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论证特点答题模板高中

论证特点答题模板高中

论证特点答题模板高中
以下是一个高中论证特点的答题模板,适用于议论文阅读题:
1. 论点明确:文章观点清晰,没有歧义,作者意图明确。

2. 论据充分: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和证据来支持其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3. 论证有力:文章逻辑严密,各个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论点与论据之间关系紧密。

4. 语言准确:文章语言规范,用词恰当,表达清晰,无歧义。

5. 结构完整:文章结构完整,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各个部分都服务于中心论点。

6. 批判性思维:作者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对不同观点持开放态度,不轻易否定他人。

7. 引用规范:如果作者引用了他人的观点或数据,应注明出处,遵循学术规范。

在具体答题时,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同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全面、客观地评价其论证特点。

专题01 中心论点-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原卷版)

专题01 中心论点-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原卷版)

专题01 中心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看文章开头:多数文章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提出中心论点电看文章结尾: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看文章中间:文章中间某个最上启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

自己归纳: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姑终围__展开论述。

此类试题在答题时,无论是在文章找到的原句还是自己归纳总结的,都要用陈述句来表达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竞能读1700本课外书。

阅读不仅让孩子开国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

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模板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下议论文的答题技巧,按题型归纳如下:一、概括中心论点(1)明确中心论点的特点,根据特点提取或概括。

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简明的判断句。

(2)根据论点提出的方式进行提炼。

①在标题和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

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名言警句等引出论点。

(3)位置“四看”法提取。

①看题目:题目或直接揭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或提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或提示议论的范围。

②看开头:开篇点题,如《谈骨气》中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中心论点。

③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可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由此可见”“因此”“总之”等。

④看直接表述句:要留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注意: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综合起来运用,会使解题更加快速和准确。

二、论据(一)分析论据分析论据时,首先要明确文中列举的句子或段落运用了什么论据,然后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

议论文常见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另外,使用多个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一般情况下会使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充分。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论证……的作用(或引出论点的作用)。

(二)补写论据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

如果补充事实论据,最好举名人事例,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其次,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写。

论据补写“三要”:①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②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③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

记叙文答题模板: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16.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1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8.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19.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议论文阅读常考题型 答题技巧模板

议论文阅读常考题型 答题技巧模板

议论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模板一、考点归纳: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二、11种典型题型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中考议论文答题模式

中考议论文答题模式

中考议论文答题模式中考谈论文答题模式篇一:中考谈论文答题格式谈论文答题格式1.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白……(假如有分论点,则写出他证明得分论点,否则些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详细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白……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化。

(3)比方论证:使用了比方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白…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浅显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显浅易懂。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引用论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更好玩味性,能吸引读者往下读)2.论据的作用?(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假如有分论点,则写出他证明得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绽开论述4.中心论点的识别:一是看题目,二是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推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论点。

5.谈论文题目的作用分析:点明论题;交代论题;点明论题由头。

6.谈论文题目效果分析:(1)点明文章论述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2)运用比方,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论点。

7.谈论文开头的作用有:(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事例/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论题,同时,故事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题,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方或故事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中考语文议论文的答题模板与技巧

中考语文议论文的答题模板与技巧

中考语文议论文的答题模板与技巧★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用论据来论证论点)论据:.事实论证.事理论据程式结构:①引论(提出问题)一一一②本论(分析问题)一一一③结论(解决问题)一、论点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论点猜猜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我们要多一些宽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明是人生温馨的春风形式上:(—应该、三不能)A、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B、①不能是疑问句(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②不能是短语(例:敬业与乐业)③不能使用比喻(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明是人生温馨的春风)找准论点的方法: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4、看中间5、自己归纳1、看题目周敦颐(1)题目不是论点,就是论题。

(2)论点与论题的区别:论点是作者的观点。

一般用主谓,有时也用动宾短语等:论题是议论的范围或对象。

常考题型:这个题目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题目提出议论的范围(论题)或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2、看开头(1)如第1段有几句话,则先看结尾句,再看第一句:(2)第1段的后面几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则看第一句话。

(3)如有一句名言,然后再有一句作者的语言,那么,把作者的语言作为论点。

(3)如只有一句名言,则可以把这句名言直接作为论点。

(注:一般情况下,名言不直接作为论点,而作为道理论据)(4)论点直接出来,叫作点出论点或提出论点:通过故事或名言出来,叫作引出论点或揭示论点。

(5)如论点在标题、开头和结尾段,则着开头(第1段)。

3、看结尾二、论点的提出方法及作用常考题型:开头/第①节的作用?答题格式:内容+结构1、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直接、间接直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间接(从故事或事例、名言、工作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引出论点)2. 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作用作用:引出论题/论点;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用名言(常考)作用:引出论题/论点;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

专题04 论证思路的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原卷版)

专题04 论证思路的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原卷版)

论证思路的梳理论证思路的答题模板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指: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2.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1)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2)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3)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4)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5)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6)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题型一:1、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2、请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

3、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题模板:①文章首先提出……这一论点/ 引出……论题。

②然后使用……论据,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

③接着从……角度/ 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 反面进行论证。

④最后得出……的结论/ 强调……的中心论点/ 发出……的号召/提出……的希望。

题型二:1、请划文章的结构层次。

2、××部分(××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题模板:并列/ 递进/ 总分/ 分总/ 总分总关系。

题型三:1、××段能否去掉?答题模板:①表态:一般是不能去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找到答案,所以此类题并不难,只要在作答时能将 主要信息牢牢抓住,就不会失分。 【经典题型】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 有哪几种解释?答案为,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 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选文的第四段非常明确地谈及“三思”的解释,题目要 求回答“三”的解释,那就只需将“思”的意思去除即 可。
答题技巧
同学们在考场上一紧张,常常会忽略这些细微区 别,但选择题考查的正是你的细心,所以做此类 题时必须提醒自己要小心,只有找到了确凿的依 据才做出判断,不可轻取妄动。
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做此类题有三个注意事项: ①.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
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 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 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有时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
2.近年的考题越来越淡化文体,一般不把名词术语作为考查内容, 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建议在复习将重心放在如何 读懂文章,如何准确筛选并提炼信息,如何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 的联系,领会论证方法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等方面。
命题走向及复复习中以这三种题型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题型。
【参考答案】
3.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 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 幸福”;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外在世 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
考纲要求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 议论文有五点要求:
答题技巧
4.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①.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 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 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②.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证 方 法 , 论 证 了 …… ( 观 点 ) , 达 到 …… ( 效
果)。
【经典题型】2010年的第三题考查的就是论证方 法,只不过问法比较巧妙,考生一定要能揣摩明 白出题人的意图。
答题技巧
2013年的考题中,D项的表述为:本文告诉我们, 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 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 重要途径。原文却说“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 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 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这是针对“太过 争强好胜的人”的建议,不存在“最”的问题。 所以此题选D。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 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 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 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 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答题技巧
②.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 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 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 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 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③.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 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 最明确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1.D(“最重要途径”不对。原文说“太过争强好胜的人, 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 更高的生活智慧。”这是针对特定的人的建议,不存在“最”的 问题。)
【参考答案】
2.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丹相 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 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 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 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这个意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例如最后 一句答成“这正好证明了本段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的 观点”,或意思相同的句子都可以。)
阅读议论文的知识储备
②.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③.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 及统计数据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 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答题技巧
3.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
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的第二道题就属于此类,不过有所变通。 此题的答案为: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
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 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于心里守常和 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 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可见就是要分析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即论据为证明 论点服务,它们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答题技巧
7、结合全文谈原因、谈道理、谈认识。 【经典题型】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
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 会感到失落、痛苦”? 答案为,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 足常乐,能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 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甜蜜、幸福”; 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对 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 落、痛苦”。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 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真题回眸
2.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 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 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作用:1、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
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
印象。 2、往往强调了正确的一方面(论点)
阅读议论文的知识储备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增强
了语言的形象性。 道理论证: 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方
法。 作用: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它们 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阅读议论文的知识储备
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论点 的方法。
作用:1、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的事
实来证明论点(要答具体),会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2、列举一些现象,引出论点(论题)
对比论证: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 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答题技巧
很显然,此类题比单纯的信息筛选题要,一般可 分三步走。
首先必须确定信息的范围,否则就会缘木求鱼, 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上面列举的这道例题,其 信息散布在选文的第四、五、六段,而依据则是 第二、三段的那两句话。
其次就是要把握着问题的实质,大胆取舍信息。 最后还要依照问题将信息灵活地运用到答案中。
1.整体把握议论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简单议论文,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5.体会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命题走向及复习建议
1.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都考查议论文,所以2015年考查说明 文的可能性就很大。
中考议论文阅读 答题模板
议论文阅读
• 温馨提示 • 对初中生而言,议论文阅读比说明文阅读
稍难。你不妨尝试写一写议论文,具体感受 一下如何阐明观点、论证观点,如何运用论 证方法。当你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有了更清 晰的认识,阅读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真题回眸
(广东省)《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谢谢观看
28
答题技巧
5.论证思路。 【经典题型】 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如下,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
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 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 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 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 定,立即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回眸
3.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 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内的议论文文都很有代表性,建议在复习时多多联系,让学 生能够搭建起更严密的议论文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议论文文阅读 能力。
阅读议论文的知识储备
淡化文体是大势所趋,议论文的考题仍旧 有比较鲜明的文体特点,在复习中,我们必须认 真储备文体常识。
①. 论点:就是作者的主张或见解. 以鲜明的态 度表明观点或主张,并以充分的材料(事实或道理) 加以证明。
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 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 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答题技巧
1.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是要求选出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细心仍是做好这道题的关键。在这方面, 议论文和说明文大同小异,只不过议论文的选项 有些会涉及语句和论证方法的作用,也就是有关 于分析的内容。比如2013年考题的第一个选项: 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 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 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 说,这个选项的文体特点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对 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要了解得透彻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