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程结课总结报告
大二工业机器人码垛结课实验报告总结

大二工业机器人码垛结课实验报告总结大二工业机器人码垛结课实验报告总结工业机器人是当今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具有高效、精准、灵活等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次大二工业机器人码垛结课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的原理和应用,对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了基本的设置和调试工作。
通过与机器人交互控制台的连接,调整机器人的坐标系统和运动参数,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同时,我们还对机器人的夹爪进行了调整,确保它能够稳定地抓取和放置物体。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语言。
通过编写机器人的程序,我们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码垛过程。
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物体的尺寸、重量和堆叠方式等因素,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码垛。
为了提高码垛的效率,我们还学习了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碰撞检测等技术,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安全地运行。
实验中最具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部分是机器人的码垛操作。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器人的姿势和速度,保证物体能够稳定地码垛。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码垛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器人具有高度的精准度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积极讨论和合作,共同攻克了许多难题。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将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生产线上,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食品加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总之,大二工业机器人码垛结课实验是一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实验。
2024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

2024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____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一、引言____年,作为机器人社团的负责人,我有幸参与了该社团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课。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对____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进行总结,包括活动的目标、组织和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和成果展示。
二、活动目标机器人社团活动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欲望;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和构建机器人;3.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机器人;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5. 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三、活动组织和实施情况1. 活动形式:机器人社团活动课主要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每次活动课,我们会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机器人和计算机设备,学生们可以在每个课堂上进行机器人的组装、编程和测试。
2.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原理和构造、编程基础和实操操作等。
我们从简单的机器人结构和控制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机器人的构建和编程。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机器人专家来给学生们讲解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案例,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活动时间和地点:为了方便学生参加,我们决定将活动课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
活动地点设在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这里提供了充足的机器人和计算机设备,方便学生们进行实操操作和实践训练。
四、学生反馈和成果展示1. 学生反馈:通过活动课后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流,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机器人社团活动课的评价非常高。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课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能够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操作。
学生们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器人总结报告

机器人总结报告第一篇:机器人总结报告机器人总结报告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首先真诚的感谢孙老师和鲍老师给我提供这次很好的机会,我很高兴也很荣幸的能够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下面我就机器人的整个制作过程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下面是提纲:首先给机器人做简单的分类然后再从下面两个方面介绍:一、硬件:(1)、从大一接手焊接任务引入,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对制作机器人的重要性。
(2)、在家电维修队中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机器人实现提供了保障,并由此引入机器人制作的工作重心是前期的总体规划。
二、软件:(1)、从机器人的控制部分单片机引入,首先对单片机做简单的介绍,为什么学习单片机,以及其用途。
(2)通过单片机的学习总结下自己的学习经历。
(3)最后由单片机引入程序设计,简单介绍机器人的软件实现方法。
三、做一下概括性的总结,并对新生提出建议。
第二篇:机器人大赛总结报告(推荐)机器人大赛总结报告机器人大赛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学术竞赛。
它不仅水准高,难度大,综合性强,而且投资巨大的新兴学科。
我们之所以有机会参加如此高水的学科竞赛,这全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之所以能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今天的成绩,这全得益于所有指导老师的精心栽培和全体参赛队员的团结努力。
上学期末,当我得知学校将组织我们参加本次的机器人大赛我非常的兴奋,作为一个电子专业大三的学生能参加本次的学术盛宴,将是我求学道路中不可多得的好机遇,同时我也知道这也将是我求学中的一个挑战,我不仅要和同学们竞争这少有的名额,同时我还要和我自己竞争,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训练我能否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最终在大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为学校增光添彩。
后来,我也了解到学校已经花重金购置几台机器人,听张老师简单介绍这台小小的机器居然花费数千元,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个小东西本领还不小,都已经算是很尖端的技术了,这让我对机器人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指导老师精心指导,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负了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期望”。
机器人课课后总结报告

机器人课课后总结报告机器人课程总结报告机器人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原理和应用,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机器人编程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下面是我的总结。
首先,通过机器人课程,我对机器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机器,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并根据程序控制执行动作。
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农业等各个领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我学习了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一个典型的机器人系统由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结构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和动作方式,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的信息,执行器通过执行动作实现任务,而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决策。
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对机器人进行改进和优化。
此外,机器人课程还教授了一些基本的机器人编程技能。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使用编程语言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编程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决策和自主行动的关键,只有掌握了编程技能,才能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潜力。
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我编写了一些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并运行在真实的机器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在机器人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机器人课程是一门非常有意义和挑战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机器人编程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在机器人领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机器人课程也培养了我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了我对未来机器人发展的热情和追求。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机器人编程能力,并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培养创新思维与智能机器人开发能力

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培养创新思维与智能机器人开发能力在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关于机器人的原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智能机器人开发能力。
通过本文,我将总结这门课程的学习经验,并分享我在其中获得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掌握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
老师们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向我们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系统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了基本的编程和控制技巧。
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灵活解决方案。
例如,在机器人的编程过程中,由于每个任务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算法和程序。
这样的实践,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且,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中,我们被分成小组进行项目实施,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机器人开发任务。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专长,共同完成项目。
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们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启发了我们对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深刻理解到了智能机器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意识到智能机器人开发的潜力和挑战。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智能机器人技术,为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通过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智能机器人开发能力。
机器人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机器人课程汇报总结范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为了满足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及需求,我校开设了机器人课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获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分享我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机器人课程让我体验了机器人的制作及编程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分组制作了一个小型机器人,并通过编程为其添加了一些基本的功能。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此外,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锻炼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其次,机器人课程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机器人的制作过程需要团队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在互相配合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借鉴,最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合理分配任务,如何有效沟通以及如何解决团队内部的问题。
这些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机器人课程也开拓了我们的科学视野和创新意识。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还学习了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动态。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探讨了未来机器人可能的应用领域,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潜力。
同时,课程中的机器人比赛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
最后,机器人课程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机器人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亲自动手去组装和调试,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同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们通过分析、实验和思考去解决,这培养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能力。
这些能力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机器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机器人、学习机器人制作和编程的机会。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机器人实训自我总结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我国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机器人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自我总结。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课程设置本次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人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结构,如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等。
(2)机器人编程与控制:学习机器人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掌握机器人编程技巧,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3)机器人仿真与调试:利用仿真软件,如RoboMaster、MATLAB等,对机器人进行仿真实验,熟悉调试方法。
(4)机器人应用案例:学习机器人应用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了解机器人实际应用。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重点学习了机器人基本原理与结构,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掌握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2)编程实践:在掌握了机器人基本原理后,我们开始学习编程,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克服了困难。
(3)仿真实验:为了检验所学知识,我们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了机器人仿真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调试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4)应用案例学习:在实训后期,我们学习了机器人应用案例,了解了机器人实际应用领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实训收获与体会1. 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系统地学习了机器人技术,掌握了机器人基本原理、编程技巧、仿真调试等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技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遇到问题时,我学会了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 体会与感悟(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024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二篇)

2024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____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总结一、引言机器人社团活动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____年,我们的机器人社团活动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技术的平台。
本文将对____年机器人社团活动课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活动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教学为了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首先开展了机器人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讲解和线上学习资源,学生们了解了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等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机器人,并进行简单的编程控制。
2. 机器人竞赛随着学生对机器人的理论基础有了初步了解,我们组织了机器人竞赛,以检验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竞赛项目涵盖了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舞蹈等多个领域,每个小组都需要设计、制作和编程属于自己团队的机器人,并与其他小组展开比赛。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科技展览除了竞赛活动,我们还组织了创新科技展览,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成果。
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展示。
通过展览,学生们相互学习、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反馈1. 学生积极参与____年的机器人社团活动课,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他们热衷于课程内容,乐于与同学们一起动手实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机器人竞赛中充满激情,每个小组都积极合作,相互分享经验和技巧,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机器人社团活动课,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他们不仅学会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机器人竞赛和创新科技展览中,学生们需要自主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这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结课总结报告课程名称:机器人的制作实验一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轮式机器人循迹避障功能设计实验二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实验实验三基于C51单片机控制器的轮式机器人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四基于ARM控制器的博创平台轮式机器人循迹避障功能实现实验五摄像头实现轮式机器人循迹功能的应用实验六应用卓越联盟实验室设备进行设计和实现作品说明指导教师许晓飞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姓名邓银涛班级/学号机电1401/2014010339成绩实验一基于ardunio控制器的轮式机器人循迹避障功能设计实验目的1.了解ardunio平台,并熟练使用此软件完成小车的各种活动2.了解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原理,并且熟练使用此模块作为小车的传感器进行工作3.了解并且熟悉红外线传感器循迹原理实验器材:Adrunio软件,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导线,底板,电机,电池,单片机等实验内容:1.将硬件组装成小车,即轮式机器人2.利用ardunio使小车完成循迹功能步骤:(1)写好后缀为.txt的c语言循迹文件(2)将文件导入单片机中(3)根据具体路况,运行并且进行调试红外线传感器的灵敏程度3.利用ardunio使小车完成避障功能步骤:(1)写好后缀为.txt的c语言避障文件(2)将文件导入单片机中(3)运行并且进行调试小车躲避障碍物的距离实验程序1.循迹程序:小车循迹程序思路图#include <Servo.h>int Left_motor_back=8; //左电机后退(IN1)int Left_motor_go=9; //左电机前进(IN2)int Right_motor_go=10; // 右电机前进(IN3)int Right_motor_back=11; // 右电机后退(IN4)int key=7;//定义按键数字7 接口const int SensorRight = 3; //右循迹红外传感器(P3.2 OUT1)const int SensorLeft = 4; //左循迹红外传感器(P3.3 OUT2)int SL; //左循迹红外传感器状态int SR; //右循迹红外传感器状态void setup(){//初始化电机驱动IO为输出方式pinMode(Left_motor_go,OUTPUT); // PIN 8 (PWM)pinMode(Left_motor_back,OUTPUT); // PIN 9 (PWM)pinMode(Right_motor_go,OUTPUT);// PIN 10 (PWM)pinMode(Right_motor_back,OUTPUT);// PIN 11 (PWM)pinMode(key,INPUT);//定义按键接口为输入接口pinMode(SensorRight, INPUT); //定义右循迹红外传感器为输入pinMode(SensorLeft, INPUT); //定义左循迹红外传感器为输入}void run(int time) // 前进void run(){digitalWrite(Right_motor_go,HIGH); // 右电机前进digitalWrite(Right_motor_back,LOW);analogWrite(Right_motor_go,255);//PWM比例0~255调速analogWrite(Right_motor_back,0);digitalWrite(Left_motor_go,HIGH); // 左电机前进digitalWrite(Left_motor_back,LOW);analogWrite(Left_motor_go,255);//PWM比例0~255调速analogWrite(Left_motor_back,0);//delay(time * 50); //执行时间,可以调整} //void left(int time) //左转(左轮不动,右轮前进)void left(){digitalWrite(Right_motor_go,HIGH); // 右电机前进digitalWrite(Right_motor_back,LOW);analogWrite(Right_motor_go,200);analogWrite(Right_motor_back,0);//PWM比例0~255调速digitalWrite(Left_motor_go,LOW); //左轮后退digitalWrite(Left_motor_back,LOW);analogWrite(Left_motor_go,0);analogWrite(Left_motor_back,100);//PWM比例0~255调速//delay(time * 50); //执行时间,可以调整}void right(int time) //右转(右轮不动,左轮前进)void right(){digitalWrite(Right_motor_go,LOW); //右电机后退digitalWrite(Right_motor_back,LOW);analogWrite(Right_motor_go,0);analogWrite(Right_motor_back,100);//PWM比例0~255调速digitalWrite}2.避障程序:char L1 = 9 ; // zhengchar L2 = 8 ;char R1 = 10 ; // zhengchar R2 = 11 ;int echopin = 13 ;int trigpin = 12 ;void setup ( ) //初始化动作的区块,定义串行端口和脚位{ pinMode ( echopin , INPUT ) ; // pwmpinMode ( trigpin , OUTPUT ) ;}void loop ( )//版子重复执行动作的区块{ int currDist ;long randnumber ;currDist = MeasureDistance ( ) ; // 读取前端距离delay ( 5 ) ;if ( currDist > 10 ){ straight( );}if ( currDist <= 10 ){ randomSeed ( analogRead ( 0 ) ) ;randnumber = random ( 0 ,10 ) ;if ( randnumber > 5 ){ back ( );delay ( 1000 );turnright ( );delay ( 800 );}else{ back ( ) ;delay ( 1000 ) ;turnleft ( ) ;delay ( 800 ) ;}}}int MeasureDistance ( ){ digitalWrite ( trigpin , LOW ) ;delay ( 2 ) ;digitalWrite ( trigpin , HIGH ) ;delay ( 10 ) ;digitalWrite ( trigpin , LOW ) ;int distance = pulseIn ( echopin , HIGH ) ;distance = distance / 58.0 ; // 计算距离344 * 100 / 1000000 * pulseIn ( ) / 2 delay ( 60 ) ; // 循环间隔60uSreturn ( distance ) ;}void straight ( ){ analogWrite ( L1 ,10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L2 ,0 ) ;analogWrite ( R1 , 10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R2 , 0 ) ;}void turnright ( ){ analogWrite ( L1 ,10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L2 ,0 ) ;analogWrite ( R1 ,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R2 ,0 ) ;}void turnleft ( ){ analogWrite ( L1 , 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L2 , 0 ) ;analogWrite ( R1 , 10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R2 , 0 ) ;}void back(){ analogWrite ( L1 , 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L2 , 100) ;analogWrite ( R1 , 0 ) ; // 255 0 zhengzhuananalogWrite ( R2 , 100 )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循迹中:1.电机速度差异控制:发现左右轮写入同一数值时,小车行进方向偏离直线,——对左右两轮写入不同数值,多次测试,指导左右轮速度相等。
2.电机驱动器给arduino供电出现问题,改用充电宝给arduino供电,直接从gnd和5v输出脚给电机驱动器供电3.一个电机有两根信号输入线,一根控制正转,一根控制反转。
两个轮子一起测转地眼晕,容易出错。
避障中:1.超声装置避障距离的确定——将HC-SR04超声波避障程序中数值改短,提高避障灵敏性2.硬件的安装:超声装置无法固定——曾尝试过用胶带,废旧车轮等但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实验结果小车可以成功的进行循迹和避障实验二电子秤实验一单臂实验数据处理源码:axis([0 200 0 50])coords=[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0 2.8 5.1 7.5 9.9 12.4 14.8 17.2 19.6 22.0 24.6]gridholdplot(coords(1,:),coords(2,:),'*')x=coords(1,:)y=coords(2,:)'b=size(coords)c=ones(1,b(2))MT=[c;x]M=MT'f=inv(MT*M)*MT*y['y=',num2str(f(2)),'x+',num2str(f(1))]x=-max(x):max(x)y=f(1)+f(2)*xmistake=max(x-y)/(max(y)-min(y));fprintf('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5.3f%%\n',abs(f(2)))fprintf('非线性误差f=%5.3f%%\n',mistake)plot(x,y,'--')xlabel('x/g')ylabel('V/mv')title('单臂实验')legend(['y=',num2str(f(2)),'x+',num2str(f(1))])Matlab处理结果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0.122%非线性误差f=3.607%半桥实验源码:axis([0 200 0 50])coords=[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0 4.0 8.8 13.7 18.6 23.5 18.4 33.2 38.2 43.1 47.9]holdplot(coords(1,:),coords(2,:),'*')x=coords(1,:)y=coords(2,:)'b=size(coords)c=ones(1,b(2))MT=[c;x]M=MT'f=inv(MT*M)*MT*y['y=',num2str(f(2)),'x+',num2str(f(1))]x=-max(x):max(x)y=f(1)+f(2)*xmistake=max(x-y)/(max(y)-min(y));fprintf('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5.3f%%\n',abs(f(2))) fprintf('非线性误差f=%5.3f%%\n',mistake)plot(x,y,'--')xlabel('x/g')ylabel('V/mv')title('半桥实验')legend(['y=',num2str(f(2)),'x+',num2str(f(1))]) Matlab处理结果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0.238%非线性误差f=1.615%全桥实验axis([0 200 0 100])coords=[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7.4 15.3 23.1 30.9 38.8 46.7 54.6 62.6 70.5 78.4]gridholdplot(coords(1,:),coords(2,:),'*')x=coords(1,:)y=coords(2,:)'b=size(coords)c=ones(1,b(2))MT=[c;x]M=MT'f=inv(MT*M)*MT*y['y=',num2str(f(2)),'x+',num2str(f(1))]x=-max(x):max(x)y=f(1)+f(2)*xmistake=max(x-y)/(max(y)-min(y));fprintf('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5.3f%%\n',abs(f(2)))fprintf('非线性误差f=%5.3f%%\n',mistake)plot(x,y,'--')xlabel('x/g')ylabel('V/mv')title('全桥实验')legend(['y=',num2str(f(2)),'x+',num2str(f(1))])Matlab数据处理电阻传感器的系数灵敏度S=0.393%非线性误差f=0.774%实验三基于C51单片机控制器的轮式机器人电机控制系统实验目的了解PWM波控制电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