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好集团并购重组财务造假的案例探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九好集团造假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梳理了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的过程、舞弊的手段,并用舞弊三角理论分析了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九好集团财务舞弊原因治理1 案例回顾九好集团,是一家从事“后勤托管”服务的集团化企业,公司首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是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
九好集团通过种种恶劣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以期达到重组上市的目的。
2017年4月21日,处罚决定书显示,九好集团在2013年至2015年,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服务收入264,897,668.7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4,786.32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
2 财务造假的方式2.1 虚增服务费收入经过多种调查方式确定有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与九好集团无业务往来或者资金往来,九好集团通过无中生有虚增服务费收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九好集团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所显示供应商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之问的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通过捏造交易从而达到虚增服务收入;九好集团与19家供应商的业务属于签订虚假业务合同并确认收入性质,在收到供应商的付款时,再通过个人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九好集团运用资金循环进行虚增服务费收入。
2.2 虚增贸易收入2015年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九好集团发生采购业务,之后取消了该业务,并退还收到的货款。
但九好集团伪造了该项交易的合同及相关凭证,账上仍对其进行收入确认及应收账款收回,通过这种手段2015年虚增贸易收入574,786.32元。
2.3 虚增银行存款2015年1月,九好集团通过虚构其他应收款收回、虚构银行存款转人以及转出资金不人账等手段,使九好集团平安银行账户形成虚假资金317,70万元。
2015年3月3日,317,70万元资金从平安银行账户转人上海银行账户。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以九好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们的信心。
仅在去年,就有13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了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而在今年3月份,证监会再次对九好集团发出处罚公告,宣告这起历经近2年的九好集团拟借壳鞍重股份上市造假案以失败告终。
本论文就以九好集团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造假动机及手段,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九好集团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Fake of Listed Companies -A Case Study of Nine Top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 after another, to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caused extremely adverse effects,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t dampened the confidence of investors.In the past year alone, 13 listed companies received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decision issued by the CSRC for financial fraud.In March of this year, the CSRC once again issued a notice of punishment to the Nine Top, announcing that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the Nine Top intends to shell heavy saddle shares listing fraud ended in failure.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 of the Nine Top as an examp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t, excavates its motivation and means of counterfeiting,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Listed company;Financial fraud;Nine Top引言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愈演愈烈,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九好集团造假案——从舞弊三角论分析17页PPT

六种 情况
自我合理化
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 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 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
这是公司欠我的
42 1 35
肯定会归还的
我的目的是善意的
用途是正当的
02
03
03 评估师预测九好集
团2019年至2020年各 年收入的增长率分别是 38.02%、22.09%、 9.28%、2.35%,但评 估工作底稿中未记录该 增长率的确定依据。
自我合理化要素分析
郭丛军对上市非常执着,想 方设法希望将资产装入上市 公司。先是寻求借壳*ST星 美,失败后又转而锁定鞍重 股份。
Step
02
Step
01
Step
03
自我合理化方面
要实现制度化管理,起到正 面引导、反面警戒和防患未 然的作用。从领导班子抓起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 靠车头带”。
谢谢观赏
THANKS
重组方为了实现上市目的, 随心所欲大肆进行财务造假; 而上市公司为了卖壳,对重 组方的财务信息不做核实
一些供应商认为自己不用跟 证监会打交道,外加九好集 团事前打过“招呼”,引致 询问取证过程中,对抗行为 大量涌现。
相关中介机构也出具专业意 见为造假行为进行背书。
04
添加标题
【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后勤 物联网
办公托管
04针对上游供应商首创“后勤物联
网”模式。在九好物联网里,集合了 各行业众多的供应商,进行产品互补 和资源共享,从而突破单一行业限制 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供应商网络。
后勤集成
03 针对下游客户首创“后勤集承”
模式,九好依托强大供应商网络,整 合承包客户的所有后勤托管服务,服 务范围包括办公一体化以及园艺物业 、餐饮、保险、通讯、金融等后勤项 目。
存在财务舞弊的并购案例分析

导语鉴于目前的并购重组估值普遍是以收益法作为评估依据的,因此并购标的天然具有进行财务舞弊做大业绩从而提高并购对价的动机。
此外,在业绩对赌阶段,并购标的也存在财务舞弊的动机以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以下推文对存在财务舞弊的并购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起来学习吧!A股正在经历并购浪潮,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并购市场。
2017年并购家数11,291家,并购交易额45,288.62亿;2018年并购家数12,271家,并购交易额33,962.44;2019并购家数10,968家,并购交易额26,594.50亿。
从造假行业分布看,化工、农业、机械、商业贸易、纺织服装等行业发生财务造假的数量较多。
某些行业是财务造假的高危行业,例如交易对手不规范或不透明、业务环节简单或难以验证(如提供非实物类服务公司)、资金流动缺乏痕迹(如农业行业)、关联交易多(依附集团母公司等关联方),使得造假成本较低或隐蔽性较好。
不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资本市场服务中介如投行、会计师、评估师,快速识别并购标的的财务真实性成为一项技术难题。
近年来,A股已发生多起标的公司由于被上市公司并购而进行的财务舞弊案例,部分案例汇编分析如下:案例1宁波东力(002164)并购年富供应链之财务舞弊案例宁波东力于2007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业务为传动设备、门控系统的生产和销售。
年富供应链是宁波东力2017年7月以21亿元高价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进出口报关、采购销售执行、资金结算支持等综合性供应链管理服务。
收购后,年富供应链承诺2017、2018、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2亿元、3.2亿元、4亿元,如未达标将进行业绩补偿。
2016年6月30日,宁波东力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以21.6亿元购买年富供应链100%股权。
同时,拟向宁波东力实控人宋济隆和年富供应链股东之一的母刚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3.6亿元。
该收购计划于2017年7月15日顺利获批。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

财务造假教科书案例:九好集团如何虚增收入+虚构存款2017年4月25日晚,一个借壳案例,因财务造假而告吹。
上市公司鞍重股份发布公告:因重组标的资产九好集团,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被监管层立案调查并受到监管层的行政处罚,从而导致本次重组交易不具备履行和实施的基础,所以决定终止与九好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为什么是它?三年前,九好集团联合鞍重股份,大摇大摆的来借壳。
然而,背后却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财务造假,堪称一部财务造假教科书。
该造假案,金额巨大、涉案范围广、造假手段隐蔽、造假领域新、造假时间长……具体事项为:涉嫌虚增收入2.64亿+虚构银行存款3亿+未披露3亿元借款以银行存款质押。
上述三项“罪名”,监管层让九好集团受到证券法规定范围内的顶格处罚,连带着上市公司一众人也收到了惩罚。
顺便八卦一句,九好集团还有国民老公思聪的普思投资参股(1.6%),不知道老公会不会气得捂胸。
今天,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本案中的“造假大法”。
“巨额财务造假,想上市?”▼1)看点一:要分析财务造假根源,先来看商业模式在我们了解九好“财务犯错”前,先试着思考一下:这种商业模式,出现的造假可能有哪些。
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是后勤托管平台服务模式。
所谓后勤托管,并不是指九好集团直接提供后勤服务,而是指九好集团充当信息中介和平台中介,通过搭建后勤托管平台,引进供应商(后勤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有后勤外包需求的企业),撮合供需双方的交易。
其经营模式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如下:▼那么,在该种经营模式下,九好集团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公司在回复监管层问询函的报告中称,公司的盈利模式,简单的说:通过一个平台来撮合买卖双方的交易,对买方免费,对卖方收费。
也就是说,九好集团平台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卖方(供应商),收费类型包括:进场费、推广费和托管服务费。
进场费——引进平台供应商进入后勤托管平台时,九好集团与平台供应商签订托管协议,九好集团承诺当年销售额,按照承诺销售额的2%收取推广费——匹配客户资源,推广供应商的销售需求,按照承诺销售额的1%收取托管服务费——收取费率由九好集团与供应商协商,以实际销售额为基数计算再插一句,除去平台的“三项中介服务费”以外,九好集团还存在一定的贸易收入,主要是销售办公用品、总务等后勤产品获得的收入。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对策思考九好集团是2017年第一家因“忽悠式重组上市”而被证监会处以顶格处罚的后勤托管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作为中介服务平台为客户寻找后勤服务供应商,根据成交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可以代表我国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普遍存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审计对策,对其他财务造假审计具有指导意义。
那么,九好集团是通过何种财务手段来虚增收入的呢?又该如何去治理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呢?1九好集团财务造假手段分析九好集团在其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财务数据中,虚增服务费收入2.65亿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5万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未披露3亿元银行存款质押。
1.1虚构业务以增加服务费收入九好集团造假作案手法的隐蔽之处在于将虚增的服务费收入分散到大量的供应商和客户中去,实地走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财物,调查难度大。
九好集团与125家供应商单位或个人、以及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改变业务性质等方式增加服务费收入2.65亿元。
此外,九好集团通过与供应商签订虚假业务合同来确认业务收入,在收到这些服务费后又从个人银行账户退回到供应商法定法人或其指定银行账户。
尽管这些业务收入是真实的,但九好集团充当资金掮客的角色帮助19家供应商套取资金的业务模式并不属于九好集团的经营模式,不应该计入收入,可见九好集团虚构业务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1.2虚增贸易收入杭州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康信息)通过向九好集团采购货物存在业务往来,根据九好集团披露的《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报告(2013年至2015年)》可以发现,其账务上确认了57.5万元来自融康信息的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收回。
然而,通过审计小组对融康信息的实地走访获知,融康信息并未对该笔采购业务确认收货,九好集团也退回了已支付货款。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d488adf0c22590102029d61.png)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造假原由透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经核实,有125家供应商确认与九好集团无真实业务往来或资金往来无真实业务背景、走访的84家供应商对应的46家客户均确认自身与九好集团业务台账显示供应商无业务往来或双方业务与九好集团无关”,九好集团恶意、费劲周折虚构经济业务,以达到虚增业务收入,同时精美包装”后勤+互联网”新经营模式达到”妖魔化”毛利率指标,原由为何呢?
2017年3月11日,鞍重股份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处罚公告”),宣告历经近两年的九好集团拟借壳鞍重股份上市造假案以失败告终.处罚公告披露,”2013年-2015年九好集团虚增服务费收入共计26 489.77万元,其中2013年虚增1 726.91万元、2014年虚增8 755.66万元、2015年虚增16 007.19万元”,对比鞍重股份2016年4月23日披露的交易报告书中历史年度服务费收入金额,2013年-2015年虚增服务费收入占九好集团公开披露服务费收入金额的37.36%.
一、案例财务造假原由
2015年4月7日,鞍重股份发布《关于重大事项停盘公告》,拟筹划重大事项,半年之后的11月14日,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披露了拟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公告内容显示,鞍重股份拟与九好集团股东进行重大资产置换,以鞍重股份交易基准日除2.29亿货币资金之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出资产)与郭丛军等持有的九好集团100%股权(置入资产)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差额部分由上市公司对郭丛军等享有的九好集团股份比例发行股份购。
九好集团案例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九好集团,全称为九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在2015年,九好集团爆发了一场重大的财务造假丑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围绕九好集团案例,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旨在为我国企业合规经营提供借鉴。
二、九好集团案例背景1. 九好集团概况九好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涉足金融、物业管理、酒店、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截至2015年,九好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房地产项目,总资产超过100亿元。
2. 财务造假事件2015年,九好集团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发现,九好集团通过虚构交易、夸大收入、隐瞒债务等手段,虚增资产和收入,导致其财务报表严重失实。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对九好集团及其关联方的信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九好集团案例中的法律关系1. 九好集团与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1)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股东通过投资获取收益,同时对公司经营和管理享有决策权。
(2)股东与公司董事、监事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应当对公司负责,维护公司利益。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董事、监事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负有审核责任。
然而,他们未能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2. 九好集团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1)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债务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九好集团案例中,债权人包括银行、供应商等,他们对公司具有债权。
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等手段,隐瞒债务,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担保关系在九好集团案例中,公司通过提供虚假担保,使得债权人对其债权产生误解。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好集团并购重组财务造假的案例探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证实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程度是确保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证券市场的表现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
虽然证监会每年对申请上市的公司及已经上市成功的公司财务进行严查,但仍然出现许多违规行为,并购重组财务造假会危及到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拟上市公司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成功上市的目的,最终使资本市场受到影响,损害投资的利益。
证券市场的监管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科学的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克制证券市场的不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保障证券市场平稳和透明。
本文旨在通过九好集团并购重组财务造假案的分析,研究如何应对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造假,减少监管失败,从根源降低并购重组股财务造假对股市的危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对九好集团并购重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有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框架;第二章对公司并购重组造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并购重组财务造假的特点、动因及常用手段;第三章是对九好集团并购重组财务造假事件的分析,从对九好集团造假的识别开始,分析了公司造假的手段及最终接受的处罚;第四章通过九好集团的造假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机会;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对该公司、中介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提出改进的建议,从造假的源头出发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来遏制拟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在改善公司并购重组造假这一问题上,从公司自身、外部审计以及监管方面提出建议,降低公司造假的动机;加强对拟并购重组以达到上市目的的公司审计,从外部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证监会在审核公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