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意动用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意用法,是指拥有“以之何”的意思,即怎或把看作怎。

一般可“ ⋯⋯”“以⋯⋯⋯⋯”等。

意用法只限于形容和名的活用,自己没有意用法。

1 、名的意用法:名用作意,是把它后边的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个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 :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仲永》)客:本名,里活用意。

“ 客其父”是构,意“以其父客”。

例2 :父利其然也。

(《仲永》)利:是名活用作意。

“利其然”即“以其然利”(把种情况有利可)。

2 、形容的意用法:形容用作意,是主上后边的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拥有个形容所代表的性或状。

例1 :人甚异之。

(《桃花源》)异:原形容,里用作意。

“异之”,即“以之异”(件事奇怪)例2 :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仲永》)奇:原形容,里用作意。

“奇之”,即“以之奇”(他才能非凡)二、使动用法:所使用法,是指拥有“使之怎么”的意思,即此表示的作不是主出的,而是由出的。

上,它是以的构方式表达了兼式的内容。

使用法中的,有的是由名、形容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不相同,活用作使此后,它所表示的法意也不完满相同。

1 、使用法:和它的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所代表的人或事生个所表示的作行。

例 1 :行仁而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使⋯⋯。

例2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涕。

例3 :操方船,首尾相接,可而走也。

(《赤壁之》)走:使操逃跑。

2 、名使用法:名用作使,是指个名了,并且使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个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要采用兼式的形式。

例1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侯。

(《自告备勇》)臣:使⋯⋯称臣。

例2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宴》)王:使⋯⋯王。

3 、形容使用法:形容上今后,若是使得拥有个形容的性和状,那么个形容活用使。

例1 :既来之,安之。

(《季氏将伐臾》)安:使⋯⋯安。

例2 :大王必欲急臣,臣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相如列》)急:使⋯⋯急。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一、使动用法1.定义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分析】“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分析】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1.定义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止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战为动用法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以之为何”的意义,即认为宾语何如或者把宾语当做何如.普遍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汇战名词汇的活用,动词汇自己不意动用法.1、名词汇的意动用法:名词汇用做意动,是把它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瞅搞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例1: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去宾:本为名词汇,那里活用为意动词汇.“去宾其女”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女为去宾”.例2:女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汇活用做意动词汇.“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那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2、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汇用做意动,是主瞅上认为后里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代表的本量或者状态.例1:渔人甚同之.(《桃花源记》)同: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同之”,即“以之为同”(认为那件事偶怪)例2:邑人偶之,稍稍去宾其女.(《伤仲永》)偶:本为形容词汇,那里用做意动词汇.“偶之”,即“以之为偶”(认为他才搞非凡是)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之怎么样”的意义,即此时谓语动词汇表示的动做不是主语收出的,而是由宾语收出的.本量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办法表白了兼语式的真量.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汇,有的是由名词汇、形容词汇活用去的.由于本去的词汇类分歧,活用做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真足相共.1、动词汇使动用法:动词汇战它的宾语不是普遍的收配与被收配的闭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爆收那个动词汇所表示的动做止为.例1:止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怀:使……归逆.例2:曲可惊天天,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哀号.例3:操军圆连船舰,尾尾相交,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遁窜.2、名词汇使动用法:名词汇用做使动词汇,是指那个名词汇戴了宾语,而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形成那个名词汇所代表的人或者真物.翻译时要采与兼语式的形式.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自我介绍》)臣:使……称臣.例2: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3、形容词汇使动用法:形容词汇戴上宾语以去,如果使得宾语具备那个形容词汇的性量战状态,那么那个形容词汇则活用为使动词汇.例1:既去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例2:大王必欲慢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慢:使……慢.例3:凄神热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凄、热:使神骨凄热.三、使动用法战意动用法的辨别: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汇具备“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它是用动宾结构表白使令式的真量.意动:认为……怎么样.例:余颇易之(尔认为甚是简朴)使动用法指动词汇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汇战形容词汇活用为使动词汇,表示“使……”的意义.有三种:①动词汇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前骨”中的“劳”,意义是“使……劳乏”.②名词汇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义.③形容词汇的使动用法.特性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者物具备那个形容词汇所表示的本量或者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有二种:①名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先破秦进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义是“以……为王”②形容词汇的意动用法.比圆“而荣教于师”中的“荣”,意义是“以为荣”.四、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不妨由动词汇、形容词汇或者活用的名词汇充当.例1:妇人将开之(《触龙道赵太后》)妇人姜氏将为他们挨开乡门.例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共样是死,为国家而死不妨吗?例3:祭祀必祝之(《左传・成公十三年》)祝,祈祷,动词汇的为动用法,为……祈祷.例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例5:后裔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而哀.例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史记•滑稽列传》)丧,为……治丧.例7:文嬴请三帅.(《秦晋崤之战》)请三帅:替三帅哀供.例8: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例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脉:为……诊脉.例10:伯夷死名于尾阳之下,匪跖死好处东陵之上.(《庄子•骈拇》)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例11: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死:为……而死.五、特殊句式:1、主谓倒拆:主谓倒拆也喊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义,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例: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太不智慧白”.2、定语后置:新颖汉语里,定语普遍皆搁正在核心词汇的前里,起建饰节造的效率.但是正在古代汉语里,为了超过战强调定语,偶尔也会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那种情况喊搞“定语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普遍皆应提到核心词汇前边去.其余,定语后置时,往往正在核心词汇战定语之间家“之”子,偶尔也正在定语后里加“者”字.(1)用“者”结句,产死“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2)用“之”结句,“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乏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如:“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天圆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教》)应注意的是,文止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建饰闭系的句子,表收属闭系的定语则不后置.3、状语后置:新颖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即是补语.但是正在文止文中,处于补语的身分往往要以状语去明白.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北.”(《鸿门宴》)“战河北”即“战(于)河北”,应明白为“于河北战”.例2:“覆之以掌”(《促织》)即“以掌覆之”应明白为“用脚掌覆盖(蟋蟀)”.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①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处正在补语的位子,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仍做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做状语.例:青,与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教》)介宾短语“于蓝”,前者该当移到“与”的前里搞状语;后者该当移到“青”的前里搞状语,即译为“比蓝青”.②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做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搞“告”的状语.③另有一种介词汇“平”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补语位子时,正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身分.例:死乎吾前,其闻讲也固先乎吾.(韩愈《师道》)“死乎吾前”中的“乎”便是介词汇“于”;“乎吾前”该当移到“死”的前里搞状语.4、宾语前置:便是常常做宾语的身分,置于谓语动词汇的前里,以示强调.例1:“何以战?”该当是“以何战”,凭什么做战?例2:“良问曰:‘大王去何操?’”(《鸿门宴》)“何操”应明白为“操何”.另有许多分歧形式的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去何操?”(2)可定句中,代词汇做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帮“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建是慢,已之多睹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可则,籍何以至此?”。

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就是指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后,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实例解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饿”这里活用为动词。 宾语“筋骨”发出的“劳”的动作,具有“劳”的状 态,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宾语“体肤”发出的“饿”的动作,具有饿的状态, 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主语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 亲人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所以“亲”应该理解为“以……为 亲”“把……当作亲人”,“子”应该理解为 “以……为子”“把……当成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举例:
1、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成客人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宾客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鱼肉百姓
鱼肉: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鱼肉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是主观上认 为后面的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具有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美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使得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具有了不同的语义 和功能。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 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这种用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今天来讲一讲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

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完整版)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 2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 1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 1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 2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 3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文言文意动用法

文言文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定义
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01
又欲肆其西封(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疆界)
02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怪)《荆轲刺秦王》
03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迟 认为他动身迟缓)《荆轲刺秦王》
04
必修一文言文意动用法
兼愧贵家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愧)《孔雀东南飞》
01
戒之慎勿忘 (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戒)《孔雀东南飞》
02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一样的)《兰亭集序》
03
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同样的)《兰亭集序》
04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侣 以……为友) 《前赤壁赋》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

"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

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

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

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2.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1.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七
下)《伤仲永》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
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相待。(七下)《伤
仲永》
4.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八上)
《桃花源记》
5.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小石潭记》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下)《醉翁
亭记》
7.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对……感到苦恼。 (九
上)《陈涉世家》
8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九下)《愚公移山》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
3.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利,把……看作有利。(七下)《伤
仲永》

题目
1、下列文言语句中没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B、父异焉C、邑人奇之D、香远益清

答案
:D

解析
: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意动用法。其中“A、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第一个“亲”

为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B、父异焉”中的“异”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异”;“C、邑人奇之”中的“奇”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D、香远益清”中的“远”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以此来判断,答案D
是正确的。
2、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利.其然也 利.:便利 B、渔人甚异.之 异.:诧异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 D、固以怪.之矣 怪.:奇怪

答案
:C
解析
: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意动用法。其中“A、父利.其然也”中的“利”为形

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有利可图”;“ B、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为形容词
意动用法,“以……为异”;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为形容
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 D、 固以怪.之矣”中的“怪”为形容词意动用
法,“以……为怪”;以此来判断,答案C是正确的。


题目:
1、以下句子中全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异之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B.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王之蔽甚矣
C.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惩山北之塞
D.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案:
D

解析:
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文言句式的特殊用法。其中A.①中的“异” :形

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八上)《桃花源记》;②“忿恚”: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九上)《陈涉世家》B. ①中的……也,表判断,
判断句(八下)《岳阳楼记》②为被动句C. ①为倒装句。②中的“惩”:形容词
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九下)《愚公移山》D. ①中的中的“美”: 形
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中的“利” :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利,把……看作有利。(七下)《伤仲永》
以此来判断,答案应该选D。
2、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智.子疑邻 ②闻.寡人之耳者③凄.神寒骨 ④如鸣佩环,心乐.之。

⑤天下苦.秦久矣 ⑥公输盘诎.⑦轻.寡人与⑧不独子.其子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⑩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A.①④⑤⑥⑧ B. ②④⑤⑧⑨ C. ①④⑤⑧⑨ D. ①④⑤⑨⑩
答案:
C
解析:
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文言句式中词语活用的几种类型。其中①中的“智”: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②中的“闻”: 动词使
动用法,使……听到。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中的“凄”和“寒”: 形
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泠。(八下)《小石潭记》④中的“乐”: 形
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下)《醉翁亭记》⑤中的“苦”: 形容词意动用
法,以……为苦,对……感到苦恼。(九上)《陈涉世家》 ⑥中的“诎”:通假
字,通“屈”,理屈。⑦中的“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九上)《唐
雎不辱使命》⑧中的“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子,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⑨中的“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下)
《醉翁亭记》.⑩中的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九下)《曹刿论战》
以此来判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①④⑤⑧⑨,答案应该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