“王叔”。

当我们的采访车临近开任民间戏曲剧团排练基地,王叔那张和蔼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给大家第一印象,王叔热情好客平易近人!年逾花甲的他,依旧容光焕发,谈笑风生,几十年的经商之道,风生水起。

按常理说,王叔此刻应该在家无忧无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固执的他,带着家乡的浓厚情怀,偏偏对家乡的传统戏曲文化情有独钟。

自信决定成败,强者的目光总是赢在起跑线上,雷厉风行的个性,练就一身胆,说干就干。

2016年5月份,王叔请来了八十八岁的族叔,桂阳花灯戏曲的泰山北斗王先龙老前辈,担任剧团的艺术指导!老人家不负众望,凭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和超强记忆力,整理《下洛阳》、《苦茶记》等十多个戏曲内容,并改编成新的戏本,剧团组建以来,多次去县城各社区及乡镇免费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欢呼与掌声!演员们都拿出绝手好戏,每一个熟练的肢体语言述说着优美的戏曲故事,个个演的惟妙惟肖有声有色!随着节目的高潮,人群接踵而至尽兴而归!
为筹建戏曲剧团,便于演员的日常排练,在靠近县城的黄沙坪找了一间很大的房子作为剧团临时基地,王叔计划投资一百万,前期投入二十多万,给剧团每位演员购置戏服、演出道具、乐器,配备两台车接送各村里来的演员,还特意购买了一红一黄两条彩龙,添作剧团的“镇团之宝”,舞龙舞狮是中国特有的习俗,双龙戏珠喻意双喜临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彩龙进屋、全家享福”“龙头顶上一柱香、家中书郎进中央”“龙尾摆一摆、全家有钱甩”。

王叔的慷慨义举,对传统文化的热衷,对演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吸引了一大批戏曲爱好者投奔而来,他们自觉组织队伍,自觉排练,不计报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由剧团最初组建的二十余人,增加了四十余文艺爱好者,且每天慕名而来人数有增无减,每个月的伙食费都近万元。

按这样的发展速度,排练场地肯定小了。

一般商人的眼光都是以营利为主,但王叔此举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面对采访,王叔一一道来真情流露。

一是为了打发时间,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二是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的燕塘花灯艺术,有生之年,为传统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当务之急是希望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怎样把传统戏曲宣传出去,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传,如何让日落西山的本土戏曲文化重整旗鼓,迈向世界舞台释放光芒。

凭一己之力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会一如既往再苦再累坚持我的梦想。

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出谋划策、共商大计。

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女人支持。

站在一旁的老伴笑着对我们说,当初她是很反对王叔的,毕竟几十万不是小数目,何况是投资根本不可能带来效益的戏曲文
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老王选择戏曲,干脆两人离婚算了,话还没有说完,王叔当晚就一个人跑到乡下去,望着老王远去的背影,静下来想想,只要老王开心,钱财都是过眼云烟!
当结束采访即将离开时,剧团全体成员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双龙起舞,栩栩如生,彩龙腾云驾雾,不时上下翻滚,左腾右挪,时而高高跃起,仿佛直飞云端,时而快速俯冲,好像扎入深海,十分壮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现在的文化需要发展,但传统的文化更需要发扬光大,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中国传统戏曲是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精心创造和长期培育的多种艺术元素,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层精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